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食物都講究不時不食,指的正是要在時節當好的時候,品嘗最適合的美味。
但有這麼一樣食物,陪伴老北京走過三伏天的烈日,又吹過數九寒天的冷風。
它,就是麻醬。可以說北京人愛它深入骨髓,更可以說它就是北京人的靈魂。
愛它,就要用它吃各種菜
很多朋友初到北京,都會對在食物裡出鏡率極高的麻醬有些不習慣。甭管是夏天裡的一碗涼麵,還是冬天裡的一鍋涮肉,按照老北京的吃法都要kuai上一大勺麻醬才夠。
爽勁彈牙的涼麵配上清新的黃瓜絲,再澆上一勺麻醬拌勻,這才是夏天該有的滋味。
老北京人家聚會時,則酷愛拌上一盤乾隆白菜,麻醬的濃香配上白菜的清爽,不會有絲毫的油膩。
等到寒風刺骨的時候,老北京也落不下這罐麻醬。從銅鍋裡夾出剛涮到變色的羊肉,到麻醬碗裡打個滾,既是給羊肉增添了風味和口感,更是給羊肉降了降溫,讓人心急也能吃上熱羊肉。
北京人對麻醬的愛也滲入到了各類主食裡,什麼麻醬糖餅、麻醬花卷、麻醬燒餅……但凡是能夾上餡的,都能見得著麻醬。
就連外來食物,也沒能逃過麻醬這一「劫」。麻辣燙到了北京,不澆上一大勺澥過的麻醬是上不了飯桌的。
其實麻醬的百搭,遠不止這些食物。用來和西式烘焙搭配烤曲奇和酥皮麵包也是一絕。一口下去全是酥皮的香脆和麻醬的濃鬱。
對麻醬的愛,不將就
北京人對麻醬愛到骨子裡,也講究到骨子裡。不是二八醬不吃,香氣不夠濃鬱不吃,添加物過多就更不吃了。
最後兩點很好理解,這二八醬的講究由來已久。解放初期,由於糧食供應緊張,純芝麻醬需憑票購買,成了當時的緊俏貨。而花生榨醬容易「出數」,比芝麻醬便宜很多,再加上口味甜美,能中和芝麻醬的苦味,慢慢的,二分芝麻、八分花生的配方就流傳開來,成了幾代北京人的記憶!
二八醬的香氣充盈,質地濃鬱但不糊嘴。無論是蘸著吃、拌著吃、抹著吃、夾著吃……您只要吃上這口醬,就再也放不下了。
現在許多生產商為了控制成本,做出來的醬香氣和味道都大不如前了。市面上這樣好吃的麻醬也很少見,但您在我這,保準能吃到最正宗的二八配比的麻醬。
純手挑出來的芝麻和花生,經過漂洗、炒制、揚煙、磨醬、兌醬攪油、震蕩分油、毛油處理、再分裝,才能得出這一瓶醬。
這樣的做法又費人力又費時間,但我們始終認為,你為食物所付出的心力,最終都會在味道上回饋給你,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堅持用這樣複雜的方法來製作每一瓶麻醬。
這些努力和付出,在購買麻醬的用戶評價裡也不難感受到。
降溫了,也該安排一頓涮肉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