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房子不比諸葛亮差,怎樣才能讓老闆三顧茅廬​?

2021-02-15 遠方青木

諸葛亮,是天下讀書人的偶像,又帥又有才,還做出了一番足以青史留名的大事業。

但這還不是關鍵,最關鍵的是諸葛亮當年住在南陽草廬裡的時候,就被劉備三顧茅廬,千請萬請才給請出山,最終輔助劉備做出了一番大事業。

看看,多有面子,我可不是來求職的,我是老闆千請萬請之後才勉強同意幫你幹活的。

又能拿高薪又能有逼格,可不就成為了天下讀書人的偶像嘛。

《三國演義》這本小說和《三國志》正史有多處不同,劉備的很多戰功被硬生生的分給了關羽和諸葛亮等手下。

羅貫中此人極度偏愛諸葛亮,為烘託諸葛亮硬生生的把一代雄主劉備給寫成了一個離開手下啥都不會的土老闆。

但是諸葛亮出身布衣且住草廬這件事,羅貫中確實沒有虛構歷史。

諸葛亮自己在《出師表》裡是這麼寫的: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諸葛亮自己都承認了,布衣出身,住草廬,靠在南陽種地為生,劉備三顧茅廬才把諸葛亮請出來的,這都是歷史事實啊。

這確實是歷史事實,但只是一部分的歷史事實,人家諸葛亮自己謙虛一下而已。

諸葛亮決定和劉備合夥打天下時還沒有官身,自稱布衣毫無問題,但你可別信他就是布衣了。

當然,今天的中國人,很多人都信這個,覺得劉備請諸葛亮的過程過於卑微,而諸葛亮區區一介布衣實在是太傲慢了的國人不在少數。

所以新三國裡就把三顧茅廬的劇本給改了,加了一個橋段,讓張飛覺得諸葛亮擺架子,直接在諸葛亮的草廬裡放火,把諸葛亮給嗆醒了。

然後劉備斥責張飛魯莽,諸葛亮誠惶誠恐的說我這草廬早就破舊了,今天張將軍燒的好,燒的大快人心。

這個劇本的改動很符合中國人的一貫認知,但卻不符合歷史事實。

今天我告訴你,為什麼諸葛亮可以這麼傲,劉備三顧茅廬他才肯出山的底氣在哪裡。

順便你也可以學習一下,怎麼才能成為一個讓老闆三顧茅廬來請你出的頂級人才。

你家也有茅廬,你也可以躬耕於南陽,但卻沒有先帝三顧你於草廬之中,知道為什麼嗎?

是不是少了個《隆中對》,我也做一份完整的企業規劃,弄一份超級好看的PPT,才能讓老闆三顧茅廬。

開玩笑,你PPT念的再好,也得乖乖過來求職。

三顧你家的草廬?做夢。

我今天,給大家盤點一下諸葛亮的實力,讓你們看看所謂的諸葛村夫,到底有多粗鄙。 

諸葛亮的親爹,叫諸葛珪官至兗州泰山郡丞,翻譯過來就是山東省泰安市市長。

諸葛亮親爹的弟弟,也就是諸葛亮的親叔叔,叫諸葛玄官至豫章太守,翻譯過來就是南昌市委書記。

諸葛亮的嶽父,叫黃承彥,沔南名士,這個有點弱了,江湖地位大概相當於武大校長和浙大校長那種級別吧。

但黃承彥的老婆,也就是諸葛亮的丈母娘,姓蔡,這位可厲害了。

荊州草頭王劉表正妻蔡夫人,是諸葛亮丈母娘的親妹妹

而諸葛亮這位蔡姓丈母娘,還有一位親弟弟蔡瑁,是統領荊州所有兵馬的最高軍事指揮官。

諸葛亮娶的這位老婆,叫黃月英,奇醜無比,但據說無比的聰慧。

這麼醜諸葛亮還願意娶,那當然很聰慧了,不然那麼帥還那麼有前途的諸葛亮圖他啥。

史書記載,沔南名士黃承彥對諸葛亮說: 

諸葛亮連黃月英人都沒見,就答應了這門婚事。

老丈人自己都說了家有醜女,但才堪匹配。

諸葛亮連人都沒見怎麼就知道黃月英有才華呢?

因為黃月英她親媽的背景,實在是太恐怖了點,所以黃月英必須很有才華啊。

娶了黃月英,劉表就是諸葛亮的姨父,蔡瑁就是諸葛亮的舅舅。

在荊州南陽這塊地上,還有誰比諸葛亮的背景更大?

諸葛亮上面還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

大姐嫁給了蒯氏家族的蒯祺。

蒯祺是誰?蒯祺是漢末重臣蒯通之子,蒯通共有蒯良、蒯越、蒯祺三個兒子。

蒯良荊州主簿,三兄弟裡混的最差的那一個,蒯越官至章陵太守,封樊亭侯。

蒯祺官至房陵太守,順便娶了諸葛亮的親大姐。

諸葛亮的二姐,嫁給了龐德公之子龐山民。

龐山民公爵之子龐統的堂兄官至吏部侍郎。

鳳雛龐統算起來,和臥龍諸葛亮沾親帶故的還是親戚呢。

而諸葛亮的親哥哥諸葛瑾任南郡太守,孫權稱帝後曾官至東吳大將軍,領豫州牧。

三國那個時期,全國能吃飽飯的人都沒幾個,會讀書識字的人更稀少。

諸葛家族,是典型的地方豪強超級大地主階級,手下佃戶無數。

要是這點家產都沒有,以黃月英的身份地位,哪怕再醜都不會考慮嫁給諸葛亮的。

而諸葛亮本人,每天啥農活也不幹,成天結交荊州各路名士,大家每天探討天下大事,商業互吹,有了一堆名士好友。

全荊州的文人集團,都在誇諸葛亮有大才華。

誰是臥龍?有上面這一堆牛逼親戚的諸葛亮是臥龍。

誰是鳳雛,龐德公的親侄子龐統是鳳雛。

臥龍鳳雛,那可不就是得一可安天下麼,自身才華不談,就這關係網和人脈資源都嚇死人了。

這就是出師表裡所謂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

諸葛亮這個布衣過年的時候,家裡來往的親戚有點嚇人啊。 

後期的劉備確實很牛,三分天下,蜀中稱帝。

前期的劉備也很牛,打曹操鬥袁紹,還曾任徐州牧,佔據了徐州這麼大一片地盤。

但在荊州那會的劉備,真的很弱,處於人生事業的最低谷。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兵敗後企業破產的劉備,跑到荊州劉表手底下避難。

看到同宗同族的份上,劉表收留了劉備,任命劉備為將軍職,駐兵與新野。

在荊州,劉備無所事事的呆了整整6年,感嘆自己大腿上都開始長肥肉了。

建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07年,劉備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三顧茅廬,才終於見到了諸葛亮,相談甚歡,最終請的孔明出山相助。

此時的劉備,只是劉表手底下一個高級經理人而已。

以前確實創過業,公司規模也很不錯,但現在破產了啊,本錢都輸沒了,只能在荊州寄人籬下。

給張飛十個膽子,他也不敢因為只是等了一下就燒了諸葛家的草廬來叫醒諸葛亮,新三國裡加的這個橋段純屬瞎編。

因為論在荊州的地位和資源人脈,劉備還真不一定比得過諸葛亮。

諸葛亮不是空手來的,是帶著大量的資源入股劉備集團有限公司的,典型合伙人。

在劉備手下軍事力量提供的武力背書很弱的前提下,諸葛亮能夠代表劉備出使東吳,並促成吳蜀聯盟,靠的可不單單只是一張嘴,他在荊州鋪就的人脈網,為促成和談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這種合夥方案,我覺得和阿里巴巴的二把手蔡崇信有點像,阿里的融資基本都是蔡崇信憑自己的人脈和一張嘴搞定的。

當年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之前,是一個年薪70萬美元的金融超級精英。

而1999年的馬雲,屢次創業失敗,窩在一個民房裡創業,只能給蔡崇信開500元工資。

除了馬雲比較會吹,理想很遠大之外,這怎麼看都是一個三無團隊。

但蔡崇信果斷加入了阿里,最終造就了淘寶,給淘寶鋪平了巨頭之路。

當然,淘寶也造就了蔡崇信。

1999年的馬雲,難道不應該對蔡崇信很尊敬麼。

諸葛亮不是故意裝逼,也不是故意等劉備三顧茅廬之後才肯施施然出來。

而是以當時諸葛亮和劉備之間的身份地位,劉備要是來了自然隆重接待,但要是恰好撲個空,那諸葛亮確實沒有必要誠惶誠恐的立刻去拜訪劉備。

那個時候的劉備,別說令諸葛亮前來拜訪自己,連遣人送信,預約諸葛亮聊天的資格都沒有。

雖然諸葛亮家的茅廬看起來和你家的差不多,但實際上差的太遠了,所以諸葛亮可以讓劉備這個老闆三顧,而你不行。

如果你非要學諸葛亮,老闆不三顧茅廬,你就傲嬌的不肯見面。

那你不活該失業麼。

想學諸葛亮那麼傲嬌的端架子,這沒關係,但你首先得有諸葛亮的實力。

除此之外,你還應該看一看家裡的親戚,然後再對比下諸葛亮家的親戚。

然後,你就知道為什麼你家的草廬和諸葛亮家的草廬不一樣了。

長按2秒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每天都和青木一起增長新知識

支持原創,轉發點讚,覺得好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劉備三顧茅廬不是因為諸葛亮聰明
    歡樂讀史,不吐不快我是歷史老撕節目客服ID:lishilaosi88888三顧茅廬是一個全宇宙都知道的故事,在故事的設定裡面,劉備之所以不顧辛苦跑了諸葛亮家三次,就是因為諸葛亮是智力值最高的人才可是故事歸故事,在現實裡,諸葛亮的智商真的是劉備三顧茅廬的原因嗎?讓我們先看看史書裡面,那些不忍直視的細節其實在正常情況下,就諸葛亮那點智商和經驗,倒貼錢給劉備,劉備都不要。
  • 諸葛亮為什麼要等劉備三顧茅廬?
    小時候看三國總是有一點不解,既然諸葛亮都準備出山輔佐劉備了,為什麼還要等劉備三顧茅廬?如果劉備沒有耐心,或是形勢緊迫,等不了諸葛亮的話,那不就失去建功立業、匡扶漢室的機會了嗎?難道真的想「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嗎?拿現代人的眼光來看,諸葛亮是矯情,但是在當時的環境下,諸葛亮說的是實話。
  •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的茅廬在哪裡?
    多智近於妖的諸葛亮成為劉備的首席軍師,得到他的強力輔助,劉備如魚得水,最終和曹魏、東吳三分天下,可以說三顧茅廬是三國史上的一個重大節點。諸葛亮的茅廬在哪裡呢?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劉備雖然販履為生,但胸有大志,看到了即將來臨的大機會。一窮二白的劉備,雖然可以號稱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但那也是幾百年前的事了,他家祖上的爵位早就沒了。
  • 人文 | 歷史上的「三顧茅廬」暴露諸葛亮的人品有點損
    我以為,這是《三國演義》裡的三顧茅廬所起到的作用之一,因為只有這樣的境況,一千多年來的秀才們才會不停地嘮叨。你不要小看這撥秀才的嘮叨,因為他們的傳播能夠抵達社會的最底層。諸葛亮對於劉備當年對他的三顧茅廬,他在自己《出師表》中又是怎麼說的呢?「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 三顧茅廬:諸葛亮是在惺惺作態嗎?
    文 | 不識字歷來說君臣關係融洽都會提到劉備和諸葛亮,尤其是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那是多少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夢寐以求的事情。讓我們仔細回味下小說《三國演義》裡的經典描述——劉備聽了徐庶和水鏡先生的推薦,開始對諸葛亮日思夜想。第一次去訪隆中,與諸葛亮擦肩而過(童子曰:「先生今早少出。」)
  • 三顧茅廬是諸葛亮在惺惺作態嗎?
    審核:任逸飛     編排:風曉暮歷來說君臣關係融洽都會提到劉備和諸葛亮,尤其是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那是多少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夢寐以求的事情。證據確鑿,確實是劉備主動去訪隆中,三次才請出了諸葛亮。現在大多數人執此看法,筆者也不例外。但存在兩處疑點:一,諸葛亮既有出仕之心,為什麼自己不主動投奔劉備?二,當劉備決定親自去請諸葛亮出山時,為何會發生三次才見到諸葛亮的情況?
  •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為何有點扭扭捏捏?
    獨獨諸葛亮,在漢語言中,成為智慧的代名詞。不過,諸葛亮也有糾結難定的時候。誰不知道,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表現得好像有點扭扭捏捏。扭扭捏捏,顯然不是諸葛亮這種成大事者的性格。其間,必有緣故。閒居隆中的諸葛亮,一方面自認有管仲、樂毅之才,一方面又常常情不自禁地感時傷世,習慣性地叨叨《梁父吟》。進退選擇,心事不明,矛盾心理,顯而易見。
  • 「三顧茅廬」是真是假?諸葛亮劉備誰先找的誰?
    三顧茅廬,這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然而這又是一段被演義籠罩的歷史。"三顧茅廬"是諸葛亮人生中重要的轉折點,諸葛亮由此成為劉備一生中最重要的謀士。在《三國志》裡,有關"三顧茅廬"的記載只有五個字:"凡三往,乃見"。更有史書記載,是諸葛亮毛遂自薦,而不是劉備三顧茅廬。那麼歷史的真相究竟如何?"三顧茅廬"的故事為什麼會一再傳唱?
  • 為何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不請水鏡先生?司馬徽他不香嗎
    劉備駐紮新野六七年,政績算不上突出,但是四方名仕皆言劉備仁德,是可以輔佐的明主。劉備被蔡瑁追殺躍馬過檀溪,正漫無目的的走在回新野的路上,遇得司馬徽,司馬徽推薦了伏龍、鳳雛等皆為經綸濟世之大才,劉備後來得到了徐庶,又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那麼為何不直接多拜訪幾次司馬徽,請他出山輔佐呢?
  • 三顧茅廬的歷史真相?
    爾後他又力排萬難,不拘一格拜諸葛亮為軍師。由此,「三顧茅廬」的佳話流傳百世。然而,當我們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這段歷史,總覺得有那麼一點兒「不靠譜」。四十二歲的劉備三拜與自己兒子年齡相似的諸葛亮,就只因那一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鄉間之語。這未免有點兒太不符合情理了吧!難道,我們這段熟知的歷史壓根就不存在,還是另有隱情?!其實,歷史上劉備三顧茅廬,確有其事。
  • 劉備三顧茅廬是假的?
    ,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南陽、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請諸葛亮。當他們到諸葛亮家前,已經是中午,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
  • 諸葛亮如何成為劉備的軍師的?三顧茅廬,成就劉備霸業
    「三顧茅廬」這個成語是用來形容誠懇、熱心邀請人的,劉備成了許多追求優秀的人們學習的榜樣。東漢末年,中國被劃分為十個軍閥佔領的自治區。其中,曹操是最強大的軍事力量,誰也控制東漢朝廷。然而有那麼一位奇才,他是諸葛亮。當時的中國被分成十個軍閥佔領的自治區。
  • 劉備三顧茅廬一心只為諸葛亮,他不知道的是,途中錯過了一位奇才_崔州平
    原標題:劉備三顧茅廬一心只為諸葛亮,他不知道的是,途中錯過了一位奇才
  • 劉備最大的失誤: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卻錯失了另一位絕世高人
    ——元.馬致遠「三顧茅廬」,天下皆知。世人都知道,這諸葛亮是位不可多得的大神人,有著過人之智慧,實屬是位難得之才。劉備在前路渺茫之際尋得諸葛亮,不惜舍下身份,三顧茅廬,最背後終於是用誠心感動了對方,獲得了良將一枚。
  • 三顧茅廬是諸葛亮主導主演的一出大戲,最難的戲份是睡覺
    導演:諸葛亮主演:諸葛亮、劉備演員:關羽、張飛、徐庶、小童、崔州平、石廣元、孟公威、諸葛均特別出演:司馬徽、黃承彥其他演員:村民、士兵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 劉備三顧茅廬的驚天真相
    一個46歲的有戰功的人,而且是所謂的皇叔,如此低三下四去請也26周歲而且毫無建樹的書生出山輔佐自己,劉備為什麼要這樣做?諸葛亮有兄弟三人,大哥叫諸葛瑾,服務於吳,老二是諸葛亮,日後服務於劉備,老三叫諸葛誕,將來服務於魏國。你看這諸葛亮一家多牛逼,兄弟三個分別服務於孫權、劉備、曹操三大陣營。
  • 吳淡如:三顧茅廬,但不要「盧」
    劉備三顧茅廬,終於以誠心感化了聰明絕頂的諸葛亮──從有這個故事以來,就有人認定,只要一試再試,就一定會成功。人家三顧茅廬,他就用「盧」的。他卻還堅持:「你非來不可,我等你,不見不散!」有的秘書或員工代表老闆來邀約餐會、演講,人家懇切告訴他當日無法抽身,他還能說:「不行啦,我們老闆交代,一定要請到你才行!」奇怪了,你老闆又不是我老闆。最糟的是,不但唯我獨尊還語出恐嚇:「你不來我就死給你看喔!」
  • 火燒博望坡,揭開了老闆最大的能力是…… ​
    >劉備自寄居荊州四處尋訪人才,三顧茅廬一番跪請哭求,諸葛亮終於出山輔佐。從此,諸葛亮全權調度放手大搞,兢兢業業鞠躬盡瘁,為劉備開創了兩代基業成就了一生夢想。 (二)常人在茶餘飯後喜歡討論諸葛亮與劉備誰厲害的話題,筆者以為,做總經理,諸葛亮厲害;做老闆,劉備厲害。做事,諸葛亮厲害;做人,劉備厲害。劉備能從草根創業成功,他的身上有著做老闆與生俱來的天賦與領悟,這是諸葛亮不能比的。
  • 劉備三顧茅廬究竟是真還是假?
    諸葛亮自己寫的《出師表》中也說:「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這幾句話,證據確鑿。陳壽在《三國志》中寫到了《隆中對》,對劉備三次往訪以及諸葛亮論天下形勢的內容記載得更為詳細。劉備「三顧茅廬」一直被當作禮賢下士、重視人才的典範。劉備當時困難重重,急需人才,從情理上看,「三顧茅廬」是極有可能的,所以歷代沒有人對此事的真實性有過懷疑。
  • 三顧茅廬
    【成語】:三顧茅廬【拼音】:sān gù máo lú【解釋】:顧:拜訪;茅廬: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