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沈伯俊:《沈伯俊論三國》
內容簡介
該書是沈伯俊先生的論文精選集,共收錄56篇。全書分上下兩卷:上卷內容為《三國演義》的「源流探析」「思想藝術」「研究綜述」;下卷內容為三國「人物形象」、《三國演義》「改編新創」以及三國文化「傳播影響」。
該書具有內容豐富、資料紮實、富於創見、文風嚴謹的突出特點,是沈先生數十年潛心研究《三國》的學術成果集中展示,代表了當代三國研究的前沿水平,不僅對專業研究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而且對於面向大眾普及三國知識、弘揚三國文化也具有重要價值。
目 錄
源流探析
《三國志》與《三國演義》關係三論
世紀課題:關於《三國演義》的成書年代
關於羅貫中的籍貫問題
《隋唐志傳》非羅貫中所作
《殘唐五代史演義傳》亦非羅貫中作品
《三國志宗僚》考辨
論嘉靖壬午本《三國志通俗演義》
《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考論
論毛本《三國演義》
重新校理《三國演義》的幾個問題
再談重新校理《三國演義》的幾個問題
思想藝術
嚮往國家統一,歌頌「忠義」英雄
——論《三國演義》的主題
《三國演義》思想內涵新論
《三國演義》與政治智慧
《三國演義》與人生智慧
現實精神·浪漫情調·傳奇色彩
——論《三國演義》的創作方法
《三國演義》與明清其他歷史演義小說的比較
國土情懷與好漢氣概
——《三國》《水滸》比較研究之一
研究綜述
新的進展新的突破
——新時期《三國演義》研究述評
面向新世紀的《三國演義》研究
中國和日本:《三國》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國際漢學熱中的《三國演義》研究
——答馬來西亞《東方日報》記者問
就《三國演義》與三國文化研究答學生問
人物形象
深入底蘊,實事求是
——古典文學作品人物形象研究之我見
忠貞智慧,萬古流芳
——論諸葛亮形象
諸葛亮形象三辯
為諸葛亮析疑辯誣
高風亮節,百代楷模
——論諸葛亮的人格魅力
明君與梟雄——論劉備形象
民族文化孕育的忠義英雄——論關羽形象
用市民意識改造的英雄——論張飛形象
論趙雲
論魏延
阿鬥與姜維
諸葛亮的接班人——蔣琬
略論「為曹操翻案
再論曹操形象
論孫策
孫權二題
周瑜與小喬
張昭與陸遜
論陳宮
貂蟬二題
改編新創
在「尊重」的前提下談改編
《三國》電視劇面對的五大矛盾
三問電影《赤壁》
名著改編的幾個問題
——以新版《三國》電視劇為例
傳播影響
「三國文化」概念初探
三國文化與巴蜀
三國文化與成都
蜀漢政權與羅江
努力打造川陝三國文化旅遊精品線
精心培育漢水流域三國文化帶
蒲松齡的三國題材著述
《全圖三國》與三國文化
附錄
沉潛《三國》,探求真知
——我的古代小說研究
二、王燕:《19世紀三國演義英譯資料研究》
內容簡介
1807年,隨著第一位新教傳教士馬禮遜的來華,中國古典小說開始大規模地踏上西行之旅。在「四大名著」中,19世紀英語世界對於《三國演義》的譯介最為重視。最近幾年,學界開始關注這批用英語撰寫的《三國演義》文章,只是由於相關資料或者刊載於《亞洲雜誌》《中國叢報》《中國評論》《教務雜誌》等罕見的英文報刊,或者發表在《拾級大成》《中國對話》等早期漢語教材,而這些英文報刊或漢語教材主要收藏在哈佛大學圖書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圖書館等歐美各地,搜集起來相當困難,所以國內的相關研究錯漏百出,舉步維艱,作者近十年來於香港中文大學、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英國倫敦大學、日本關西大學等海外大學訪學,期間搜集到20餘種罕見的19世紀英譯《三國》資料,並對其進行了系統整理和深入研究。
目 錄
緒論
第一部分 綜合評論文獻研究
一 馬禮遜對於《三國演義》的首倡之功
二 郭實臘與《三國志評論》
第二部分 人物譯介文獻研究
一 美魏茶的三國人物畫廊
二 謝衛樓與曹操形象的海外建構
第三部分 章節選譯文獻研究
一 湯姆斯與《著名丞相董卓之死》
二 德庇時與《三國志節譯文》
第四部分 漢語教材文獻研究
一 衛三畏與《三國演義》在美國的譯介
二 艾約瑟與海外佚書《漢語會話》
參考文獻
三、郭素媛:《〈三國演義〉詮釋史研究》
內容簡介
該書對《三國演義》成書至今六百餘年間歷代讀者的詮釋解讀進行系統梳理的基礎上,結合歷史背景、社會文化思潮、學術研究方法等,通過分析詮釋者的身份、學養、思想觀念、文化心理以及詮釋的立場、動機、角度、方法等對詮釋生成的原因進行深入探析,對詮釋者的各種詮釋作出品評判斷;並通過分析、比較,總結出不同時代、不同詮釋群體、不同詮釋方式的特點。最終,通過對《三國演義》詮釋歷史的梳理、探析,總結提煉出讀者、文本、作者在文學作品意義生成中的地位、作用。
目 錄
緒論
上編 總論
第一章 明清小說評點家對《三國演義》的詮釋
第一節 嘉靖壬午本——「羽翼信史」之通俗史書
第二節 餘象鬥評本——「導愚適俗」之書商型評點
第三節 李卓吾評本——「嬉笑怒罵」之文人型評點
第四節 毛評本——「奇書」「才子書」之綜合型評點
第五節 《李笠翁批閱三國志》——毛評本之餘波
第二章 明清社會思潮與《三國演義》詮釋
第一節 主流意識形態對《三國演義》詮釋的主導
第二節 個性解放思潮對《三國演義》詮釋的影響
第三節 「實學」思潮影響下的《三國演義》詮釋
第三章 近代《三國演義》詮釋
第一節 社會思想文化的嬗變
第二節 晚清名士對《三國演義》的詮釋
第三節 近代小說觀念影響下的《三國演義》詮釋
第四節 避重就輕——胡適對《三國演義》的「批判」
第五節 現代學術視野下的《三國演義》詮釋
第四章 現代《三國演義》詮釋
第一節 新中國成立初期《三國演義》的詮釋
第二節 新時期以來《三國演義》的多元化詮釋
第五章 海外《三國演義》詮釋
第一節 日本《三國演義》詮釋
第二節 泰國《三國演義》詮釋
第三節 歐美《三國演義》詮釋
下編分論
第一章 《三國演義》社會功能詮釋
第一節 《三國演義》——民族智慧的結晶
第二節 倫理教化功能詮釋
第三節 軍事謀略詮釋
第四節 其他智謀詮釋
第二章 「擁劉反曹」思想詮釋
第一節 「擁劉反曹」思想歷史溯源
第二節 明清時期「擁劉反曹」思想詮釋
第三節 20世紀「擁劉反曹」思想詮釋
第三章 《三國演義》人物形象詮釋之一:關羽形象詮釋
第一節 《三國演義》成書之前關羽形象的流變
第二節 明清時期的關羽崇拜與關羽形象詮釋
第三節 毛評本對關羽形象的至高評價
第四節 20世紀關羽形象詮釋
第四章 《三國演義》人物形象詮釋之二:曹操形象詮釋
第一節 《三國演義》成書之前曹操形象的流變
第二節 毛評本對曹操形象的詮釋
第三節 20世紀曹操形象詮釋
第五章 《三國演義》人物形象詮釋之三:諸葛亮形象詮釋
第一節 《三國演義》成書之前諸葛亮形象的流變
第二節 葉晝、毛宗崗對諸葛亮形象的不同詮釋
第三節 20世紀諸葛亮形象詮釋
第六章 《三國演義》人物形象詮釋之四:劉備、張飛、趙雲形象詮釋
第一節 劉備形象詮釋
第二節 張飛形象詮釋
第三節 趙雲形象詮釋
第七章 「三國」題材藝術表現形式對《三國演義》的詮釋
第一節 戲曲藝術對《三國演義》的詮釋
第二節 說唱藝術對《三國演義》的詮釋
第三節 「三國」電視劇對《三國演義》的詮釋
參考文獻
四、侯會:《從「山賊」到「水寇」:水滸傳的前世今生》
內容簡介
「四大名著」的《水滸傳》,是英雄傳奇小說的代表作。它是如何由歷史上的宋江起義原型,滾雪球般地成長為一個講述以一百零八好漢為代表的江湖故事?該書以《水滸傳》小說文本為基礎,以各種史料為佐證,條分縷析地追溯了水滸故事的發生、發展和《水滸傳》小說的寫定過程,尤其是揭示了鐘相、楊么洞庭湖起義和《水滸傳》的隱秘聯繫,令人耳目一新。書後所附《疑〈水滸傳〉與摩尼教信仰有關》一文,則反映了中國古代小說往往和民間宗教存在複雜聯繫這一基本事實。
目 錄
序(劉世德)
第一章《水滸》波連洞庭湖
一、「兔子」如何變成了「大象」
二、一部宋代農民戰爭「斷代史」
三、洞庭波湧連天雪
四、梁山泊水通洞庭
五、千軍萬馬自何來?
六、義軍成分考略
七、借問頭領知多少
八、「天王」晁蓋之謎
九、「腹心大患」震驚朝野
一〇、水上鏖兵有典型(上)
一一、水上鏖兵有典型(下)
一二、招安手法兩相同
一三、結局與善後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吳讀本:一部時空顛倒的古本《水滸》
一四、吳從先讀過古本《水滸》
一五、中外有聲的吳本《水滸》
一六、吳本《水滸》是古本嗎
一七、古本打擂:吳本對陣《宣和遺事》
一八、「吳本」與宋金戰爭
一九、今本《水滸》的抗金遺痕
二〇、水泊梁山何處尋(上)
二一、水泊梁山何處尋(下)
二二、吳從先讀過今本《水滸》嗎?
第三章 再論梁山泊與洞庭湖
二三、「人格分裂」說宋江…
二四、宋江、晁蓋與鐘相(上)
二五、宋江、晁蓋與鐘相(下)
二六、祝家莊、曾頭市與天子岡(上)
二七、祝家莊、曾頭市與天子岡(下)
二八、《楊么事跡》:平民眼中的洞庭起義
二九、《楊么事跡》與《水滸傳》
第四章 《水滸》與說部「親朋」(上)
三〇、《水滸》與「中興」故事(上)
三一、《水滸》與「中興」故事(中)
三二、《水滸》與「中興」故事(下)
三三、《水滸傳》與楊家將故事
三四、《水滸》與《三遂平妖傳》(附包、狄故事)
三五、《水滸》與《三國》(上)
三六、《水滸》與《三國》(中)
三七、《水滸》與《三國》(下)
第五章 《水滸》與說部「親朋」(下)
三八、《水滸傳》與五代故事(上)
三九、《水滸傳》與五代故事(下)
四〇、《水滸傳》與隋唐故事
四一、《水滸》與其他講史故事
四二、《水滸》與《夷堅志》(上)
四三、《水滸》與《夷堅志》(中)
四四、《水滸》與《夷堅志》(下)
第六章 《水滸傳》的最終寫定
四五、出場詩:梁山好漢的獨特「名片」
四六、從帶詩本到今本
四七、天才文人的未竟改造
四八、「未竟本」創作時間臆斷
四九、《水滸》「收官」人物公孫勝(上)
五〇、《水滸》「收官」人物公孫勝(下)
附錄:疑《水滸傳》與摩尼教信仰有關
跋
五、劉烈茂:《水滸中的社會與人生》
內容簡介
《水滸傳》是家喻戶曉的古典名著之一,蘊涵著豐盛的中國社會文化傳統。自問世起,不絕對其解讀和研究,本書就是最為經典的賞析作品之一。作者劉烈茂先生曾任中山大學古文獻研究所所長,對中國古典小說有相當深厚的研究。全書言簡意賅、邏輯清晰明了,內容涉及對《水滸傳》的文學魅力、梁山眾多人物的分析評點等,或在眾說紛紜中拔雲見日,或摒棄成見做翻案文章,皆平心而論,新見疊出,讀來令人撫掌叫絕。是研究《水滸傳》的絕佳參考資料,更是廣大普通讀者閱讀《水滸傳》、增進見聞的妙品。
目 錄
中國古代小說的一部奇書
官逼民反是《水滸傳》主旋律
無恥太尉
專制社會的怪胎——高衙內
林衝容忍的極限
丹書鐵券救不了柴進
從生辰綱看中國古代的官場病
花石綱遺珠之憾
楊志報國無門
牛二死於不講道理
梁山泊三任首領的悲劇
聖賢書害了王倫
假如晁蓋不是早死
宋公明不是歷史上的宋江
宋江應否坐第一把交椅?
宋江的困惑
被誘騙來的梁山首領——盧俊義
吳用跟諸葛亮比智慧
智多星三次失誤
不能沒有黑旋風
李逵之魂系梁山
用拳頭斧頭說話
李逵的獨特思維方式
魯智深能救不自救
魯智深行俠之奇
「大鬧五臺山」的深意
武松的覺醒
武松打虎成功的奧秘
鼓上蚤是有用之才
談笑殺人的母夜叉
沒有女人味的顧大嫂
扈三娘不該嫁給王矮虎
梁山軍何以走向毀滅之途
南徵方臘歸來的幻滅感
梁山英雄的遺恨
梁山好漢撞不破天羅地網
從佔山為王到梁山聚義
「替天行道」變了質
梁山好漢不是獨身主義者
野蠻殘酷非本色
英雄的伴侶是美酒
懷抱激憤寫復仇
難題難不住高手
給人物起綽號的學問
十八般武藝不如一把板斧
一百〇八將並非都有個性
東西方的烏託邦夢想
六、謝春平:《英語世界的〈水滸傳〉》研究》
內容簡介
該書是以《水滸傳》在英語世界的研究為對象的一部論著。從研究範式上來說,這是典型的跨國界、跨語言、跨文化的文學研究。根據英語學界《水滸傳》研究的具體情況,
全書分五個主題展開論述:第一是英語世界對小說的作者、素材來源、成書過程與版本演變所作的考證,第二是英語世界對《水滸傳》在社會領域與中外文學領域所產生的影響的研究,第三是英語世界就《水滸傳》的人物形象塑造藝術所作的研究,第四是英語世界對《水滸傳》的敘事藝術展開的研究,最後是英語世界對作品的思想主題的研究。
目 錄
第一章 英語世界對《水滸傳》的考證探源研究
第一節 《水滸傳》的作者問題
第二節 《水滸傳》的素材淵源
第三節 《水滸傳》的成書過程與版本演變
第二章 英語世界對《水滸傳》的影響接受研究
第一節 《水滸傳》對中國古典文學創作的影響
第二節 《水滸傳》對中國現代戲劇、影視創作的影響
第三節 《水滸傳》對中國社會及對域外文學創作的影響
第三章 英語世界對《水滸傳》的人物形象塑造研究
第一節 《水滸傳》人物塑造藝術成就的評價問題
第二節 中國傳統社會權力結構中的水滸英雄人物研究
第三節 西方現代反諷觀念視域中的水滸英雄人物研究
第四節 水滸女性形象研究
第四章 英語世界對《水滸傳》的敘事結構藝術研究
第一節 對《水滸傳》敘事結構模型的認識與建構
第二節 《水滸傳》結構藝術探源
第三節 《水滸傳》的基本結構原則
第四節 夢與酒——《水滸傳》文本敘事的黏合劑
第五章 英語世界對《水滸傳》的主題思想研究
第一節 《水滸傳》主題研究中的多種聲音
第二節 水滸世界的道德、價值觀念與「義」
第三節 「厭女症」與水滸世界的女性觀
結語
附錄 中英文人名、術語譯名對照表(A-Z)
參考文獻
致謝
七、太田辰夫:《西遊記研究》
內容簡介
如果在小說史上區分中世和近代,那麼中世小說的首要特徵,就在於其著作權之不明確。這是因為許多小說來自說話、講故事那樣的口頭傳承之文藝,而《西遊記》亦不例外。它從故事本身的產生和流傳,到各種戲曲、小說文本的形成,經歷了漫長的年月。許多不同來源、形成於不同時期的元素,在此層層積澱下來。
如此遠離實際的一部幻想小說,怎樣產生,怎樣成長,怎樣發展為呈現於我們眼前的這種姿態,是該書研究的中心課題。
目 錄
前言
一 西遊故事的發生
二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考
三 南宋華南的西遊故事
四 《樸通事諺解》所引《西遊記》考
五 《樸通事諺解》與《銷釋真空寶卷》
六 戲曲《西遊記》考
七 《目連救母勸善戲文》所引《西遊記》考
八 《永樂大典》本《西遊記》考
九 《玄奘三藏渡天由來緣起》與《西遊記》的一個古本
十 《唐三藏出身全傳》(楊本)考
十一 《唐三藏西遊傳》(朱本)考
十二 世德堂本《西遊記》(世本)考
十三 魯府本《西遊記》與《西遊釋厄傳》
十四 明刊本《西遊記》考
十五 小結
表1 主要人物形象的變遷
表2 《西遊記》的來源與異同
八、劉蔭柏《劉蔭柏講西遊》
內容簡介
一部《西遊記》,縱橫三界外,隱現十方中,檃栝仙佛神怪、士農工商,令人目不暇接,悠悠馳想。在綿延數千年的古典文學長廊中,《西遊記》是傑出的浪漫主義巨著,同時也是針砭時弊的長篇寓言,說不盡人情如紙,世事如棋。字裡行間,意內言外,留下了諸多懸而未決的迷案,亟待有心人抽絲剝繭,上下求索。
讀者跟隨者劉蔭柏先生的腳步,踏上一段有趣、有料的經典之旅——圍觀一場「群仙會」,飛天遁地;攤開一卷「搜神記」,追根溯源——看西遊眾生現出本相。
目 錄
撥開雲霧識作者
懷才不遇吳承恩
靈石傳說流千古
巫術傷人荒古傳
三教合一莊嚴體
多少高僧入筆端
印度靈猴誰似君
渦水神猿無支祁
心猿意馬需禁咒
前後悟空情何別
歷史傳說話唐僧
八戒身世何處尋
沙僧幾變失靈性
玉帝王母蟠桃會
二郎傳說頭緒多
天王哪吒屬誰家
道教最尊屬三清
老子化胡公案多
門神傳說賦新篇
牛精自古多怪才
大鵬金雕多傳說
如來靈山弘佛法
燃燈彌勒多傳承
四大菩薩傳東土
神佛亂點關係譜
人間妖魔有靠山
地府靈山有清濁
戲論經文重禪機
九九歸真難始平
西遊意盡情難盡
九、王鎮:《何懼西天萬裡遙:西遊記在英美的傳播研究》
內容簡介
該書共有五章。
第一章通過對《西遊記》在英美的文本譯介包括片段譯介、章節譯介和全文譯介的文獻梳理,論證「英美本土化」因素對《西遊記》譯介的導向作用,奠定本研究的理論基礎和創新基礎。
第二章結合《西遊記》在英美的現代文學改寫本的現狀和特點,揭示《西遊記》在英美傳播和接受的深度變形以及「英美本土化」因素對《西遊記》文學改寫的必然影響。
第三章通過研究《西遊記》在英美的非文本形式,即視聽作品,包括影視創作、動漫創作、舞臺創作和網絡作品的傳播特點,指出《西遊記》的傳播過程表現為一個不斷生產、不斷修正和不斷完善的過程,在英美的文化語境下走出了一條自我變形、自成一體、自得其樂的傳播之路。
第四章結合《西遊記》在英美傳播中出現的問題,指出只有充分地分析和把握《西遊記》傳播鏈上的這些關鍵性要素,才能不斷充實其傳播的基本信息,預判其傳播的變動走向,規避其傳播的內在矛盾,優化其傳播的協調規制,概括其傳播的普遍本質,保障其傳播的穩健發展,最後切實達到其傳播的共識分享。
第五章從「英美本土化」傳播的發展路徑談起,在源頭上指明《西遊記》中文本的傳播價值。
目 錄
緒論
第一節 《西遊記》在英美傳播的研究意義
第二節 《西遊記》在英美傳播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第三節 本研究的框架
第一章 《西遊記》在英美的譯本傳播
第一節 片段譯介的「概」
第二節 章節譯介的「簡」
第三節 全文譯介的「詳」
第四節 譯介傳播的特點
第二章 《西遊記》現代改寫本在英美的傳播
第一節 猴王故事的現代闡釋
第二節 改寫本的傳播焦點
第三章 《西遊記》在英美的非文本傳播
第一節 影視傳播
第二節 舞臺傳播
第三節 動漫傳播
第四節 網絡傳播
第五節 非文本傳播的特點
第四章 《西遊記》在英美傳播的要素評析
第一節 傳播目的的定位
第二節 傳播作者的互動
第三節 傳播內容的過濾
第四節 傳播媒介的催化
第五節 傳播受眾的幹預
第六節 傳播效果的評估
第五章 《西遊記》在英美的「傳播之鏈」的構建
第一節《西遊記》中文本的傳播價值
第二節《西遊記》「緣合」譯介的傳播意義
第三節《西遊記》非譯介的傳播影響
第四節 《西遊記》文化體的傳播景觀
結語
參考文獻
十、劉夢溪:《紅樓夢的兒女真情》
內容簡介
男女之間的愛情,由相悅、相知到相愛,是極其複雜的心理體驗過程,古今同矣。《紅樓夢》乃世間奇書,包羅萬象,但動人心魄處,卻只在「兒女真情」四字。這其中的婉轉曲折,由劉夢溪先生娓娓道來,如抽絲剝繭,撥雲見晴,紅樓兒女之喜、怨、驚、憐,一一浮現,想天下有情人必「心有戚戚焉」。
該書是劉夢溪先生的一部新作,按照《紅樓夢》的篇目順序,以「寶黛愛情」跌宕起伏的過程為主線,細緻解讀《紅樓夢》中悲天慟地的「兒女真情」。寶玉和黛玉以及寶釵之間的感情糾葛,自是本書關注的情感主線,而湘雲、襲人、情雯、司棋、齡官等人的故事,亦為讀者呈現出一系列色彩豐富、個性生動的兒女真情。
作者的解說,切近情理,分縷清晰,如抽絲剝繭一般,揭示出紅樓人物情感的細微變化,令讀者在醉心於人物形象和曲折情節之外,隨寶玉、黛玉等人的心理變化而喜、怨、驚、憐,細膩體會大觀園中的兒女情真。
目 錄
引言
大觀園裡和大觀園外
一 《紅樓夢》是中國的愛情寶典
二 《紅樓夢》裡的「意淫」是什麼意思
三 寶黛愛情故事的前世宿因
四 寶黛釵三角糾葛的醞釀與形成
五 《紅樓夢》發明的中國式愛情符號
六 寶黛第一次吵嘴的爆發和平息
七 陷入「迷眩纏陷」愛情迷局的賈寶玉
八 賈寶玉為何「放聲大哭」
九 青春萌動期的寶玉和黛玉
十 「葬花吟」和寶黛愛情的詩意升華
十一 寶黛愛情的升華之樂
十二 元春給寶黛愛情投下的陰影
十三 寶黛愛情遭遇輿論反彈
十四 寶釵對寶黛愛情的「無情打擊」
十五 寶黛愛情有無「第四方」因素
十六 寶黛的真情相愛和「假意試探」
十七 寶黛和紫鵑襲人一起「無言對泣」
十八 寶玉的經典愛情表白「你放心」
十九 棒打不回的「兒女真情」
二十 寶玉「私相傳遞」和黛玉的「情解」
二一 「木石因緣」和「金玉因緣」的衝突
二二 寶黛的愛情波瀾緣何歸於平靜
二三 寶釵和黛玉「和解」的心理秘密
二四 賈母對寶黛愛情的真實態度
二五 紫鵑試情和寶玉突發「歇斯底裡」
二六 寶玉「歇斯底裡」的後續故事
二七 「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
二八 薛姨媽安的是什麼心
二九 林黛玉《桃花行》和寶黛愛情的新境界
三十 《紅樓夢》原作者筆下的寶黛愛情結局
三一 《紅樓夢》的兒女痴情—齡官和賈薔
三二 《紅樓夢》的兒女痴情—司棋與潘又安
三三 晴雯和寶玉的清白純潔之愛
三四 晴雯和襲人的直曲清濁之分
三五 晴雯對小丫頭的「怒其不爭」
三六 《紅樓》女性誰最美
三七 薛寶釵的美好看嗎
三八 《紅樓夢》諸釵是「大腳」還是「小腳」
三九 《紅樓夢》為何對「妾」最不懷好感
四十 《紅樓夢》裡說「真假」
四一 《牡丹亭》與《紅樓夢》怎樣寫「情」
四二 愛為何物
跋尾
十一:何其芳:《史詩紅樓夢》
內容簡介
該書行文行雲流水,以論文、講演、報告三種文體,用詩意的文字體貼紅樓人物和生活細節,融理論的深度和體驗的深度為一體,顯示了作為文學批評家的何其芳先生有理有據的學術追求和個性獨具的詩人氣質。
目 錄
論《紅樓夢》
一、引子
二、曹雪芹的身世與《紅樓夢》
三、寶黛的愛情
四、叛逆者
五、廣闊的現實
六、薛寶釵的悲劇
七、王熙鳳,一條美麗的蛇
八、《紅樓夢》是一個森林,一個海洋
九、《紅樓夢》的人物塑造
十、《紅樓夢》的批判性
十一、《紅樓夢》的思想傾向
十二、《紅樓夢》的思想性質
十三、高鶚續書
答關於《紅樓夢》的一些問題
一、關於《紅樓夢》的某些人物及關於典型的問題
二、關於《紅樓夢》的思想意義和社會意義
三、關於《紅樓夢》的現實主義、人民性和民族特色
四、關於曹雪芹的世界觀和創作方法
五、 寫《論〈紅樓夢〉》以及研究評價其他古典作品的體會
曹雪芹的貢獻
一、奇蹟似的《紅樓夢》
二、奇蹟為什麼出現在十八世紀中葉?
三、怎樣正確評價《紅樓夢》?
十二、劉上生《探驪:從寫情回目解味紅樓夢》
內容簡介
《紅樓夢》「大旨談情」。該書即從小說寫情的回目出發,撇開繁瑣的考證和抽象的理論,結合小說的成書、版本、人物形象和具體情節,致力於為大眾讀者講解《紅樓夢》文學世界所蘊含的情感和藝術。作者熟悉《紅樓夢》,對諸多細節別有會心,可以幫助「紅」迷們真正走近《紅樓夢》。
目 錄
導言:以回目為窗口
甄賈同夢,情空兩觀
——解味《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賈雨村風塵懷閨秀》
拋父何故,此去焉歸
——解味《賈雨村夤緣復舊職 林黛玉拋父進京都》(一)
禮的高牆,情的缺口
——解味《賈雨村夤緣復舊職 林黛玉拋父進京都》(二)
夢中長大,花下少年
——解味《賈寶玉初試雲雨情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一)
兩個起點,雙重主旨
——解味《賈寶玉初試雲雨情 劉姥姥一進榮國府》(二)
網絡一線,伏脈千裡
——解味《送宮花賈璉戲熙鳳 宴寧府寶玉會秦鍾》
金玉弄幻,木石同行
——解味《識通靈金鶯微露意 探寶釵黛玉半含酸》
一場亂局,無限煙波
——解味《戀風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頑童鬧學堂》
情友懺悔,寶玉尋索
——解味《賈元春才選鳳藻宮 秦鯨卿夭逝黃泉路》
花何解語,玉本生香
——解味《情切切良宵花解語 意綿綿靜日語生香》
夢中樂園,筆下詩境
——解味《西廂記妙詞通戲語 牡丹亭豔曲警芳心》
情思幽婉,邊界分明
——解味《蜂腰橋設言傳心事 瀟湘館春困發幽情》
酒令出新,相知以品
——解味《蔣玉菡情贈茜香羅 薛寶釵羞籠紅麝串》
禱福何福,斟情為情
——解味《享福人福深還禱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情重知己,語通靈犀
——解味《訴肺腑心迷活寶玉 含恥辱情烈死金釧》
規正心苦,贈帕意深
——解味《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錯裡錯以錯勸哥哥》
夢兆姻緣,情悟分定
——解味《繡鴛鴦夢兆絳芸軒 識分定情悟梨香院》
人格意志,仁愛情懷
——解味《櫳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紅院劫遇母蝗蟲》
金蘭相契,性情誰移
——解味「釵黛和解」的有關回目
煉獄心火,不了情深
——解味「金釧之死」的有關回目
性的超越,情的痴理
——解味《杏子陰假鳳泣虛凰 茜紗窗真情揆痴理》
群芳所喻,花主所系
——解味《壽怡紅群芳開夜宴 死金丹獨豔理親喪》
誤為情惑,恥情而覺
——解味「尤三姐之死」的有關回目
心比天高,身為下賤
——解味「晴雯之死」的有關回目(一)
閨閣冤恨,芙蓉清操
——解味「晴雯之死」的有關回目(二)
從賈母之變到黛玉之死
——解味「黛玉之死」的有關回目(一)
生命終點的彩筆細描
——解味「黛玉之死」的有關回目(二)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