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三顧茅廬只為臥龍之才?別再被騙了,真實的原因很現實

2021-02-23 世界通史

三國時期有很多家喻戶曉的故事都很經典,其中劉備三顧茅廬請得諸葛亮出山更是被我們所熟知。劉備本來是一個賣草鞋的,結果卻想要在亂世之中建立一番事業,雖然有兩個非常忠義勇猛的兄弟相助,但是卻沒有一個能夠輔佐其成就大業的智謀之士。而諸葛亮本身有經天緯地之才,但是卻生不逢明主,只能隱居山野以待時機。這樣兩個人一旦遇上正是如魚得水,果然劉備得到諸葛亮之後如虎添翼,從兵少將寡到坐擁三分之一的天下,最終稱帝,期間諸葛亮的功勞自然是不言而喻。然而當初劉備三顧茅廬的時候真的只是因為其聽聞臥龍之才嗎?並不僅是這樣,劉備之所以如此謙恭的前去請諸葛亮出山,真實的原因其實很現實,容我細細講來。

我們先來看下當時的故事背景。當時四處漂泊的劉備來投靠荊州的劉表暫居一座小城,好不容易得到了一個不錯的人才徐庶卻馬上就被曹操設計騙走了,徐庶臨走前不太好意思就此離去,於是就向他推薦了一個人才。由於徐庶的推薦,劉備知道在這附近有一個自比作管仲樂毅的年輕人隱居於鄉野村間。並且徐庶還特意說此人的才華比自己要強的多,有他輔佐劉備才能完成自己的夢想,劉備一聽感到驚喜萬分,就決定親自前往邀請此人出山。

然後的故事我們就很熟悉了,劉備抱著求賢若渴的心態帶著自己倆兄弟就前去隆中請諸葛亮出山,結果兩次拜訪都沒有碰到此人,關張兩兄弟非常的不解但是劉備卻沒有絲毫怨言,終於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手下人來報說臥龍遠遊回來了,劉備當即欣喜若狂並且直接沐浴更衣焚香之後才決定正式去拜會諸葛亮。而諸葛亮在劉備多次誠懇的態度所感動,最終決定出山輔佐其成就一番大業。雖然小說裡面將這個故事稍作改變有些誇張,但這個事情在三國志上確有記載,並且諸葛亮後來寫的出師表裡面也證實其是真實存在的。

當時的劉備雖然實力不強,但是名號卻是很大,是當朝皇帝的叔叔並且還身領徐州牧,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有身份的人。而諸葛亮只是一個隱居鄉間的年輕士子,僅僅因為一個要走的徐庶的推薦,劉備為何寧願這麼屈尊前去拜訪,並且在前兩次沒有見到面的情況下還那麼謙恭的去第三次?

其實並不只是因為諸葛亮的才華之高,畢竟這個時候劉備只是聽人說他的名號,並不知道他的實力真假如何,真實的原因其實很現實,那就是劉備看重諸葛亮的背景和人脈。當時的社會背景就是這樣,並沒有什麼科舉取士一說,如何選拔出優秀人才全靠世家門閥的舉薦制度,所以要想從眾人之中脫穎而出不僅要有出色的才華,還要有一個強大的背景。劉表當年之所以能夠單槍匹馬穩定住荊州的局勢,背後其實就有荊州兩大家族蔡家和蒯家的身影。而諸葛亮的大姐夫蒯祺就是蒯家人,他的二姐夫龐山民是當時荊州六大家族之一的龐家子弟。此外諸葛亮的老婆是黃月英,她的父親是黃承彥也是荊州地區的一大名士。黃家也是荊州六大名門望族之一,黃承彥的嶽父是蔡諷,他也是劉表手下重臣蔡瑁的父親。

除了上面這些來自於各個名門望族的人士之外,號稱水鏡先生的司馬徽也是非常看重諸葛亮的,而且黃月英和諸葛亮的結合的媒人也是司馬徽。看出來了吧,諸葛亮雖然只是一個隱居山間的鄉野之人,但是他背後牽扯著的家族勢力卻是非常強大的,這些對於劉備是一個不小的助力。

劉備之所以後來能夠成為一方霸主,本身肯定有著非常強的看人眼光,並且思維也遠超常人,他肯定很早就想過了,要想在荊州穩定下來就要和當地的一些世家門閥打好關係,而諸葛亮作為聯繫各個家族的關鍵點,自然是其成功路上的一個非常強的助力。並且在見到諸葛亮之後,被其出色的才華所驚豔到,更是堅定了他邀請諸葛亮出山的信念。

兩人最終也都沒有辜負彼此,諸葛亮也確實輔佐劉備起家成為了一方霸主,而劉備也是對諸葛亮極為尊重,給他足夠的權力和信任,這對君臣關係也成為了千古佳話。

世 界 通 史

global--history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相關焦點

  • 劉備三顧茅廬究竟是真還是假?
    但劉備為請諸葛亮出山究竟是不是「三顧茅廬」?學術界各有說法。 《三國演義》中關於這第一次見面的記載是:劉備帶領軍隊駐紮新野時,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願見他嗎?」劉備說:「你帶他一起來吧。」徐庶說:「可以主動登門去見此人,但不能讓他來拜見您。」可見,劉備親自到諸葛亮那裡去請求拜見、賜教。共三次前往,才得以相見。但沒有寫關公、張飛同往,也沒有說明是在茅廬中相見。
  • 「三顧茅廬」是真是假?諸葛亮劉備誰先找的誰?
    劉備拜訪了當地的名士水鏡先生司馬徽(即司馬德操),司馬徽向他舉薦了"臥龍"(諸葛亮)與"鳳雛"(龐統),說只要得到其中一個人,就能得到天下。後來穎川的徐庶都前來投靠劉備,他也說諸葛亮乃是當世之賢。劉備想讓徐庶去請諸葛亮,徐庶卻說:"此人只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還需枉駕顧之。"後來,劉備作帶領關羽、張飛,親赴襄陽(即今湖北襄樊)城西二十裡地的隆中臥龍崗探尋拜謁諸葛亮。
  • 《三國演義》劉備三顧茅廬前,司馬徽為何說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三顧茅廬是《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流傳度非常廣的故事,大人小孩,幾乎人人皆知,同時,也是劉備改變命運,開始走向正軌的一個轉折點。劉備作為漢室後裔,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的亂世中,一心想要匡扶漢室,成就一番大業,他東奔西走,招兵買馬,求賢納士。
  • 為何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不請水鏡先生?司馬徽他不香嗎
    劉備駐紮新野六七年,政績算不上突出,但是四方名仕皆言劉備仁德,是可以輔佐的明主。劉備被蔡瑁追殺躍馬過檀溪,正漫無目的的走在回新野的路上,遇得司馬徽,司馬徽推薦了伏龍、鳳雛等皆為經綸濟世之大才,劉備後來得到了徐庶,又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那麼為何不直接多拜訪幾次司馬徽,請他出山輔佐呢?
  • 劉備三顧茅廬是假的?
    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著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閒遊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好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過了一段時間,劉備吃了三天素之後,準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虛名,未必有真才實學,不用去了。
  • 諸葛亮如何成為劉備的軍師的?三顧茅廬,成就劉備霸業
    「三顧茅廬」這個成語是用來形容誠懇、熱心邀請人的,劉備成了許多追求優秀的人們學習的榜樣。東漢末年,中國被劃分為十個軍閥佔領的自治區。其中,曹操是最強大的軍事力量,誰也控制東漢朝廷。然而有那麼一位奇才,他是諸葛亮。當時的中國被分成十個軍閥佔領的自治區。
  • 劉備得臥龍鳳雛,為何不能一統天下?姜維臨死前,不小心說漏了嘴
    首先,劉備四處結交英雄,還有當地的商人,包括:張世平、蘇雙等。詳見《三國志/先主傳》的相關記載。結識商人,張世平、蘇雙。劉備只是為了解決金錢上面的問題。畢竟,劉備他靠編草蓆、草鞋為生。他沒有多餘的錢財來招兵買馬,甚至在飯店請江湖朋友大吃大喝的本錢他劉備都拿不出來。於是才有了結識,張世平、蘇雙。
  • 劉備三顧茅廬一心只為諸葛亮,他不知道的是,途中錯過了一位奇才_崔州平
    原標題:劉備三顧茅廬一心只為諸葛亮,他不知道的是,途中錯過了一位奇才
  • 劉備三顧茅廬不是因為諸葛亮聰明
    可是故事歸故事,在現實裡,諸葛亮的智商真的是劉備三顧茅廬的原因嗎?讓我們先看看史書裡面,那些不忍直視的細節其實在正常情況下,就諸葛亮那點智商和經驗,倒貼錢給劉備,劉備都不要。首先我們看看《三國志》的記載,劉備找諸葛亮的時候,諸葛亮才26歲,放現在就相當於剛畢業沒多久的大學生,而且這個小鮮肉長期宅在家裡,沒有參過政,沒有打過仗,經驗值完全是0,劉備這個當老闆的憑什麼覺得他能幹好工作,甚至還要親自去請呢?
  • 三顧茅廬之真相
    一、劉皇叔求賢若渴杜甫詩云:「三顧頻煩天下計」,三顧茅廬佳話,歷來為人們津津樂道。故事中的劉備謙恭有禮尊重人才,終於打動了天下大賢「臥龍」先生,得到了「跨有荊益聯孫抗曹」的隆中戰略,並在這傑出的戰略構想下,成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一代明主。三顧茅廬發生在漢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
  • 三顧茅廬心誠則靈 《劉備傳》第68集
    覺得曹操是個奸臣,你不讓我幫劉備,也別想讓我來幫你!曹操也拿他沒辦法。徐庶臨走之前呢,就給劉備推薦了另外一個牛人,誰啊,正是諸葛亮,孔明先生,也是在三國演義裡呼風喚雨的一個人物。徐庶跟劉備講,這個人就是司馬徽所說的伏龍,使君可親往求之,你要自己去請他出山。這個人就像是姜子牙、張良這樣的人物,智謀非常厲害,你能請動他,何愁天下不平!
  • 三國時期,劉備三顧茅廬背後的那些事
    要知道在曹操創業之初,豪門大族著名學者邊讓,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原因,居然在報紙上報羞辱了曹操的祖宗十八代,曹操一怒之下殺了這個不知死活的傢伙。這可徹底惹怒了豪門世族,他們聯起手來要教曹操做人,在陳宮呂布張邈理應外合之下,直接端了曹操的根據地,曹氏集團差點破產清算。最後還是曹操經過長期的苦戰才把局面給掰回來。
  • 三顧茅廬孔明的就職技巧
    三顧茅廬經典故事的廣泛流傳,得益於民間傳說和文學作品的巨大影響。而在羅貫中先老生的《三國演義》裡,「劉玄德三顧茅廬」更成了精美的篇章。小說《三國演義》裡三顧茅廬的主旨是劉備立志匡扶漢室而求賢若渴。如果三顧茅廬此章回全文不動,只把回目「劉玄德三顧茅廬」改為「孔明三迎劉皇叔」,孔明「客場」變「主場」也是十分的有趣。
  • 三顧茅廬的歷史真相?
    爾後他又力排萬難,不拘一格拜諸葛亮為軍師。由此,「三顧茅廬」的佳話流傳百世。然而,當我們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這段歷史,總覺得有那麼一點兒「不靠譜」。四十二歲的劉備三拜與自己兒子年齡相似的諸葛亮,就只因那一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鄉間之語。這未免有點兒太不符合情理了吧!難道,我們這段熟知的歷史壓根就不存在,還是另有隱情?!其實,歷史上劉備三顧茅廬,確有其事。
  • 諸葛亮為什麼要等劉備三顧茅廬?
    小時候看三國總是有一點不解,既然諸葛亮都準備出山輔佐劉備了,為什麼還要等劉備三顧茅廬?如果劉備沒有耐心,或是形勢緊迫,等不了諸葛亮的話,那不就失去建功立業、匡扶漢室的機會了嗎?難道真的想「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嗎?拿現代人的眼光來看,諸葛亮是矯情,但是在當時的環境下,諸葛亮說的是實話。
  • 世人只知道「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其實,羅貫中還留了下半句!
    從諸葛亮出山的時間點來看,這句話好像還是能夠應上,的確是郭嘉病死之後,諸葛亮就在劉備的三顧茅廬下出山,然後替劉備開啟了霸業!「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字奉孝,本是袁紹手下的謀士,但是郭嘉看出袁紹此人不能成大事,並經過荀彧的引薦,來到曹操的手下,曹操惜才,看出郭嘉的驚世之才,極為重用,郭嘉也不負曹操,不僅幫曹操滅了呂布,還幫助曹操打掉了袁氏勢力,提出「十勝論」!可惜的是,郭嘉英年早逝!
  • 我家的房子不比諸葛亮差,怎樣才能讓老闆三顧茅廬​?
    但這還不是關鍵,最關鍵的是諸葛亮當年住在南陽草廬裡的時候,就被劉備三顧茅廬,千請萬請才給請出山,最終輔助劉備做出了一番大事業。看看,多有面子,我可不是來求職的,我是老闆千請萬請之後才勉強同意幫你幹活的。又能拿高薪又能有逼格,可不就成為了天下讀書人的偶像嘛。
  • 劉備三顧茅廬的驚天真相
    三顧茅廬的主角是劉關張和諸葛亮。劉關張三個人為了請諸葛亮出山,一連三次登門拜訪諸葛亮,最終請諸葛亮出山。大家有沒有想過,劉關張為什麼一定要請諸葛亮出山,加入自己的團隊?諸葛亮又為什麼會答應劉備,加入劉的團隊?這背後,其實隱藏著驚天真相!三顧茅廬發生於公元207年,那一年,諸葛亮26周歲,劉備46歲。
  • 《三顧茅廬》臥龍崗,躬耕精神人頌揚!
    三顧茅廬官渡大戰後,曹操打敗了劉備。劉備只得投靠劉表。曹操為得到劉備的謀士徐庶,就謊稱徐庶的母親病了,讓徐庶立刻去許都。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南陽臥龍崗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 三顧茅廬是諸葛亮主導主演的一出大戲,最難的戲份是睡覺
    ——《出師表》諸葛亮在公元227年給蜀漢後主劉禪寫了一篇出師表,回憶起當年先主劉備三顧茅廬的事情。記得在20年前,也就是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劉備正處於事業低谷階段。他在新野彈丸之地有了自己棲身之所,新野之地還是劉表借宿給他的。劉備戎馬半生,這一年他已經47歲了,事業還是沒有半點氣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