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北京人,都是麻醬控。
從發音上,你就能聽出他們對芝麻醬的愛是發自內心的、深入骨髓的、至高無上的、絕非那些街邊小吃可以比的。就像陳曉卿在節目《圓桌派》中所說:「北京人說東西好與壞,在食物上就分得特別清楚,比如驢打滾兒,比如豆汁兒,兒化音的都是比較糟的,但是你說芝麻醬,沒有兒話音,這表示鄭重!」
麻醬,也就是芝麻醬,
是北京人舌尖的命數。
從張騫自西域帶回芝麻,
到三國時出現芝麻油,
不知何時,
芝麻醬就出現在了人們的餐桌上,
從此改變了整個北方的口味。
北京人講話「偷懶」,
芝麻醬,慢慢變成了麻醬。
白芝麻篩淨、脫皮,
加入大料、花椒粉、大小茴香烘炒,
再磨製而成,這就是純芝麻醬。
純麻醬味苦,不能直接入口。
擓出少許,倒入清水,順一個方向打勻,
這便是北京人最講究的:澥麻醬
不澥,不能入口。
第一次看北京人澥麻醬
嚯,匠人精神,手法堪比日本打抹茶!
當巧克力色的稠芝麻醬,
變成黃褐色的稀芝麻醬後,
用筷子也挑不起來了,
一碗完美的麻醬就澥好了。
幾乎每個北京孩子的第一件家務活,
就是幫父母澥麻醬。
在計劃經濟時代,
規定每人一個月只能買二兩麻醬,
而且只有五一到十一才有得賣,
甚至有一年還缺貨……
這可要了北京人的老命!
老舍先生直接上書中央:
▲ 馬爺在節目裡說錯了,其實是一人一月二兩,但足以體現他在那個年代裡吃不到麻醬的饞~
努努力,麻醬還是會有的,
很快,北京又恢復了麻醬供應。
夏天,人們撈上一碗麵,
切下一撮黃瓜絲兒,兩勺麻醬,一把蔥花,
不知不覺,胡同裡的夏天就這麼過去了。
北京土著眼裡一瓶好麻醬的標準:
① 聞起來撲面而來的就是濃厚的麻醬香,顏色呈淺咖色,白口去嘗一定是苦的、厚重的、有覆蓋性的,沒有其他添加劑的味道,這意味著地道;
② 傳統小石磨加工,旁邊同時要有小磨香油出售,這意味著規矩;
③ 認準北京產、爺爺輩、幾十年的老字號,意味著傳承。
芝麻醬的n次方
「麻醬能撐起北京菜的半邊天」,在我整理完下面這份北京麻醬食物清單後,才明白這話絕無虛言!
- 麻醬主食力 -
|麻醬涼皮|
山西人見了一定會說,北京人瘋了,涼皮裡面還要放麻醬,但是吃過之後相信我,麵筋加上放了醋的麻醬汁,無敵了。
|北京陽春麵|
北京版陽春麵是放了焯過水的香椿苗,再淋上一勺調好的麻醬,誰吃誰知道,那是胡同裡的春天。
|麻醬餛飩|
這份沙縣小吃特色菜單,深受北京人民喜愛,以此類推,麻醬拌餃子同樣好吃。
|麵茶|
一碗靡子面加上芝麻醬加上椒鹽,喝的時候要像喝抹茶那樣轉著碗,吸溜進去,這種看起來不起眼實則講究的小吃,外地人是吃不懂的。
|豆泡湯|
北京人是多愛吃麻醬,連湯都不放過!
|麻醬糖花卷|
紅糖甜膩,芝麻醬肆意霸道,這味道,哪個北京孩子不愛的。
|麻醬燒餅|
剛出爐的熱燒餅有著芝麻香,酥中帶軟,切開後加上醬牛肉,肉汁加上芝麻醬,那叫一個幸福!
|糖火燒|
麵粉裡放進紅糖、芝麻醬、桂花,出爐後松嫩焦香,老北京就好這一口!
|麻醬糖餅|
要讓麻醬糖餅好吃的唯一做法就是:麻醬多放,糖多擱!
|綿白糖麻醬抹饅頭片|
有多少人跟我一樣,這種殺傷力巨大的吃法,是從《我愛我家》和平阿姨那裡學到的。除了麻醬抹饅頭外,我還吃過麻醬抹法棍兒,那滋味,真的比natella好吃!
- 麻醬蘸宇宙 -
|涮羊肉|
讓羊肉好吃的靈魂是什麼:麻醬!
|蘸爆肚|
讓爆肚好吃的唯一秘訣是什麼:麻醬!
|麻辣燙|
四川人見了會說:「你個瓜娃子,麻醬是異端!」如果讓北京人辯論,他們會說:「麻醬的麻不就是麻辣燙的麻,沒錯嘛。」只有在這片吃麻醬不接受任何反駁的土地上,地球宇宙都能蘸麻醬!
- 麻醬拌涼菜 -
|乾隆白菜|
北京百姓自創的一道菜,白菜上裹上麻醬撒上白糖,百姓們想,這也太好吃啦,皇帝吃的也不過如此吧。
除了拌白菜,北京人還會麻醬拌茄泥,拌黃瓜,拌菠菜……我還試過麻醬水果沙拉,總之麻醬可以拌一切。
- 麻醬小零嘴 -
|麻醬威化|
稻香村麻醬威化常年囤貨產品,麻醬味兒厚重不掉渣,被它深深折服!
|麻醬冰棍兒|
吃到麻醬味兒中街大果時,只感覺北方人民一條心!聽說東北人民不僅冰棍兒麻醬味兒,連燒烤都蘸麻醬呢。
|麻醬排|
為義利的麻醬排打call,這是一款吃起來甜甜、鹹鹹、麻醬味兒、不硬不軟的食物,可以一邊吃著麻醬排,一邊打著真的麻將牌!
在以上這麼多麻醬的可能性中,你會發現,在這座無處不麻醬,被麻醬層層包裹的城市裡,吃麵的時候還要什麼澆頭,拌菜的時候還需要調什麼sauce,那些原本真的很一般的食物,正是有了麻醬,才閃閃發光。
姆們無麻醬,不吃飯!
微客派
中國首家共享會員平臺
全國合伙人火熱招募中
使用微客派
享受微客派共享會員專屬福利
▼▽▼
— END —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享受更多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