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核心技術讓紅外科技惠及大眾

2020-12-27 長江日報

    長江日報訊(記者李佳 通訊員餘小小)以自主創新壯大「中國芯」,以愛國心貢獻民營企業力量,參評2020「影響武漢」經濟人物評選的高德紅外董事長黃立表示,將繼續助力「大武漢」邁向「強武漢」。

    以恆心辦恆業,他十年如一日研製「中國紅外芯」

    從高德紅外創立初期,黃立便開始將全部事業、積蓄及青春投入到國家紅外成像「高、精、尖」技術和產品的研發中。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他不滿足於某個環節的單方面創新,致力於打通整個紅外產業鏈。從原材料的提純,到紅外探測器的成品,中間是上百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傾注了以黃立為核心的研發團隊日復一日、追求極致的匠心精神。經過十年如一日的科技攻關,他帶領團隊研製並批量生產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紅外探測器核心晶片,逐步形成從底層核心器件到總體系統的完整技術積累和產業鏈布局,擺脫西方多年封鎖,破解了紅外晶片「卡脖子」問題,實現了核心技術完全自主可控,填補了國內空白。

    目前,企業正處於歷史上發展最好的時期。黃立說,必須腳踏實地,不畏所難,以創新精神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以恆心辦恆業,著力培養企業長久發展的實力以應對市場對新技術、新產品的挑戰。

    疫情期間加班加點,他說要為國家做點實事

    在2020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中,黃立積極履行民營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和義務。他以身示範,深入公司生產一線,帶動和感染著高德團隊以愛崗敬業、艱苦奮鬥、甘於奉獻的勞模精神為指引奮戰在抗疫一線。在抗疫初期,他緊急聯動高德各部門成立應急工作小組,24小時加班加點輪班生產,克服了物資短缺、人員物料調動難等重重困難,保障紅外人體測溫防疫物資按時生產交付。由高德紅外生產的2萬多臺熱成像測溫系統安裝到了包括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以及全國20多個地區的醫院、車站、機場等人流密集場所及大型企業、學校。他們說:「選擇不過節,是為了讓更多人過好節!」

    高德紅外自主捐款及帶動募集捐款上千萬元,向湖北省、武漢市及駐外的大使館、領事館捐贈了數十套全自動紅外熱成像測溫告警系統。

    黃立說,「高德」代表「高尚的品德」,這和他創業的初心很一致:「辦企業的人要有高尚的品德,企業的產品要有高品質。我創業不是純粹為了賺多少錢,而是想要辦一個有追求的企業,為國家做點實事。」

    「勞模」黃立,將繼續助力「大武漢」邁向「強武漢」

    就在上月,黃立從在京召開的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領回了「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這不僅是我個人的榮譽,也是高德紅外的榮譽,更是武漢市民營企業的榮譽。」

    據介紹,隨著國內AI、5G和物聯網技術的發展,紅外熱成像技術在新興民用領域的應用需求十分迫切。為了讓紅外科技惠及大眾,黃立又帶領公司研發團隊攻克了晶圓級封裝關鍵技術,實現了紅外熱成像的低功耗、小尺寸和低成本,為與公眾息息相關的創新領域的合作集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黃立說,將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繼續「影響武漢」,助力城市從「大武漢」邁向「強武漢」。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黃立將委員的身份和自身的科技實業貢獻相結合,積極地參政議政,曾提交飽含責任擔當的提案,如圍繞應急能力建設展開的提案等。作為全國工商聯副主席代表,他代表民營企業家為新時代發聲。

相關焦點

  • 「創新研發」一種用於紅外測溫儀的發射率修正算法
    " 利用紅外測溫技術對電力設備的內、外部缺陷造成的異常發熱進行檢測,已成為電力行業對設備故障檢測的重要手段之一[1]。利用紅外熱成像對電力設備進行故障檢測,首先要精確測量設備表面的真實溫度,而發射率是影響紅外測溫精度的重要參數之一。
  • 西人馬研發紅外自動感應洗手液解決方案,紅外家族再添新成員
    半導體產業的核心是晶片,一枚小小晶片的誕生經過了設計、製造、封裝和測試四個環節幾十道工序,其中每一步工序對技術、工藝、環境等都有著特殊的嚴苛要求,因此國內大部分公司只具備其中某一個或兩個環節的能力,有的公司側重於研發,有的公司側重於製造和封裝。而西人馬是一家具備晶片設計、製造、封裝和測試全方位能力的公司,這樣能夠掌握晶片全流程的公司在國內市場少之又少,因而也格外耀眼。
  • 專為活體檢測打造丨瑞識科技FRay紅外泛光源,讓刷臉更安全
    隨著人臉識別技術在商業化應用領域的不斷延伸,諸如「刷臉安檢」、「刷臉門禁」、「刷臉取件」、「刷臉支付」已經在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眾多生活場景中實現了迅速落地和持續拓展。刷臉應用普及,安全技術引大眾關注然而正如一切皆有雙面性,我們在享受新技術帶來的各種便利同時,也時刻關注著其潛在隱患。
  • 紅外測溫儀哪個牌子好_十大紅外測溫儀品牌排行榜
    紅外測溫儀品牌排行榜八:SMART希瑪   希瑪儀表為專業製造及銷售希瑪儀表(SMARTSENSOR),我公司有著十多年的儀表研發及生產經驗,希瑪儀表(SMARTSENSOR)員工共計800餘人,擁有大批行業內尖端技術研發人員並與國內多家高校建立技術交流合作平臺
  • 瑞識發布1.5次光學集成技術, 推出紅外LED泛光源助力3D傳感
    從技術架構上來說,結構光模塊包含發射端和接收端,發射端包含散斑投射器(Dot Projector)和紅外補光的泛光源 (Flood Illuminator),接收端包含紅外CMOS相機,接收端部分目前在手機領域已有廣泛的應用和較為優化的解決方案;所以從模組結構組成上分析,3D結構光面部識別的應用是否能大量的普及,主要攻克核心點在發射端的技術突破和整個模塊的成本控制。
  • GOFUN科技產品技術研發中心榮獲「北京市模範集體」稱號
    12月22日,北京首汽智行科技有限公司(GOFUN科技)產品技術研發中心榮獲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北京市模範集體」稱號。GOFUN科技曾於2016年獲得中關村科技管委會授予的「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稱號;2019年獲得北京市科委、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稅務局授予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GOFUN科技技術研發中心團隊經過四年多時間打磨,心懷對創業的敬畏、對追夢的堅定、對要贏的渴望一直向前,取得了多方面的驕人成果。
  • 緯湃科技全新研發中心動工
    昨天,記者從天津開發區了解到,動力總成電氣化和電動出行領域的領先企業緯湃科技亞太區研發中心昨天在天津開發區破土動工。緯湃科技全新的研發中心致力於開發混合動力和電氣化動力總成技術,以滿足快速增長的中國電動出行市場的需求,該研發中心預計於2021年底落成並投入使用。  緯湃科技全新研發中心坐落於天津開發區緯湃科技天津工廠園區。
  • 每次進小區,我都被人用「槍」指著頭|一文看懂紅外熱成像技術
    無論是紅外額溫槍還是紅外體溫熱像儀,都用到了一種共性技術——「紅外熱成像技術」。科學家研究發現,任何溫度高於絕對零度的物體都在不停地發射紅外輻射(熱輻射)。絕對零度有多低呢?這就到了AI技術大顯身手的時候,不少企業正在嘗試將面部識別AI算法與紅外測溫技術相結合。
  • 復工復產|晶華微電子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檢測核心紅外測溫晶片供應
    打開APP 復工復產|晶華微電子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檢測核心紅外測溫晶片供應 晶華微電子 發表於 2020-02-26 14:22:45
  • ...廣州:支持集成電路等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研發,實施「穗芯計劃」
    《規劃建議》提出,廣州將堅持把發展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強化自主創新,實施重點領域研發計劃,支持人工智慧、集成電路、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新能源、新材料等關鍵領域核心技術研發,成體系解決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等「卡脖子」問題。
  • 28個科研團隊一起上,華中科技大學研發一批「抗疫神器」
    3月2日上午,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元元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學校發揮自身優勢,注重科研攻關與臨床、防控實踐相結合,一批批專家學者積極投身科學研究,在科學防控、應急研發、專家解讀中獻智獻策。人體測溫紅外熱像儀,0.3秒完成測溫今天早上,楚天都市報記者一行在進入華中科技大學校園時,校門口設置的人體測溫紅外設備正在運轉,不到1秒的時間內,距離數米的車上人員體溫就顯示在屏幕上。
  • 深耕傳感器技術領域17年,熊友輝博士帶領四方光電進一步開拓傳感器...
    來源:資本邦傳感器與通信、計算機被稱作為現代信息系統的三大支柱,傳感器技術也成為衡量一個國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標誌,同樣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據了解,四方光電成立於2003年,公司位於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鳳凰產業園,是一家專業生產氣體傳感器的企業。作為湖北省首批智慧財產權示範建設企業,四方光電建設有湖北省氣體分析儀器儀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企業技術中心,承擔了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工信部物聯網發展專項等國家科技開發項目,累計獲得101項專利,其中包括33項境內外發明專利。
  • 阿丘科技完成2000萬美元B輪融資,繼續加大核心產品研發
    11與12日,工業AI視覺平臺服務商阿丘科技宣布完成2000萬美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襄禾資本領投,老股東DCM、君聯資本跟投。據悉,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加大核心產品研發、擴充交付及銷售團隊,為國內工業AI視覺市場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及服務。 資料顯示,阿丘科技成立於2017年,核心團隊源自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專注於人工智慧和工業機器視覺核心技術的研發。推出的面向工業的AI視覺平臺,目前已覆蓋3C、汽車、半導體、物流等細分場景,為企業提供缺陷檢測、字符識別、複雜分類、目標定位等功能。
  • 主動脈夾層治療技術獲重要突破 惠及每年五萬發病患者
    記者近日從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了解到,一款完全由我國自主設計研發製造的一體化免縫合支架人工血管系統進入臨床試驗階段,這也是北京市2019年科技計劃的重要課題。該系統如通過臨床試驗,可極大降低手術的難度和風險,惠及更多患者。
  • 掌握了技術源頭就掌握了核心競爭力
    當時,新諾科技的創始人杜衛衝博士在美國矽谷創業成功,在尋求新的科技項目過程中了解到梅文輝的技術,相見恨晚的兩個人對光刻技術的理念一拍即合。2011年,梅文輝作為技術總監全職加入新諾科技,他和杜衛衝一起組建了新的研發團隊。
  • 核心技術被美封鎖,全球僅中國研發成功,俄國用「國寶」技術交換
    畢竟,西方國家採取了技術封鎖的措施。如果我們想突破,只能靠自己。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們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並且在許多技術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有一項技術,全世界只有美國擁有。如今,我國已成功的攻克了這項技術,這也意味著美國的技術封鎖已經沒有用了。為了與我國合作,俄羅斯還希望拿自己的國寶技術來交換。美國目前是發展最快的國家。
  • 走進雅迪科技,見證六大超級核心技術開啟未來出行生活
    "六大超級核心技術",構建超乎想像的綠色科技出行體驗,贏得了現場媒體的高度評價。20餘家核心科技媒體參觀雅迪科技無錫總部六大超級核心技術,精準洞察需求痛點當前,兩輪電動車市場存有量已超3億輛,每天的騎行需求數以億計。與龐大的市場需求相比,充電慢、充電安全、裡程焦慮、動力不足等問題,仍然是困擾電動車用戶的主要問題。
  • 逆行出徵的抗疫英雄、勇於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科技尖兵……看...
    它進入大氣層之後完成的最後一個動作,就是發了一組信號,告訴『家人』,我安全回來了,這是給搜救直升機群、車隊標記位置,我們的團隊為嫦娥工程研發了這項技術,這項技術還成功運用到了載人航天工程。」吳健說。吳健長期從事電離層物理、空間環境監測技術、電波傳播等領域研究,攻克了一系列關鍵核心技術,在電離層新概念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 唯公科技:專注流式螢光檢測,突破螢光微球編碼核心技術國際壟斷
    但是目前國內的高通量流式螢光檢測平臺以進口為主,尚未實現自主研發。唯公科技的創立就是為了改變關鍵技術受制於人的局面,突破國外企業對流式螢光檢測平臺的壟斷。  唯公科技創始人李為公博士是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在體外診斷領域有多年經驗。
  • 奕瑞科技IPO:核心技術高管相繼離職,產品大幅降價,行業競爭力是否...
    X 線探測器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產 品廣泛應用於醫學診斷與治療、工業無損檢測、安防檢查等領域。此次,奕瑞科技選擇向科創板發起衝擊自,然而曾2018年申請創業板被否。  核心技術人員接連退出團隊,創立公司成競爭對手  李懿馨原是奕瑞科技產品研發中心技術總監,卻因公司原因離職,成為了上海品臻影像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和總經理,上海品臻影像科技有限公司成為了奕瑞科技直接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