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關於進一步加強煤礦衝擊地壓防治工作的通知

2021-01-08 中國政府網

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關於進一步加強煤礦衝擊地壓防治工作的通知
礦安﹝2020﹞1號

各產煤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煤礦安全監管部門、煤炭行業管理部門,各省級煤礦安全監察局,司法部監獄管理局,有關中央企業: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關於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決防範遏制煤礦衝擊地壓事故的通知》(安委﹝2020﹞6號)要求,深化煤礦衝擊地壓災害防治工作,有效防範和堅決遏制煤礦衝擊地壓事故,現就進一步加強煤礦衝擊地壓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嚴格落實煤礦衝擊地壓防治規定和要求

衝擊地壓礦井必須嚴格落實《煤礦安全規程》《防治煤礦衝擊地壓細則》《關於加強煤礦衝擊地壓源頭治理的通知》(發改能源〔2019〕764號)和《關於加強煤礦衝擊地壓防治工作的通知》(煤安監技裝〔2019〕21號)等規定和要求。應鑑定的礦井應當嚴格按要求開展煤巖衝擊傾向性鑑定和衝擊危險性評價,或直接認定為衝擊地壓礦井;衝擊地壓礦井應當科學核定產能,嚴格按防衝要求控制採掘工作面推進速度和作業人數,嚴禁超能力超定員組織作業;應當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第二百三十一條要求進行布置巷道和採掘作業,合理安排採掘接續,嚴格按順序開採採(盤)區內採煤工作面,開拓巷道布置在煤層中的嚴重衝擊地壓礦井不能有效消除衝擊地壓危險的應當限期整改;開採衝擊地壓煤層必須採取衝擊地壓危險性預測、監測預警、防範治理、效果檢驗和安全防護等綜合性措施,採取綜合防衝措施後不能消除衝擊地壓災害的,不得進行採掘作業。

二、建立煤礦「零衝擊」目標管理制度

衝擊地壓礦井應當樹立災害超前防治理念,強化無人員傷亡、無巷道破壞、無設備損壞的「零衝擊」目標管理,建立煤礦「零衝擊」目標管理制度,加強監測預警和綜合防衝措施落實的現場管理,按照「區域措施先行、局部措施跟進,出現預兆預警、採取解危措施,出現動力現象、強化解危措施,存在事故風險、不得採掘作業」的要求,確保有效措施落實到位。衝擊地壓礦井首先必須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布置巷道和採掘作業,最大限度避免採動影響造成應力集中,並針對大採深、厚層堅硬頂板、地質構造等關鍵因素,採取區域綜合防衝措施,從源頭上防範衝擊地壓。通過危險性預測和監測預警,對衝擊地壓危險區採取加強支護和卸壓解危等局部防範措施。採取區域和局部綜合防衝措施後仍然出現動力現象或者高風險的監測預警信號的,必須進一步強化綜合防衝措施,確保措施有效,否則不得進行採掘作業。

三、強化煤礦衝擊地壓防治措施

衝擊地壓礦井應當定期開展衝擊地壓風險評估和隱患排查,建立風險評估、方案設計與實施、工程質量管控、隱患排查等管理制度,明確衝擊地壓防治方案設計(改進)、實施(執行)、檢查(驗收)和組織(協調)的主體責任,並嚴格考核落實。對存在堅硬頂板和地質構造為主要致災因素的中等及以上衝擊地壓危險區,應當制定並實施針對主要致災因素的有效防治措施。評價具有中等及以上衝擊地壓危險的採煤工作面應當採用遠距離供電供液(距離採煤工作面大於500米),上下出口和巷道超前支護應當採用液壓支架。在中等及以上衝擊危險區域的掘進工作面和採煤工作面上下出口或超前支護巷道、煤層鑽孔解危施工地點,應當安設視頻監控。發現監測數據超過衝擊地壓危險預警臨界指標時,應當撤離與防衝作業無關人員,實施解危卸壓工作,落實防衝預案。

四、有序開展衝擊地壓防治示範礦井建設

有衝擊地壓礦井的產煤省(區、市)可以參考《煤礦衝擊地壓防治示範礦井建設基本要求》(詳見附件),堅持激勵與約束相結合,以企業為主體、政府引導,加強規劃、完善相關支持政策,激發煤礦企業建設示範礦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首先選擇基礎條件好、管理水平高的典型礦井,組織相關專家進行技術諮詢和指導,研究制定適合本礦區特點的衝擊地壓防治示範礦井建設方案,研究試驗和推廣先進適用技術、裝備和典型經驗,開展衝擊地壓防治典型示範礦井建設和智能化建設,建成「管理體系健全、採掘部署優化、防衝裝備配套、監測預警有效、局部措施可靠、施工作業安全」的示範礦井。通過典型示範、有序推進,建設一批效果突出、帶動性強的煤礦衝擊地壓防治示範礦井。在不斷總結衝擊地壓防治示範礦井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完善煤礦衝擊地壓防治規章和標準,推廣煤礦衝擊地壓防治技術、裝備和典型做法,實現有效防範煤礦衝擊地壓事故的目標。

五、強化煤礦衝擊地壓防治監督檢查

各級地方政府和煤炭行業管理部門要加強煤礦衝擊地壓源頭治理,嚴把煤礦建設關口,最大限度減少新增衝擊地壓礦井,有序推進衝擊地壓災害嚴重、不具備防治能力礦井的關閉退出。各級煤礦安全監管監察部門要認真履行監管監察職責,排查轄區內所有應當進行煤巖衝擊傾向性鑑定和危險性評價的礦井,將煤礦衝擊地壓防治作為重點檢查內容,檢查煤礦企業和煤礦衝擊地壓防治主體責任的落實情況,對照《煤礦衝擊地壓防治監管監察指導手冊(試行)》檢查煤礦執行《煤礦安全規程》等規章標準、落實各項衝擊地壓防治安全技術措施情況,督促煤礦建立「零衝擊」目標管理制度,強化衝擊地壓防治現場管理和監測預警。各地要加大對示範礦井建設的支持力度,完善經濟激勵政策,充分調動煤礦企業開展示範礦井建設工作的積極性,要注重搭建科研和技術服務平臺,為示範礦井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附件:煤礦衝擊地壓防治示範礦井建設基本要求

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代章)

2020年12月23日

附件

煤礦衝擊地壓防治示範礦井建設基本要求

一、總  則

第一條 衝擊地壓防治示範礦井應當滿足《煤礦安全規程》《防治煤礦衝擊地壓細則》等衝擊地壓防治相關法規、標準的要求。

第二條 本要求適用於全國煤礦衝擊地壓防治示範礦井建設及相關的管理工作。

二、管理體系健全

第三條 健全衝擊地壓防治工作機構。建立以煤礦主要負責人為主的防衝安全生產管理體系,配備專職防衝副礦長或防衝副總工程師,設立獨立的衝擊地壓災害防治科室和專業施工隊伍。

嚴重衝擊地壓礦井防衝科室專職人員不得少於10人,其他衝擊地壓礦井不得少於6人;其中技術人員不得少於50%,技術人員至少為專科學歷。

衝擊地壓災害防治專業施工隊伍應當配備專職隊長和技術人員,人員數量滿足礦井防衝工作需要。

第四條 按規定建立健全符合礦井實際的衝擊地壓防治管理制度,定期開展衝擊地壓風險評估和隱患排查,建立風險評估、方案設計與實施、工程質量管控、隱患排查等管理制度,明確衝擊地壓防治方案設計(改進)、實施(執行)、檢查(驗收)和組織(協調)的主體責任,並嚴格考核落實。建立健全以總工程師為主的防衝技術管理體系。嚴格執行衝擊地壓防治安全技術管理制度、衝擊地壓危險性綜合技術分析制度、防衝安全投入保障制度、防衝工程驗收制度等;每月開展衝擊地壓隱患排查,每日召開防衝例會,分析衝擊地壓危險預警、治理效果檢驗情況,出現衝擊地壓預兆時應當及時採取措施,出現衝擊地壓動力現象的應當及時分析原因、修改完善防衝措施。

建立健全以防衝副礦長或副總工程師為主的現場防衝措施落實體系。嚴格落實危險區域限員管理、防衝工程質量管理、安全防護措施,按照防衝要求合理安排勞動組織和作業施工,切實落實預警處置指令。

第五條  建立健全防衝培訓制度。按照防衝培訓計劃,開展全員培訓、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培訓;每季度結合防衝實際,至少開展一次對重點人員的專題培訓。

第六條  建立防衝激勵機制。對衝擊地壓防治貢獻大、效果顯著的有功人員要進行獎勵;對推廣新技術、新裝備取得顯著效果的防衝人員進行獎勵。

三、採掘部署優化

第七條 堅持「區域先行、局部跟進、分區管理、分類防治」的原則,按照「一礦一策」「一面一策」的要求,針對大採深、厚層堅硬頂板、地質構造等關鍵因素,採取區域綜合防衝措施,從源頭上防範衝擊地壓。

應當按礦井防衝要求,確定採煤工作面推進速度和礦井生產能力,確保礦井採掘布局和接續合理,堅決杜絕採掘接續緊張。

第八條 採取合理的開拓方式、採掘布局、開採順序、煤柱留設、採煤方法、採煤工藝及開採保護層等區域防範措施。

礦井設計、採(盤)區設計和採掘工作面設計應當優先滿足區域防衝要求,避免巷道和採煤工作面應力集中,減少構造應力影響。開拓巷道不得布置在嚴重衝擊地壓煤層中,嚴格按順序開採,不得留孤島煤柱。優先採用小煤柱、無煤柱或負煤柱開採方式。

具備保護層開採條件的,必須開採保護層。

衝擊地壓礦井應當對採(盤)區設計和採掘工作面設計的區域防範措施效果(衝擊地壓危險性)進行預測和設計優化。

四、防衝裝備配套

第九條 設置專門的衝擊地壓監測預警值班室,配備衝擊地壓綜合預警平臺,整合各監測系統的監(檢)測數據,實現智能語音預警。

應當按照衝擊危險性等級,配備相應的監測和防治裝備。對無和弱衝擊危險區域,主要配備以微震監測、應力監測和鑽屑監測為主的監測裝備。對中等及以上的衝擊危險區域,除了配備完整的監測裝備外,還應當配備卸壓解危裝備。

第十條 配備低頻微震監測系統,採用微震監測系統監測1Hz以上的高能低頻事件。微震監測系統監測範圍必須覆蓋礦井所有採掘區域和相鄰採空區。

第十一條 配備地音監測系統,對有衝擊地壓危險的煤巷掘進工作面動壓影響區域進行監測,監測圍巖破裂信息,主要是30~2000Hz的地音事件。

第十二條 配備煤體應力監測系統,對有衝擊地壓危險的採煤工作面、掘進工作面和主要煤柱區進行實時應力監測。重點監測回採工作面前方300m範圍內的進、迴風順槽等煤層巷道和掘進工作面迎頭後方200m範圍內的巷道。

第十三條 有衝擊地壓危險的採掘工作面,應當進行CT探測,對採煤工作面見方等重點區域或重要時段進行衝擊地壓危險性分析。

第十四條 配備採煤工作面液壓支架工作阻力監測系統,對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進行在線監測;配備頂板離層實時在線監測系統,對錨噴支護的煤巷、半煤巖巷進行頂板離層監測。

第十五條 配備足夠數量的鑽屑法檢測機具,對採煤工作面順槽的採動應力影響區、煤巷掘進工作面迎頭及後方動壓影響區等範圍進行檢測。

第十六條 配備足夠數量卸壓鑽機,至少包括1臺扭矩不小於800N·m的鑽機。

有衝擊地壓危險的採煤工作面每條順槽至少配備1臺預防性卸壓鑽機,每個全煤、半煤巖掘進工作面至少配備1臺預防性卸壓鑽機。

至少配備1臺能實施遠距離操控煤層鑽孔解危卸壓施工的鑽機。

第十七條 根據災害治理措施需要,配備用於斷頂、斷底防衝施工的水力致裂或爆破裝備。

配備精準人員定位系統,嚴格監控衝擊危險區域的作業人數。

在中等及以上衝擊危險區域的掘進工作面和採煤工作面上下出口或超前支護巷道、煤層鑽孔解危施工地點,應當安設視頻監控。

第十八條 至少有一家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與礦井聯合開展衝擊地壓防治科技攻關,重點研究衝擊地壓發生機理、衝擊地壓類型及特點、有針對性的防衝措施等。積極推廣應用最新監測技術,開展衝擊危險性預警和防衝治災。

五、監測預警有效

第十九條 建設全時段、全頻段、全區域、全要素的衝擊地壓監測預警系統(平臺),監測預警系統(平臺)顯示和控制終端應當設置在礦調度室,或者衝擊地壓監控室設置直通且能強插調度室電話。

每天對監測數據、生產條件等進行衝擊地壓危險性綜合分析,判定衝擊地壓危險等級,並編制監測預警日報,報經煤礦防衝副總或防衝副礦長、總工程師、礦長籤批,並及時告知相關單位(部門)和人員。

微震、地音、應力在線等監測系統的傳感器,應當按照礦井設計的監測臺網布設方案,由專業人員進行安裝施工。

應力CT探測,應當按照探測方案由防衝科室指導組織現場實施。

第二十條 根據衝擊地壓危險性監測數據和實際條件,確定危險性預警指標,並及時校核,提高預警準確程度。

明確預警信息發布、處置程序和處置結果反饋流程。值班人員應當詳細記錄預警時間、預警範圍、採取的措施和處置情況,形成總結報告。

第二十一條 每年至少開展一次微震監測系統的運行使用情況綜合評估,根據礦井的採掘布局變化,及時調整監測方案。

對衝擊地壓危險性監測設備定期檢查、維護、校核,保證衝擊地壓危險性監測系統的正常運行和準確有效。

第二十二條 健全防衝資料、臺帳,妥善保存各類監測資料、報表,及時將防衝工程、監測設備布置情況填圖,有效指導安全生產。

系統(平臺)數據必須能夠儲存並查詢,定期備份,保存時間不少於兩年。

六、局部措施可靠

第二十三條 採掘工作面應當在實施區域防範措施基礎上,及時跟進有效的煤層卸壓和斷頂、斷底等局部防衝措施。對存在堅硬頂板和地質構造為主要致災因素的衝擊地壓危險區,應當制定並實施針對主要致災因素的有效防治措施及工程。

第二十四條  衝擊地壓危險工作面實施解危措施後,必須進行效果檢驗。防衝效果檢驗可採用鑽屑法、應力監測法或微震監測法等,檢驗方法不得少於兩種,其檢驗範圍和頻度由煤礦總工程師批准。確認檢驗結果小於臨界值,經研判確定無危險後方可進行採掘作業。

第二十五條  具有衝擊地壓危險的高瓦斯、煤與瓦斯突出、開採自燃和容易自燃煤層、水文地質類型複雜的礦井,應當根據本礦井條件,綜合考慮制定防治衝擊地壓、瓦斯異常湧出、煤與瓦斯突出、煤層自燃、水害等複合災害的綜合技術措施。

七、施工作業安全

第二十六條 衝擊地壓煤層應當採用長壁綜合機械化智能開採,遠距離供電供液,實現採掘區域無(少)人;有衝擊地壓危險區域的煤巷解危鑽孔施工,應當採用遠距離操控。

第二十七條 有衝擊地壓危險的採煤工作面,巷道超前支護長度應當根據採煤工作面超前支承壓力影響範圍確定,並符合相關規定要求,由煤礦企業總工程師批准。

具有中等以上衝擊地壓危險的採煤工作面,上下出口和巷道超前支護應當採用液壓支架。

第二十八條 有衝擊地壓危險的掘進巷道,其支護設計參數應當選取中等以上安全係數。

有中等及以上衝擊地壓危險的掘進巷道,應當採用高預應力全長錨注錨索、讓壓錨杆、高強度護表鋼帶、高強度護網、大直徑託盤等具有強抗變形和護表能力的主動支護方式,並配合採用可縮式U型鋼棚、液壓單元支架或者門式支架等受衝擊後仍有安全空間的加強支護方式。支護方式和範圍應當由煤礦企業總工程師批准。

第二十九條 嚴格落實衝擊地壓危險區限員制度,實行閉合管理、超員報警、自動停止作業機具等智能化管理。

第三十條 建立生產組織通知單制度,每月由防衝科室根據採掘工作面設計,結合現場生產條件及衝擊地壓危險性監測研判結果,設定掘進巷道和採煤工作面最大日進尺、班進尺。條件發生變化或監測指標異常時,及時下發生產組織通知單,調整生產組織,並報煤礦主要負責人審批。

第三十一條 發現監測數據超過衝擊地壓危險預警臨界指標時,應當撤離與防衝作業無關人員,實施解危卸壓工作;判定具有衝擊地壓危險時,應當立即撤離受威脅區域的人員,並切斷電源,落實防衝預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關於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決防範遏制煤礦衝擊地壓事故的通知》(安委﹝2020﹞6號)要求,深化煤礦衝擊地壓災害防治工作,有效防範和堅決遏制煤礦衝擊地壓事故,現就進一步加強煤礦衝擊地壓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相關焦點

  • 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印發通知要求——深化煤礦衝擊地壓災害防治
    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日前發出《關於進一步加強煤礦衝擊地壓防治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要求深化煤礦衝擊地壓災害防治工作,有效防範和堅決遏制煤礦衝擊地壓事故。
  • 遼寧煤礦安監局「四項舉措」加強全省煤礦衝擊地壓防治工作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關於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決防範遏制煤礦衝擊地壓事故的通知》要求,深化全省煤礦衝擊地壓災害防治工作,有效防範和遏制煤礦衝擊打壓事故,近日,遼寧煤監局對全省煤礦衝擊地壓防治工作提出四項要求
  • 國家煤礦安監局關於開展煤礦衝擊地壓防治專項監管監察的通知
    國家煤礦安監局關於開展  煤礦衝擊地壓防治專項監管監察的通知  煤安監技裝〔2020〕39號各產煤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煤礦安全監管部門
  • 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更名為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仍由應急管理部管理。應急管理部的非煤礦山安全監督管理職責劃入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
  • ...關於進一步推進河北省煤礦智能化建設和防衝擊地壓工作的意見》
    為推動智能化技術與煤炭產業融合發展,提升河北煤礦智能化水平,近日,河北煤監局聯合省發改委、省應急管理廳、省國資委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河北省煤礦智能化建設和防衝擊地壓工作的意見》,加快推進河北煤礦智能化建設進程。一是強化對標意識。5月份,河北煤監局黨組書記、局長周德昶帶隊,聯合省發改委、省應急管理廳、省國資委組織開灤集團、冀中能源集團一行27人,赴山東省學習考察煤礦智能化建設和防治衝擊地壓工作。
  • 國家煤礦安監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對地方 政府煤礦安全監管工作監督...
    國家煤礦安監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對地方 政府煤礦安全監管工作監督檢查的意見2020-11-13 19 : 37 來源:國家煤礦安監局煤安監監察〔2020〕47號各省級煤礦安全監察局:為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安全生產重要指示精神,嚴格履行煤礦安全國家監察法定職責,現就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對地方政府煤礦安全監管工作的監督檢查提出以下意見
  • 水害、瓦斯、衝擊地壓……如何築牢煤礦安全防線?這裡有新方!
    目前,此技術已在冀、內蒙古、皖、晉等地的16個礦區、30個工作面推廣應用。 今年,我們將繼續加強煤礦水害預警及防治工作,深入排查汛期煤礦水害風險隱患,推動各單位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壓緊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切實維護職工生命財產安全。
  • 山東煤監局採取「八項實招」督促煤礦衝擊地壓防治
    根據煤礦衝擊地壓災害程度,在專家論證的基礎上,對41處衝擊地壓煤礦根據災害程度再細分為四類,作為專項監察的重要依據。衝擊地壓專業組根據分類情況,加大對衝擊地壓高風險煤礦的監察執法次數,推動企業抓好各項衝擊地壓防治規定的落實。二是壓實衝擊地壓煤礦各層級防衝工作責任。
  • 「煤炭學報大講堂第3期」齊慶新——煤礦衝擊地壓防治理論與技術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我國近年來煤礦安全狀況持續好轉,煤礦百萬噸死亡率已從2005年的2.711下降到2019年的0.083,但煤礦衝擊地壓、煤與瓦斯突出及其複合災害仍時有發生。衝擊地壓、煤與瓦斯突出發生機理複雜,通常沒有明顯宏觀前兆,難以準確預警。
  • 論文推薦|潘一山等:煤礦衝擊地壓巷道三級支護理論與技術
    (3)創立吸能支護理論,提出衝擊地壓巷道支護結構應具有讓壓可縮與吸能特性,防衝支護應根據衝擊地壓能量特性進行分級設計。研發了吸能錨杆索、吸能O 型棚、吸能液壓支架等吸能支護裝備,建立了三級吸能支護體系,實現了衝擊地壓巷道三維立體吸能支護。
  • 中國發布丨由應急管理部管理的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職能、機構和...
    中國網10月10日訊 中國機構編制網9日發布《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規定》明確,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是應急管理部管理的國家局,為副部級,在地方設立27個礦山安全監察局。
  • 山東能源集團衝擊地波事故 或將再次引發相關礦井降產能
    山東煤礦安全監察局2月22日下發的緊急通知稱,各煤礦企業要充分認清當前形勢,堅決做到不安全不生產。並稱,鑑於當前嚴峻的安全形勢,山東能源集團權屬的衝擊地壓礦井已全部停產。通知要求全省其他衝擊地壓礦井要按照《山東省煤礦衝擊地壓防治辦法》要求,嚴格落實相關措施,凡是防衝措施落實不到位的,要立即全面停產、全面排查隱患。
  • 轉發關於切實做好歲末年初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有關縣區應急管理局:為認真貫徹落實近期國家、省、市安全生產工作會議精神,現將《安徽省應急管理廳轉發應急管理部辦公廳關於切實做好歲末年初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皖應急〔2020〕208號)轉發給你們,提出以下要求,並結合實際,請各地認真貫徹落實。
  • 國家煤監局與中國地震局共享衝擊地壓礦井地震信息
    為推進煤礦衝擊地壓災害防治工作,日前,國家煤監局與中國地震局經研究,決定建立衝擊地壓礦井地震信息共享機制。  在國家煤監局與中國地震局發出的通知中,要求各省級煤礦安監局、地震局要加強溝通協調,研究建立本轄區有關礦區地震信息共享工作機制,共享衝擊地壓礦井位置、採場情況及周邊地震臺站分布等信息,結合實際,細化明確省級地震臺網向省級煤礦安監局提供信息服務的啟動條件、工作流程和服務形式。省級地震臺網在監測到衝擊地壓礦區範圍內發生2.0級及以上衝擊地壓、塌陷等地震事件後,立即啟動地震信息發送。
  • 礦震頻發怎樣遠離衝擊地壓
    「隨著開採深度及採空區面積的增加,礦震影響範圍和程度逐年擴大」「煤礦礦震震級一般不超過4級,持續時間較短,雖然會有震感,但到目前為止,尚無由煤礦礦震造成地面建築破壞和人員傷亡的記錄。」中國礦業大學衝擊地壓防治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竇林名教授指出,「礦震本身並不是災害,是煤礦採掘活動中煤巖體內自發產生的動力和普遍現象,即使非衝擊地壓礦井,同樣可以觀測到不少小能量礦震現象。
  • 山東龍堌礦井事故已致3人死亡 山能所屬衝擊地壓礦全部停產
    2月22日6時17分許,山東能源集團旗下山東新巨龍能源有限責任公司龍堌礦井發生衝擊地壓,4人被困井下。事故發生後,相關立即啟動了應急預案,全力救援被困人員。事故發生後,山東煤礦安全監察局發布緊急通知稱,自春節復工以來,山東已接連發生兩起事故,全省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異常嚴峻。
  • 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4月以來756座非煤礦山被責令停產整頓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劉夏村)記者從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2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非煤礦山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今年開展以來,各地出臺非煤礦山安全生產方面地方性法規標準41項,建立9萬餘項問題隱患清單和2.2萬項制度措施清單,責令756座礦山停產整頓。
  • 河南建衝擊地壓礦井地震信息共享機制
    本報訊 近日,河南省地震局、河南煤礦安全監察局聯合印發《河南省建立衝擊地壓礦井地震信息共享機制實施辦法》,雙方明確了各自責任分工,確定了信息共享的內容,設定信息發送的啟動條件、發送方式、流轉流程和處置辦法。
  • 論文推薦|施天威等:基於能量貯存及釋放主體的煤礦衝擊地壓分類
    本文在調研已有衝擊地壓分類方法的基礎上,依據擾動響應失穩理論,從衝擊地壓能量貯存及釋放主體的角度給出了衝擊地壓新的分類方法,分析了各類型衝擊地壓發生機理和發生準則,並進一步展開基於機理和準則的預測和防治措施初探。該研究成果有助於全面掌握衝擊地壓災害,對衝擊地壓工程監測、防治具有較好的指導意義。
  • 衝擊地壓監測技術與裝備
    採礦技術研究所是國內最早從事衝擊地壓理論研究的單位之一,為了深入銜接理論技術與防治技術研究,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形成衝擊地壓「理論+監測+防治+檢驗」的科研理論技術體系,採礦技術研究所於2006年開始代理波蘭Centrum Transferu Technologii Emag Sp. Z 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