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孫淑娟 通訊員 孫孟建 東營報導
2020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廣饒縣廣饒街道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政治高度,咬定總攻目標,堅持精準方略,保持攻堅定力,強化攻堅責任,取得良好成效,也在扶貧道路上湧現出一個一個感人的扶貧故事。
創業路上有人扶致富路上不孤單
「李永海腎移植術後,就不能再出去工作了,也不能幹重活,家裡的經濟支柱突然就倒了,他妻子為了補貼家用就在臨村打零工,女兒還在上小學,生活過的實在是很困難。」幫扶責任人蓋海霞向我們介紹。
廣饒縣廣饒街道將排查的問題認真梳理,分類建立臺帳,黨政班子成員倒排正包,因戶制定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李永海雖因病致貧,但是他有一門會裁剪衣服的手藝。對此,街道黨工委主要領導一方面幫他聯繫了本村愛心企業家,出資1.5萬元為他購置了5臺縫紉機,另一方面聯繫了服裝廠,幫助他在家裡辦好了這個小型裁縫廠,並提供了生產訂單。
「我們主要是加工噴灑農藥使用的一次性防護服,村裡還幫著我順電和改造地面,才有了現在你們看到的樣子。鎮上的領導幫我聯繫了企業去學習,自從有了這個小廠子,我的生活就有了保障,真的很感謝咱們黨和政府,幫助我們一家人致富增收。」李永海開心的介紹。
糧食收購開綠燈共同摘下貧困帽
「為響應國家扶貧脫困政策精神,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幫扶貧困戶脫貧,結合甲乙方實際情況,經協商達成如下情況。甲方按照高於同期同品種同質量小麥市場收購價格每市斤0.1元,收購乙方種植約23畝小麥……」近日,山東半球麵粉有限公司正與於志剛一家籤訂幫扶意向協議。
根據協議,貧困戶家種植的小麥每市斤高於市場價0.1元的價格收購,並且承諾優先收購,切實解決了貧困戶生活困難,這一舉措讓於志剛一家很是高興。
於志剛因為兩個孩子智力殘疾致貧,妻子張振紅沒有工作,家庭收入主要是靠種植收入,生活比較困難。於志剛的妻子張振紅拿出協議書和記帳本說道,「村裡照顧我們,知道我們生活困難,拿出村裡的20多畝地讓我們種,我們生活困難,街道領導很重視,聯繫企業收購我們的糧食,今年光小麥我們就比去年多賺了2000多元,感謝咱黨和政府,給咱帶來這麼好的政策,幫助我們脫貧致富」。
崗位就在家門口暢通扶貧就業路
「以前,主要靠在勞務市場打零工,收入不好,生活也很緊張,現在好了,政府給我安排了一份工作,有了穩定收入,我相信我們的好日子馬上就來了。」近日,廣饒街道顏二村的吳慶梅拿到工資的時候,高興地說道。
顏二村的戰學林一家是廣饒街道建檔立卡貧困戶,戰學林今年79歲,兒子戰兆江患尿毒症,一周需要透析三次,高額的醫療費用使得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戰兆江的妻子吳慶梅已經52歲了,靠在勞務市場打零工補貼家用,生活困難,幫扶責任人於洪霞了解情況後上報給街道扶貧辦,扶貧辦立刻將其列入問題臺帳。
不久,街道為張學林一家帶來了各項扶貧政策,還帶了一份工作,廣饒鼎煜化工有限公司為吳慶梅安排了保潔員的崗位,吳慶梅打心眼裡高興,對未來也充滿了希望。「我幹起來非常開心,有了這一份固定的收入,我們全家生活有了好轉,感謝咱們黨和政府,給咱們帶來這種好生活。」吳慶梅高興地說。
目前,列入問題臺帳的貧困戶,街道目前共有22戶。圍繞基礎資料、政策落實、幫扶工作、脫貧質量等進行自查評估,廣大幫扶責任人通過「扶貧日」的入戶走訪,對貧困戶的致貧原因、致富願望和受制因素進行全面的分析,建檔立卡,形成問題臺帳。對有教育需求大的家庭,充分動員發揮社會力量,齊成石化、凱澤集團、樂民建築、元灝麵粉、樂安建築等5家企業分別認領資助1個教育支出大的家庭,每年捐助1萬元,直到學生大學畢業;對有勞動力、有就業需求的貧困戶,依託新型農民學校、殘疾人技能培訓等加強培訓,幫助困難群眾再就業,先後有13名貧困人口參加了育嬰員、家電維修等技能培訓,街道開發扶貧公益崗,42人參加扶貧公益專崗,促進貧困戶增收;對有生活需求的貧困戶,幫助辦理殘疾證49人次,發放無障礙醫療床、閃光門鈴、智能盲杖等無障礙設施改造43人次,申請輪椅、坐便椅、防褥瘡氣床墊等康復服務設施67人次,聯繫專家到所在村衛生室就近鑑定,幫扶責任人陪同貧困戶現場參加鑑定153人次,依託街道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服務團隊提供的家庭醫生問診檔案,集中對有高血壓、糖尿病的216名貧困人口辦理「兩病」門診用藥優惠,解決困難群眾日常用藥支出大的問題。
如今,廣饒街道的扶貧工作真正實現了因人而異、因戶而異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廣大貧困戶也正主動借勢,努力的朝著脫貧致富的方向發展。
【來源:海報東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