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哥」和「天宮妹」牽手成功 航天員「進宮」開啟16項實驗

2021-01-09 環球網

19日凌晨,神舟十一號在單獨飛行兩天後,終於迎來了與天宮二號的「太空婚禮」。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通過前期變軌及姿態調整,都達到了最理想的對接軌道,從相距5公裡開始,以特定速度開始對接,2名航天員對神舟十一號發出了對接指令,通過電子設備指揮工作,精準保持著對接航道。

為了更好地完成交會對接,科研人員專門設置了4個停泊點——5公裡、400米、120米和30米。4次停泊後,「神十一」離「天宮」越來越近。捕獲,緩衝,拉近,鎖緊,中國太空羅曼史暫停3年之後,再次上演「太空之吻」。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完成自動交會對接後,航天員打開天宮二號艙門,順利進入空間實驗室。

對接現場

靠攏對接「四步」歷盡波折

看似時間不長的對接,「十一哥」與「天宮妹」其實經歷了波折的「四步走」戰略。

首先,神舟十一號飛船入軌後,需要經歷5次變軌,到達與天宮二號相同的393公裡高的軌道。

之後,兩名航天員先回到返回艙,並且把返回艙與軌道艙之間的艙門關嚴,此外,他們還要穿上艙內航天服,做好保護措施。

然後,當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相距5公裡時,飛船將進行4次停泊——分別為兩者相距5公裡、400米、120米和30米時,飛船將通過敏感器和通訊設備,檢查位置、距離姿態是否合適,其中,在120米處的停靠站,如果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的設備出現問題,將切換到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

最後一步,在30米靠攏後,神舟十一號的捕獲鎖會伸出,與天宮二號建立初步的連接,之後,捕獲鎖往回慢慢收縮,將飛船和天宮拉近,當對接環完全對上時,對接環裡的鉤鎖將會緊緊鉤定在一起,完成對接。

專家解讀

對接成功,還看「紅娘鎖」

中國是繼美、俄後,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十一哥」與「天宮妹」的成功對接,關鍵還要靠「紅娘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院對接機構研究室主任靳宗向告訴媒體記者,對接技術是中國載人航天發展所必須的核心關鍵技術;中國「紅娘鎖」,經過16年的自主研發,2011年已首次應用於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的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

而此番「紅娘鎖」所面臨的新挑戰是:中國航天員迄今最長太空駐留期間,怎麼驗證其可靠性。

靳宗向說,兩個鎖在一起長期保持的物體,通常如「用一根橡皮筋,將兩本書綁起來,時間長了,橡皮筋的力就減小了,那我們的『紅娘鎖』會不會存在類似的退化機理?怎樣來杜絕這種現象?」

他表示,在這方面,對接機構研究室做了深入研究,目前「紅娘鎖」已通過模擬2年左右保持能力的驗證,所以對於此次保持30天,研發人員還是頗有自信。而其未來的「大目標」是15年,以滿足中國在2020年前後建成空間站所需。

「紅娘鎖」有多重要?靳宗向介紹,目前國際空間站裡,主要是依靠對接機構,來實現更大噸位的飛行器的組裝。而這個組裝過程中其實就像「太空搭積木」,運載一個飛行器上天,再運載另一個,在太空以「紅娘鎖」用搭積木的方式搭建在一起,逐漸擴展。

「這不僅可以減輕每次運載的壓力,並且可以保持各個飛行模塊的獨立性和完整性,根據實際需要,提供物資運送對接,人員天地往返等」,他說。

此外,靳宗向透露,神舟十一號在「牽手」天宮二號時,上海的空間對接緩衝試驗室處於待命狀態,其作用是,根據在軌運行模擬驗證的實際需要,利用地面試驗室內的「孿生」對接機構,進行先行驗證模擬。

合體30天 開展十六項在軌試(實)驗

在神舟十一號發射之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介紹說,此次任務的主要目的,一是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證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二是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形成組合體,進行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另外開展有人參與的航天醫學實驗、空間科學實驗、在軌維修等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在昨日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後,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組合體在軌飛行30天。其間,兩名航天員將按照飛行手冊、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進行工作和生活,按計劃開展有關科學實驗。

據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員系統副總設計師黃偉芬介紹,航天員系統策劃了四大類十六項在軌試(實)驗,包括腦機交互技術在軌適用性研究、植物栽培關鍵技術驗證、在軌味嗅覺變化規律研究、失重心血管功能研究、在軌飛行對航天員視功能影響研究等。

完成組合體飛行後,神舟十一號將撤離天宮二號,並於1天內返回至著陸場,天宮二號轉入獨立運行模式。

本組稿件綜合新華社、央視、《法制晚報》等

相關焦點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太空生活揭秘:五天菜譜不重樣有魚香肉絲_澎湃...
    新華網10月16日報導,在地球上感覺輕鬆自然的事,到了太空可能都是問題。 神舟十一號飛船計劃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升空後將在兩三天內與中秋之夜成功發射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393公裡高的近圓軌道交會對接。隨後,兩名屬馬的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將進入天宮二號,開啟中國航天員迄今最長的太空駐留。
  • 華人盛典 太空旅行33天挑戰極限,神舟十一號為啥這麼厲害?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繼續在軌運行、開展有關科學實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任務取得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要成果,為後續空間站建造運營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 護航11名航天員進太空 神舟團隊二十載書寫驕人成績
    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鬥全球組網進入衝刺期、嫦娥翩然落月背、空間實驗室完成服役返回……過去一年多,我國航天事業發展步履鏗鏘、碩果纍纍。1999年11月20日清晨,神舟一號飛船發射,我國載人航天大幕徐徐開啟。
  • 科技「金手指」叩響「天宮」之門
    原標題:科技「金手指」叩響「天宮」之門 □本報記者韓雪 天宮一號是我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於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它的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同年11月3日實現與神舟八號飛船的對接任務,2012年6月18日與神舟九號飛船對接成功,2013年6月13日與神舟十號飛船完成自動交會對接。
  • 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對接,他攻克了最大技術難題,楊利偉點讚:讓...
    王曙群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高光時刻的背後,是世人無法知曉的堅持和努力。王曙群最早走入公眾的視野是在「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完美對接之後。當時王曙群是總裝工人代表。31年前,立志做個好工人王曙群是老閔行人,1989年技校畢業後就被分配到廠裡做工人。
  • 天宮一號,難說再見!
    在繞地球共舞12天後,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短暫分離;14日20時整,兩位舞伴再度牽手,第二次交會對接取得成功。  3天後,天宮一號與神八飛船揮手作別,從交會對接軌道回到長期運行軌道。資料圖:神舟九號航天員乘組指揮長景海鵬(中)、航天員劉旺(左)、航天員劉洋(右)模擬器進行上升段操作訓練。
  • 【考點】以此紀念永遠的「天宮一號」
    由實驗艙和資源艙兩部分構成D. 充當交會對接中的追蹤飛行器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答案】ABC【解析】天宮一號是中國第一個實施空間交會對接的目標飛行器,於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飛行器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天宮一號設計壽命2年。
  • 「神十入湘」|「神舟十號」有啥特別的?
    飛船意義 飛船承擔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首次應用性飛行任務,圓滿完成進駐天宮一號、飛船與天宮一號自動和手控交會對接、中國首次太空授課、中國首次太空飛行器繞飛交會試驗以及航天醫學實驗、技術試驗等一系列太空活動。任務的成功完成,對發展我國外太空技術具有重要的意義。
  • 浙江硬核女航天工程師: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曦易欣在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飛控現場。晚上6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易欣匆忙扒了兩口飯,趕回機房繼續加班。這樣的工作狀態已經持續一段時間,易欣和她的同事們,正在準備近期的一次航天任務。作為一名從業25年的航天人,神舟、天宮、空間站……是易欣航天生涯裡最深刻的幾個名字。
  • 新民周刊:更宜居的「天宮二號」
    如今「天宮二號」的發射,預示著中國載人航天第三步,已經邁出——作為中國空間站計劃的重要一步,「天宮二號」將完成再生式循環系統、有效載荷和應用系統的實驗等科研項目,隨後迎來「神舟十一號」飛船,為在茫茫太空搭建屬於我們中國的「太空之家」奠定堅實基礎。在太空運行的「天宮二號」,能否像哥倫布船隊那樣,為人類最終開拓新的空間做出貢獻?甚至可以說——它會影響我們地球上的房價走勢嗎?
  •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太空靴揭秘:一粒灰塵都不能沾
    封面新聞記者 王國平  在本屆珠海航展上,封面新聞新聞記者在新興際華集團的展廳內發現兩件特殊的展品:兩雙航天員的鞋靴。  今年10月17日,中國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承擔了歷次神舟系列載人航天工程(603698,股吧)航天員系列鞋靴製作任務的新興際華集團(601718,股吧),此次繼續承擔為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製作過艙防護靴和出徵靴,為中國人在太空踏出堅實一步作出了自己的努力。  別小看這三雙靴子,他們每一雙的誕生都是一次系統工程的運作,同時也是航天員安全保證的重要環節。
  • 神舟十一號成功發射後,這部史上最燃國產劇好戲剛剛開始
    作為中國版「燃燒的遠徵」的重要節點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成功發射!神舟十一號是中國迄今持續時間最長的載人飛行,景海鵬和陳冬將在軌飛行30天,並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為中國空間站建設打下基礎。套用一句話來說,這是人類的一小步,卻是中國航天的一大步。
  • 參考日曆|「神舟號」發射成功後,境外媒體這些預言都成為現實
    1999年至2003年的短短幾年間,中國還陸續發射了神舟二號、神舟三號和神舟四號,而2003年發射的神舟五號格外受境外媒體關注。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搭載我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新華社)眾所周知,神舟五號是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中國終於實現首位航天員進入太空的「飛天夢」。
  • 揭秘丨是他們,為神舟飛船撐起「保護傘」!
    昨天,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實施分離,航天員景海鵬、陳冬,完成了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中期駐留的預定任務,創造了新的紀錄。
  • 「神舟」「天舟」「天宮」的「最強大腦」由他們打造
    緊接著,班組又馬不停蹄地執行神舟二號至神舟四號飛船飛行任務,以最少的試驗次數,全面考核了GNC系統,與其他分系統一起迎接期盼已久的歷史時刻。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載著航天員楊利偉遨遊太空,於10月16日精準著陸於預定區域。從此,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的國家,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飛天夢實現了。
  • 叩開中國空間站時代的大門——新華社記者對話天宮二號總設計師...
    為航天員提供更宜居的環境  記者:天宮二號是在天宮一號備份目標飛行器的基礎上研製的,它有什麼改進嗎?  朱樅鵬:天宮二號在外形上和天宮一號差不多,還是分為一個資源艙和一個實驗艙,但是內部的改動非常多,尤其是有很多為空間站驗證任務研發的新設備。
  • 從1999年的神舟一號至今,我國載人航天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
    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使楊利偉成為了中國飛天的第一人,同時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取得關鍵性的成功,這意味著中國的載人航天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也是世界載人航天的一個新時代。2005年10月,神舟六號載人飛船搭載著費俊龍和聶海勝兩名中國航天員被送入太空,使中國的載人航天技術開始走向成熟。
  • 「天宮一號」答小記者問
    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升空。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以來的第8次發射。隨後,「天宮一號」接受了眾多小記者的視頻採訪。 以下,是文字實錄。
  • 神九航天員餐包含中藥太空養心丸
    數據表明,兩位男航天員景海鵬和劉旺也很快克服了航天適應綜合症,神舟九號的三名航天員只用了一天的時間就基本適應了太空的失重環境。   李勇枝:作為有飛行經驗的景海鵬來說,他幾乎沒有什麼太大的反應。劉旺呢,因為進入太空的第一個夜班是他值的,辛苦了一晚上,他適應的很快。   每天早上6點到8點,醫監醫保人員會對航天員的身體情況進行數據收集和詢問。
  • 神舟系列11位航天員都是什麼軍銜?8位少將,2位上校,1位中校
    搭乘「神六」的是航天員費俊龍和聶海勝,費俊龍是空軍特級飛行員,曾擔任中國航天員大隊大隊長,少將軍銜;聶海勝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航天員大隊大隊長、少將軍銜。 「神七」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