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我國垂直起降的「鼻祖」——四號任務
對世界各國來說,艦載機的需求都很高,而垂直起降的發展更是重中之重。而說起這一技術的由來,也是大有考究,具體說說,美國為了進一步增強其海上力量,計劃建造輕型航母,在試驗期間,美國發現噴氣式飛機一般都需要較長的跑道才能累積升力,而輕型航母由於體積太小,無法滿足此要求,所以美國設計製造了垂直起降的綜合彈射器,後來世界上各大海上強國發現了這一優勢,也開始為其配備。那也是艦載機垂直起降的一大優點。
在此之前,我國075兩棲登陸艦也「如大家所盼」的那樣正式入列,而對於這樣的大型艦船來說,排水量大約四萬噸,因此擁有一架能夠短距離垂直起降的戰機應該是比較必要的。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雖然075下水是個大喜事,但軍迷們還是感覺有些遺憾。因為我們畢竟缺乏類似F-35B的垂直起降戰機,兩棲攻擊艦的實力難以發揮。(但在此前,關於垂直起降的好消息傳來,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事實上!談到我國飛機垂直起降的發展,可謂一大弱點。在位於北航校園內北京航空航天博物館裡,有一個「鎮館之寶」,這是全中國唯一的一架垂直起降戰鬥機,編號為XZ965,GR3,這可不是仿製品,是真的從英國皇家空軍退役了,儘管航母上也有F-5,UH-1,CH-47,「支奴幹」等美制戰機,但其價值顯然無法與此相媲美。
但是,當我國真正獲得了「鷂」式戰機後,並沒有對它進行仿製,也沒有以「鷂」式戰機為基礎研製一種國產的垂直起降戰機,而是選擇把它放在博物館裡展示。為什麼會這樣呢?
具體地說,第一代 GR.1型攻擊機是由英國Holk-Sidley飛機製造公司研製,並於上世紀的六九年開始生產,而用於3艘無敵級航空母艦和競技神號航空母艦的GR3型攻擊機則安裝了「BlueFRS1」機載火控雷達,可用於全天候空戰,與北航的GR3型攻擊機交換的是80年代早期服役的「FRS1」型攻擊機,機鼻裝有雷射測距輻射器,曾與「海鷂」號航空母艦一起參與過行動,在96年時已經基本退役。
世界首款垂直起降機型
目前仍在美國海軍陸戰隊和英軍陣中服役的「鷂 II」式,屬於第二代「鷂 II」式,是美國麥道公司和英國 BAE公司聯合重大改進的產物,美國的AV-8B型飛機被稱為AV-8B型,在1985年才投入使用,與第一代「鷂」型飛機相比,該飛機採用了全新設計的複合材料超臨界機翼,座艙提升了更多的視野,作戰半徑達到300海裡,比第一代「鷂」型增加了100海裡,翼下6掛,可裝載4噸飛彈,炸彈,幾乎翻倍,英軍的改進型叫GR5/GR7,最後一代叫GR9。這說明我國所得到的那架「鷂」式戰機在當時已經落後。
而且,在實戰中很少有鷂式垂直起降,主要原因是它耗油過多。一般鷂式進行的都是短距起降,起飛時每多滑行一米,載彈量和作戰半徑都會有很大提高。因此鷹是以戰鬥半徑和載彈量來交換垂直/短距離起飛能力的。那一年,英國海軍搭載鷂式戰鬥機的三艘光彩級輕型航母全部布置了滑躍甲板,實際上就是為了讓鷂式短距離起飛。
排除這一系列原因,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我們國家上個世紀沒有仿製「鷂」式戰機主要是因為沒有相關需求,而且30年前的國內航空工業水平還不足以仿製結構複雜、做工精細的英國飛馬發動機。
075改進版在兩側各加了一個升降機
然而,中國今天的軍事工業已經截然不同,考慮到近一年來連續下水的075型兩棲攻擊艦和2型兩棲攻擊艦,我國短期內是否會仿效英國"鷂"型,或在其技術上研製出可裝備075型兩棲攻擊艦的國產垂直起降戰機呢?
為了得到答案,我們必須首先了解我國目前是否需要垂直起降飛機。長久以來,由於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國人對於兩棲攻擊艦配備垂直起降戰機的意義存在一定的誤解,他們認為,即使是兩艘兩棲攻擊艦組合在一起,其作戰能力也遠遠不及同級別的航母。他們中的一些人還舉了一些例子來說明這一點:以英國"鷂"戰機和美國F-35B為代表的垂直起降戰機都屬於小型機種,作戰半徑小,機動速度載彈水平也不如航母上的固定翼艦載機。所以很多人認為,垂直起降的飛機不需要開發,兩棲攻擊艦應該安分地攜帶更多的直升飛機。
但是,這裡有必要糾正的一點是,垂直起降戰機登上兩棲攻擊艦並不能把它們變成航母,更確切地說,應該說,兩棲攻擊艦在搭載了垂直起降戰機之後,能夠把航母從登陸戰鬥中解放出來,從而使以大型航母為主的航母艦隊,能夠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搜索和攻擊敵方水面艦隊力量上。
我們國家要想發展「垂直起降飛機」,第一個門檻「能不能建設」的問題將主要集中在發動機和升力扇上。但是即使我們的國家克服了所有的技術門檻:有一個大推力發動機和一個性能可靠的升力風扇系統。但鑑於我國兩棲登陸的迫切需求,以及我國航母編隊的規模,很明顯,在短期內,增長的可能性不大,在保證遠洋作戰和美國海軍航母編隊海上作戰的同時,也能騰出艦載機部隊來支持島嶼登陸作戰。所以,對我國而言,配置專門用於075兩棲攻擊艦的一種垂直起降飛機,顯然是十分必要的。
而在此前,好消息傳來,《航空知識》雜誌副主編王亞男曾表示,與垂直起降相關的技術難度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中國完全有能力研發。而且,湖北衛視就官宣了中國垂直起降飛機的存在。注意上圖中「短垂型項目加工合作」與短垂型項目研究與開發合作,表明短垂型起飛\垂直著陸飛機結束了長期的理論積累,正式進入實機製造階段。
我國早早開展相關研究
本次短垂風扇葉片項目合作雙方是中航工業成都發動機有限公司和中航空天發動機研究院。事實上!早在五年前,中航官網就報導了雙方開展短距起飛和垂直著陸戰機相關項目合作的消息。在經歷了5年的研發攻關之後,該項目終於回歸公眾視野。我們有理由相信,國產短垂機最早會於明年中期進行試飛。
按照我軍這幾年的裝備慣例,我們基本上對標國際先進水平,就是殲-15改裝一型短掛飛機也很不划算。如今更大的問題是,下一代短掛戰機究竟是基於殲-20的發展還是基於FC-31的發展?J-20作為一款雙發重型戰鬥機,續航長,載重多,鴨翼結構對短距離起飛有一定的輔助作用,但問題是J-20太大了,如果裝備在075型兩棲攻擊艦上,無論航空調度還是升降都將成為巨大的負擔。
作為中型雙發戰鬥機,FC-31在性能上不如殲-20,但機身小巧,更適合於075型。此外,兩棲攻擊艦的打擊範圍比航空母艦小得多,FC-31改造成垂直起降型上艦仍然是可能的。
總的來說,現在,雖然075型兩棲攻擊艦已經量產,但我國海軍陸戰隊航空兵還沒成立,艦載直升飛機還是比較穩妥的選擇,海軍航空兵艦載戰鬥機部隊的重心顯然也是在2艘航母上,對垂直起降戰鬥機的需求也一樣不大,或許等我們有了8艘,10艘075,垂直起降戰鬥機,或者是傾轉旋翼高速攻擊機,它就能水到渠成了。
而且,現在看來,由於我國的航空發動機工業還在打一場與西方國家80年代水平的翻身仗。所以在短時間內,如果我們國家想要給075兩棲攻擊艦裝備垂直起降戰機,可以預見的是,也是可以對英國的「鷂」戰鬥機仿製,並根據它的設計研製了新的飛機,以"鷂"為基礎,以"鷂"為動力,研製了四代垂直起降攻擊機,也不失為一個選擇。嘿嘿!至於075達到全體狀態後,我們的首要目標是誰?對我們每個國人來說,應該都是「心有所屬」的!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