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門幻想曲》這一首樂曲的正確名稱應該是《依歌劇卡門的主題而作的演奏會用幻想曲》(Fantaisie Brillante on Themes from George Bizet’s Opera Carmen),該曲是根據法國作曲家比才著名的歌劇《卡門》中的樂段,通過各種形式的變奏、自由發揮「幻想」而成。對於不同的樂器,也有著不同版本的《卡門幻想曲》,主要有長笛、小提琴、鋼琴,都非常好聽。
長笛版的《卡門幻想曲》,由古典主義作家弗朗索瓦·博爾納改編而成。朗索瓦·博爾納(Francois Borne 1862-1929)是古典主義的作曲家,為波爾多大劇院的首席長笛演奏家,在19世紀的最後幾年裡擔任土魯斯音樂學院的長笛教授。同時他也是一個權威的長笛設計者,且被公認為一個重要的貢獻者。而長笛版《卡門幻想曲》是採用了公眾非常熟悉的、出自著名作曲家比才筆下的歌劇《卡門》中的幾個片段,博爾納對其進行改編與創作,使之更符合長笛本應有的音色和技巧的提高。
《卡門幻想曲》匯集了法國作曲家比才的著名歌劇《卡門》中最為人們熟悉的幾段具有西班牙民族風格的幻想曲,既有灼熱的南歐色調,又具濃鬱的西班牙風情。《卡門》的音樂配置始終充滿半音的誘惑和舞曲的節律,其音樂勾人魂魄的魅力否決了觀眾對她進行正統道德判斷的可能。在音樂表現力上通過高難度的技巧手法來豐富西班牙吉卜賽人的歌唱特性。長笛在演奏這首曲子中的各種演奏技巧與音樂形象十分巧妙地貫穿於音樂進行之中,豐富了演奏者的音樂想像力,通過各種演奏技巧的展示,極大地提高了主題幻想曲的音樂表現力。
在伴奏的背景下卡門悲劇性的主題在開頭以匈牙利或吉普賽音階為基礎,非常簡潔和緊湊,具有強大的表現力。
悲傷的曲調中夾雜著對卡門這個熱情奔放的吉普賽女郎短暫一生的惋惜和感嘆,拉開了故事的序幕。
第二主題前半段3/4拍的死亡之歌。以渾厚的低音緩慢進行,與第一樂章做出鮮明的對比,如同拖著緩慢的步伐一步一步邁向死亡。
第三主題哈巴涅拉舞曲,是歌劇中女主人公卡門唱的一段非常著名的詠嘆調《愛情像一隻自由的小鳥》。
第四主題吉普賽舞曲選自歌劇卡門第二幕中非常著名的吉普賽風格音樂。
最後一個主題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鬥牛士之歌》表現出了鬥牛士掩飾不住激動高傲的神情、堅定有力的節奏和牛士的風爽英姿。
《卡門幻想曲》是長笛演奏中一首難度相當大的樂曲,需要運用多種演奏技巧,如第一部分小快板中流暢的十六分音符大樂句與兩個八度(前為八分音符,後為三連音)大跳的對比性的演奏技巧;又如,第三部分中由六連音構成的琶音音階樂句與變奏中不斷加速的三連音的演奏技巧對比;再如,尾聲部分中E大調音階的連音與吐音的演奏技巧比對等等。這些技巧的合理運用,令這首幻想曲顯得絢麗多姿、光彩奪目,富有表現力,成為長笛演奏家的最愛。
今天給大家帶來是日本青年長笛演奏家上野星矢的版本。
更多內容請關注愛笛聲長笛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