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之王翡翠進入中國的時間大約有四百年,但是我們也有許多國產的玉石,比如和田玉、藍田玉等等,國人玩玉、用玉的歷史長達8000年。
國人歷來尊玉、愛玉、佩玉、玩玉,可以說,玉文化已經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那麼到底什麼是玉?當時古人是怎麼將玉石從石頭中區分出來的?
什 麼 是 玉?
什麼是玉?漢代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裡這樣解釋:玉,石之美者。
在古人眼中,玉指的就是好看的石頭,畢竟當時的人們也沒有儀器可以檢測玉石和石頭的區別,只能根據外形來判斷。
大約在1萬年前,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交替的時候,古人長期和石頭打交道,漸漸發現自然界中有一些比較特別的石頭,這些石頭不僅顏色鮮豔、光澤明亮,紋理也更別致、質地堅硬。
人們開始將這些石頭收集起來,戴在身上作為裝飾品,久而久之,簡單隨意的佩戴就變成了有意識的賞玩,後來,人們將這些與眾不同的石頭稱為玉。
現代,我們要知道一件玉石的成分只需要將其送到鑑定機構去檢測即可,但是古人並沒有這個條件,因此他們對玉石的認識和我們有很大的不同。
以 色 辨 玉
章鴻釗在《石雅》中記載:古人辨石,所重在色而不在質,其色相似者,其名恆相襲。每遇寶石,輒以色別。
古人無法藉助儀器辨認玉石,只能通過自己的肉眼觀察來判斷,而顏色給人的感受是最直觀的,因此古人一般根據玉石的顏色來給它進行分類並劃分等級。
《淵鑑類涵》引《潛確類書》云:玉有五色,白、黃、碧俱貴。白色如酥者最貴。
中國人向來喜歡素色的白色,白色符合中國的傳統審美觀,因此古代以白玉為貴。
直到今天,顏色對玉石的價值也是有很大的影響的,人們對玉石的顏色向來都是很重視的,比如,翡翠講究以綠為貴,白色的和田玉則更受歡迎。
以 玉 論 人
後來,人們的玩玉、用玉體系逐漸完善,古人就開始以玉論人,將玉石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人們認為玉石是天地之精華,具有主宰萬物的力量。
這時人們開始崇玉,將玉石的各種特徵對應到人的各種品德上,把玉石當成道德的楷模,認為玉石具有超自然的力量,佩戴玉石可以避邪驅祟、延年益壽。
以玉論人也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以玉比德,這一點對我們的玉石文化有極大的影響,今天的玉石市場也仍然十分重視玉石的寓意,寓意吉利美好的玉石才更受歡迎。
玉 字 的 意 義
玉石在人們心中有很重大的意義,我們仔細觀察國字,國字裡面有一個玉,在古代玉跟王是一個字,讀音也相同,後來在隸書出現時,才在王字上加了一點,即王者懷抱一塊玉。
另外,國字外部的這個框並不是口,而是囗,也讀作國,意義也和國相同,我們現在用的這個國字其實就是王者抱著玉守在自己的領土裡面。
玉 器 同 稱
古時候人們的詞彙量沒有那麼豐富,因此古籍裡的玉字包含了玉石和玉器兩層涵義,沒有經過任何打磨、加工的玉石也稱為玉,經過簡單打磨的玉器也稱為玉。
其實,古時候人們使用、賞玩的所有玉石都是很原始的,基本上沒有經過加工,在科技落後的古代,人們並沒有什麼裝飾品,具有原始美的玉石在人們眼中已經極具美感。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很驚訝?我們豐富的玉石文化居然源於古人在勞作時的偶然發現,其實,生活的美好大多藏在細節裡,我們要用心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