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不出的再見:厲檳源的「最後一封信」

2020-12-24 澎湃新聞

滿珍、亞溪、忠催:全家好!

在新的一年家中一切都很如意吧,清明節已到,本來我想回家的,但另一個門衛先請假回去了,要20天才來。

他來了我才能請假。

我也不知道哪天才能回,到時候再說。

3月20號我們發了工資550元,我想4月15號發工資一起寄回。

上次過年,我們同樣上班,工資雖有,但沒什麼補助,大初一有一個紅包(20元)。

現在我的生活費也不需要多少,每當花錢的時候我都會想到家裡,聽說有些郵局取錢要扣錢,不知是否有此事。

滿珍,現已農忙季節,請你多多保重身體,耕那麼多田土,太辛苦你了,你可常買些補品,肉類補補身體,每天喝幾杯米酒也很好。

今年打算種些什麼?我在這裡雖然習慣,但每天都想著你。

父母他們都好吧,亞溪她外公外婆身體好嗎?你可常去買些禮物去看看他們兩位老人家。

亞溪現在英語學得好嗎?書買了沒有,我知道亞溪能自學成才的,會有出息。忠催要抓緊學習,如果等畢業了才著急,那時就沒有機會了。

請你們努力多學習知識吧!

祝全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少旺

99年3月30日

1999年3月30日,遠在東莞工廠打工做保安的厲檳源的父親寄出了他最後一封家信,過了幾天就意外去世了,那一年他的父親36歲。在厲檳源的記憶裡,為了更好地在廣東找到工作,父親曾學習了粵語。

2020年,即將跨入36歲的厲檳源帶著父親的這封信回到了他最後生活過的地方(東莞)。厲檳源將這封信的內容拆成了36段式,分別找了36位在東莞工作的保安教會他這36段粵語,最後,厲檳源再將這封家信用粵語完整的讀了出來。

他將整個行為過程用錄像拍攝下來,視頻的結尾是厲檳源站在江邊,用半生熟的粵語深情地唱著《講不出再見》。

是對是錯也好不必說了 是怨是愛也好不須揭曉

何事更重要比兩心的需要 柔情蜜意怎麼可缺少

是進是退也好有若狂潮 是痛是愛也好不鬚髮表

曾為你願意我夢想都不要 流言自此心知不會少

這段情越是浪漫越美妙 離別最是吃不消

我最不忍看你背向我轉面 要走一刻請不必諸多眷戀

浮沉浪似人潮哪會沒有思念 你我傷心到講不出再見

譚詠麟《講不出再見》

這是厲檳源的新項目「最後一封信」。

成長:35歲了 不會像以前一樣毫無節制地消耗自己

1985年,厲檳源出生在湖南永州藍山縣下轄的一個村子。在媒體採的訪中,他講到自己小時候的也像大多數孩子一樣,比較的貪玩和鬧騰,作為農村的孩子,需要做農活,當然也免不了犯錯,沒少挨父親的打,父親會「從這個村打到那個村,」當然,他也理解父親的這種行為,「在農村,跟你越親密,他們對你就越不客氣。」

《自由耕種》 2014年

2014年8月,厲檳源回到永州老家,跳入原屬父親、後由自己繼承的0.1畝責任田,用力騰空躍起,又重重摔下泥潭,肉身激起的泥水,間或堵住他的口鼻,三個小時後,他最終身體不支,嘔吐不已。

他創作了作品《自由耕種》,厲檳源很少回到自己的家鄉,在媒體的採訪中,厲檳源大學五年時間總共也才回家兩次,由於他家所在的村子只有一百戶人,所以回家做點事情全村人都會知道,在做《自由耕種》這件作品的時候,村民們都不知道他在幹什麼,有覺著挺苦的,還有說他在衝涼,直到他吐了,村民們才覺著不對勁,作品完成後厲檳源覺得自己放下了一個東西,「不能老哽在那兒,舒坦了一下。」

在做之前,他也和母親進行過交流,但沒有說要具體做什麼事,只是說自己要用這塊地做一個事情,母親的心裡是理解和支持的。

在一次採訪中厲檳源說,在做這件作品之前,他對家鄉愛恨交加,「明知道自己屬於那裡,卻又不想面對那裡」;之後「終於和這片土地達成了和解,從此自由了」。

《2CM》 2017年

所以他每次回到家鄉或者見到母親,都會有一些創作靈感,比如《2cm》,這一行為的場所是厲檳源母親退休前工作的加工廠,而影像中離厲檳源咫尺的機器正是由她親手啟動。

在《自由耕種》創作之後,厲檳源還在家鄉創作了《測試》這件作品,他爬上了家門口一株竹子,然後把自己吊在上面,直到無法堅持,然後狠狠地從上面掉了下來,只聽「嘭」地一聲響,厲檳源的背部著地後勉強翻了個身,然後便躺下了,也就是這次的作品實施,給他造成了腦震蕩,還有頸椎的問題。

《測試》2015年

厲檳源在北京現代民生美術館的「大藝術家」講座中,詳細的講述了創作這件作品的過程以及自己的感受,這個作品爬上竹子是為了穿上事先脫下來的鞋,穿上鞋之後再返回到竹子上。這麼一個厲檳源預設的動作,但是現實幾乎不可能完成。因為竹子的反作用力太強了,得用更大的力氣掛上,既能完成自己的預設,又不至於掉下來。厲檳源嘗試了三次。在嘗試的過程裡邊他的身體的力量一直在消耗,到第三次爬到中間,他就完全沒有力氣了,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來,所以在那裡消耗,因為旁邊也沒有任何人沒有安全的措施,他只是用三腳架記錄自己,消耗完以後厲檳源就很絕望地呼救了兩聲,當時身邊沒有人,所以他就是很絕望地非常恐懼地鬆手掉下去,因為他不知道掉下來會怎麼樣,「會不會死掉或者摔殘了,我還想做更多的事情。我摔下去的時候昏迷了30分鐘。」

今年厲檳源35歲了,2019年他在昊美術館舉辦了自己的大型同名個展,媒體採訪他時,他表示今後「不會像以前一樣毫無節制地消耗自己。」

創作:讓作品自然生長

觀看厲檳源的作品,確實很多都有一定的「危險」在裡面,他曾在媒體採訪中講到:「我喜歡有點兒自毀傾向的藝術家,自毀不是叫你去自殺啊!他首先是一種精神上的反叛和質疑,對一種約定俗成的既有規定和順序的打破,是一種積極的對抗麻木的態度。」

《兩個石頭》 2009年

《直到橋梁坍塌》

其實,厲檳源的創作所有的對抗都針對的是自身,而非外界,因為他覺得自己處於一種被禁錮的狀態中,想要掙脫出來,只不過用了一種藝術的方式表達出來。在厲檳源看來,這個世界的每一個事物都與你發生了各種關係,他好奇的是彼此如何發生關係的,自己是如何存在的,他有時候會想自己把七情六慾拿掉以後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有時候事情的發生和聯繫讓他忍俊不禁,他的作品與生活不是一種割裂的關係,而是一種開放和平行的關係,他們是可以相互交叉,而厲檳源置身於其中。

「我一開始就放棄了一種安全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我是這樣想的,不要急於去做出什麼經典的東西來,只要你內心有想要表達的東西不管它是好是壞,它都會成為你今後的一種營養。」厲檳源在媒體的採訪中講到。

《洪流》 2017年

厲檳源的作品是通過他的身體來塑造自身,不以某個視覺形象為目的,他就是一個活的雕塑,最終是活自己,他和作品的關係就是一種相互塑造的關係。

「人是最好的雕塑工具,如果你把自己看成一尊靜止的雕塑,你會發現時間實際上是一種塑造方式,時間長度是物理的,把身體作為工具可以丈量出一些我們和這個世界的關係。我的作品注重身體的體驗性,這種體驗性就是作品在時間和空間中留下來的運動感,它與我的生活軌跡有關,這種體驗具有唯一性,它是一種切身的身體快感,我很爽!」厲檳源在媒體的採訪中講到。

厲檳源還講到,「要有悲慘的能力、愛的能力,還要有跨越悲傷和愛的能力。創作是可以不擇手段的,就像一個人發瘋可以不計後果,」他不去預設和控制自己的作品,讓它自然生長,哪怕長成妖魔鬼怪,「我走投無路了就會幹一些傻事,不預設結果,但是總會有一個結果,你去做了就有了,不做就永遠沒有。」

《進程》 2019年

厲檳源理解藝術家的狀態應該是一種無序的狀態,他隨時處在一個創作的狀態下,而不是只有進入了工作室以後他才是藝術家。意料之外的往往是發生在現實生活中,肯定不是發生在展廳和美術館。為什麼藝術家一出手就一定要想參照藝術史呢?心中帶著某種市面上已有的成功標準,他只能成為藝術史的工具,藝術史成就不了藝術家,藝術史不應該變成藝術家逾越不過去的「牆」。如果說鑑別藝術好的標準一定是藝術史的話,那麼藝術家本身就是一個標準,他應該是衝到藝術史前面的。

電影項目《一個人的戰爭》預告片段

就像裸奔對厲檳源來說是一個意外,「但這件事遲早會發生,只是或早或晚的問題。」

做藝術,厲檳源首要目的就是儘可能的清除他的自身障礙,使自己成為更好的人。但所謂的清除自身障礙也只不過是「給自己不斷地挖坑往裡跳吧!就看誰扎的更深又能爬上來。「

同時,厲檳源在媒體的採訪中還講到,如果自己對藝術有什麼訴求的話,他希望能從個人的基點去出發開闢一條前人所沒有的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將自己最與眾不同的東西尋找出來,這是關鍵的。

(本文編輯於藝術家媒體專訪及已經發布的資料)

- END -

原標題:《講不出的再見:厲檳源的「最後一封信」》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厲檳源:做藝術,就像進山打獵
    和厲檳源的採訪約在12月30日,厲檳源在那天從北到南地跑了深圳三個美術館,行程滿滿當當,一直到晚上11點以後才得空聊一聊,結束時已不知不覺來到了2020年的最後一天,一旁的「拍春」正好結束,人們歡呼、鼓掌,一起慶祝著成交與新年的到來。
  • 講不出再見
    今天小編要為大家推薦的歌曲是《講不出再見》,《講不出再見》是譚詠麟演唱的一首粵語歌曲,由向雪懷作詞,趙容弼作曲,杜自持編曲,收錄在譚詠麟1994年2月8日由環球唱片發行的粵語專輯《夢幻的笑容》中。該歌曲改編自趙容弼演唱的日文歌曲《愛のかたち》。譚詠麟(Alan Tam),1950年8月23日生於香港,中國香港男歌手、音樂人、演員。
  • 林丹,講不出再見
    對這位徵戰球場20載,為國囊獲了幾乎所有榮譽的選手,我們唯有致敬,唯有感謝,看著又一個中國體育超級英雄離去的背影,講不出一句再見。「超級丹」,講不出再見「我最不忍看你 背向我轉面要走一刻請不必諸多眷戀浮沉浪似人潮 哪會沒有思念你我傷心到 講不出再見」2020年,我們經歷了太多太多離別,但即便如此,到年末回看時,今天的「林丹從國家隊退役」也會在體壇大事中佔據一個重要的位置,讓人講不出再見。
  • 每日一歌《講不出再見》譚詠麟
    今天的每日一歌為大家帶來的是校長(譚詠麟)重磅作品《講不出再見》。首先還是進行大家不感興趣的歌曲介紹。《講不出再見》由向雪懷填詞,譜曲趙容弼,千家和也譜曲,音樂風格為流行音樂,由譚詠麟演唱,被收錄在專輯《夢幻的笑容》之中。
  • 譚詠麟講不出再見,你我也不說再見好不好?
    《夢幻的笑容》這首專輯發表於1994年,講不出再見這首歌不僅是此張專輯裡最閃光的一首歌,更是譚校長傳唱度最廣的一首歌,沒有之一。杜自持這位大咖就不用為大家多做介紹了吧,香港音樂的骨灰級玩家,為很多頂級音樂人製作過歌曲,張學友《雪狼湖》全國巡演的音樂總監就是這位。
  • 譚詠麟的《講不出再見》,離別的背後,往往是無限的不舍
    你我傷心到講不出再見!」熟悉的歌詞,難忘的旋律,沒錯,這就是歌壇校長譚詠麟的《講不出再見》。《講不出再見》是一首經典香港歌曲,也被譽為香港金曲。這首歌講述的是離別的傷感和不舍,能夠引起很多人的共鳴,這或許就是這首歌傳唱度極廣的原因吧。這首歌被很多人稱為感傷的情歌,很多人往往把這首歌理解為這樣的故事。一對戀人相互恩愛,彼此許下山盟海誓,要一起白頭偕老。
  • 說再見有多難?連譚詠麟都《講不出再見》
    《講不出再見》講述了不能在一起,離別時痛苦到再見都說不出口。是對是錯也好不必說了是怨是愛也好不須揭曉對也好,錯也好,不必說。怨也好,恨也好,無須知曉。何事更重要比兩心的需要柔情密意怎麼可缺少有什麼事比我們兩心相愛更重要嗎?此時此刻我們更需要一抹溫柔來表達我們心中的愛。
  • 百外舞臺:講不出再見
    輪到我們國旗下演講,這是最後一次能有機會站在國旗下演講的機會。恰逢外語節,話題是外語節。對於初三的學生來說,這是一個有些感傷的話題。因為他們自己學業繁忙,無法參與,卻還要熱情洋溢地呼籲邀請學弟學妹參與。上周月考,我沒有告知孩子們演講任務。
  • 《復仇者聯盟4》:講不出再見
    這是「復聯」系列最後的告別,講不出再見。影片有沉重的時刻,有特別搞笑的時刻(只要能get到其中的梗,就會非常歡樂),更有特別燃的時刻(最後高潮戲份,復仇者集結的時候,太燃了!全場鼓掌!),但最終,都歸於一個令人感動又溫情的時刻。
  • 11級畢業照——講不出再見
    手中的學士帽被齊刷刷地拋向高空,相機定格了這一瞬間,凝固的微笑,講不出再見.今天下午,新聞與傳播學院11級本科畢業生和研究生們在廣州大學圖書館前的廣場進行了大學期間最後的大合影——畢業照。學士服、正裝、特色禮服.形式各異的服裝裝飾了他們一個極具個性的青春畢業季。
  • 譚詠麟的一首《講不出再見》推薦給你們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希望你之後人生的道路和籃球一樣精彩,我會以你為榜樣,繼續以後的人生,這首譚詠麟經典之作世人皆知萬代傳唱,明天要離開家鄉離開年邁的父母和幼小懂事的女兒,心中萬言千語講不出再見,離前已把歸期說,未走之前好難過,當天一起不自知,走後方知心極痴,看盡江南冬樹蔭,離開容易見面難,多情自古傷別離,人間最感屬情痴,花開花落終有謝,人來人往終分行,世界最苦是相思,送君千裡終有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何人不識君
  • 講不出再見!生涯告別戰潸然落淚,他真的捨不得離開
    諾維斯基的最後一戰看哭了多少球迷啊!那些年的封神老司機……和韋德不一樣,司機沒有從賽季開始前就已經預告這是他生涯最後一季。直到獨行俠本賽季最後一場主場的時候,司機才把要退役的念頭說了出來。當時覺得有點突然,其實認真想一想,大家早就有心理準備了。
  • 譚詠麟經典歌曲:(講不出再見)的背後的故事及歌曲解析!
    今天給大家帶來譚詠麟的一首歌(講不出再見),相信大部分的人都聽過,但你絕對不知道歌背後的故事,那麼今天宇辰就給大家嘮嘮你們不知道的故事!(講不出再見)這首歌由譚詠麟在1994年所演唱的歌曲。是譚詠麟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雖然近代流行音樂的發展已有近半個世紀,但是沒有哪首歌能像(講出再見)一樣。每次聽起總能讓無數人因歌曲中所表達的情感而落淚。
  • 講不出再見!援鄂醫療隊唱起這些歌
    【來源:楚天都市報】不舍你走不忍你留雖然早就期盼這一天但真正離別的時候還是講不出再見只能把不舍放在歌聲裡廣東省醫療隊返程之前,揮舞著紅旗,高唱譚詠麟的《講不出再見》:「我最不忍看你/背向我轉面……」歸家的心、不舍的情都在歌裡。
  • 講不出再見!經典催淚歌曲推薦——「離別篇」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人生的旅途中終究少不了離別的傷感,每每回想起曾經那些美好的記憶,不禁潸然淚下。可是後來,由於各種原因,組合解散,三人各自單飛,蘇有朋選擇了休學出國,臨行前的最後一場演唱會他選擇了《珍惜》這首歌,融入他當時的心境,動情訴說青春,感嘆韶華的珍貴!
  • 《講不出再見》:一曲譚詠麟演唱、象徵九十年代華麗與浪漫的驪歌
    在眾多歌迷的心中,《講不出再見》不僅是譚詠麟最出名的代表曲目之一,同時也是上世紀90年代傳唱度最廣的粵語歌曲之一,這點是毫無疑問的。 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寫「譚校長」的相關文章了,但每次提筆,卻總會有新的感受。
  • 17支醫療隊同一天來同一天走:撤離,講不出再見
    17支醫療隊同一天來同一天走「真的要撤離了,講不出再見」3月31日,在沌口明德酒店,北京醫療隊隊員與前來送行的武漢戰友緊緊牽手,不舍離別長江日報記者李子云 攝3月31日,7000多名完成救治任務的援鄂醫療隊隊員,從武漢撤離返回家鄉,臨別前民警向醫療隊敬禮致謝長江日報記者李子云 攝3月31日,
  • 《最後一封信》跨越了25年的倒影
    兩年後,同樣的故事捲土重來,換成了全新的日本班底,祭出了這部〈最後一封信〉。回到熟悉的語境,〈最後一封信〉變得光滑順暢。所以,從〈之華〉到〈最後一封信〉,更像是一次「回歸」——一個本就屬於日本的故事回到了日本。不只是細節的差異,巖井俊二還為〈最後一封信〉賦予了別樣的基調。雖然〈之華〉與〈最後一封信〉都以死亡作為故事的序章,但開場鏡頭卻不同。〈之華〉直接進入了葬禮,以哀寫哀。而〈最後一封信〉則以一派純然天真啟動了整個故事。
  • 孫楠致敬譚詠麟講不出再見 "左麟右李"不見不散
    3月28日,譚詠麟在東莞新籃球中心也會演唱「講不出再見
  • 講不出再見!廣東隊臨別時唱起這首粵語歌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陳倩 劉中燦)「浮沉浪似人潮,哪會沒有思念,你我傷心到講不出再見!」今天在歐亞國際會展酒店,即將離漢的廣東省第十一批援鄂醫療隊,用譚詠麟的這首粵語歌「講不出再見」,抒發對武漢的情誼。廣東省第十一批醫療隊,由20個地市,108家醫院的307位醫護人員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