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錢老師,今天呢,我想以趙麗穎為例,和大家聊一聊資本和明星的故事,看看明星如何從資本賺錢的工具,晉升為資本,揭開娛樂資本圈的腥風血雨。
06年,趙麗穎出道,此時的她沒錢,沒有學歷,也沒學過表演,而她背靠的資本大山,是北京影視圈首屈一指的老大哥——華誼。
不過不湊巧的是,老大哥華誼此時正陷入內部危機。知名大將,王京花,也是中國第一代經紀人,帶領華誼旗下陳道明,梁家輝,劉嘉玲等大牌明星出走。
獨當一面的藝人大面積出走,華誼艱難程度可想而知。在這個青黃不接的這個檔口,華誼僅存的兩位最大的腕兒:李冰冰與範冰冰,角逐華誼一姐,鬥得不可開交。
眼看著,背後靠山勢力大減,頭牌女明星明爭暗搶,資本圈腥風血雨,作為新人的趙麗穎被徹底放養,拿不到好資源。
06年往後的7年時間裡,趙麗穎幾乎都在跑龍套,7年,只能接一些無足輕重的小角色,要麼一個小時的戲,半小時在吃飯,要麼充當幾秒鐘的背景,連臺詞都沒有。更何況,資本市場不認可圓臉的趙麗穎,嘲諷她只能演丫鬟,女兒,妹妹,孫女,的確,這些角色趙麗穎都默默無聞的演了。
在資本眼中,此時的趙麗穎連資本工具人都算不上,只能算資本背景板。
沒有人給她標價,更沒有人看到她的價值。1趙麗穎開始小範圍火起來,源於2013年出演《陸貞傳奇》,這是她第一次出任女一號。也就是這一階段,趙麗穎從資本背景板,晉升為資本工具人。此時趙麗穎,已離開華誼,背靠「海潤影視」。
同年,海潤影視業績爆發,淨利潤全面飆升,從0.2億增長到1.3億,足足翻了六倍。趙麗穎橫空出世後,背後扶持的資本大佬開始暗暗較勁,海潤副總裁在微博說:你我的努力都沒有白費,我許你不離不棄,如穎隨行!你應我什麼呢,寶貝?
這個「應我什麼」到底指什麼?2013年同年,趙麗穎《吉祥天寶》電視劇開拍,這部電視劇裡,趙麗穎給陳昱霖當配角,就是後來爆料吳秀波腳踏N條船的陳昱霖,而《吉祥天寶》反響平平。奶新人是資本圈喜聞樂見的事。明星只是資本推手的提線木偶,在資本面前沒有多少話語權,做一顆聽話的螺絲釘,好好聽話奶新人,資本擴張本性如此,本來無可厚非。但海潤更大的問題在於:
劇火了,商業資源跟不上。2015年,《花千骨》出圈了,火到什麼程度?製片方,一部《花千骨》,製片公司慈文傳媒從6月開播,到11月,5個月內股價從17點,漲到將近80點,翻身4倍,市值更是增長上百億,讓合作方的高管笑得在公司蹦迪。
同時,也讓女主趙麗穎紅遍街頭巷尾,商業價值實現大幅躍升。
商業價值這個詞,大家可能不熟悉。我來通俗講講在資本視角裡,明星商業價值如何衡量?你們看到市面上明星排行榜,指標有很多,社交熱度,明星咖位,圈粉力等等。但,資本是務實的,只考核離錢最近的指標。
明星商業價值大體分為兩類:
一類是:有多少觀眾看到了產品,另一類是:有多少個觀眾轉化為購買力?
多少觀眾看到產品:比如網頁,電視劇,綜藝訪問,播放的提升量。網際網路時代,流量就是錢。
至於觀眾轉化為購買力呢?明星代言的香水,雜誌,明星發的唱片,賣出多少份?這個KPI衡量的就是實打實的人民幣變現能力了。商業價值的評判,大體逃不開曝光和購買力這兩類。除了這兩項,也有忠實粉絲,不僅願意為產品買單,甚至主動向周圍人安利,擁有大批量忠實粉絲的明星,他的商業價值更高。想想看,一個明星有30萬死忠粉,那麼在金主眼裡,就有30萬的精準目標用戶,可以省下巨額推廣費用。資本手拿KIP,有月考,期中考試,期末考試,明星被按頭進考場,交答卷。
這樣一來,沒有商業價值,達不成資本KPI的明星,就會被資本拋棄,比如吳秀波和柯震東,在娛樂圈逐漸查無此人。而憑著《花千骨》崛起的趙麗穎,商業價值水漲船高。
如果趙麗穎的商業價值運用得當,不僅資本能拿到一份滿意的數據報表,順利完成KPI;明星本人也能通過資本,撬動更大的曝光和知名度,資本與明星達成互惠互利。但,趙麗穎空前的熱度卻被海潤白白空耗。
一同出演花千骨的霍建華,立馬登上《時尚芭莎》的封面,接下SK-II大牌代言,而此時的趙麗穎只能接到二線雜誌封面,代言品牌停留在帆布鞋,乳酸菌,電動車領域,完全比不上的霍建華。
雖然趙麗穎已經成為四小花旦之一,但海潤的人脈圈和資本勢力,已無法跟上趙麗穎。在這之後,趙麗穎與海潤逐漸產生糾葛,離開海潤後,趙麗穎籤約黃斌,黃斌背景不簡單,他是黃曉明的前經紀人,一連參加過《無極》《南京!南京!》,《梅蘭芳》等電影,無論前期籌備,還是後期宣發,黃斌都經驗豐富。儘管黃斌實力雄厚,但也有資本的詬病,他代表的資本派系,有一句潛臺詞:當時我沒想那麼多,我只想搞錢。
野心勃勃的資本幫助藝人並非全心全意,一旦藝人功成名就,資本就開始榨取藝人取回自己的功勞,而不考慮藝人長遠發展。趙麗穎這次與黃斌的合作,商業價值實現良好運轉,但也讓她跳入另一個火坑。沒錯,黃斌的扶持下,趙麗穎的商務資源肉眼可見的飛升,她一口氣出演兩檔賀歲檔《西遊記女兒國》《乘風破浪》。
時尚資源也出現質的飛躍,《時尚芭莎》《嘉人》一級時尚周刊輪番上,2017年,趙麗穎以18個代言,遠遠甩開第二名6個品牌,穩穩晉升為代言皇后。
在流量和口碑的鼎盛期,趙麗穎的商業價值終於實現良好運作。再加上2017年火爆的《楚喬傳》,種種熱度疊加在一起,趙麗穎紅起來風頭無兩。事業做的如日中天,但此時,趙麗穎最黑暗的時刻來臨。資本本性貪婪,為了從工具人身上榨取更多利潤,資本讓趙麗穎不斷接劇,接代言,工作量超飽和,醫生先後警告趙麗穎身體出現問題,也是這段時間,因為趙麗穎頻繁在劇組奔波,使用替身,摳圖,業內口碑直線下降。更危險的是,市面上的黑料鋪天蓋地而來,喊出「趙麗穎滾出娛樂圈」:上綜藝被說是心機女,演電視劇被黑不扛劇,甚至網絡上開始流傳:趙麗穎加入美空,坐檯,賠公子哥吃喝玩樂,就為了得到小費。
這些坊間傳聞,沒有圖片,沒有證據,沒有多少可信度,但喪心病狂的謾罵和網絡暴力洶湧而來。網絡上,嘲笑最多的是趙麗穎的出身,說一個細節,趙麗穎曬過一張站在清華大學門口的照片,她說:如果將來有機會再站在這裡,我一定要把臉露出來!
平心而論,誰都希望進入好學校求學吧,但趙麗穎這個微博,引來無數人辱罵:中專學歷,滾出去!沒文化的,還想進清華?
黑料愈演愈烈,但忙著碾壓工具人的資本,卻騰不出手來,幫趙麗穎處理危機公關。趙麗穎沒有做過多解釋,2017年,她發了一條微博:盡人事,聽天命。轉過身投入新的劇組拍戲。2當趙麗穎分身乏力,又無法應對輿論壓力的時候,又一資本向趙麗穎遞來橄欖枝,那就是和頌。
和頌老闆娘對趙麗穎的評價不低,說趙麗穎是當前流量藝人中作品過硬,還有代表作的大流量。
而且和頌危機處理方面也非常在行,前幾年李冰冰年齡造假,緋聞,都被一一抹平,對雙方來說,資本與明星強強聯手益處頗多。趙麗穎順理成章加入了和頌。有人說趙麗穎持有和頌的股權,我經過多方驗證,和頌集團旗下10家企業,沒有查到趙麗穎持股,所以是否持股這一點我持保留態度。但趙麗穎是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這是雙方的公開信息,可信度比較大。肉眼可見的是,自從搭上和頌這個資本陣營,趙麗穎的形象開始發生微妙改變。早期的趙麗穎幾乎是「傻白甜」專業戶,受限於甜美可愛的外形,幾乎沒有時尚感,時尚資源也乏善可陳,遠落後於同期小花。
在和頌的加持下,趙麗穎的形象變成熟了,時尚感也提升了不少。
而且與過去作為工具人,被資本單方面壓榨不同,作為資方合伙人的趙麗穎,資本親自下場幫忙清理黑料,趙麗穎路人緣開始回升,和頌的資本力量不可小覷。趙麗穎不僅晉升為合伙人,而且在多部電視劇電影,開始以出品人的姿態出現。這裡和大家拓展一下,影視圈有哪些分工,出品人在其中擔任什麼樣的角色?影視行業按不同角色,分為5個位置:出品人,製片人,經濟公司,發行方和投放渠道。製片方,是實際負責管理電影的,拉金主,找經濟公司談合同招呼演員,片子拍完了資源整合,都是製片方的工作。
發行方和投放渠道比較好理解,發行人作為總銷售,把電影電視劇賣到電影院,電視臺,附帶製造輿論宣發,想辦法儘可能多的把電影賣出去這是發行人。而出品方是電影背後的金主,也就是出資人,主要負責投資這個電影,等著收回回報。說白了,趙麗穎擔任出品方,意味著她開始滲透到影片背後,參與資本投資。
到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趙麗穎的螢屏形象,是一個出身平凡,非主流審美的人,就像我們大多數普通人,沒有好背景,沒有好資源,但是好好積累,努力演戲.
最終,從無名之輩,變為資本工具人,最終被資本青睞,晉升為資本本身。4 大家所熟悉的娛樂圈,風氣浮躁,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為了滿足大家的偷窺欲和各種八卦想像,裡頭充斥著各種駭人聽聞的資本運作和功名利祿。比如對賭,權色交易,併購等等。有人說資本過渡侵染娛樂圈,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在我看來,未必。
一些流量明星實力在原地踏步,看似背後有資本在力推,但這些流量明星自己也知道,隨著時間過去,粉絲看膩了,資本也是無情的。泡沫被戳破後,只剩下海市蜃樓。而形成強烈反差的是,核心創作圈的大導演和演員,真的是在兢兢業業搞創作。大導演為了選到心儀的場景,用大半年時間,做綠皮火車,跑遍全國;只要有一個好的本子,大牌演員可以以很便宜的價格出演。
匠人精神出來的作品,資本願意砸錢,最終我們為自己喜歡的電視劇電影買單,資本獲得利潤,明星獲得曝光,我們作為觀眾,看到的作品越來越優質,這就是一個良性循環,正本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