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排經典,南派傳統劇目《馬福龍賣箭》再登舞臺

2020-11-19 騰訊網

9月14日晚,廣州粵劇院創排的經典傳統粵劇《馬福龍賣箭》在第十屆廣州藝術季上精彩展演。該劇由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和廣州粵劇院聯合出品,是繼粵劇《審死官》後,又一合作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當晚,觀眾反響熱烈,緊湊的劇情、精湛的武戲、富有張力的表演令掌聲、叫好聲響徹全場。

《馬福龍賣箭》演出現場

該劇由廣州粵劇院下轄的廣州紅豆粵劇團全力創排,邀請了粵劇編劇蕭柱榮進行劇本整理,吳浩劍擔任導演,著名掌板師傅陳焯榮擔任擊樂指導。

據導演吳浩劍介紹,《馬福龍賣箭》全劇已經多年未上演,也未留下影像資料,目前僅有由陳少棠、盧啟光主演的《馬福龍賣箭》中的「賣箭」一折存有影像資料,這一折也是當今舞臺上常演的、知名度很高的粵劇南派折子戲。

「《馬福龍賣箭》作為經典粵劇南派傳統劇目,我們在排演過程中,運用了南派武技手橋,還有南派把子,如一炷香、摳的等,以及傳統排場。」吳浩劍說。

《馬福龍賣箭》演出現場

該劇講述馬福龍家道中落報國無門,與妻陳月娥甘苦與共挨窮受困,更飽受嶽父陳玉山羞辱的故事。馬福龍將祖傳寶箭拿到街頭出賣,偶遇喬裝員外四下訪尋英雄豪傑的元帥胡夢熊。胡夢熊以買箭為名,多方挑剔,激怒馬福龍與他比武,從而賞識馬福龍武藝超群,於是邀其共赴沙場抵禦西遼侵略。馬福龍戰功顯赫,受封王,榮歸故裡。

《馬福龍賣箭》演出現場

此次重排,由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得主歐凱明飾演馬福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陳韻紅飾演馬福龍妻子陳月娥。

歐凱明表示,重新將傳統經典粵劇《馬福龍賣箭》全劇搬上舞臺,一方面是要向靚少佳、陳少棠、盧啟光等粵劇前輩致敬,另一方面是想做好粵劇的傳承。

《馬福龍賣箭》演出現場

「這部作品是前輩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我們要一代代傳承好,現在是我演,同時我也教給徒弟們,把優秀作品傳承下去。」歐凱明說。

據了解,《馬福龍賣箭》作為經典粵劇南派傳統劇目,取材於古本《李槐賣箭》,是粵劇小武金山貞的看家戲。後經新金山貞和粵劇名伶靚少佳的精心錘鍊,南派武功更見特色。1957年由粵劇編劇何建青與靚少佳整理改編,靚少佳導演,靚少佳、盧啟光等主演。1992年,廣州粵劇團以該劇參加在香港舉行的兩廣南派粵劇匯展,由陳少棠、盧啟光主演。

《馬福龍賣箭》演出現場

此次重排,廣州紅豆粵劇團近百名演職員共同參演。該劇音樂、唱腔設計鄒裕偉,舞美設計潘曉平,燈光設計梁兆源,音響設計蘇文軍、鄧小龍,服裝設計袁存,化妝設計楊芬,道具設計鄧建文等主創人員均為廣州粵劇院優秀創作人才。此外,盧文斌、何瑛華、吳俏紅、蔡金敏、李庭輝、陳美娟等在劇中出演重要角色。

《馬福龍賣箭》演出現場

值得一提的是,為更好地還原該劇的傳統粵劇表演風格,本次創排還特別邀請到蘇輝、倪惠英、陳少梅、何篤忠、吳寶志、葉兆柏、梁從風、曾日祥、鄭衛國、陳焯榮、蔡孝本等粵劇前輩擔任作品藝術指導。

【記者】徐子茗

【通訊員】文瑤

【作者】 徐子茗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四大「寶藏劇團」齊聚,廣州舞臺再掀「戲曲熱」
    據悉,包括國家京劇院在內,廣州大劇院在2020年下半年度還邀請了廣州粵劇院、永嘉崑劇團、上海越劇院共四個「寶藏」劇團,帶來八臺經典和新編劇目,累積傳承、守正創新,為傳統戲曲的傳承「拾一根柴,添一把火」。
  • 經典粵劇《玉簪記》重排,粵劇名家蔣文端、林家寶聯袂出演
    蔣文端(前排中)、林家寶(後排中)聯袂主演重排編導團隊介紹,本次重排該劇,在繼承粵劇名家呂玉郎、林小群經典演出版本的基礎上,對劇本作了調整,在充分展現戲曲表演虛擬性和寫意性的基礎上,融合當代美學藝術理念,表達純粹的愛情觀和價值觀
  • 瀋陽經典戲曲劇目重登舞臺
    評劇《茶瓶計》劇照 劉 濤 攝 本報記者 王臻青 7月27日晚,瀋陽評劇院大型傳統評劇《茶瓶計》在盛京大劇院上演。這是瀋陽評劇院7年來首次演出《茶瓶計》全劇,也是瀋陽惠民戲曲演出的首場大戲。
  • 曲劇團復工「組裝式」重排經典《珍妃淚》
    北京曲劇團演員復排經典劇目《珍妃淚》。方非 攝北京曲劇團排練廳在辦公樓三樓,但在一樓就聽得到鼓點聲,沉寂了幾個月的北京曲劇和曲劇人就被這鼓聲一點點喚醒。作為疫情後復工的第一個劇目,北京曲劇團復排的經典劇目《珍妃淚》劇組與以往的排練不大一樣。為了保持通風,排練廳的窗戶敞開著,不在排練的演員都戴著口罩;為了減少人員聚集,整個劇組分成兩部分,主演們在劇院的排練廳,而群演則在向北京京劇院借的排練廳裡排練。曲劇團副團長崔迪表示,整部劇被分成了一個個「零件」,分成幾個部分分開排練,最後再「組裝」在一起。
  • 蒲劇傳統劇目簡介(三)
    敘少女柳金蟬,元宵之夜觀燈,為無賴李保誘至家中,逼婚不從,被縊而亡,李保移屍,被書生顏查散發現;顏遭屈被捕,知縣江萬裡將其絞死,顏僕狀告於包拯。包拯乃下陰曹,令判官張宏代查生死簿,而簿上註明柳被顏所縊。包不信,再至陰山,訪柳鬼魂,又於油流鬼口中,得知判官為保母舅,因袒李私改生死簿,即鍘判官與李保,使金蟬與查散復生婚配。 此劇系淨角為主唱做並重戲。劇本存佚不詳。
  • 南北戲臺奏響莆仙戲名劇 鄭懷興經典歷史劇重排獲贊
    上月28日,由中國評劇院打造的重編歷史劇目《新亭淚》(由著名編劇鄭懷興創作),在全國地方戲演出中心(中國評劇大劇院)驚豔亮相。同一時間,鄭懷興另一經典劇作《晉宮寒月》,由鯉聲劇團重排演出也圓滿落下帷幕。「南北交響,感慨萬千。人從而立逾古稀,戲猶重煥異彩,寫戲者之最大欣慰,莫過於此矣!」南北戲臺同時再排自己的歷史劇,鄭懷興也發文感慨。
  • 顛覆傳統京劇舞臺,《欲望城國》讓莎翁故事屬於東方
    薊軍大亂,敖叔徵最後身中亂箭,倒地而亡。﹀改編自莎劇《麥克白》的創團作品《欲望城國》,一舉成功,廣受國際邀約於各大藝術節演出,足跡遍至英國國家劇院,法國亞維儂藝術節等處;《欲望城國》於是成為當代傳奇劇場的經典劇目,爾後,又陸續創作了改編自莎士比亞、希臘悲劇、貝克特與契訶夫經典的戲劇作品,成為傳統戲曲藝術發展與創新的掌旗「先鋒」人物,每推出新作皆引起熱烈的迴響與討論,更曾兩度受邀赴愛丁堡藝術節演出。
  • 【劇苑採擷】傳統閩劇劇目系列——《一文錢》
    挖掘傳統閩劇劇目   激發作者創作靈感推介新創優秀劇本   推動藝術成果轉化「採擷」閩都藝術精品
  • 蒲劇傳統劇目簡介(一)
    黃回朝復旨,佯言追趕不及,紂王遂亦置而不問。  此劇系鬚生、正旦、花旦、大淨唱做工並重戲。其中折戲《闖宮》、《抱鬥》常單獨演出。是楊登雲(楊老六)、楊佔河演出代表戲之一。山西蒲縣柏山廟舞臺題壁載:光緒五年三月襄陵祥順班演出此劇。今存版本:①臨汾蒲劇院存1956年蒲州梆子鑑定演出本;②《山西地方戲曲彙編》第六集刊本;③《蒲州梆子傳統劇本彙編》第十九集刊本。
  • 新民晚報數字報-經典劇目喜氣洋洋滑稽舞臺笑聲朗朗
    今年春節,戲曲曲藝舞臺雖然「重量級」的演出不多,但戲曲演出集中了一批由優秀中青年演員擔綱主演的經典劇目,這幾年在商演市場呈現
  • 盤點:黃梅戲的傳統劇目!網友:黃梅戲唱腔清新悅耳
    黃梅戲唱腔清新悅耳、韻味樸實濃厚、服裝甜美脫俗,傳統劇目分成精緻大方的正本戲,歡快活潑的小戲【經典劇目】《天仙配》推薦嚴鳳英大師、王少舫先生、張雲風先生主演的電影電影《天仙配》劇照(圖片源於網絡)《女駙馬》首先推薦嚴鳳英大師、陳文明先生、王少舫先生主演的電影,其次是馬蘭老師主演的舞臺全劇。
  • 秦腔大型傳統劇目《再續紅梅緣》在北京展演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秦腔大型傳統劇目《再續紅梅緣》日前(19日)在北京展演。秦腔大型傳統劇目《再續紅梅緣》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秦腔」搶救傳承劇目,該劇取材於中國明代的傳奇作品《紅梅記》,講述了裴瑞卿與李慧娘、盧昭容的傳奇愛情故事。 劇作借鑑京劇、川劇、粵劇等劇種的相同題材,保留秦腔《遊西湖》中的經典片段及「吹火」絕技。
  • 江蘇省京劇院六十年來的經典劇目在舞臺重現。
    8月18日晚、19日晚,「甲子流芳」晚會、《龍鳳呈祥》專場輪番上演,江蘇京劇界老、中、青三代演員集結,將我省京劇六十載「芳華」呈現在舞臺上。&nbsp&nbsp&nbsp&nbsp舉辦60歲生日慶典,在省京劇院院長駱朗看來,最重要的意義是將省京六十載芳華中最具代表性的劇目作了一次集中展示。
  • 吳念真經典劇目首登大陸 舞臺劇《臺北上午零時》
    》演出時間:2015年1月22日-1月25日 19:30演出地點:國家大劇院戲劇場票價:100 200 320 400 480 580訂票電話:8610-66550000五度金馬獎最佳編劇臺灣電影新浪潮靈魂人物臺灣最會講故事的人 吳念真 導演/編劇作品 吳念真經典劇目首登大陸
  • TGC第三日:遊戲V龍同時在線人數突破50萬,彭于晏、南派三叔現場助陣
    《勇者大冒險》南派三叔親臨現場助陣,組建了一支由南派三叔擔任團長的冒險團,進入展區與玩家互動,在展區中,三叔還玩了一把遊戲秀。《地下城與勇士》:超人氣格鬥網遊力作DNF主職業男格鬥的二次覺醒到來,二次覺醒為DNF內職業的再次成長提升,技能與職業再雙雙升級,再戰阿拉德大陸。
  • 傳統弓的箭(漫談)
    對我來說,如果你給我一把不好的弓,但允許用自己的箭,那成績在適應後,不至於丟人。但如果你讓我用自己的弓,卻給我一組差箭,我就不用努力了。  原理在於,弓再差,也只有一種差法。它的效率,手感也許很可笑,但不會改變了。但箭,如果每一支都不一樣,就徹底完了。  所以說,箭要求的第一是什麼?是一致性!所有的箭,必須一模一樣。
  • 劇目新賞 | 《遊龍戲鳳》
    《遊龍戲鳳》又名《戲鳳》或《梅龍鎮》,也有誤為《美龍鎮》者,是一出傳統生旦對兒戲。
  • 吳川粵劇南派藝術一代宗師、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林國光先生逝世
    他早在1954年加入吳川粵劇團(前身為光藝班),特別對南派藝術感受頗深,師從老天壽、張瑞棠、白面壽、大眼蓮等前輩,勤學苦練,取眾所長,對粵劇各行當的表演程式,傳統排場十分熟悉。戲行知識淵博,造詣甚高,深得粵劇南派藝術第一代傳人老天壽的讚賞,並收他為「入室弟子」。
  • 北京京劇院《宋家姐妹》將登京津冀精品劇目展演
    《宋家姐妹》作為北京市文化局選定的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即將參加「2018年京津冀精品劇目展演」活動,於6月26日至28日在長安大戲院上演。該劇以1927年中國革命經受血雨腥風為背景,生動展現了宋慶齡堅決捍衛中國革命的偉大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