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溫度、廣度:體現中國電視劇的文化自信的三要「度」

2021-02-11 傳媒獨家

來源:傳媒獨家原創

未經授權不可轉載

優秀文藝作品反映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創造能力和水平,而文化自信則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對於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並對其文化生命力持有堅定的信心。

6月13日,第23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電視論壇盛大開幕,筆者注意到,在一場以「中國電視劇如何體現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助推國產劇講好故事」為主題的論壇上,白玉蘭獎評委會主席毛衛寧、慈文傳媒集團董事長馬中駿、著名導演李路三位電視大咖,從高度、溫度、廣度三個維度,詮釋了什麼才是中國電視劇文化自信的真正體現。

高度:對於歷史文化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創建

電視劇具體如何表達出文化自信,在行業中一直是個大問題。常常有人說文化自信只停留在理論層面,將其付諸實踐並不容易做到。對於這個問題,白玉蘭獎評委會毛偉寧表達了他的觀點:首先文化自信,必然要伴隨著實現文化自覺,所謂的文化自覺,就是應該對於歷史文化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創建。」

作為白玉蘭獎評委會的主席,毛衛寧在作品評審中對文化自信有一定的評判標準。在評判過程中,他通過一部德國的電視劇《救贖之路》,具體的闡述了一部作品怎樣才能體現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

該劇描寫的是在二戰時代變遷的大背景下,一家猶太人被迫天各一方,最後尋親的故事。這部片子,從各方面反思和反省了法西斯對於猶太民族的迫害。片中對於情感部分和時代變化的描寫,給予了觀眾深深的震撼。

雖然是國外作品,但對於國內電視劇界應有所啟發。時代結合情感的角度,表現中國人民過去以及現在的生活,亦是對於文化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創建。

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電視劇曾經湧現了如《芙蓉鎮》、《天山傳奇》等很多優秀的寫現實生活作品,俱與公共生活題材相關。但中國電視劇發展至今,更多開始表現私人生活,從作品以及文化自信角度來講,毛衛寧覺得中國電視劇是在倒退的,同時他還藉此呼籲業界,尤其在現實作品方面應重新關注公共生活,通過講述中國人生活本身的故事,來反映中國社會本身。

溫度:與時代相兼容的溫暖

 

除了文化自信的高度,對於電視劇而言,凸顯人文關懷的溫度同樣重要。而這對於曾導演過《老大的幸福》和《人民的名義》的李路導演來說,最有發言權。

《老大的幸福》反應的是中國百姓辛酸苦辣的故事,屬於小人物大情懷。家庭作為中國社會的組成單位,這部劇更多體現的是家庭對於集體、對於國家的重要性。如果說《老大的幸福》是溫暖擔當,那今年播出的現象大劇《人民的名義》則國家擔當。作為一部大格局、具有家國情懷的作品,《人民的名義》中的責任意識,更多能體現出中國的自信,即在文藝作品當中體現的擔當跟自信。

實際上,《老大的幸福》和《人民的名義》屬於一脈相承的關係,是文藝創作者將文藝作品反饋給社會、觀眾的體現。而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是通過日積月累、根治在每個創作者細胞中的。

在物質發展飛速的今天,精神的構建對於民族的重要性,對於中國電視劇能夠走出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這也是國家現在提出文化自覺和自信的根本原因。李路呼籲文藝創作者們,時時不能忘記在作品中,要體現與時代兼容的溫暖。

 

廣度:連結當下、走出國門

 

目前中國電視劇無論產量亦或數量,都位居世界第一。在數量上,中國電視劇無疑是文化自信的。但如果上升到質量層面,中國電視劇走出國門進行對外文化輸出,同樣是文化自信的表現。

這便是文化自信不可缺少的廣度。對於從業多年,拍了很多作品且成功走出國門的馬中駿來說,文化自信的廣度,體現在從微博、微信、A站、B站等社交媒體中能感受到文藝作品和當下是接通的。

而跨出國門、從對外文化輸出上來看,近幾年不少國內佳作均有走出國門,在國際上廣泛傳播。例如《甄嬛傳》、《琅琊榜》、《媳婦的美好時代》、《歡樂頌》等作品,以及英國主流媒體也在播出的《花千骨》。

整體看來,國內電視劇行業的趨勢是向上發展的。而最直接的反應就在於各國字幕組的動向上。過去,很多英劇、美劇都是由中國字幕組在盜版劇上翻譯,YouTube上也是同樣的現象。但近幾年,老外的字幕組開始對中國的電視劇進行不亦樂乎的翻譯。以近期播出的《楚喬傳》為例,據慈文統計已經有上千萬的流量,對於已經走出去的中國文化來說,無疑是自信的深刻表現。

誠然,走出去的自信是中國電視劇文化自信最為直觀的表現,不過對於國外友人能夠理解中華上下五千年以來積攢的文化歷史,還需等待時機醞釀爆發,文化自信非一日之功,但中國電視劇走向世界的大勢所趨,已然成為無可辯論的事實。無處不在的中國文化元素、文化觀念、民族精神、都將真正體現出中國文化自信。

附此次上海電視節評選作品中,筆者認為體現了文化自信的幾部電視劇(個人喜好,僅供參考):

《人民的名義》



雖然沒有登錄國外播出平臺,但前段時間這部針對中國貪官的大尺度反腐劇成功引起了外媒的關注。BBC更是登出了「中國反腐電視劇掀起收視熱潮」的新聞,新聞中BBC評價《人民的名義》是目前中國最熱門的電視劇,甚至將其和美劇《紙牌屋》進行比較,但《人民的名義》有著巨大的中國特色。除了大尺度的主題讓國外媒體紛紛「震驚」,劇情的設置上也同樣讓老外們拍案叫絕。

《雞毛飛上天》



17年3月,該劇曾登上了紐約時代廣場大屏。《雞毛飛上天》通過講述三代人既艱辛曲折又充滿激情的創業史和情感史故事,講述了義烏改革發展30多年曲折而又輝煌的歷程,也表現「雞毛飛上天」的時代內涵。該劇充滿了年代感,帶領觀眾再度重溫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難以忘懷的激情燃燒的歲月。同時也是向觀眾展現了在國家處於改革開放期間的義烏人,順從時代,創業發展的光輝形象。

《最後一張籤證》



該劇再現了二戰德國納粹佔領奧地利期間,籤證官普濟州、魯懷山等人冒著巨大風險,與領事館同仁一道,為猶太難民辦理通往中國上海的籤證的故事。這也是國內螢屏鮮以拯救猶太人為創作藍本的劇目,堪稱中國版《辛德勒的名單》,同時也推出了12集的海外發行版,被至少六個歐洲國家電視機構購買。

《中國式關係》



《中國式關係》是一部現實題材幽默劇,講述了是中國特有的社會特點,它以陳建斌飾演的馬國梁突然遭遇人生困境,而引發的多種關係的「重組」,以冷幽默的方式探入中國人情社會的敏感區域。正如毛衛寧所說,是一部關注公共生活的作品。

《小別離》



《小別離》圍繞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問題,首次在影視劇中呈現了「留學低齡化」的現象,涉及到出國留學、青春期逆反、早戀苗頭等等一系列青春期教育而發展。家長看了反思自己教育問題,孩子看了可以發現似曾相識的場景,了解家長為自己的付出。無論是70後、80後、90後還是00後,都能在劇中找到共鳴;引起了海外華人和留學生的廣泛關注。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用兩個版面評《流浪地球》:體現中國電影文化自信
    2月21日,《人民日報》第12版上刊登題為《〈流浪地球〉,爆款如何打造》的文章,稱讚該片不僅是中國科幻電影的裡程碑,更是中國電影由高原向高峰邁進的一次成功的藝術實踐,充分體現出中國電影的文化自信。值得注意的是,當天《人民日報》第16版整版對《流浪地球》的研討會進行了摘編,選取6位專家的發言以饗讀者。
  • 在堅定文化自信中實現文化強國
    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升華,無不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然召喚著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新使命。     (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支撐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讓文化自信之光指引青年幹部成長
    青年幹部要帶頭堅定文化自信,當好傳統文化的認同者、紅色文化的示範者、先進文化的引領者和推動者,在躬身實踐中詮釋文化自信,讓文化自信之光體現在每個黨員幹部身上。  堅守精神家園,讓傳統文化「不褪色」。我們的文化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種覺悟和反思是獲取文化自信的前提。
  • 黃坤明:堅定文化自信 擔當文化使命努力開創中國戲劇和雜技事業...
    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給中國戲曲學院師生回信,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優良傳統,堅持守正創新,在教學相長中探尋藝術真諦,在服務人民中砥礪從藝初心,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這些都體現了總書記對包括戲劇、雜技在內的文藝事業的充分肯定和殷切期望,也為戲劇和雜技藝術發展指明了方向。
  • 文化自信在「抗疫」中升華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在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要實現以上目標,就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 中國最「清涼」三座城市,全年平均溫度15度,空調僅是個擺設
    一到夏天,人們就恨不得在家裡開著空調吃西瓜,但是,與現實不同的是,很多人冒著酷暑上班,所以一到夏天人們就懷恨在心,但是在中國,並不是所有城市都是三十幾度的高溫,有些地方,卻是完全體會不到酷暑的難耐,更無法理解那些怨念萬分的人的感受。
  • 要體現中華文化自信,陽衛國建議:取消國內新聞發布會翻譯
    在過去的數十年中,中國任何的國內新聞發布會上,都有一個外國翻譯,起初是為了加快雙方信息交流,便於中國快速表達中方意思,快速取得發展,如今的中國早已不是當初的那個少年,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需要被世人認可。
  • 文脈同國脈相連——中國何以文化自信?
    一 文化自信是自信之魂  文化作為精神標識,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徵。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就是要堅定文化自信。
  • 樹立文化自信,提升跨文化能力,講好中國故事——湖南師範大學外語...
    該學科在此次評選中的成功除了仰仗其悠久的文化傳承,以及進入新世紀以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績之外,還得益於近年來所開展的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  外語類研究生的培養要把準時代脈搏,不能閉門造車;要勇於探索新模式,不能株守成例。
  • 這些用中國故事感動觀眾的電視劇你看過幾部?
    這些作品將涵蓋國家、社會和個人夢想的中國夢講述得溫馨感人、生動活潑,接地氣而不懸空,向人們展現了一個鮮活、真實、立體的中國形象。  這幾年,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在表現社會生活的廣度和深度上有明顯拓展。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作品在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等方面較好地發揮了電視劇的文化功能。
  • 【理論講堂】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三我們講要堅定文化自信,不能只掛在口頭上,而要落實到行動上。歷史文化遺產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我們一定要完整交給後人。城市是一個民族文化和情感記憶的載體,歷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關鍵。古人講,「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中華文明延綿至今,正是因為有這種根的意識。
  • 堅持三個統一 堅定大學文化自信
    實踐證明,世界一流大學既要有可衡量的外在的「形」,更要有內在的「魂」,即一所大學與其所在國家緊密關聯的歷史背景、文化特色、制度特點、時代要求,以及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的辦學標準和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大學考察時強調,堅定「四個自信」,根本是文化自信。
  • 電視劇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影視文化輸出的「歡娛質造」詮釋
    由於此次坎城電視節是面向對中國文化陌生的海外市場,歡娛影視還特意製作了紀錄片來介紹戲服製作過程,並和海外媒體與片商一同觀看片花了解劇中出現的崑曲、宮廷禮儀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那麼,歡娛影視為何敢在坎城電視節這個面向世界的舞臺上大膽展示自己的劇?從這三部出海的精品劇中,我們不難找出其答案是——故事動人、製作精良、畫面精美、文化自信!
  • 檸萌影業出品劇讓「華流」走出文化自信
    當蒙古國觀眾在中國演員黃磊詮釋「為父之道」時會心一笑,什麼樣的「華流」能走出文化自信,答案越發明晰且篤定——優秀的現實主義作品因為描繪當代人相似的生活境遇,蘊含著普遍的人類情感而能打動人、通民心。   收視成績能為現實主義電視劇在海外形成的熱潮而背書。
  • 航空題材電視劇《中國製造》開機!
    我們相信,在上級機關的精心指導下,在陝西省、社會各界和航空工業各單位的鼎力支持下,在劇組全體人員的傾情投入下,《中國製造》一定能成為一部謳歌報國強國志向、提振愛黨愛國熱情、提升國民航空意識、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的精品力作。《中國製造》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獲得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官方支持的航空工業題材大劇。
  • 《航拍中國:一同飛越》:影像之中的文化自信
    《航拍中國:一同飛越》:影像之中的文化自信 唐俊/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0-06-08 10:4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堅持文化自信「拍大片,立精品」,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添磚加瓦
    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並莊嚴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報告總結了五年來我國建設發展的巨大成就,為黨和國家謀劃未來發展,高屋建瓴、思想深邃,高瞻遠矚、氣勢恢宏,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行動指南,充盈著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強大力量。
  • 用中國色彩點亮文化自信——央視《時尚大師》第二季啟動啦!
    在延續上一季文化與時尚碰撞的同時將「時尚創享」這一理念融入到節目中,邀請享譽國際的時尚大師攜手演藝界傳統文化「發燒友」,並於每期節目點亮一種色彩,賦予中國色獨特屬性,帶給觀眾前所未有的時尚、文化體驗。講文化自信,就是要找到自己的語言,來講一個中國故事。」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節目部主任哈學勝講述時尚與經濟之間的關係時表示,自信來源於哪裡?我們希望回過頭去,從傳統文化中找到一些靈感,通過顏色來詮釋文化內涵,這是一個全新的視角。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以文化自信厚植中國之治的根基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文化是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而文化自信正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繁榮,是凝聚力量,推動和保障「中國之治」的重要基礎。只有堅定文化自信,文化才能愈發光彩奪目,才能厚植「中國之治」的根基,有利於找到中國社會的「最大公約數」,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和現代化水平。
  • 講好中國故事 推動鄉村振興 ——三屆中國農民電影節回顧
    第三屆中國農民電影節開幕式現場。立足全國豐富活動內容擴大節慶影響力立足全國,覆蓋範圍有廣度。中國農民電影節從設立之初就強調覆蓋地域的廣度、參與人群的廣度、電影領域的廣度。今年還與人民網建立深度合作,成立專門小組,建立專題頁面,電影節全程報導並對重點嘉賓進行了專訪,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主管的《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出專版深入剖析電影節的意義,CCTV-3綜藝頻道和CCTV-17農業農村頻道對電影節進行專題報導。文化自信匯聚起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中國農民電影節堅定文化自信,弘揚社會正能量,承擔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