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11年前,2009年時水果手機還停留在3GS時代,300萬像素攝像頭遠不足以讓它成為受歡迎的拍攝工具。但那年確實發生了一件令攝影群體歡喜的事情:富士中畫幅摺疊相機 GF670 Professional 正式發布了。
72年深耕中畫幅
這款時隔10年後仍然暢銷(二手市場)的120膠片相機,確實有著非凡的魅力。
它的成像品質超群,對焦性能優越,金屬結構做工精良,並且可以很方便地在6x7cm和6x6cm兩種規格下快速切換。
更重要的是,它的鏡頭可以收縮進機體內,在不拍攝時僅佔用非常小的空間,令人無法不追捧。
進入新的十年後,相機數碼化的速率驟然加快,GF670也在時代浪潮影響下停產,但憑藉其拔群的產品力,至今價格一路攀升。
在充分保障高性能與光學素質的前提下,儘量做到更便攜、更友好易用,這是富士相機一貫追求的目標。
# FUJIFILM
富士膠片除了研發生產感光材料之外,也一直在製造各種類型的相機及配套鏡頭。豐富的產品線和技術背景,讓富士膠片成為日本乃至全世界唯一一家同時擁有整機,光學,感光材料三項產業的廠商。
富士膠片自從1948年開始製造相機之後,最受矚目的就是旗下120中畫幅機。
FUJICA SIX
早在1948年,富士膠片就發布了自己第一款量產型中畫幅旁軸相機 FUJICA SIX。它的結構十分簡單,一鍵即可打開前框和取景器,從右往左插入膠片即可開始拍攝,由於採用摺疊式取景器,這款相機還特別輕便小巧。
FUJICA SUPER SIX
1955年,富士膠片還推出了SIX的威力加強版:FUJICA SUPER SIX,俗稱「超級六」,由於做工精緻,畫質良好,時至今日仍有人在使用這款相機。這款相機實現了半自動上膠捲,還內置雙曝光防護機制。機身經過重新設計,可將測距儀放入更大的圓形頂蓋中。
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展出富士6×9中畫幅旁軸相機FUJICA G690。G690及其升級款持續生產了將近40年,直到2003年才停產。
此後富士還推出了許多款中畫幅相機,有用於家庭拍攝,造型可愛的Fujipet;甚至推出了6×17 這種特殊規格的中畫幅全景相機Fujica Panorama G617。
Fujica Panorama G617
除了應對不同市場、不同使用場景研發機型外,富士中畫幅系統的技術創新也從未停滯,FUJI GX680 Professional 配備了可以橫縱旋轉的膠片後背,該系列自1987年推出後不斷升級,直至2010年才停產。
FUJI GX680 系統
GA645 則是世界上第一款可自動對焦的中畫幅相機(雖然是分段對焦)。這些無一不彰顯著富士膠片在中畫幅系統領域的深厚底蘊。
GA645
GF670 Professional 發布之後沒多久,富士膠片就以 X100 這樣一臺固定鏡頭數位相機開啟了屬於無反時代的新十年,而曾經無比輝煌的富士中畫幅系統也隨之迎來了數年的沉寂。
一直到2017年。
數字中畫幅新時代
彼時,中畫幅無反市場上已經存在其它品牌的產品,但它們的體積和重量都讓人望而生畏。即便是採用44mm×33mm尺寸傳感器的走輕巧路線的產品,其高昂的價格也令人難以企及。
這些問題使得當時的數碼中畫幅無法普及,直到富士推出的GFX中畫幅系統改變了這一切。
2017年1月19日,富士在京都召開FUJIKINA影像活動,正式發布了GFX50S中畫幅無反相機。這款相機擁有44x33mm尺寸的CMOS,是傳統全畫幅相機的1.7倍,高達5140萬的像素量可以拍攝出精細度極高的照片,425個對焦點配合八向搖杆能快速切換對焦,14擋的動態範圍讓JPEG格式的直出照片都有著極其自然的明暗過渡和色彩效果。
GFX50S 樣片Anastasia/
GFX50S 樣片ChristophBusse/MikeLeung
當然,最為吸引人的還是富士 GFX50S 920g 的重量(包含取景器、儲存卡和電池),和147.5x94.2x91.4mm的緊湊體型,用戶單手即可握持。
秉承著不斷突破、持續精進的研發理念,富士中畫幅無反系統的進化並未止步於此。
2018年10月12日,富士在北京召開了一場以「NEVERSTOP」為主題的新品發布會,正式發布了GFX50R。
這款相機在 GFX50S 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機身重量僅有775g(包含電池和儲存卡),輕便性再次得以升級。
參數方面,GFX50R採用和GFX50S相同的5140萬像素傳感器,同樣擁有14擋的動態範圍,擁有425個對焦點,畫質表現和GFX50S極其接近,首發價格更是只有29999元(目前GFX50R單機身僅售24900元),與許多全畫幅相機手機相差無幾。很多人的中畫幅初體驗,正是從GFX50R開始的。
張賓/JeffreyPoon
2019年,1億像素機身 GFX100 的發布再次引爆了中畫幅市場。
這款相機有效像素高達1億200萬,靜態圖像擁有16bit色深,並且搭載了 IBIS 五軸防抖系統,擁有極佳的畫質表現和後期處理空間。
GFX100 與前代產品相比擁有質的飛躍。
同時,它的售價也是1億像素級中畫幅相機中最親民的,套機售價不到10萬元人民幣,對於小型商業工作室而言是久旱甘霖,這在之前是完全無法想像的。
王永輝
PalLaukli / JessicaWikstrom
器材對攝影創作的影響
有人會說,器材無法決定作品。攝影器材再如何更新換代,也不會讓作品水平有任何的提高。這類論點就過於片面了。
攝影器材不是今天才更新換代,而是在近二百年間一直持續不斷地發展著。
如果不是阿切爾在1851年發明了溼版攝影法,我們就無法通過羅傑·芬頓的鏡頭看到真實的1855克裡米亞戰爭,戰地攝影的出現亦將被推遲。
激戰之後的第28團陸軍中校哈拉韋爾丨羅傑·芬頓
如果相機沒有被輕量化,戴安·阿勃絲就不可能帶著相機自在遊走黑暗邊緣,接近那些心有戒備的畸人拍攝。
更別說一介普通保姆薇薇安·邁爾,如果不是得益於成熟的相機製造技術和量產化機型親民的售價,根本無力承擔高昂的大型器材和海量耗材的支出費用。
19世紀由貨車改裝的移動暗房和拍攝設備。當時攝影需要一整套龐大系統作支持。
在今天,數碼中畫幅系統的不斷發展,對於攝影創作還有哪些更加直接的幫助呢?
中畫幅系統所能帶來的,首先是大底產生的畫質優勢和更大的寬容度。前者是最直觀的肉眼可見的提升,後者則為攝影師提供了廣闊的後期調整空間。在數碼攝影時代,這更是極具競爭力的優勢。
EliaLocard/ChristianRinger/MikeLeung
其次,中畫幅系統帶來的還有更大的輸出尺寸。而這正是當今攝影發展的趨勢所向。
美國前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攝影部主任薩考斯約翰·薩考斯基認為,靜態照片只是一時一地一個瞬間截取的局部畫面,它本身是缺乏敘事性的。
©Yamanlbrahim
如果沒有配合文字說明,我們甚至無法從這得到準確真實的信息。靜態影像所傳達的信息是模糊而曖昧的,它們不是故事,而是散亂的、具有啟發性的線索。
©Jonas Dyhr Rask
靜態圖像的這種特性制約了它在內容敘事能力上的突破。但如果轉投視頻,卻又喪失了照片本身的獨特魅力。這一問題要如何解決呢?
更大的圖像尺寸正是可行性方案之一。舉個例子:
疫情期間,河南省攝影協會副主席羅勇,曾帶隊前往武漢,協助中攝協完成抗疫拍攝任務。在武漢的34天中他拍攝了無數張關於封城抗疫的照片,並將其中的7000張列印出來。
©羅勇
這7000張照片被拼成了以長江、黃鶴樓為標誌的武漢地圖,並使用GFX100進行翻拍合成。從不同側面和視角,見證武漢壯士斷腕、殊死一戰、驚心動魄的偉大壯舉,塑造飽受磨難、眾志成城、終獲勝利的宏偉意象。
圖像以更高的解析度被攝取,以更大尺寸被展示之後,單幅作品中所包含的元素信息就得到了大幅的擴充。觀看者不僅能觀察到作品的全貌,甚至其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變得清晰且富有意義。
同一幅畫面中的大量不同信息被並置,相互之間產生類比和層次遞進,使個體和局部都擁有意義,一張圖片就能成為一個故事。
用途廣泛 玩法多樣
除了藝術創作用途之外,超高像素中畫幅系統的實用需求同樣豐富。它擁有掃描儀器無法比擬的成像精度和色深,能夠實現更高質量的底片數位化,對於珍貴影像資料留存和傳播有著重要價值。
此外,書畫作品等平面藝術品,甚至包括古董器具、生物標本等實體同樣需要超高像素拍攝系統實現數位化,更高像素數意味著更少的拼接次數,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因拼接而帶來的細節誤差。
GFX100 更新全新固件後,配合免費合成軟體 FUJIFILM PIXEL SHIFT 可將最高成像解析度提升至4億像素。
頂級中畫幅無反機身,配合不同的附件、鏡頭,使用者甚至還可以創造出更多玩法,將富士中畫幅無反機身的價值發揮到更大。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中畫幅系統將在當前基礎上不斷精進,產生更加長足的發展,富士中畫幅系統也將推出更多性能更加卓越、應對更多使用場景的個性化影像解決方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