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部影片的主角巴比龍被誣陷殺人入獄,關閉在法屬蓋亞那島嶼上的監獄。他一次又一次的越獄,一次又一次被捉回。每次越獄遭到的懲罰是單獨囚禁,從二年的禁閉到五年的暗室。比起肉體被囚禁,更難以忍受的是靈魂上的折磨。影片中巴比龍,在第一次囚禁時已逐漸消逝了對生的渴望。他的朋友買通獄卒,給他餐中加了水果,友情又點燃了他生的希望。
五年的暗室囚禁,一般人可能已經變成了精神病。生活何嘗不是牢籠,孤獨是吞噬著我們的黑暗。如果你曾體驗過孤獨,你會覺得它與周遭的一切無關,哪怕你在鬧市之中。這也是越獄片的偉大之處,那些不曾殺死我的,只能讓我更加強大。在沉睡的夢境裡,巴比龍遭到了上帝的審判:「你沒有殺人,但你犯了一條更嚴重的罪——虛度人生,你是否認罪?」
。
可是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情,都阻擋不了巴比逃出去的決心,他開始想辦法逃跑,當然他的計劃都是在短期內執行,並沒有太周密的籌劃。影片縮減了巴比龍在監獄苦苦挨過的日子,更多的描寫了他幾次越獄的過程。第一次越獄,被長工背叛送回了監獄,懲罰是在另一個島嶼監獄中禁閉兩年,在那裡不能說話,吃的東西也是餿掉的糖水。
雖然有德加送來的椰子,但是後來也被發現。兩年後,巴比裝瘋賣傻得到了許多安定藥,和德加還有另外兩人計劃了又一次逃獄,他們坐著船成功的逃到了一個滿是黑人的島上,途中還因為矛盾殺了另一個同伴,後來被修女舉報,被抓了回去,面臨的是五年禁閉的懲罰。
五年過後,連監獄長都親自來見巴比,因為能在小黑屋裡熬過七年的人不多。此時的巴比滿頭白髮、早就不見了年輕時意氣風發的影子。最終他被關到了「人間地獄」惡魔島,見到了早在五年前就來到那裡的德加。
這個地方沒有殘酷的刑法,但是周圍都是些不正常的人,偶爾還有人會自殺,受到的是精神上的折磨。但是巴比龍仍舊沒有放棄,那時的巴比龍已經被折磨得滿頭白髮,再也沒有當初的活力,但他仍然嚮往著自由,終日盯著海面,經過觀察他發現海裡的潮汐可以將他帶到對面的陸地,於是他和德加用破衣服和椰子殼做了筏子,打算飄回去。
可是最後德加並沒有跟著巴比一起走,與其說是厭倦了逃亡的日子,不如說是對生活失去了希望。影片最後巴比將自己的越獄經歷寫成了回憶錄,拿到法國出版。如果他真的是被誣陷入獄,那麼在島上監獄的幾年也足夠填補他偷盜犯下的過錯。
《巴比龍》的故事最打動人的就是對自由的追求,以及這過程中堅定的信念,屢戰屢敗也許很不走運,但屢戰屢敗仍然在堅持的人一定會擁有一個強大的自我。巴比龍拍的早,很多人不知道有這部片子。但是相比較我更喜歡巴比龍,簡單粗暴沒技術含量的越獄,一次又一次,詮釋自由與信仰,這種拙和執著更珍貴更能叫我感動。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影片《巴比龍》,為觀眾展示了一場殘酷的「越獄馬拉松」。
現實中,巴比龍的越獄經歷更加複雜。他不止越獄三次,而是在逃亡的過程中,先後在多個國家越獄八次,才最終在委內瑞拉獲了得自由之身。當然,也有人懷疑故事的真實性,或者認為亨利在創作時借用了其他囚犯的經歷,畢竟這項壯舉已經超出常人的能力。不過自傳的暢銷還是幫了亨利很大的忙:
1969年,亨利·查理葉的自傳在法國出版。
1970年,法國司法部長籤署了一項特赦令,允許亨利·查理葉回到法國。
1973年,亨利·查理葉在西班牙死於喉癌,以自由人的身份。
巴比龍在自由中度過了餘生,而習慣了監獄生活的德加,很可能死在了惡魔島上。
牢獄之災就如同殘酷的命運,普通人可能遭受打擊就一蹶不振,而對於真正的勇士,凡是殺不死他們的,只會讓他們更加強大
巴比龍在自由中度過了餘生,而習慣了監獄生活的德加,很可能死在了惡魔島上。
牢獄之災就如同殘酷的命運,普通人可能遭受打擊就一蹶不振,而對於真正的勇士,凡是殺不死他們的,只會讓他們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