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五色主病」,所以中醫在「望聞問切」時,最常用的一個技巧就是觀察人的臉色,通過五色來判斷身體的健康情況。而五色就是我們所常說的「青赤黃白黑」五種顏色。根據中醫五色和五臟的關係可以得知,不同的顏色代表著不同的臟腑,因此可以通過望診,看人面部的五色分布,來初步判定的身體健康狀況。那麼,具體來說,不同的臉色代表哪些健康問題呢?下面我們一一來講一下。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白色。從中醫來看,白色與肺是相通的,若一個人面色白,證明該患者氣血運行無力,所以往往是氣虛或血虛的表現。除此之外,身體內的一些寒症也會有色白的表現。第二個說一下黃色,黃色和脾相通應,脾為後天之本,可以運化身體內的水谷和水溼。所以臉色黃的人,往往體內溼邪比較嚴重,若面色黃枯槁,多為脾胃虛弱所致,應該側重於健脾祛溼。
第三種臉色是赤色,赤色和心相通應,一個人滿面通紅,多屬實熱之症,為熱邪亢盛,血液循環加速,面部脈絡擴張所導致的,為氣血充盈之象,屬於實症。但如果一個人在午後的時候出現兩顴潮紅,顏色微赤,多為陰虛火旺,面部潮紅髮熱,為虛熱之證。第四個是青色,青色與肝相通,一個人面部淡青或者是青黑,多為寒症,或者是有劇痛,一般是由於陰寒內盛,不通則痛導致的。若面色與口唇皆是青紫色,多為心氣虛、心陽虛衰,血脈瘀阻所致。
最後一個需要注意的是黑色,中醫認為,黑色與腎相應。腎者主水,所以見人面色黧黑,多為體內有痰飲、寒症、瘀血等病症。若患者面色黑而黯淡無光,多數腎陽虛弱,面色黑而幹焦,多為腎陰虛。若面色黑,伴有肌膚甲錯,則多由瘀血所致。如果你發現自己不僅臉色發黑,而且還有面部水腫的情況出現,可能就不是腎臟的虛症了,需要查明是否腎臟已有器質性病變,比如腎功能損傷等等,由於腎臟失去健康而導致對水液代謝出現問題,身體才會有明顯的浮腫情況出現。總之,中醫的五色和五臟關係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判斷疾病的一個小竅門,可以作為養生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