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沒有一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有信心的。最近,我參加了一場親子活動,在活動中,主要圍繞著如何培養孩子的信心這個內容。在活動中,老師介紹了幾個有用的好方法。那麼,究竟是哪些方法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家長培養孩子信心的好方法。
讓孩子有自主權
這培養孩子信心的第一個方法,就是讓孩子有自主權。現在,很多家長都把孩子的事情全部包辦了,使得孩子很多事情失去了自主的能力。
這裡,我想講一個孩子的故事,這個孩子叫做小光。小光剛剛上幼兒園了,他的媽媽覺得小光對自己不夠自信,她翻閱了很多教育的書籍,她這樣來訓練孩子的信心。
有一天,小光媽媽接小光放學,她說:「小光,從明天開始,你要自己準備每天穿的衣服,你想穿什麼,就選好什麼衣服,這個權力,媽媽交給你了。」
小光非常詫異,他說:「媽媽,真的能讓我自己選擇穿什麼衣服嗎?」小光的媽媽點點頭。
回家之後,小光就開始翻衣服了,第二天一早,小光穿著自己選的衣服去上幼兒園了,在到了幼兒園的時候,老師和同學迎接他,並且說:「小光,你今天,真是帥啊,穿的好棒啊。」小光笑著說:「那是啊,是我自己選的衣服。」
當小光的媽媽送小光進入教室之後,她感到,當小光開始自己選擇,自主的時候,他擁有了更多的信心。
讓孩子參與勞動
這培養孩子信心的第二個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參與勞動。一些家長,覺得孩子還小,沒有必要參與勞動,其實,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孩子需要勞動,尤其是家庭中的勞動。讓孩子參與家庭勞動,能讓孩子成長為家庭中的小主人。
這裡,我講一個小女生的故事。這小女生叫做小柯,小柯上小學一年級了。小柯的媽媽在小柯上學的時候,給她做了一個規定,就是家裡的晚飯的餐桌要小柯來擺放,而且碗筷,菜和飯,都要小柯來放置。
小柯從開學的第一天起,她就開始了這項家庭勞動,每天,她總是積極為家裡人擺放晚餐的碗筷,吃完飯後,又幫助媽媽把碗筷收好。
有一天,小柯的媽媽接小柯放學,小柯的老師對小柯媽媽說:「小柯媽媽,你們家小柯有一個很大的優點,就是她很有信心,做事很積極主動,而且每次都能做好。」
小柯的媽媽在感謝老師的表揚之後,她也在思考,正是因為她從一開始就鍛鍊小柯在家做勞動,所以,小柯從不拒絕班級裡的勞動,而且認真積極。
小柯的媽媽告訴我:「我覺得適當讓孩子勞動能增強他們的信心。」
讓孩子使用學來的知識
這培養孩子信心的第三個方法就是讓孩子使用他學來的知識。
我們都知道,學習是一件艱苦的事情,也是很枯燥的事情,很多孩子因為學習壓力大,而厭倦學習,甚至覺得學習有什麼用處呢?
這裡,我想說,學習很有用處,而且,當孩子運用了他們所學習的知識的時候,他們就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學習的意義,從而也增強了信心,增強了對學習的熱情。
這裡,我講一位媽媽的故事。這位媽媽有一個上小學一年級的女兒,她很重視對孩子的信心的培養。
每當她帶著女兒出門的時候,她就會不停地讓女兒看戶外的廣告,或者路牌,或者其他內容,她的女兒在一年級,就認識了很多字。同時,在路牌上的英文,孩子也看得懂。
在這位媽媽帶著女兒去超市的時候,她會讓孩子來算算這次花了多少錢,孩子的數學內容也得到了鍛鍊。
這位媽媽告訴我們,孩子在使用這些自己學來的知識的時候,變得更加熱愛學習,更有自信了。
讓孩子自己找方法
這培養孩子信心的第四個方法就是讓孩子自己找方法。很多孩子,一遇到問題或者難題,就馬上找家長,而家長又會馬上給予解決。這樣並不能培養孩子的信心,反而讓孩子更加依賴家長了。
這裡,我想說一位爸爸的做法。這位爸爸有一個正在上小學的女兒,他的女兒叫做小芝,小芝經常會遇到問題,幾次爸爸幫助了她之後,這位爸爸決定要鍛鍊女兒了。
有一天,小芝又遇到數學難題了,她還是跑過去問:「爸爸,這道題怎麼做。」小芝的爸爸說:「這個啊,有些難,不過,你可以自己想想能夠有什麼辦法。」
小芝去翻閱了數學課本,還有一些參考書,終於解答出了這道題目。小芝的爸爸說:「小芝,你真厲害啊,可以自己解題了。」
小芝的臉上洋溢著信心。
從這則故事中,我們就可以知道,當孩子自己解決了問題之後,他擁有了更多的信心。
讓孩子自我比較
這培養孩子信心的第五個方法就是,讓孩子自我比較。
中國家長喜歡比較孩子,但是,我們建議,應該讓孩子學會和自己比較,而不是和別人比較。如果,孩子的今天,要比昨天有進步了,那麼,他就會感到快樂和自信。
如果孩子這次的考試成績,比上一次有所提高了,那麼,家長就應該表揚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自己進步的快樂。
學會自我比較的孩子,他們能擁有更多信心。
多給孩子鼓勵
這培養孩子信心的第六個方法就是多給孩子鼓勵。
當孩子在學習上,在生活上,遇到難題,或者處於困境的時候,家長不是要打擊孩子,而是要給孩子更多的鼓勵,讓孩子在家長的鼓勵之下,有信心去克服困難,有信心去堅持,有信心去努力。
寫在最後
以上幾個方法就是培養孩子信心的好方法,這些方法看起來很一般,但是,卻是最有效的。希望能夠給各位家長們一些幫助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