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行至尾聲,在線教育風頭無兩。
線下教培機構長達半年的「冰封」和疫情政策背景,給在線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流量增長期,下沉市場的大門被迅速打開。風口忽至的另一面,慢行業無法避免地被捲入燒錢獲客、虧損換規模之爭,理性與瘋狂共存。
盤點這一年中發生在教育賽道的大事與變革,了解從業者的感受和看法,也可一窺2020年疫情為整個行業帶來的課題、挑戰與顛覆。
政策:編程、職業教育迎利好,網課平臺監管再收緊
教育科技公司邁入新一輪增長區間背後往往伴隨著政策助力。
2月12號,教育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發布《關於中小學延期開學期間「停課不停學」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網絡課堂、網絡雲平臺、電視課堂成為中小學生複課之前的主要學習渠道。
3月5號,教育部發布《關於加強「三個課堂」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將積極推進「網際網路+教育」發展,針對基礎教育階段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的現實需求,在各地實踐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網絡課堂」應用。
有機構創業者曾對財經網表示,「開年政策相當於教育部為在線教育的普及做了一次全國性的免費推廣,K12和少兒英語兩個相對成熟的賽道最先獲益。」
通過免費課投放和公立校技術合作,主流K12在線教育平臺上半年湧進了大量新增用戶。根據QuestMobile顯示今年2月學而思網校、作業幫、猿輔導的周活躍人數分別為615.9、740.8、378.1萬人,環比1月增長5至7倍自有流量。
在線教育行業整體滲透率提升的大背景下,成人職業教育和少兒素質教育需求也在同步增加,細分賽道湧現出了一批創業公司。
12月8號,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情況,提到鼓勵多元主體組建職業教育集團,確定150家示範性職業教育集團培育單位。「十四五」期間,我國職業教育將全面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12月9號,教育部針對全國政協委員提出的《關於穩步推動編程教育納入我國基礎教學體系,著力培養數位化人才的提案》予以回應,明確教育部已制定相關專門文件推動和規範編程教育發展,培養培訓能夠實施編程教育相關師資,將包括編程教育在內信息技術內容納入到中小學相關課程。
事實上不止編程教育、整個數理思維啟蒙賽道的重要性均再上一個臺階。
如今在線教育已覆蓋全齡,其中對青少年的服務和引導尤為重要,政策扶持的另一面,今年整體監管力度也在增強。
8月24號,教育教育部等六部門發布《關於聯合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10月6號,教育部辦公廳、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發布《關於對校外培訓機構利用不公平格式條款侵害消費者權益違法行為開展集中整治的通知》;12月3號,中央網信辦、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涉未成年人網課平臺規範管理的通知》(下簡稱《通知》)。
最近一次《通知》直指網課平臺,著重監督平臺價值導向,要求不得散布色情低俗、血腥暴力等違背公序良俗的內容,不得以「技術中立」「算法推薦」為由,推送不適宜未成年人的信息或廣告引流內容。此外,屬地網課平臺黑白名單備案審查制度也要逐步建立,對平臺內圖文、視頻內容審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市場:資本聚集頭部,行業馬太效應加劇
在線教育行業的反周期性註定了其上半年的新一輪爆發,成為2020年資本寒冬中少有的吸金賽道。
中概股教育科技公司好未來和跟誰學近兩個月先後宣布,有投資者同意購買其15億美元和8.7億美元的公司新發行A類普通股。
相比之下一級市場略顯瘋狂。《商業數據派》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1月末,在線教育領域共披露融資事件89起,較去年同期的136起減少34.56%,但融資總額卻增長了256.78%達388億元。
錢多了,項目在減少,說明大額融資事件增加。
3月,猿輔導拿到高瓴資本領頭的10億美元G輪融資,三個月後作業幫緊跟7.5億美元E輪融資。10月,猿輔導宣布完成G1、G2輪共計22億美元融資,12月24日最新消息,猿輔導已經交割了雲鋒基金3億美元的投資。
在線K12之外,素質教育各細分領域也迅速崛起。
編程賽道頭部平臺編程貓11月宣布完成13億元D輪融資,距離其2.5億元C+輪融資完成僅過了半年時間。數理思維賽道頭部平臺火花思維今年拿到三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達2.8億美元。與之旗鼓相當的豌豆思維則在11月拿到軟銀願景基金2期領投的1.8億美金C輪融資。
在線教育這個領域已經很難容下初創公司,行業大額融資不斷被刷新背後,資本和流量紅利向頭部聚集,小平臺黯然離場,中腰部燒錢燒不過大公司,但放棄就會逐漸向尾部滑行,進退兩難。
易觀高級教育分析師李玥向財經網指出,「中小型在線教育廠商無論是在流量獲客還是在持續運營層面都面臨著更大的壓力,所以我們預計行業馬太效應還將有所增強。」
但根據市場集中度去判斷行業壟斷程度,李玥也認為實質上來說在線教育行業並不會出現嚴重的平臺壟斷問題,「相較於外賣、網約車等,在線教育產品服務的異質性更強,行業之中細分賽道繁多,廠商的教育產品和服務類型多樣,品牌主打方向不一,對應著用戶的多元化在線教育需求。從市場競爭層面,頭部廠商並非高枕無憂,跨界競爭與創新競爭仍然頻繁,且競爭維度更為多元。」
企業:IPO難解高虧損,行業獲客成本持續抬升
在線教育已是一片紅海,規模化盈利之困仍然高懸,再加上瑞幸財務造假以來中概股自曝、做空風波頻陷,今年業內討論最多的話題之一就是跟誰學做空事件。
不完全統計年內跟誰學被多家機構做空超15次,財務、用戶數據造假指控不斷,但對其整體股價並未造成太大影響,年內市值一度超過新東方。
跟誰學聯合創始人、副總裁羅斌在近期的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到頻繁被做空時表示,跟誰學目前已經不太回應這些事(做空)了。
關於近期宣布的8億美金增發計劃,羅斌稱,「坦率講我們並不是一家想拿錢的公司。教育行業是一個現金流非常健康的行業,只要能服務好學生和家長,就能源源不斷拿到很好的現金流,做好業務經營。通過這種輸血做這個行業,我們認為這是一個健康的事情。」
資本市場反饋就沒有這樣樂觀。跟誰學股價自10月以來持續下挫,從10月12日的每股119.94美元下跌到12月16號每股60.00美元,近乎腰斬。近兩個月的兩次大幅下跌均與其Q3財報出現上市以來首次虧損相關。
以率先實現盈利的姿態登陸美股的在線大班課代表跟誰學今年Q3虧損高達9億,全面「all in」線上業務最成功的老牌巨頭好未來在今年也出現整體虧損。此外,新東方營收和淨利雙降,未上市企業中的獨角獸們目前也都處於燒錢爭市佔率的階段。
一旦捲入投放推廣的渠道競爭,絕大部分平臺都無法兼顧用戶增長和賺錢,行業整體獲客成本仍在持續抬升。在主流產品差異化拉不開明顯距離的時候,渠道獲客的差異化嘗試也往往力不從心。
東方證券研報指出,目前行業獲客成本仍處於上行周期,短期內難以下行。學而思網校、跟誰學、有道的獲客成本分別為546元、978元和1085元,其中,跟誰學獲客成本從去年一季度的524元一路走高至今年一季度的978元,同比提升86.6%。
一級市場的錢被頭部包攬,部分二梯隊企業開始尋求上市募資,一起作業11月14號正式向美國證監會遞交招股文件,擬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另一邊是教育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潮開啟。老巨頭新東方11月9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募資金總額(在扣除承銷費及發售費用前)約101.3億港元。好未來年內曾被傳出將回港IPO消息,但官方並未回應。
相比今年以優勝教育為代表的線下教培機構倒閉潮,線上平臺雖然進入新一輪增長區間,但無論是增加投放還是擴科仍需要資本輸血,試錯的機會不多了。
展望:還有兩年窗口期,「在線教育」說法或將不存在
「2020年全年資本向在線教育領域輸入了近150億美元,但在線教育的收入只有幾百億元人民幣。」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在近期的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出,「在線教育窗口期還有2年左右的時間。過了窗口期資本就會對在線教育做冷卻處理。希望在教育領域的人能夠團結起來,把在線教育的模式跑通了。」
降低獲客成本,維持轉化率和續報率達到80%以上的水平,是支撐未來在線教育持續盈利的兩個關鍵點。
擔憂始終存在,但也不乏實現連續盈利的案例。51Talk依靠菲教打開低線市場,連續四個季度實現盈利。同樣主打菲教普惠的阿卡索近兩個月連續拿到兩筆億元融資,可見差異化戰略在垂直賽道仍具備一定競爭優勢。
編程貓聯合創始人兼CTO孫悅認為,目前在線教育整個模式還沒有完成底層邏輯的突破。「它還是受帶寬和現有傳輸限制,或者以視頻、以交互直播為載體,其實有更豐富的體驗。等在線教育變成下一代不用『在線』這個詞的時候,科技教育會迎來新的紅利。」
近兩年關於「未來屬於線上還是線下」的討論,答案逐漸清晰。
疫情給在線教育帶來流量紅利的另一面,線下面授課的臨場體驗以及學習效果的不可替代性反而得到了強調,教育的未來形式不是相互取代,而是如何更好的結合。
「未來的教育是線下和線上平分秋色的教育。絕對不是在線引領教育的教育。甚至是地面引領在線、在線繼續跟隨的教育。」俞敏洪認為5年的時間可以驗證該結論是否正確。
從職場發展研究的角度,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三年後「在線教育」的說法或將不存在。
脈脈創始人兼CEO近期的人才報告解讀中指出,目前線下的教育機構都「all in」到在線,而頭部的一些在線教育公司也開始布局線下,教育是各領域企業線上線下融合趨勢的一個縮影。
當然,實現融合打通的前提是,接下來兩年究竟能跑出幾家規模化盈利的在線教育公司,賽點已經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