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用戶親身經歷:畫幅「雙修」的樂趣,到底在哪?

2021-03-01 影像視覺

風光攝影師需要什麼樣的器材?

有人說要大底高像素傳感器、高素質鏡頭、三防機身,又要輕巧便攜、價格實惠、直出色彩好看.這些要求,一臺相機顯然無法滿足。

其實攝影師會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不同的器材。

我是資深富士相機用戶,常年帶著富士中畫幅無反相機GFX50S和輕便小巧的X-E3拍攝世界各地的風光。下面就和大家分享我的器材使用方案。

說起旅拍,大家肯定是想能更輕鬆的拍攝照片,使用更輕便的器材方便攜帶,那麼富士X-E3一定是你的最佳的選擇之一。

這次雲南之旅我使用的是富士X-E3+富士龍XC15-45mmF3.5-5.6 OIS PZ變焦鏡頭,這一套的重量僅470g,整體體積更是小巧,看起來就像一個小卡片機一樣,可以隨身收入衣服的大口袋,不過畫質依舊是優秀的。

X-E3+XC15-45mmF3.5-5.6 OIS PZ,29mm F8 1/450s ISO200


X-E3+XC15-45mmF3.5-5.6 OIS PZ,21mm F7 1/600s ISO200

在滿足了畫質需求以及擁有小巧輕便的機身的同時,XC15-45mmF3.5-5.6 OIS PZ這顆鏡頭的變焦焦段也給予了我們更多的構圖選擇。拍攝這張作品的時候,太陽剛好從身側落下,陽光餘暉照射在古樓上,讓照片的整體色彩顯得非常柔和。

X-E3+XC15-45mmF3.5-5.6 OIS PZ,36mm F11 1/100s ISO200


X-E3+XC15-45mmF3.5-5.6 OIS PZ,26mm F11 1/20s ISO200


X-E3+XC15-45mmF3.5-5.6 OIS PZ,30mm F8 1/150s ISO200

X-E3+XC15-45mmF3.5-5.6 OIS PZ,20mm F6.4 30s ISO200

富士X-E3+XF18mmF2 R同樣也是一個不錯的搭配,XF18mmF2 R比起XC15-45mmF3.5-5.6 OIS PZ增加了大光圈設定和更為小巧的體積,大光圈能保證在暗光環境下出片的成像質量。以下是我在桂林拍攝的樣片。

X-E3+XF18mmF2 R,F4 1/60s ISO800


X-E3+XF18mmF2 R,F2.8 210s ISO6400


X-E3+XF18mmF2 R,F11 1/480s ISO200


X-E3+XF18mmF2 R,F8 1/80s ISO200

富士X-E3給我的感覺是一臺非常適合旅拍的相機,這臺機身不僅小巧便攜,拍照畫質優異,還支持4k錄製視頻,如果需要在旅行中拍攝vlog也是很棒的選擇,而且價格實惠,富士X-E3+XC15-45mmF3.5-5.6 OIS PZ套機目前在京東旗艦店售價3999,性價比非常高

說起極致風光,優秀的動態範圍和高像素無疑風光攝影師最喜歡的配置,而富士GFX50S作為中畫幅無反相機,比起全畫幅更大的傳感器給這臺機身帶來了更棒動態範圍和高像素,使得我們在拍攝中有更多的容錯率和在後期中有更大調色空間。

這次我攜帶富士GFX50S搭配GF32-64mmF4 R LM WR 鏡頭從廣西北海一路經過桂林最後來到巴馬使用富士中畫幅相機記錄下了每一處獨屬於廣西的風光攝影作品。

GFX50S+GF32-64mmF4 R LM WR,32mm F11 28s ISO100


GFX50S+GF32-64mmF4 R LM WR,32mm F16 1/8s ISO100

這一天我來到潿洲島海邊掃海,但是因為來的比較晚,光線已經完全暗下來了,已經把感光度開到ISO640,但是還是得後期整體提亮才能出片,不過在富士GFX50S強大的動態範圍加持下,通過提亮後的畫面依舊顯得純淨,色彩過渡自然。

GFX50S+GF32-64mmF4 R LM WR,32mm F11 27s ISO640


GFX50S+GF32-64mmF4 R LM WR,33mm F5.6 1/9s ISO500

有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在太陽落下或者升起的時候拍攝,以得到更好的光線,而這時面對直射的強烈太陽光,非常容易出現大範圍炫光,但是富士龍GF32-64mmF4 R LM WR鏡頭的炫光控制的非常好,畫面基本沒有出現明顯炫光。

GFX50S+GF32-64mmF4 R LM WR,32mm F16 1/25s ISO100


GFX50S+GF32-64mmF4 R LM WR,51mm F16 1/150s ISO100


GFX50S+GF32-64mmF4 R LM WR,32mm F8 3.5s ISO640

有時,適當的在自己風光照片裡添加一些人物,會讓照片更添靈動性,也可以讓景色顯得更氣勢磅礴。在拍攝這組溶洞的時候光比非常大,一般會採取包圍曝光的方式來拍攝,但是使用富士GFX50S拍攝,因其強大的寬容度可以僅拍攝一張照片完成。

GFX50S+GF32-64mmF4 R LM WR,32mm F11 5.3s ISO100


GFX50S+GF32-64mmF4 R LM WR,32mm F8 10s ISO100

富士GFX50S強大的寬容度和高感,豐富的色彩,優秀的控噪能力,精準的對焦系統,高達5000萬的像素,在中畫幅相機中相對輕便的機身,無一不是戶外風光攝影師所追求的極致設備。

不論是富士X-E3還是富士GFX50S,它們在各自適合的領域,都非常適合入手。

如果是攝影新手,想記錄旅途中的美食美景,同時不想被器材所累,我推薦富士X系列無反相機。如果是高階玩家or職業攝影師,需要創作高質量的影像,非常推薦富士中畫幅相機。

攝影師介紹:

柯博仁 | 95後風光攝影師

微博@ke0v0

富士相機合作攝影師

視覺中國籤約攝影師,圖蟲認證資深風光攝影師

思銳籤約攝影師,七工匠合作攝影師

- END -

2021雜誌預定已開啟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影友福利~

相關焦點

  • 【富士】NEVER STOP丨70年創無止境 富士中畫幅前世今生
    1955年,富士膠片還推出了SIX的威力加強版:FUJICA SUPER SIX,俗稱「超級六」,由於做工精緻,畫質良好,時至今日仍有人在使用這款相機。這款相機實現了半自動上膠捲,還內置雙曝光防護機制。機身經過重新設計,可將測距儀放入更大的圓形頂蓋中。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展出富士6×9中畫幅旁軸相機FUJICA G690。
  • 富士中畫幅怎麼選? 只看這篇就夠了!
    早在1901年,中畫幅的規格就已經定型,有了自己的標準規格,形成了自己的體系。作為一家老牌影像廠商,富士也與中畫幅有著不小的淵源。在膠片中畫幅時代,富士也推出了許多堪稱經典的產品,比如1955年推出的,被許多用戶稱為「超級六的」Fujica Super Six,由於做工精緻,畫質良好,時至今日仍有人在使用這款相機。
  • 【富士】富士中畫幅無反 GFX50R 冬季人像體驗
    冰天雪地的極寒天氣富士中畫幅無反能否從容應對凜冬?使用中畫幅拍攝日常人像寫真能夠塑造怎樣的氛圍?
  • 這可能是你的第一臺中畫幅數位相機,富士GFX50R
    [PConline 導購]說起中畫幅相機,可能以前大家想首先到的都是如哈蘇、飛思等。直到2017年日本知名影像企業富士發布了旗下的第一款中畫幅相機GFX50S才打破了中畫幅如死水一般的市場,讓其重新煥發了新生。
  • 70年創無止境,富士中畫幅的前世今生
    但那年確實發生了一件令攝影群體歡喜的事情:富士中畫幅摺疊相機 GF670 Professional 正式發布了。  這款相機實現了半自動上膠捲,還內置雙曝光防護機制。機身經過重新設計,可將測距儀放入更大的圓形頂蓋中。  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展出富士6×9中畫幅旁軸相機FUJICA G690。G690及其升級款持續生產了將近40年,直到2003年才停產。
  • 中畫幅初體驗,富士GFX50S
    最近,拿到了一臺富士的中畫幅相機,GFX50S 這臺機器發布於2017年的5月,雖然時隔將近三年才拿到這臺機器
  • 顛覆級的中畫幅,GFX100實拍體驗
    彼時還有些數碼中畫幅用戶對富士的產品嗤之以鼻,懷疑其14bit的色深、5140萬像素的最大解析度,都不足以撼動傳統數碼中畫幅相機的地位。但在2016年富士發布之初,就留下了一個巨大的伏筆:我們的鏡頭群都是以1億像素的解析度作為設計標準的,我們就知道富士的野心不止於5000萬像素級別的中畫幅相機。
  • 以後大畫幅相機也可以使用富士拍立得了
    ,讓大畫幅相機在使用上變得更加方便,並且增加大畫幅相機的出勤率。這個後背是在LOMO原有富士系列後背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我們看一下大概的操作,視頻來源是LOMO官方在B站上的投放,很短。整體來看,這個後背讓大畫幅攝影的部分內容變得簡單,至少可以讓我們獲得照片的效率成倍提升。我們想看一下兩者尺寸的對比。
  • 富士給哈蘇造的鏡頭能力到底怎麼樣?
    不過從膠捲到數碼的變化中,哈蘇也經歷了很大的變化,其中最突出的莫過於從V系列到H系列的變化,而同時哈蘇也提供V系列鏡頭使用的各種數碼後背,其中不可忽略的是富士對哈蘇在技術上的全面控制,從機身到鏡頭。如果說,請富士製造自動化的機身還能理解,那麼哈蘇選擇富士製造鏡頭在一開始就引發了不少爭議,而哈蘇給出的說法則是富士H鏡頭的能力超過了過去的蔡司鏡頭,而H系統的出現也意味著哈蘇需要培養一批新的用戶。
  • 詳細說說中畫幅,富士GFX50S
    這篇文章,這也是我第一次使用中畫幅進行拍攝,連續拍攝了一個下午,使用了多個鏡頭拍攝,效果非常好(具體照片可以點擊藍字觀看)。要知道,富士的這款中畫幅是一個無反相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微單相機,因此雖然是個中畫幅但還是保持了較小的體積和重量,握在手裡就是下圖這樣:
  • 富士發布全新1億像素GFX100S中畫幅等多款產品
    GFX100S以FUJIFILM GFX100的開創性構想為基礎,秉承移動性和便攜性的理念,突破了拍攝傳統中畫幅圖像的各種限制,讓攝影師有機會在以往中畫幅相機從未拍攝過的地方拍攝令人驚嘆的高畫質圖像。富士膠片追求在獲得便攜性的同時兼顧性能,打造出了業界稱讚的緊湊型高性能的中畫幅相機之一。
  • 讓年輕人愛上攝影 富士X100V拍攝樂趣解析
    熟悉富士X100系列的用戶一定知道,這個系列的相機以復古機身設計和大光圈定焦鏡頭為設計理念,給用戶帶來的是足夠豐富的攝影樂趣。富士X100V是這個系列的最新一代無反相機,它的改變可以用全面升級來形容。這臺相機能夠為用戶體驗攝影帶來更多的體驗性,同時它的新鏡頭也帶來了更優秀的畫質表現。01 復古機身、第二代高素質鏡頭富士X100系列本身就以復古機身作為其賣點之一,富士X100V完美的繼承了這一傳統。對膠片相機或者復古機身有獨特情懷的用戶,一定會被X100V的魅力深深吸引。
  • 就是不做全畫幅?一篇文章帶你深度讀懂富士相機
    自發布當天開始,已經有無數攝影玩家默默關注並長草於它,甚至不少X-T2用戶都開始要考慮升級到X-H1。 富士X-H1走的就是一條專業路線沒錯。靜態拍攝的畫質要好,視頻拍攝的畫質同樣也要走上高峰。富士的兩枚電影鏡頭MKX18-55mmT2.9以及MKX50-135mmT2.9專門也設有X卡口版本,顯然就是迎合X-H1的誕生而計劃的。
  • 坐下聊聊親民中畫幅富士GFX 50R的購買建議
    從50S開始,富士GFX中畫幅相機親民大眾的性格慢慢開始展現出來。2018年Photokina上,富士GFX 50R正式發布。與上一代機型50S相比,50R在外觀上就令人耳目一新。富士說,這機器外觀復古,而在我看來,這是一臺放大版的XE3,復古機型的外觀升級加強Pro版,在性能方面也是一如既往的高質量。
  • 富士6×7中畫幅膠片:慢節奏的質感
    當人人都在說膠片機「小眾」了的時候,富士膠片反其道而行之推出了GF670和GF670W中畫幅旁軸相機。當我和20年前的攝影師一樣帶著一臺6×7大旁軸和一堆120膠捲在路上的時候,拋開對曝光和構圖的忐忑,只有慢節奏的取景和不間斷的快門聲。用旁軸秒殺你的120單反——新一代的大徠卡GF670系列你還記得曾經的富士GA645、GS645麼?
  • 單評 | 富士GFX100大畫幅數位相機
    我們先來看一段去日本發布會的花絮視頻:這裡有一點需要說明,以前我們都是稱GFX為富士中畫幅數位相機(影像狗的報導裡也是),但富士官方是稱其為「大畫幅數位相機富士的解釋也很有道理,簡單說首先比135全畫幅更大,叫中畫幅容易引起誤會(新人會以為畫幅比全畫幅小)。其次數碼時代幾乎不可能再做膠片時代的大畫幅了,而GFX的晶片製作指標和難度等,已經是數碼時代的大畫幅了。更具體的解釋,大家可以看我們將發布的富士採訪,裡邊會有專門的介紹。
  • 中畫幅旗艦 富士GFX100真機上手試玩
    體積和重量上其實也非常接近,當然一個中幅一個是全畫幅。獨獨不同的是,沒有了光學取景器的限制,這款相機的取景器和GFX 50S一樣是可以拆卸下來。其實經歷過膠捲時代的用戶應該記得那時的很多旗艦單反也有取下取景器換成腰平取景的做法。或許是因為如今感光元件從早先的膠捲變成了CMOS,很多電子上的無奈讓這種便攜的方式完全絕跡,否則的話真的相當於一個小折返屏了。
  • 寶刀未老 富士X-T3無反相機的畫質有多強
    在攝影圈,如果談到顏值和實力並存,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富士相機。富士X-T3是富士旗下的旗艦級相機,它就是這樣一款顏值和實力並存的相機。雖然富士X-T3並不是這個系列的最新款相機,但是這臺相機到目前為止仍然具有非常強的競爭力,寶刀未老。今天,我們就帶著它出門拍攝,一起來看看富士X-T3的畫質到底有多強。
  • 富士相機需要副廠鏡頭嗎?
    尤其是鏡頭群年歲較高,還鮮有副廠鏡頭的系統,沒錯,這裡我指的就是富士的 X 系統。富士機身:真旗艦富士膠片,在影像廠商之中是一個比較獨特的存在。一是,富士膠片很早就開始布局微單產品,同期也確立了鏡頭群品牌,富士龍(Fujinon)。二是,主攻 APS-C 畫幅領域,直到現在也不打算進軍全畫幅。
  • 富士膠片發布 全新無反中畫幅數位相機FUJIFILM GFX100S
    富士膠片發布採用GFX系統的第四款無反中畫幅數位相機FUJIFILM GFX100S(簡稱GFX100S)。GFX100S以FUJIFILM GFX100的開創性構想為基礎,秉承移動性和便攜性的理念,突破了拍攝傳統中畫幅圖像的各種限制,讓攝影師有機會在以往中畫幅相機從未拍攝過的地方拍攝令人驚嘆的高畫質圖像。富士膠片追求在獲得便攜性的同時兼顧性能,打造出了業界稱讚的緊湊型高性能的中畫幅相機之一。它比迄今為止任何一款GFX系統相機都要緊湊,並將富士膠片非凡的成像技術融入到重量僅為900g 的相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