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的大贏家是誰?中美兩軍在其中浴血奮戰,韓國蘇聯撈現成

2020-11-18 騰訊網

韓戰是一場"政治高於軍事"的戰爭,中國和17個國家/地區組成的"聯合國軍"。這場戰鬥最終以談判結束,談判的根本動機在於,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無法擊敗志願軍,志願軍也無力再越過38線實施對聯合國軍的進攻。我們只知道當時的美國國內充斥著反戰聲音和遊行,但是很少有人會站在對立面思考,當時才剛剛建國的新中國,滿目瘡痍千瘡百孔,已經無力繼續維持在朝鮮的軍事行動。目前比較受各方接受的觀點,3年的"抗美援朝"戰爭使中國付出了62億元的代價,這筆錢按照當時的市場購買力來計算的話,不亞於現在的數千億人民幣。換言之,那時的我們,已經處於山窮水盡的邊緣了。

有付出就會有回報,韓戰給我們帶來的好處在於,從此北方再無壓力,東北的重工業基地完全解除限制可以放心生產。另一方面,中國在第三世界國家中的聲望也一下提高,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得到了認可,蘇聯對中國的態度也有了轉變,認為解放軍是一支「可靠」的力量,中國也是靠得住的夥伴。但是,蘇聯的想法和當時的我們很不同,蘇聯的想法是將中國拉攏過來,日後一旦與北約爆發了衝突,就「調動」解放軍北上進入遠東,依託西伯利亞鐵路,源源不斷的將部隊運輸到歐洲協同蘇軍作戰。此外,遠東地區有了中國,安全就可以得到最佳的保障。

蘇聯衛國戰爭是一場知名度非常高的戰爭,但是蘇軍之所以能夠扛住東線戰場的巨大壓力,完全是因為有著遠東這塊「戰略後方」源源不斷的向前方運輸物資和兵力,美國也是這麼想的。但是冷戰時期,美國也想著以朝鮮半島為「跳板」,一方面威脅中國在東北的重工業,另一方面「殲滅」蘇聯在遠東地區的「戰略後方」。但是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美軍無力再恢復這樣的想法,這是最主要的。如果說誰是韓戰的最大贏家,毫無疑問蘇聯是一個,緊靠著一些軍援,就換取到了大後方的戰略安全,這是一筆十分划算的買賣。還有一個受益方是韓國。

在開戰初期,當時的朝鮮幾個師共計10萬餘人一路上猛插猛打高歌開進,差一點就能贏得達成自己的統一目的。但沒想到的是,仁川登陸,美國的精銳部隊開始持續進駐,美國的工業機器在二戰結束後再度開啟。當時美國手上握著龐大的戰爭資本,世界絕大部分的黃金都存在美國。在美韓發起戰略反攻之後,此前戰線被拉長,彈藥武器消耗嚴重的北朝鮮軍已經是「強弩之末」,當時打的有多猛,現在輸的也就有多慘。在美軍多體系的協同進攻下,朝鮮軍隊被重新趕回北方,10多萬朝鮮精銳也在撤退過程中,損失殆盡。

實際上,自志願軍入朝之後,朝鮮軍就已經不行了,雖然也徵召了不少軍隊擴充武裝自己,也從蘇聯方面拿到了相當可觀的軍事裝備,但是這些兵員的戰鬥力有很大的「水分」。要知道,朝戰開始時,那10多萬朝鮮軍大多都是經歷過抗戰和衛國戰爭的,他們作為老兵,有著豐富的作戰經驗,但是老兵消耗之後,新兵則無法短時間內恢復到此前的水準。另外,聯合國軍的火力非常兇猛,北朝鮮軍往往是成建制的投入戰鬥,然後慘敗撤退。這些潰敗的北朝鮮軍經常將志願軍的側翼暴露給聯合國軍,直接加重了志願軍的負擔。

當志願軍在戰場上取得越來越大的戰果,裝備有了極大改善的時候,雙方則已經進入了「陣地戰」時期。這段時期大家都在38線兩側交戰,志願軍為了抵消聯合國軍的「鋼鐵優勢」,開展了「地道戰」。在這一時期,志願軍單兵作戰技能強悍的優勢得以最大化的發揮,即便是「次一等」的作戰部隊也能憑藉坑道的優勢對聯合國軍進行殺傷。當談判結束後,38線便成為了朝鮮半島最重要的一條線。

另外需要說明一點的是,朝鮮內部對志願軍的否認力度是非常大的,美韓和歐洲也將韓戰稱之為是"韓戰",這些都是對志願軍的否認。別人怎麼說我們管不著,但作為中國人,只有"抗美援朝",沒有所謂的"韓國戰爭"。

相關焦點

  • 蘇聯解體後披露出的韓戰真相
    這裡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促使蘇聯不得不發動戰爭,那就是美國當時以臺灣作價碼拉攏中國,後來怕中國不滿意,又加碼把朝鮮半島這個中國的傳統勢力範圍用來吸引拉攏中國,儘管這些都不是美國自己的東西。美國聲稱放棄朝鮮半島,意思就是美國放棄南朝鮮而蘇聯也要放棄北朝鮮,這是將蘇聯的軍,相當於是要把蘇聯擠出太平洋。如果美國沒有對蘇聯將這麼一軍,蘇聯即使失去中長鐵路,卻還保有朝鮮。
  • 中美將士傷亡比7:1---你所不知道的韓戰真相
    朝鮮方面也有一些戰爭史出版,還有金日成這一時期的著作。  韓國也出版了不少史書,韓國國防部戰史編纂委員會編』寫的多卷本《韓國戰爭史》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部,中國黑龍江朝鮮民族出版社曾出版此書的中譯本,不過這個中譯本非常不負責任地刪去了原書中仁川登陸、第五次戰役等重要內容,且錯譯、誤譯、錯日期、錯地名和錯別字極多。
  • 韓戰最大的輸家
    A、唆使金日成侵略南韓,在二次大戰剛剛結束五年,人們享受和平還很短暫的時候,1950年6月25日,北朝鮮突然打破國際公認的劃分南北朝鮮的三八線,進攻南朝鮮,並且長驅直下,幾乎滅了南朝鮮。當美國糾集聯合國軍準備軍事幹預時,蘇聯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完全可以一票否決,可是偏偏到了投票的關鍵時刻,蘇聯代表卻「因故」缺席!故意把聯合國軍放進朝鮮。
  • 蘇聯誤判、美國插手、朝韓血仇:韓戰爆發的五國博弈真相
    而在二戰之後爆發的韓戰也是如此。表面上看,只是朝鮮南北兩國之間的矛盾,實際上卻代表了東西方兩大方位、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制度、北大西洋公約與華沙條約組織之間的絕對對立關係。一滴水,可以折射出整個世界;一場局部戰爭,也能牽扯十幾個國家。其中最主要捲入紛爭的五國,包括中國、蘇聯、美國、朝鮮和韓國。
  • 美國歷史是怎樣記載韓戰的?帶你還原一個真實的韓戰
    實際上僅僅只是我國抗美援朝戰爭,但是對於韓戰的詳細起因並沒有太多介紹。但是美國歷史記載了韓戰的詳細原因。那就是1950年6月25日,朝鮮在蘇聯的支持下,派遣軍隊入侵南方(也就是韓國),而美國政府顯然不能置之不理,杜魯門政府立刻命令美國海軍和空軍支援韓國。
  • 在韓國尋覓韓戰的遺蹟
    在韓國,一般20歲至28歲的男性公民都必須服兵役,戰爭的壓力對於這個國家的男人們似乎從未減輕過。紀念館一共三層,韓戰展區位於二樓。人群圍觀最多的是1953年的《朝鮮停戰協定》,略帶泛黃的紙張上一眼能認出彭德懷的籤字。一個電子屏幕上循環顯示著當年史達林與毛澤東、金日成之間的多份密碼電報的解封電文。
  • 韓戰,朝韓兩方到底誰是真正的勝利者?
    1950年爆發的韓戰,是一場改變東亞格局的戰爭。這場血戰整整歷時三年,傷亡數百萬軍民百姓,損耗數百億軍費物資,最終以雙方的妥協而告終。朝鮮停戰協議籤訂後,朝韓雙方都聲稱自己是最後的勝利者,時至今日,他們仍然如此宣傳。那麼,朝韓兩方到底誰是真正的勝利者呢?
  • 雪邦解密丨揭秘韓國人眼中的韓戰:實拍韓國戰爭紀念館
    對於六十多年前發生在朝鮮半島上的那場戰爭,交戰的各國今天依然用不同的角度和方式來記錄和講訴戰爭的起源和進程,甚至連對於那場戰爭的稱呼都有所不同,我們叫抗美援朝戰爭,朝鮮叫祖國解放戰爭,韓國叫做6.25戰爭,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普遍使用的稱呼是韓戰或者韓戰。六十多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旗幟下,跨過鴨綠江在朝鮮半島上和美韓軍隊拼死廝殺。
  • 韓戰,朝韓兩方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勝利者?
    1950年爆發的韓戰,是一場改變東亞格局的戰爭。這場血戰整整歷時三年,傷亡數百萬軍民百姓,損耗數百億軍費物資,最終以雙方的妥協而告終。朝鮮停戰協議籤訂後,朝韓雙方都聲稱自己是最後的勝利者,時至今日,他們仍然如此宣傳。那麼,朝韓兩方到底誰是真正的勝利者呢?
  • 韓戰爆發時,朝鮮到底有多少兵力,為什麼打得韓國落花流水?
    此時,「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正在距前線1000多公裡的日本東京「第一大廈,樂觀地等待著「感恩節」——這個被他確定的美國士兵得勝班師時刻的到來。仁川登陸的成功,「聯合國軍」的勢如破竹,眼看即將打到鴨綠江岸的幾乎已不可逆轉的趨勢,使眼前這場韓戰幾乎成了他個人展示軍事天才的舞臺。
  • 寒竹:韓戰與戰後國際秩序的形成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寒竹】韓戰是二戰後各國學界和政界關注的一個重點。經過近70年的研究,人們對這場戰爭的客觀進程和所有戰役都有了相當詳細的分析,對參加這場戰爭的四方(朝鮮、韓國、美國及中國)派出的軍隊數量和傷亡人數也有了相當準確的統計。
  • 韓戰打響,韓國面臨清洗疑雲:超10萬人遇難
    蘇聯對日宣戰1945年8月8日,蘇聯根據雅爾達會議精神,忠於同盟國義務,正式宣布將與日本進入戰爭狀態,也正是蘇聯的加入讓日本徹底失去援軍,成為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蘇聯加入戰場後一個星期左右,日本便宣布投降,於8月20日戰爭宣布全面結束。
  • 「韓戰」紀錄片收藏目錄
    攝製組還前往朝鮮、韓國、美國和加拿大等地尋找戰爭遺址、遺蹟,搜集相關歷史史料。特別是攝製組多次赴朝鮮內陸地區,沿當年志願軍戰鬥路線進行實地拍攝,並走訪了朝鮮人民軍老戰士和支前民眾。在當年那個核子時代,這場戰爭則為東西方兩大陣容的所有衝突制定了規則,及規範核子時代到來的未來「非核戰爭」的未知的世界。歷史學者,戰爭退役軍人和珍貴的真實影相檔案,在這部兩百分鐘的啟示記錄片中,揭露了這場戰爭的苦痛、榮耀和悽美。
  • 蘇聯曾公布一批檔案,內容重塑歷史,學者:難怪中國參加韓戰
    許多學者認為,中國是在蘇聯的壓力下參戰的。他們的論點是,當時蘇聯不可能也不敢和美國立即展開一場大規模衝突,但東西方固有矛盾又無法止步於朝鮮半島,因此,蘇聯和美國在朝鮮打了一場代理人戰爭。蘇聯的代理人是志願軍,美國的代理人是南韓軍,只是後來,蘇聯和美國也紛紛參戰了。這類論點比第一種理性、深入一些,但其論據乏善可陳。
  • 韓戰期間臺灣的應對及其影響
    臺灣與韓戰的關係並非冷戰史研究的重點,在現有韓戰的研究中,著眼點仍是中蘇美之間各自的決策分析,如對美蘇決策和中國出兵援朝的研究等[①]。蘇聯檔案解密後,中蘇之間的國家關係、兩黨關係以及中朝之間的國家關係、兩黨關係等研究有了長足的進展,彌補了長久以來對中美、蘇美關係的單方面分析的不足。
  • 韓戰最後一戰,志願軍3小時穿插敵縱深9公裡,給韓國人長記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陣營以美國為代表成立了北約組織,社會主義陣營以蘇聯為代表成立了華沙組織,冷戰格局形成,雙方誰都不敢輕舉妄動,稍有不妥大戰一觸即發。朝鮮半島成為美蘇爭霸的犧牲品,美國的戰略需求,是準備扶持日本,將日本變成他的附屬國,進而在東亞地區擴張他的勢力範圍,朝鮮並沒有涉及到美國的核心利益。
  • 是誰打響了韓戰的第一槍?——美蘇
    今天咱們要聊的話題是,是誰打響了韓戰的第一槍。我估計有人會說,這有什麼可聊的,因為根據前蘇聯的解密檔案,國際歷史學界廣泛認為,1950年6月25號的凌晨4點,朝鮮軍隊向南朝鮮發動了突然襲擊,從而拉開了韓戰的序幕。
  • 挑起1950年韓戰導火索的到底是南朝鮮(韓國)還是北朝鮮?
    期中李承晚順理成章當選為韓國總統,而金日成自然成為北朝鮮的國家領導人。1948年12月,蘇聯方面將三八線以北地區的行政權移交給北朝鮮政府,蘇聯紅軍也全部撤離朝鮮,半年後,美國方面將三八線以南地區的行政權移交給韓國政府,除了留下部分軍事顧問外,美國大兵也從朝鮮南部撤離。
  • 聯合國軍又來啦!朝鮮危急,日本陰險偷笑
    近日,日本媒體幾乎每天都有大量關於朝鮮的刺激性新聞,真假難辨,不斷刺激「戰爭將至」的聯想。26日,日媒稱美國將召集韓戰聯合國軍外長、防長舉行會議,威懾朝鮮意味濃厚,慘烈的戰爭難道又要捲土重來麼?聯合國軍重聚首?
  • 韓戰美國為何不讓國民黨精銳52軍助戰?麥克阿瑟與杜魯門鬧掰
    韓戰美國為何不讓國民黨精銳52軍助戰?麥克阿瑟與杜魯門鬧掰朝鮮北方軍的勝利,李承晚集團在短時間內直接崩盤,使美國華盛頓當局極為緊張,美國決定對朝鮮進行武裝幹涉。早在朝鮮南方總統李承晚逃離首爾幾個小時以後,美國杜魯門總統就在白宮召見朝鮮南方駐美大使約翰·張,為他鼓勁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