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
2019年度總經理特別嘉獎獲得者
2020東振攝影賽(工作組)第一名
號稱東振籃球圈的No.1
東振「老王」
再次見到老王已經是一個月後在廣州某項目現場,他正忙著張羅現場的事情,遠遠地叫了聲"老哥",他兩隻手裡正拿著幹活的傢伙事,我也同樣如此,於是兩人用一個擁抱表達了月餘不見的各種情緒。
一個月前隨吳總(公司分管工程項目的副總)到江西新餘出差,那裡有我們一個中水回用項目正在進行。出了車站,老王正在出口處等著我們。臨出發前,從公司群得知那天正好是老王的生日,於是見面第一句用「生日快樂」代替了標準的「你好」。其實之前跟老王並不熟悉,他常年駐紮項目現場,一年裡見到的機會並不多,除了每年的旅遊和年會上能碰到個一兩次,那也只是禮節性打個招呼而已。
領我們到車前,打開後備廂,把裡面幾頂充滿滄桑感的安全帽往裡捅了捅,以便能順利放下我們的行李箱。
逢老王生日,在車上話題便自然往生日的主題上靠,中心的重點便是借著生日名義幾個人聚一起喝點小酒,這是種優良的傳統也是彼此情感交流的方式。在江西聊到吃自然躲不開一個辣,說著說著老王冒出一句:「唉,聽不得辣,這腦殼上只冒汗。」說完用手掌擦了下腦門。湖北人吃不得辣在一個上海人傳統印象裡是有點奇怪的。
晚上一起聚的還有運營事業部的小潘和大劉,叫小潘是因為他年紀比我小,叫大劉是因為他身材比我肥一圈。席間才印證了老王「吃不得辣」是真的,腦門前的一撮頭髮被辣得聚攏在了一起緊貼著腦門,前方的紙巾也皺皺巴巴地堆了起來。之後在工作午餐時,看他挑幾口不辣的青菜,扒拉幾口就跑到邊上抽菸去了。從這個項目開始,他在這裡呆了近兩年,很好奇他是怎麼「存活」下來的。
第二天,他開車帶我們進入了廠區,下車的時候把自己戴的那頂乾淨的安全帽給了我,自己伸著腰,從後備廂幾頂滄桑感的安全帽裡挑了一頂拿出來,拍了拍套了上去。
那天我的任務是拍攝一段水處理站的視頻,大劉帶著我在水處理站裡圈了一轉熟悉下場地,老王則早被廠裡的人叫著處理事情去了。轉好一圈回來後,我正跟站裡的運營兄弟們講要拍什麼樣的畫面,這時候老王湊了過來,看著運營兄弟還有些疑惑的樣子,他在邊上跳將出來:要這樣……那樣…… 。說完轉頭對我說:對吧!就像老師問同學1+1=?,他能回答2+3=5一樣的自豪、得意。有點驚訝,驚訝於一個看上去只會跟圖紙、管道打交道的老王,竟然也知道鏡頭和畫面。經過廠區大門時下著點雨,他停下車指著大門說:「這裡好可以在車上拍一張」。還特意把車往後倒了一下,弱弱地哼了一句:「嗯 ,這個角度更好一些。」
幾個月後公司的攝影賽,老王得了個工作組第一名。
臨回上海的前一晚,老王點了幾個不算很辣的菜,一起喝著小酒。
對著小酒和不算很辣的小菜,老王聊起了當年的勇,籃球是他的驕傲,性頭起來了嗓門也跟著大了起來,聊到了之前公司球隊參加的籃球聯賽,突然又加大嗓門,原本不大的眼睛瞪得像「ET」一樣,「那是我沒去撒,又沒哪個叫我」 似乎失了一枚總冠軍戒指一般,有不甘、有激動、有可愛,順勢擦了下腦門的汗還有貼在腦門上緊成一團的那撮頭髮。或許在小酒的作用下,老王的眼神愈來愈亮,從當年「青蔥壯年」跟老兄弟一起加入東振到公司那些個「常春藤」(公司對工作年滿十年員工成立的基金)同事一一細數,一晃自己也已經快到了退休的年紀,種種感慨何止萬千!
臨了,他突然很認真地嘣出來一句:「東振文化真的是不錯。」跟之前聊籃球一樣的認真,一樣帶著一種驕傲的神氣,只是少了之前的一份激動。
在我們離開新餘的第二天,老王也收拾行李去了下一個現場,那裡至少不會再有讓他頭髮貼腦門的辣,但是熱還是跑不脫的。在各地現場不停地兜兜轉轉,他和工程管理部的同事們也早已經習慣,這也已經成為了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最近又聽說老王每天清晨頂著熹微的光,頭髮貼著腦門開始打上了魚。
在忙碌工作同時,能為自己的生活灑上一點斑斕的色彩,保持著良好的心態去迎接每天第一縷陽光,或許就是老王幾十年積累下來的人生信條。
趙公子的自述
跳躍的「趙公子」
入職東振2年5個多月,在人員偏穩定的東振,算半個「新人」,作為常駐項目的工程管理部一員,更讓這個「新」增光添色!
作為工程部的一員,細數一下,本人共參與了8個項目,有點多,感覺就像那種打一槍換一炮的施工隊隊員,但是的確如此,咱們就來簡單的說一下,以部門來說:事業二部的項目4個,運營部3個,事業部算1個;實際從參與度來講,有5個項目都是臨時借調,而且周期很短,五個項目參與的總時間才3個多月,新項目也才剛到一個多月,哈哈,水分還是很大,確實很跳躍。四處奔波跳躍即是工程人的無奈,又是良好的平臺,每一次跳躍都是明確目標和任務,能否最快的適應環境開展工作,能否易風隨俗就考驗一個人適應能力、學習能和工作能力,也能豐富人的閱歷!
新鋼中水回用項目,作為本人參與的第二個項目也當時執行最大的項目僅趕上了老區的尾項施工和後期的調試。此項目設備多,管線多,項目空間相對狹小,設計水量大,來水水質不穩定等原因,增加了項目的調試難度。但是在項目組所有人員的共同努力下,調試按節點順利完成。通過這段時間的朝夕相處,某位前輩給了我一個「趙公子」的外號,不懂拒絕的我,只能接受,嘿嘿!到後面,不論是負責項目現場上的甲方領導,還是分包單位的工人,還是項目組成員都會喊我這個外號,內心只有羞澀。
「跳躍的趙公子」的產生離不開東振這個大家庭環境及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在哪裡,企業文化在心裡。一個常年在外的工程人談企業文化,這裡就要談到一些人,一些「老人」,老王,跟著他走了三個項目了,是公司所有人員當中與我相處最長的一位,他是我父輩的年齡,行業和部門的前輩,項目的領導,但是我與他三十歲的年齡差相處毫無代溝,原因在於他的進取心和責任心。工作上和生活上他都願意去接受年輕人的思想和意見,他願意放下自己的經驗和判斷,聽取不同的聲音。他願意去考慮和照顧幫助一個後輩的生活,並在恰當的時候給出指引,能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和了解實際的情況給出自己的建議和思路。Z姐,前一個項目的工作事項電話有交流過,通過這個項目上的接觸,行業的前輩和項目的領導,生活的平輩,哈哈!在工作上達者為師的態度(工作上願意分享和交流,在其他不專長的領域願意學習跟進),強烈的責任心(調試階段經常現場加班到很晚,回去還會做一些文字性的工作)都讓我感受到了東振的企業文化。部門的二彭領導,雖然接觸的時間不算很長,但是通過自己工作上的學習和接觸,同事之間的交流和項目施工人員的交流,都有一定的認知,江湖流傳著他們的傳說。其它部門的領導、同事,都是有相處,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故事,工作上的親密合作就是很好的證明!革命友誼萬萬歲!
跳躍的趙公子非常感謝能有這樣跳躍的機會,自身也很願意在這個階段能有這樣的環境,在正常定崗定位的情況下,給自己帶來了新的變化。接觸了不同的項目,不同的行業,不同的甲方,不同的下包,不同的工人,工程的不同階段!這些項目也算幸不辱命。無論是業主、相關方還是不同部門的領導和同事們都有了一個合作協助的基礎。兩年多的時間有了豐富的酸甜苦辣!
最後,希望東振前輩們營造出這樣的環境和這樣的企業文化還是能繼續發揚傳承,只有肥沃的土地才能結出豐碩的果實。東振兄弟姐妹們一定能創造環保事業的一片藍天,樹起一座豐碑!
對「趙公子」來說,「老王」是相處得最多的同事
是同事、是前浪、像父輩、像朋友
對「老王」來說,「趙公子」是他相處過許多年輕人其中的一個
是同事、是後浪、像小輩、像兄弟
前浪與後浪相互助力、相互交織、相互融合
他們只是工程管理部、是東振環保眾多「前浪」與「後浪」之間的一個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