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一年四季的命,都是麻醬給的

2021-02-16 店天下

每一個北京人,都是麻醬控。

從發音上,你就能聽出他們對芝麻醬的愛是發自內心的、深入骨髓的、至高無上的、絕非那些街邊小吃可以比的。就像陳曉卿在節目《圓桌派》中所說:「北京人說東西好與壞,在食物上就分得特別清楚,比如驢打滾兒,比如豆汁兒,兒化音的都是比較糟的,但是你說芝麻醬,沒有兒話音,這表示鄭重!」


麻醬,也就是芝麻醬,

是北京人舌尖的命數。

從張騫自西域帶回芝麻,

到三國時出現芝麻油,

不知何時,

芝麻醬就出現在了人們的餐桌上,

從此改變了整個北方的口味。

北京人講話「偷懶」,

芝麻醬,慢慢變成了麻醬。

白芝麻篩淨、脫皮,

加入大料、花椒粉、大小茴香烘炒,

再磨製而成,這就是純芝麻醬。

純麻醬味苦,不能直接入口。

擓出少許,倒入清水,順一個方向打勻,

這便是北京人最講究的:澥麻醬

不澥,不能入口。

第一次看北京人澥麻醬

嚯,匠人精神,手法堪比日本打抹茶!

當巧克力色的稠芝麻醬,

變成黃褐色的稀芝麻醬後,

用筷子也挑不起來了,

一碗完美的麻醬就澥好了。

幾乎每個北京孩子的第一件家務活,

就是幫父母澥麻醬。

在計劃經濟時代,

規定每人一個月只能買二兩麻醬,

而且只有五一到十一才有得賣,

甚至有一年還缺貨……

這可要了北京人的老命!

老舍先生直接上書中央:

 

▲ 馬爺在節目裡說錯了,其實是一人一月二兩,但足以體現他在那個年代裡吃不到麻醬的饞~

努努力,麻醬還是會有的,

很快,北京又恢復了麻醬供應。

夏天,人們撈上一碗麵,

切下一撮黃瓜絲兒,兩勺麻醬,一把蔥花,

不知不覺,胡同裡的夏天就這麼過去了。


北京土著眼裡一瓶好麻醬的標準:

① 聞起來撲面而來的就是濃厚的麻醬香,顏色呈淺咖色,白口去嘗一定是苦的、厚重的、有覆蓋性的,沒有其他添加劑的味道,這意味著地道;

 傳統小石磨加工,旁邊同時要有小磨香油出售,這意味著規矩;

 認準北京產、爺爺輩、幾十年的老字號,意味著傳承。

芝麻醬的n次方

 

「麻醬能撐起北京菜的半邊天」,在我整理完下面這份北京麻醬食物清單後,才明白這話絕無虛言!

 

- 麻醬主食力 -

 |麻醬涼皮| 

山西人見了一定會說,北京人瘋了,涼皮裡面還要放麻醬,但是吃過之後相信我,麵筋加上放了醋的麻醬汁,無敵了。

|北京陽春麵| 

北京版陽春麵是放了焯過水的香椿苗,再淋上一勺調好的麻醬,誰吃誰知道,那是胡同裡的春天。

|麻醬餛飩|

這份沙縣小吃特色菜單,深受北京人民喜愛,以此類推,麻醬拌餃子同樣好吃。

|麵茶|

一碗靡子面加上芝麻醬加上椒鹽,喝的時候要像喝抹茶那樣轉著碗,吸溜進去,這種看起來不起眼實則講究的小吃,外地人是吃不懂的。

 |豆泡湯|

北京人是多愛吃麻醬,連湯都不放過!

 

|麻醬糖花卷|

紅糖甜膩,芝麻醬肆意霸道,這味道,哪個北京孩子不愛的。

 

|麻醬燒餅|

剛出爐的熱燒餅有著芝麻香,酥中帶軟,切開後加上醬牛肉,肉汁加上芝麻醬,那叫一個幸福! 

|糖火燒|

麵粉裡放進紅糖、芝麻醬、桂花,出爐後松嫩焦香,老北京就好這一口!

|麻醬糖餅|

要讓麻醬糖餅好吃的唯一做法就是:麻醬多放,糖多擱!

|綿白糖麻醬抹饅頭片|

有多少人跟我一樣,這種殺傷力巨大的吃法,是從《我愛我家》和平阿姨那裡學到的。除了麻醬抹饅頭外,我還吃過麻醬抹法棍兒,那滋味,真的比natella好吃! 

 

- 麻醬蘸宇宙 -

|涮羊肉|

讓羊肉好吃的靈魂是什麼:麻醬!

|蘸爆肚|

讓爆肚好吃的唯一秘訣是什麼:麻醬! 

|麻辣燙|

四川人見了會說:「你個瓜娃子,麻醬是異端!」如果讓北京人辯論,他們會說:「麻醬的麻不就是麻辣燙的麻,沒錯嘛。」只有在這片吃麻醬不接受任何反駁的土地上,地球宇宙都能蘸麻醬!

 

- 麻醬拌涼菜 -

|乾隆白菜|

北京百姓自創的一道菜,白菜上裹上麻醬撒上白糖,百姓們想,這也太好吃啦,皇帝吃的也不過如此吧。 

除了拌白菜,北京人還會麻醬拌茄泥,拌黃瓜,拌菠菜……我還試過麻醬水果沙拉,總之麻醬可以拌一切。

 

- 麻醬小零嘴 -

|麻醬威化|

稻香村麻醬威化常年囤貨產品,麻醬味兒厚重不掉渣,被它深深折服! 

|麻醬冰棍兒|

吃到麻醬味兒中街大果時,只感覺北方人民一條心!聽說東北人民不僅冰棍兒麻醬味兒,連燒烤都蘸麻醬呢。

 

|麻醬排|

為義利的麻醬排打call,這是一款吃起來甜甜、鹹鹹、麻醬味兒、不硬不軟的食物,可以一邊吃著麻醬排,一邊打著真的麻將牌!

在以上這麼多麻醬的可能性中,你會發現,在這座無處不麻醬,被麻醬層層包裹的城市裡,吃麵的時候還要什麼澆頭,拌菜的時候還需要調什麼sauce,那些原本真的很一般的食物,正是有了麻醬,才閃閃發光。

姆們無麻醬,不吃飯!

微客派

中國首家共享會員平臺

全國合伙人火熱招募中

使用微客派

享受微客派共享會員專屬福利

▼▽▼

—  END  —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享受更多優惠!

相關焦點

  • 北京人一年四季都靠它續命!食物裡的百搭神器,配什麼吃都美味
    很多食物都講究不時不食,指的正是要在時節當好的時候,品嘗最適合的美味。但有這麼一樣食物,陪伴老北京走過三伏天的烈日,又吹過數九寒天的冷風。它,就是麻醬。可以說北京人愛它深入骨髓,更可以說它就是北京人的靈魂。
  • 這些才是北京人的家常便飯
    老北京人對麵食的喜愛人盡皆知您要是對老北京人一提麵食這倆字他都得流口水別看麵食就倆字,北京人都能給它玩出花兒來蒸、炸、炒、煮、烤...做法可謂五花八門今兒個,咱就聊聊老北京的麵食
  • 老北京著名小吃:麻醬燒餅,烤箱和平底鍋都能做,香酥又多層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麻醬燒餅的家庭做法,一款老北京著名的小吃,香酥又多層,香!麻醬燒餅北京人叫它燒餅,是一款大眾化的小吃,燒餅的外皮大多都帶有一層芝麻,也有沒有芝麻的,但是它的中間都塗抹麻醬,可能這就是叫麻醬燒餅的原因吧!
  • 不務正業菜譜之六——麻醬雞絲涼麵
  • 沒那麼多花裡胡哨,這才是北京人的「家常便飯」!
    老北京人對麵食的喜愛人盡皆知,生活中哪有那麼多花裡胡哨的吃食,最家常便飯的便是麵食了。您要是對著老北京人一提麵食倆字,他都得流口水!蒸、炸、炒、煮、烤……北京人都能給麵食玩出花兒來~今兒咱就聊聊老北京的這些「家常便飯」!北京人一年四季都離不開炸醬麵!
  • 麻醬拌麵筋,是餐館賣的最火的小涼菜,製作簡單,2分鐘就能上桌
    麻醬拌麵筋,是餐館賣的最火的小涼菜,製作簡單,2分鐘就能上桌在我們河南這邊,,人們都特別注重禮節。不管是結婚還是帶滿月酒,宴請客人時,都講究八道熱菜,八道涼菜。這也成為了我們這兒好多飯店的標配宴請菜。但是在餐館裡,不論一年四季賣得最火的小涼菜,當屬麻醬拌麵筋了。不管是吳鵬室友坐在一起小酌一杯,還是閨蜜們在一起吃飯,我喜歡點這道菜。我們都知道麵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配上芝麻醬,辣椒油麵筋充分的吸取了調料汁的香味,吃上一口,別提多美味了。而且這道小涼菜製作特別簡單,兩分鐘就能上桌,大大節省了飯店上菜的時間。下面就看一下詳細做法吧,咱們自己在家也可以吃到好吃的麻醬拌麵筋了!
  • 一盤麻醬豆角的感悟
    一碟麻醬豆角的感悟今天吃麻醬豆角。豆角開水焯過,切斷,倒上蒜泥、麻醬,拌均勻,開吃!不對!豆角的清香味道減了,麻醬淳厚的味道沒了,悶悶地還有點陳腥味兒。想想,哪裡出問題了?芝麻油!忘了加芝麻油了!抄勻再吃,豆角好吃了,豆角的清香和麻醬的醇香交織在一起,一下把肚裡的饞蟲勾出來,這頓飯吃得爽!豆角還是那個豆角,麻醬還是那個麻醬,少了幾滴芝麻油,味道立馬減了成色!說明什麼?不同類的事物,一加一大於一。只吃豆角肯定不好吃,加上油鹽就好吃多了,加上麻醬、芝麻油就更好吃了。
  • 營養早餐自己做,麻醬千層燒餅
    不難不難,小編今天就來教大家做麻醬千層燒餅,早餐零食都可以!  麻醬千層燒餅的做法  1、麵團材料揉成團後,多揉一會,最好藉助麵包機或者廚師機,揉到擴展狀態,延展性好的麵團擀的時候才會分很多層而不漏麻醬。
  • 四川火鍋本身湯底味道就比較重了,再配上麻醬,吃起來有點四不像
    作為一個在北方待了四年的四川人,覺得選香油還是麻醬主要看鍋底,香油味淡,既不會遮蓋也可以緩衝四川火鍋的香辣味,麻醬濃鬱,搭配各種北方的清湯鍋底更加提味。一種是四川的火鍋,以辣為主,其中注重總體的味道,另一種則是從蒙古,忽必烈他們的涮羊肉後來這種,分成兩種,一種就是如今的老北京涮羊肉,主要注重羊肉的口感及味道,以麻醬和韭菜花為重,還有一種就是東北的,這種是蒙古的涮羊肉和四川的辣鍋混合而成,什麼都有,在北方的火鍋店,主要是以羊肉牛肉為主,而蘸料則是從麻醬到辣椒油全都有。
  • 《老北京麻醬燒餅》製作超級攻略
    麻醬燒餅是一款很好吃的主食,外皮焦酥,芝麻醬香氣濃鬱,尤其在北方寒冷的冬季,一家人坐在一起涮一鍋羊肉,最後來一碗湯,一個剛出爐的麻醬燒餅
  • 天津人為嘛耐吃麻醬?看完您就明白了!
    今兒咱們就說說天津人的「麻醬情結」北方人愛吃麻醬,在京津地區尤為突出,究其原因,和北方人愛吃麵食的習慣分不開。麻醬,由炒熟的芝麻現磨而成,將芝麻所有的美味融合其中。除了獨有的香味之外,麻醬富含脂肪、蛋白質,和麵食搭配更加增強飽腹感。
  • 三碗麻醬小料,2500千卡!
    ,這個話題網上很多人留言。我研究過很多減肥問題,正好和大家說說。假如你吃火鍋的時候,吃的都是麻醬小料,一般一小碗在130克,麻醬熱量每100克一般618千卡,如果你吃三碗,就相當於2500千卡熱量。要是你吃的都是香油小料,100克香油熱量一般是900千克。
  • 美食日記 | 只想與你,一日三餐,一年四季
    每一天世界都在不斷地變化,晝夜都在不斷地交替,不變的是那熟悉的一年四季,一日三餐。接下來團團將帶你們共同領略湖中醫的一日三餐。在團團看來,美好的一日應該由美味的小籠包來開啟。位於北區食堂一樓的六福聚小籠包,這個小籠包在團團的心裡絕對是佔有一席之地的,鮮肉包咬下去的每一口都是能吃到裡面的肉餡的,皮薄餡大,而且調料盤超級符合嗜酸的人的胃口,酸酸的讓人感覺很開胃,但是辣椒油有一點辣,對於不能吃辣的小夥伴們可能不是太友好!
  • 北京特產清單,每一樣都值得帶回家
    一、北京稻香村當然來北京那就一定要吃一下北京稻香村,老北京人都會認可「三禾」商標的稻香村,因為它是北京地地道道的「南味搞點」。買過稻香村的都知道,稻香村的糕點非常實在,稻香村什錦類糕點:奶酪酥、鳳豆冰沙酥、紅豆燒、大豆卵磷脂蛋糕、腰果酥、雜糧松糕、油炒麵;稻香村糖醇類糕點:糖醇雜糧酥餅、無糖曲奇、糖醇老公餅、糖醇木瓜餅、無糖薩其瑪等,種類繁多,可以盡情挑選。
  • 北方人的麻醬可以蘸一切,總結完畢
    民國時期社會調查叢編 一編 城市(勞工)生活卷 上[M]. 2014.數值引用見參考文獻[8],黃醬和麻醬單價由總價除以消費量計算後四捨五入,可能與當時實際價格有出入。[6]齊如山.齊如山文集 第9卷[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459.[7]羅文.四川涼麵調味汁的調製優化研究[J].美食研究,2015,32(04):41-45.
  • 北京麵條澆頭,吃的就是那份講究!(上集)
    南米北面,北京也離不開麵食,麵條兒一年四季都要吃,說起面的吃法,北京最出名的便是那五花八門的「滷兒」了,可謂麵條的最佳搭檔,幾十種不重複,保管你吃得心滿意足。北京的滷,在南方稱為澆頭,一碗麵條,甭管粗的、細的、扁的、圓的、長的、短的,少了這勺澆頭,立刻就變得黯然失色了。北京的澆頭,菜碼兒種類要豐富,最好是符合時令,一勺實打實的滷,淋在麵條或者米飯上,瞬間令人食慾大振!
  • 麻醬過期還用 餐具不消毒「麻門匠骨」後廚隱藏著多少秘密?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張淑文 閆冬 記者梁明) 一後廚員工從冷櫃取出麻醬時說「聞著變味兒了」。另一位員工接過來看了一眼:「是過期了,在冷櫃裡應該沒事,將脹袋的扔了,沒脹的留著還能用」。這是發生在網紅餐廳麻門匠骨秘制羊棒骨北京通州總店後廚的一幕。麻門匠骨秘制羊棒骨北京通州總店這家主打秘制羊棒骨的餐廳,因有數名美食博主的「種草」而被網友熟知。
  • 北京必吃的19種美食!都吃過的才是地道北京人~
    咱北京人還有一大特點就是愛吃!在北京一年四季美味不斷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咱北京人自個兒家裡都愛做哪些美食?1香椿攤雞蛋北京人喜歡吃炸醬麵和麻醬麵,一年四季都會吃,炸醬麵配上香椿,香味更進一步。8糊 餅聽名字都知道,這東西是春天吃的。在北京人眼中,是立春時候吃的,又稱「咬春」。
  • 北京人愛吃的烙餅,看完了您肯定饞!
    因為喜歡吃,所以也會烙,過去北京家家都有餅鐺,和點面烙幾張餅那是家常便飯。不像現在嫌烙餅麻煩,想吃了就出去買一張。我們都知道,烙餅得用餅鐺,烙的時候還得三翻六轉,熟了後再戳幾下讓烙餅分層。這樣烙出的餅外焦裡軟層多,吃起來口感相當不錯。除了餅鐺之外,北京還有一種能烙餅的炊具,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 別說自己愛吃火鍋了,幹碟、油碟、麻醬你吃誰?
    作料無汁水、無稠液態,如幹椒麵、乾花椒麵這些都是成都人吃火鍋的最愛。麻醬而在北方,由於火鍋形式較為單一,而麻醬滋味香醇,濃香四溢成功博得了北方人的歡心。可以說火鍋蘸麻醬是北方人的標配,挖上一勺芝麻醬在小料碗裡,加入少量香油喜再來點醋,額外添加點花生碎、蔥花、蒜末等小料,有人會選擇腐乳跟韭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