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天,為什麼人們仍懷念《大明王朝1566》?
01家國直到現在,很多人仍記得臘月的第一場雪,對於中國歷史劇作者而言,臘月的第一場雪,別有一層意味。就是在臘月的第一場雪中,伴隨著紫禁城的歡聲笑語,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的故事拉開帷幕。《大明王朝1566》的宦官不像傳統歷史劇敘事般被妖魔化,他們未必個個都忠厚老實,但也絕非十惡不赦,他們的善是人性的善,他們的惡也是人性之惡,劉和平沒有去刻意寫極端的非人之惡,也更沒有將這些惡強加於宦官頭上。呂芳、楊金水、黃錦都體現了人性之善,他們本質上是皇帝的奴僕,但他們沒有泯滅做人的本性。而媳婦是這種權力結構中最受氣的一方,卻也是緩和家庭矛盾必不可少的一方。
-
《大明王朝1566》就是最好的國產歷史劇,沒有之一
觀眾只要跟隨他們的視角,就能相對容易地沿著劇情,體察到一部電視劇的核心精神。但《大無怪乎在當年對黃志忠的一次採訪中,還在網站做主持人的大鵬忍不住總結:「中國最會演戲的都弄到這部戲裡面了。」《大明王朝1566》也是一部奇怪的電視劇,它的高評價,是播出多年後姍姍來遲的結果。如果用播出之初的反響和口碑來衡量,它大概算是一部「平庸之作」——2007年,作為湖南衛視的開年大戲,收視率平平的《大明王朝1566》在觀眾中幾乎沒有激起什麼水花,更沒有擔負起芒果臺「轉型」的期待。
-
《大明王朝1566》後,中國還有可堪入目的歷史劇嗎?
沒有多少文化的人都能看得懂,而純歷史劇要真正的看懂可就沒有這麼容易了,不僅要有過硬的歷史知識,把電視劇中某一王朝的朝廷的制度,官職的大小層級關係,內政外交,稅收體制等等了解得一清二楚,還要細心的觀看,如果錯過某一關鍵點,就很容易看不懂後續的劇情發展。
-
「大明王朝1566」為什麼是一部聰明的劇?
他們沒雞賊似的去靠以前的老本騙錢騙觀眾,還肯學習、肯用心、有野心,對歷史有了解、對社會讀得懂,他們的才華和能力也沒辜負他們的野心。事實上,劉和平和張黎不僅聰明,而且智慧。有人一直在說「走出帝制」,可我們這個老大帝國哪能一下子走出帝制?
-
雲在青天水在瓶‖《大明王朝1566》,好懷念這部用情至深的好劇!
我敢這麼說,自然是有底氣的,這底氣不是說我能拍一部比《琅琊榜》更「悅目」的(或許將來我可以。悅目,又賞心),而是說我看過不少比它更好的。今天要談的這部「比它更好的」的便是:《大明王朝1566》二、《大明王朝1566》一共46集。
-
一部讓我拍案叫好的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
這部電視劇就是張黎執導,陳寶國、黃志忠主演的《大明王朝1566》。為什麼會這樣?這樣的道理,為什麼就不敢向皇上進言?,他雖暴怒卻沒有殺海瑞,把海瑞的諫書看了一百多遍,「他想做比幹,無奈朕不是紂王」,他把海瑞看做是「國之利器」,是大明的一把神劍,要留給自己的兒子,用於懲治貪官汙吏……
-
高分巨作《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1566》這部作品是張黎導演的。它的視角和立意與眾多電視劇完全不同。但無疑是一部超時空的好作品。豆瓣評了9.7的高分。而同一導演導演的另一部作品《走向共和》也是9.7的高分。我們能看出來,《大明王朝1566》雖然演義的是歷史,可反映的確是當下,它的一切權謀和當下的官場非常接近,看幾處橋段,比如「鐵王座之爭」,完全可以契合到當下的權謀爭奪中的一個例子。
-
我最喜歡的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
其中就有《大明王朝1566》,一看評分還可以,前段時間也剛好看了《明朝那些事》,就想看看書中熟悉的那些明朝人,在電視劇中是個什麼形象。於是開始了入坑之旅。 點開電視劇,一段簡單配樂後,就進入了正劇,我當時還奇怪:視頻網站這麼貼心給跳過主題曲,不耽誤時間,直接開播正劇。後來才知道,人家本就沒有主題曲的,並且看完後你也會覺得前後放什麼歌曲都不太合適。
-
靜水深流的《大明王朝1566》
八月,我再看《大明王朝1566》。第一集即有針鋒相對的庭辯,直入主題,劍拔弩張。之後,這樣的文戲比比皆是,推動故事發展的不僅僅是劇情的段落,還有大明嘉靖年間波橘雲詭的朝局,不見硝煙的黨爭,捉襟見肘的財政,沿海四起的倭寇,民生疾苦的百姓。這一切,又使得劇情環環相扣,變化多端,往往箭在弦上,常常意料之外。怎一個精彩了得。
-
《大明王朝1566》:在史冊裡,在人心裡
然而事與願違,該劇最後的收視率「慘不忍睹」,待該年湖南臺出品的《恰同學少年》和《血色湘西》全部播出後,湘劇的黃金年代業已告終。但放眼湘劇乃至於整個國產歷史劇裡,劉和平和張黎合作的這部劇都可以算得上是前無古人,也許它還將後無來者。《大明王朝1566》。
-
《大明王朝1566》韓國將播 黃志忠版海瑞受追捧
《大明王朝1566》海報。網易娛樂5月4日報導 由著名導演張黎執導,黃志忠、陳寶國主演的古裝歷史巨製大戲《大明王朝1566》確認引進韓國,即將於5月6日在韓國首播,作為在中國廣受好評的優秀歷史正劇走出國門與韓國觀眾見面。
-
《大明王朝1566》和《雍正王朝》,誰才是歷史權謀第一劇?
我是先看完《大明王朝1566》再去看《雍正王朝》的,而且1566看了很多遍,也寫了不少影評,算是對1566有個一知半解吧。……看《雍正王朝》的時候,我的腦海中想到了另一部劇——《琅琊榜》。在我看來,這兩部劇都是打著權謀劇的幌子,而實則走的是爽劇路線,男女老少皆宜那種,比較適合全家人一塊看;而《大明王朝1566》的水平早已跳出了電視劇的限制,就是比起小說,它的深度也不遑多讓。
-
《大明王朝1566》背後的歷史|嚴黨為什麼招惹身為儲君的裕王
導語《大明王朝1566》是國產劇的巔峰之作,在前大部分描繪了清流和嚴黨的鬥爭,但是很多觀眾會感到有些莫名其妙,裕王是大明朝事實上的皇儲,嚴黨就算是再厲害,怎麼就那麼不知死活的和以裕王為核心的清流死磕,其實劇中隱去了一個歷史上很重要的人物。
-
最好的古裝片——《大明王朝1566》
最值得看的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編劇劉和平,導演張黎,演員都是老戲骨。
-
《大明王朝1566》中的3句名言,讀完受益匪淺
——嚴嵩 《大明王朝1566》豆瓣評分9.7分,穩坐豆瓣高分榜寶座,遠超《康熙王朝》,當初看《康熙王朝》,覺得這是一部非常「長智」的電視劇,但是在看完《大明王朝1566》之後,我才發現《大明王朝1566》才是真正的「長智」神劇。
-
《走向共和》17年,只有它,敢與《大明王朝1566》叫板
不過,《大明王朝1566》已閱數遍,今天姑且不提。今天著重給推薦另外一部劇,這部劇目前豆瓣評分9.7分,同《大明王朝1566》不相上下。如果《大明王朝1566》敢說自己是第二,那這部劇就敢說自己是第一,這就是王冰、呂中、馬少驊主演的電視劇《走向共和》。
-
《大明王朝1566》一曲廣林散,再奏待芸娘
歷時近三個月,利用各種閒散時間,終於刷完1566,隨手寫點想法自娛自樂。融入創作者觀點的歷史劇依然是某種程度上對歷史的抽象和還原,剖析歷史劇也是剖析歷史。儘管這部上映多年的歷史題材電視劇描述了愛情,友情,親情等諸多方面,但最核心的視角只有一個,即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權力運行,其它視角無論多麼精彩、感人,都是為這個主旨服務。
-
豆瓣9.4,直逼《大明王朝1566》,看得人越多分越高
只要聊起國內歷史題材的劇集,有幾部大作就往往難以避免,比如《走向共和》、《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等等。這幾部歷史巨製常年霸佔評分榜,已經逐漸形成了歷史類題材的「高山」,後來者似乎只能仰望,而無法翻越。
-
《大明王朝1566》和《雍正王朝》,誰才是歷史權謀第一劇?
我是先看完《大明王朝1566》再去看《雍正王朝》的,而且1566看了很多遍,也寫了不少影評,算是對1566有個一知半解吧。在我看來,這兩部劇都是打著權謀劇的幌子,而實則走的是爽劇路線,男女老少皆宜那種,比較適合全家人一塊看;而《大明王朝1566》的水平早已跳出了電視劇的限制,就是比起小說,它的深度也不遑多讓。用導演團隊的話說,他們希望1566出來後,大家能對電視劇這個藝術分類有全新的認知。結果他們也確實做到了,1566在藝術層面的水平不說絕後,至少空前。
-
《大明王朝1566》有哪些讓人印象深刻的情節?
比如下面三句,《大明王朝1566》裡的重要臺詞,都以精彩的方式,帶出真實的明朝歷史思考。臺詞1:海瑞罵藩王海瑞:一個親王一年就要供祿米五萬石,鈔兩萬五千貫,錦緞四十匹,紵絲三百匹,絹五百匹,紗羅一千匹,冬布一千匹,夏布還要一千匹,其它各種開支更是不勝繁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