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軍」十六國部隊首次集中曝光(九)
陳 輝
泰國陸軍二十一團是由泰軍中精選出的混成部隊,美式裝備、美式訓練,在朝鮮鐵原以西一九零.八高地戰鬥中,被志願軍消滅一個加強連,繳獲九輛坦克。後來屢戰屢敗,共損失一千二百七十三人,超過了入朝時的一千零五七人。
這是泰國「精銳團隊」──21團的「幫兇」歷程,也是它追隨美國和「聯合國軍」的悲慘下場,更是它侵略朝鮮的「生死」記載:
圖為安理會表決現場。
1950年6月27日,聯合國安理會在美國的操縱下,在蘇聯代表缺席的情況下,做出了組建「聯合國軍」,授權美國統一指揮對南朝鮮進行軍事援助的決議,並給各會員國拍發電報,請他們向韓國提供支援。
7月1日,泰國外交部長電復聯合國秘書長賴伊說,泰國政府全面支持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將在可能範圍內提供必要的援助。
7月20日,泰國政府召開國家安全會議,決定向韓國派遣1個團的作戰部隊,並在當日就提交國務會議,獲得國務會議表決通過。7月21日,得到泰國議會參、眾院批准。7月22日,得到泰國國王批准。
7月23日,泰政府便電告聯合國秘書長:「泰國政府派遣4000名官兵組成的混成部隊。派兵的具體程序問題,願同聯合國軍司令部協商。」
9月22日,泰國政府制定並公布陸軍部規定,開始創建即將派往韓國的第21團。10月16日,任命王族皮希姆·迪史芬·迪史古恩少將為派遣部隊司令官,寶利本·朱拉·扎立上校為團長,哥拉伊·利昂·哥阿南中校為第1營營長。
參加「聯合國軍」的泰國部隊
10月22日,在泰國享有盛名的混成第21團第1營搭乘泰國海軍「西昌號」運輸艦,在兩艘泰國艦艇護衛下,開往韓國。
11月7日,泰國部隊在釜山上陸。爾後,移往大邱,進駐設在大邱大學的兵營,並在那裡用美式武器裝備換裝,開始了為期3周的教育訓練。
11月8日15時,泰國部隊在迪史古恩少將主持下舉行升旗儀式。當泰國國旗在韓國天空飄揚時,全體官兵欣喜若狂。爾後,該營積極進行熟悉新武器裝備的訓練和搜索訓練。
「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於11月24日將轉入總攻。根據美軍沃克中將的緊急命令,泰國營於11月22日7時和9時,分乘兩列火車離開大邱,於28日11時抵達平壤,爾後配屬美第187空降團作戰。
泰國原定出動1個團,實際上僅出動21團1個步兵營及兩艘小型護衛艦、1艘支援艦、1個空中運輸中隊。
韓戰中泰國士兵在給傷員灌水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泰軍戰死、戰傷、失蹤、被俘共計1273人,超過1950年11月初到朝鮮的1057人。也就是說,倘若後來不增兵,泰軍21團侵朝部隊已經全軍覆沒。
泰國武裝部隊總兵力25萬多人,其中陸軍15萬人,海軍6.6萬人,空軍4.3萬人。另有警察部隊8萬人。其總人數多於英國,僅次於印尼。美國在泰國有一個3000餘人組成的「軍事顧問團」,從泰國國防部到基層連隊都有美國「軍事顧問」,還有一大批美國「公共安全顧問」滲入泰國的警察系統。
韓戰中的泰國軍隊
泰國與美國的關係非同一般,這裡有個歷史的發展過程。泰王國面積51.4萬平方公裡,人口3600多萬,其中泰族佔40%,寮國族佔35%,另有馬來族、高棉族和華人。16世紀初,葡萄牙、荷蘭就在泰國獲得了特權。隨後,英、法兩國相繼侵入泰國。1896年英法籤訂條約,規定泰國為英屬緬甸和法屬印度支那間的緩衝國。1904年,英、法又劃湄南河以西為英國勢力範圍,以東為法國勢力範圍。1941年底,日本侵佔泰國。次年1月25日,泰國加入德、意、日軸心集團,成為法西斯的幫兇。這是泰國歷史上首次為虎作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勢力滲入泰國,逐步取代了英、法勢力。美國先後在1947年11月和1951年11月兩次策動泰國政變,使親美的陸軍總司令沙立為首的「軍人團」實際上掌握了實權。
美國有「恩」於泰國還在於「二戰」後使泰國免遭「幫兇國」的懲罰。「二戰」中,由於泰國做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幫兇,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對英、美宣過戰,所以日本投降後,英國馬上宣布泰國是幫兇國,對它提出了極為苛刻的21條。這些條件主要是:泰國一年內要供給盟國食米150萬噸,泰國的錫、樹膠和石油需由英國壟斷;英國有在泰各主要地區駐軍和設海軍基地的特權;英國在泰國錫和木材企業戰時所遭受的損失應獲得賠償等。如果這些條件付之實行,泰國就變為第二個「馬來西亞」了。
關鍵時刻,美國出於自身利益拉了泰國一把。美國反對英國這種獨佔行動。於是,泰國靠著美國「撐腰」,拒絕接受21條。最後在美國的幹預下,英國無可奈何地將21條改為16條,取消了英國在泰國駐軍、設基地的特權和四大產物的壟斷權。
韓戰中泰國軍隊的炮擊場面
為了報答美國的「大恩大德」,泰國允許美國在泰建立了龐大的軍事基地網。據不完全統計,美國在泰國的重要軍事設施有60多處,其中包括大型空軍基地5處和後備機場30多處,陸軍兵營11處,海軍基地和兵站10處,火箭發射場4處,雷達站2處。此外,還建成了1萬多公裡的連接美軍基地、並通往泰國鄰國的戰略公路網。美國已把泰國建成了對印度支那各國進行控制的戰略基地。
韓戰爆發前,美國答應給泰國1000萬美元的軍援,但遲遲沒有兌現。韓戰爆發後,美國到處要兵,泰國抓準機會效忠「主子」,立即由國務院作出派兵參加「聯合國軍」的決定。國際觀察家評論:「泰國派兵『援韓』是和美援軍火緊密結合的,在泰國政府決定出兵後,預料美援軍火會很快到位。」果然,在泰國宣布派軍的第5天,美國駐泰大使表示:「軍援將很快兌現。」十多天後,美援開始分批到位。
以上事實表明,泰國追隨美國,加入侵朝「聯合國軍」就不足為奇了。
1951年11月的朝鮮鐵原以西190.8高地戰鬥,是志願軍先後與泰軍數次交戰中的一次,「無可奈何花落去」是這次戰鬥泰軍的結局。
190.8高地位於鐵原以西14公裡處,地形彎狹,其東、西、南三面均系開闊地帶,北與志願軍城山、芝山洞陣地相連。190.8高地地方雖小,位置重要,它是美軍的一隻眼睛,能夠觀察志願軍前沿陣地的活動,也能掩護後面美軍的出沒。如果美軍要偷襲城山、芝山陣地,這又是塊好跳板。所以志願軍要把它拿下來,不僅拔掉了一根釘子,而且宋村洞、道密裡一線的敵人也暴露在志願軍眼皮底下。
正因為這樣,美軍對這塊地方非常重視,工事堅固,火力很強,並和其它陣地構成了交叉火網,的確是顆硬釘子。
志願軍採取靈活的戰術原則,把它作為誘餌,藉以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每次爭奪,敵人都得留下百八十個屍體,190.8高地成了美軍填不滿的墳坑。
1951年10月中旬,美軍第33師後撤休整,由泰國第21團一個加強連接防,泰軍接班後,積極加修工事,並與其側後各支撐點構成嚴密交叉火網,以防志願軍進攻。同時常以小股兵力在志願軍前沿活動,企圖攻佔志願軍芝山洞陣地,對志願軍威脅甚大。
志願軍坦克兵
志願軍決定用坦克第1師2團中型坦克第3連和自行火炮連,配屬47軍432團8連,強攻190.8高地。
坦克第2團受領任務後,立即做了如下部署:
(1)將中型坦克第3連2排前出至五裡亭,以其中1輛坦克協同432團第8連準備抗擊大馬裡方向泰軍坦克的反衝擊,另兩輛坦克搭載步兵1個班,插至190.8高地側後宋村洞一帶,負責摧毀190.8高地、198.2高地等支撐點上的泰軍發射點,截斷敵退路,並準備抗擊道密裡方向泰軍坦克的反衝擊。
(2)以中型坦克第3連第3排進至月串地、142高地,用原地直接射擊壓制仙壁、銀杏等高地泰軍炮火、坦克及發射點。
(3)以自行火炮連佔領陣地,用間接射擊壓制仙壁、銀杏炮群及334高地泰軍坦克發射陣地。
11月13日夜,坦克第3連2排由內外古橋出發,乘自行火炮連炮火準備時節,於21時23分開進五裡亭、宋村洞發射陣地。21時25分,步兵發起衝擊,坦克以猛烈炮火和機關槍向190.8高地、198.2高地泰軍火力點射擊,將其部分壓制或摧毀。此時,泰軍榴彈炮約6門向志願軍發射,坦克3連當即照準泰軍發射火光猛烈射擊,將其壓制。之後又根據步兵曳光彈指示,消滅了418高地泰軍復活的機槍發射點,21時55分戰鬥結束。
當年參加190.8高地戰鬥的王珍老人這樣回憶了當年痛擊泰國幫兇軍的情景:
參謀長給我們講了這次戰鬥中的具體任務,是要兩路進兵,把坦克分別開到泰軍的防禦前沿和翼側,用直接射擊與間接射擊相結合的方法支援步兵。參謀長說這次戰鬥一定要配合好,給敵人一個毀滅性的打擊。
天剛黑,參謀長帶領我們去勘察地形,月光照在公路上白花花的,他指示我們把棉衣翻過來穿。一直摸到190.8高地泰軍陣地下面,隱隱約約聽見泰軍構築工事的聲音和嘰哩咕嚕的說話聲。我們屏住呼吸,像獵人一樣,緊張而又敏捷地活動著,排長用手指了指前面一塊地方,用胳膊碰一碰我,我同意地點了點頭。心想:行,這塊地方不錯,既能發揚火力又很隱蔽,坦克進出也很便當。
一切都準備妥當了。擔任原地射擊的3排已經開到月串地發射陣地,摘掉防塵帽的炮口直對著334高地的泰軍坦克群,自行火炮連也在上下地、境川地段佔領了遮蔽發射陣地,步兵同志已經悄悄伏在塹壕裡,專等一聲令下。
夜間行駛的志願軍坦克
秒針不慌不忙地移動著,咔咔的聲音扣人心弦。20點整,耳機裡傳來了信號:「鴨綠江,我是大同江,101......」我急速地一扳開關,大聲喊道:「駕駛員,發動前進!」緊接著轟隆一聲,坦克越出掩體,直向泰軍陣地衝去。
進行到五裡亭,306車在路旁的山腳下佔領了陣地,準備配合步兵8連,阻擊可能來自大馬裡方向增援的敵人。我們的車和排長的車繼續前進,繞過山腳,由左側迂迴到宋村洞,泰軍萬萬沒料想到,在他們的屁股後面,已經安上了兩個活動的堡壘。
步兵已經佔領了衝擊出發陣地,這時耳機裡傳來「開始射擊」的命令。轟的一聲第一發炮彈飛出膛去,緊接著又是幾發。我們車和排長車配合得很協調,一陣猛射,掃平了山腳下泰軍的發射點,步兵緊跟著爆炸點衝上去。
綠色的燈光,不時地給我們由下而上的指示目標。我們越打越緊張,大家手忙嘴也忙,互相鼓勵著。戰士白秀雲和小曹一會兒幫助遞炮彈、收炮彈,一會兒到駕駛窗旁幫助觀察。
小曹這時更活躍了:「狠狠地砸吧,這些『乾糧』都是給鬼子的!」「第一次登門拜訪,可得多送一些『禮物』呀!」炮聲轟鳴,機槍猛掃,充分發揮了坦克的威力。
一串串紅色的曳光彈射向半山腰,我們迅速變換了射擊角度,向新的火力點射去。突然,在十公尺左右的前方落下來一排炮彈,炸起的煙塵蒙住了潛望鏡,泰軍開始反擊了。我定了定神,發現炮彈是從東邊326.6高地方向打過來的,190.8高地上的泰軍瞅著這個機會,往下逃竄。
打哪邊好呢?我正猶豫,耳機裡傳來了上級的命令:「壓制敵炮群!」我們迅速轉過炮口,來了個急速射擊,一口氣打出了十幾發炮彈,這時我們的炮兵也將大批的炮彈瀉了過去,敵炮群啞巴了。當我們把炮口轉過來的時候,排長車已經把逃竄的敵人幹掉不少,剩下的又轉了回去。這時擔任正面射擊的坦克3排,自行火炮分隊以及炮兵群,也猛烈地向334、418高地構成了一道密集的火網,泰軍坦克陣地上一片煙火,6輛坦克像死烏龜似地趴在那裡不動了。
一陣震天的殺聲,壓倒了怒吼聲,步兵飛快地由四面八方衝上190.8高地。垂死掙扎的泰軍利用殘存的火力點拼命射擊,妄想阻止衝擊的步兵。我罵了一聲:「那就再給你幾下子!」剛打了幾發炮彈就把泰軍火力壓住了。排長車衝過起伏的山地,堵截泰軍的退路,一發發炮彈把潰逃的泰軍打得落花流水,暈頭轉向,直到當了俘虜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兒呢!
僅僅用了25分鐘,泰國一個加強連就全部報銷了。
坦克第1師戰史還記載了在這次戰鬥中摧毀泰軍坦克的經過:
坦克第3連第3排由谷川河套出發,向月串地、142高地發射陣地開進。此時334高地的泰軍坦克正向志願軍步兵射擊,3排坦克立即與擔任間接射擊的自行火炮連向其射擊,敵坦克狼狽開燈逃跑。3排又以穿甲彈向其射擊,並用火力壓制了334、418等高地的泰軍機關槍發射點,支援步兵衝擊。同時,志願軍步兵偵察部隊搜索至泰軍坦克陣地,發現敵9輛坦克均已無人,其中4輛已被我擊傷,泰軍已經跑得無影無蹤。
被志願軍擊毀的敵軍坦克
用「丟盔解甲,落花流火」形容泰國「王牌」在這次戰鬥中的醜態,算是恰如其分了。
泰國歷史上先後3次為侵略者充當幫兇,第一次為日本侵略者幫兇;第二次為美國侵略朝鮮幫兇;第三次為美國侵略越南幫兇,出動1個步兵師,達1.2萬人,超過了韓戰的出兵數。但3次幫兇,都落了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韓戰後,中泰兩國關係得到緩解,兩軍也進行了友好來往和交流,再也沒有出現過兵戎相見。
相關文章
韓戰:土耳其軍「王牌旅」兵敗如山倒
韓戰:鏡頭裡志願軍與「聯合國軍」坦克戰
韓戰:請看鏡頭裡聯合國軍傷亡和戰俘
韓戰:鏡頭裡大英帝國名落孫山
本作品版權歸「晨暉軍事」所有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