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夏,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十周年,晉南蒲劇一團在太原演出蒲劇《薛剛反朝》。閻逢春飾徐策、王秀蘭飾紀鸞英、楊虎山飾薛剛、曹鎖元飾薛葵。
無影簪 傳統劇目。又名《伐冀州》、《獻妲己》。事見《武王伐紂平話》及《封神演義》第三回。敘殷紂於女媧廟降香,見女媧塑像甚美,竟以淫詞題於粉牆。女媧大怒,即命九尾狐狸、玉石琵琶、九頭雉雞三妖下凡,並賜狐狸無影簪一支,蠱惑紂王。紂王回宮後思念女媧不止。適逢朝覲之年,各路諸侯雲集朝歌。紂王聽信費仲讒言,要納冀州侯蘇護之女妲己為妃,蘇護不允,題詩宮門而去。紂王怒,命西伯侯姬昌、北伯侯崇侯虎討伐蘇護。姬昌按兵不動,惟崇侯虎與其子應彪率兵前往,被蘇護及其子全忠打敗,只得退守,以待西伯侯兵至。蘇護自思冀州彈丸之地難敵天下諸侯,欲殺妲已以絕紂王之念。適西伯侯遣散宜生前來下書,曉以君臣大義,陳以利害。蘇護聽從其言願獻妲已。中途妲己被九尾狐狸攝取女魂,化身進宮蠱惑紂王。紂王冊封妲己為妃,蘇護獲赦,進位太師。
此劇系淨角、花旦唱做工並重戲。今存版本:①《山西地方戲曲彙編》第六集刊本;②臨汾蒲劇院存傳統演出抄本。③《蒲州梆子傳統劇本彙編》第十九集刊本。
炮烙柱 傳統劇目。又名《比幹挖心》、《闖宮抱鬥》,含折戲《闖宮》、《抱鬥》。事見《武王伐紂平話》、《史記·殷本記》、《封神演義》第六回。敘終南山練氣士雲中子,赴朝歌獻劍除妖,紂王不用其計,乃向杜元銑府門題詩一首,隱寓「殷紂將亡,周室當興」之意,杜元銑抄詩入宮進諫。因詩中含有「妖氣」二字,觸犯妲己忌諱,妲己乃進讒言,將杜元銑處斬。上大夫梅伯聞訊,由首相高容引入內宮,直言激諫紂王,並指妲己為妖。紂王因怒生恨,妲己從旁慫恿,製造銅柱炮烙,將梅伯炮烙而死。中宮姜皇后,深知紂王殘害忠良盡出妲己之謀,因而面諫紂王,並痛責妲己。妲己心中懷恨,暗命奸臣費仲、尤渾買囑刺客姜環故意行刺紂王,被擒後誣為姜後指使。紂王命楊娘娘用刑審問。因姜後不肯招認,紂王乃命太監挖去一目;復用火鬥炮烙雙手,姜後終於蒙冤而死。姜後之二子殷郊、殷洪,痛傷母后慘死,怒殺姜環,並聽楊娘娘之言,求救於文武大臣。有方弼、方相二鎮殿將軍,膂力過人,聞知紂王無道,氣憤之下背負二太子逃出朝歌。紂王命黃飛虎追殺二太子,黃不願助紂為虐,反使方弼保了殷郊,方相保了殷洪,分赴東魯、南郡借兵復仇。黃回朝復旨,佯言追趕不及,紂王遂亦置而不問。
此劇系鬚生、正旦、花旦、大淨唱做工並重戲。其中折戲《闖宮》、《抱鬥》常單獨演出。是楊登雲(楊老六)、楊佔河演出代表戲之一。山西蒲縣柏山廟舞臺題壁載:光緒五年三月襄陵祥順班演出此劇。今存版本:①臨汾蒲劇院存1956年蒲州梆子鑑定演出本;②《山西地方戲曲彙編》第六集刊本;③《蒲州梆子傳統劇本彙編》第十九集刊本。
渭水河 傳統劇目。又名《文王訪賢》。事見《封神演義》第二十三、二十四回及《武王伐紂平話》。敘周文王求賢若渴,深得眾望。一夜,夢見飛熊,以為獲賢之兆,遂率文武大臣,四處訪賢。途遇武吉,力薦姜尚(子牙),胸藏經綸,堪稱大賢,現在渭水之濱。周文王遂至渭水河邊,面見子牙,請他出山輔政。經子牙允諾,以輦載之,由文王拉車而行,以示敬意。
此劇系淨角唱工戲。蒲劇改用鬚生飾演姜尚,舊時稱「吉祥戲」,祭神時多演出。牛瑞亭演出代表戲之一。有清末太原華美工廠刻印本。臨汾蒲劇院存抄本。秦腔亦有此劇目。
黃河陣 傳統劇目。事見《封神演義》第四十七回。敘聞仲伐周不勝,搬請趙公明相助。被張陸及姜子牙用「釘頭七箭書」射死。趙公明之妹雲霄、碧霄、瓊霄,身帶法寶,替兄報仇,擺下「九曲黃河陣」,用混元金鬥困住十二大仙及道教教主、通天教主、截教主、闡教主等。老子、元始天尊、燃燈道人下凡,始大破黃河陣,三霄大敗而逃。
此劇系神魔戲。表演中用金交鐧、大鬥、混元鏡等武器,有雜技和群打戲之特點。劇本存山西省戲劇研究所。
誅仙陣 傳統劇目。又名《碧遊宮》。事見《封神演義》第七十二回。敘廣成子因救姜尚,打死火靈聖母,進碧遊宮見其師叔通天教主(火靈聖母之師)請罪。教主放他出宮時受門下所侮,又失手將龜靈聖母打現原形。申公豹藉機向教主進讒。教主大怒,率七妖擺下誅仙陣。姜尚請來老君、老壽星等,未能奏效。後得準提、接引二道人相助,方破此陣。
此劇系生旦淨醜唱打並重神話劇。山西蒲縣柏山廟舞臺題壁載:嘉慶五年三月杜盛班,道光七年三月、二十七年三月永盛班,均演出此劇。臨汾蒲劇院存抄本。京劇、川劇、秦腔、漢劇、同州梆子、山西中路梆子、上黨梆子、豫劇、河北梆子均有此劇目。
澠池關 傳統劇目。又名《五嶽圖》、《收張奎》、《破澠池》。事見《封神演義》第八十六至八十八回。敘姜子牙率周兵伐殷,兵至澠池關,守將張奎、高蘭英夫妻出戰。連傷周之黃飛虎、土行孫等五名大將,後姜子牙在土行孫之師懼留孫幫助下,指點楊戩、楊任、韋護將張奎誘至黃河岸邊,以降魔杵擊殺,破了澠池關。
此劇系武淨、鬚生為主之唱、做、武打並重戲。今存版本:①臨汾蒲劇院存演出抄錄本;②《山西地方戲曲彙編》第七集刊本;③《蒲州梆子傳統劇本彙編》第二十集刊本。
會孟津 傳統劇目。事見《封神演義》第九十五回至第九十七回。敘殷紂王無道,眾諸侯均有伐紂之意。周武王遂匯集八百諸侯於孟津,共討紂王。紂王屢敗不支,武王兵臨朝歌,逼殺妲己。紂王遣殷破敗往周營乞和,武王不許。殷破敗無奈,大罵姜子牙,眾將殺死破敗。後周兵破城,由武王歷數紂王十大罪狀,紂王於摘星樓自焚而死。
此劇系鬚生為主的唱做舞並重戲。著名鬚生任祥娃(任金祥)演出代表戲之一。劇本存運城市文化新聞出版管理局。
黑逼宮 傳統劇目。又名《慶陽圖》、《斬李廣》。1962年晉南蒲劇院發掘。敘西周厲王,為平虹霓之叛亂,命李廣、李剛前去徵討。功成還朝,李廣被封為王,李剛被封為侯。一日,厲王賜宴慶功,酒席宴前,李剛自述戰功,誤打國舅馬蘭之冠。馬蘭責李剛無禮,李剛反譏笑馬蘭恃妹得寵,席間不歡而散。馬蘭懷恨,向妹馬妃進讒。兄妹訂計,趁厲王酒醉,誣李廣與楊後有曖昧之情。厲王怒,立命馬蘭監斬李廣。楊後逼厲王下詔赦免。馬蘭急斬李廣,假稱斬時未接旨意。李剛聞知噩耗,率兵反朝,打死馬蘭。厲王此時閉宮不出。李剛兵圍皇城,逼斬馬妃後罷兵。
此劇系生、淨為主之唱做工並重戲。臨汾蒲劇院存抄本。秦腔、河北梆子、同州梆子均有此劇目。
烽火臺 傳統劇目。又名《進褒姒》。事見《東周列國志》第二回。敘周幽王昏庸無道,上大夫褒響進諫被囚。其子褒洪德獻美女褒姒贖父罪。幽王寵褒姒,廢申後及太子宜臼以取悅褒姒。褒姒不喜笑,幽王依大臣貘公計,舉烽火以戲諸侯,褒姒果然大笑。後申侯與戎兵犯鎬京,幽王再燃烽火,諸侯不來,鎬京陷落,幽王被殺,褒姒自縊。宜臼繼位,創建東周。
此劇系淨、花旦、正旦、小生唱做工戲。劇本收《蒲州梆子傳統劇本彙編》第一集。
淮都關 傳統劇目。含折戲《黃逼宮》。事見《左傳·魯隱公元年》及《東周列國志》第四回。敘春秋時,鄭武公掘突染病在床。經王太師策劃,二王姬寤增(共叔段)攜王妃借進宮探病之機,藥死武公,篡奪王位。王妃恐大王姬寤生還朝奪位,派子都把守淮都關(又名陰審關),以阻大王還朝。大王與子都戰,被擊馬下,頂上真龍出現,子都乃降。還朝後斬奸妃,又將二王打入牛脾山,乃繼王位。
此劇系鬚生唱做工戲。其中《黃逼宮》一折常單獨演出,為張慶奎演出代表戲之一。郭澤民以《黃逼宮》參加1982年山西省優秀中青年演員評比演出獲最佳青年演員獎。劇本藏臨汾蒲劇院。中國文採聲像出版公司曾於1999年出版郭澤民主演之《黃逼宮》光碟。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黨梆子均有此劇目。
美人圖 傳統劇目。又名《進驪姬》、《蜜蜂計》,含折戲《土地堂》。事見《東周列國志》第二十二回及《列國演義》第二十七、二十八回。敘晉世子申生出兵打敗驪戎國後,驪戎國公主驪姬去晉和聘,獻公見驪姬美貌,不聽忠諫,收為宮妃。驪姬欲報前仇,假意論功行賞,請調申生回朝。適獻公設宴百花樓,驪姬事前用蜂蜜塗發,席間又藉故採花,招引群蜂飛繞,申生驅蜂中計。誣為調戲國母,金殿問斬。群臣為申生辯冤,獻公不聽,反將丞相狐突打入天牢,大夫裡克貶官。世子重耳與齊世子姜興邦亦被逐出。後姜妃及世子夷吾聞訊趕至論理,亦被處死。驪姬反受封為正宮。姜興邦得姑母血書,與大將介子推計議,力保重耳逃國。
此劇系小生、小旦、鬚生、大淨唱做並重戲。著名鬚生十二紅(黃正卿)演出代表戲之一。其中《土地堂》一折,常單獨演出。宋福林、蓋天紅(王佔魁)亦擅此折。忻州城內財神廟舞臺題壁載:晉南平陽太平縣得勝班及雙梨園班同治三年前後演出此劇。劇本收《蒲州梆子傳統劇本彙編》第一集。
火燒綿山 傳統劇目。事見《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附錄之四》、明李贄《史綱評要·周記》、《東周列國志》第二十二回。敘春秋時,晉獻公寵愛驪戎國王之女驪姬。後驪姬用「蜜蜂計」陷害公子重耳,重耳被迫逃國。途經土地堂,腹飢難耐,介之推刮股奉君。十餘年後,晉獻公死,重耳還國登基,大封功臣。介之推因還國時為重耳所忘,一氣之下隱居不出。重耳派人訪之,介之推背母逃向綿山。重耳為促其出山,命人焚山。介矢志不移,抱樹被焚而死。
此劇系《美人圖》續編。有光緒二十二年西安聚和堂刻印本。劇本收《蒲州梆子傳統劇本彙編》第一集。
鐵獸圖 傳統劇目。事見《史記·秦本紀》及《東周列國志》第二十六回。敘春秋時,晉獻公假虞滅虢,繼而滅虞。虞國人百裡奚,逃向楚國邊邑,為人飼馬為生。秦穆公聞其賢,以五羖羊皮贖之,拜相輔政。百裡奚離家後,虞國發生饑荒,其妻杜氏攜子孟明外出逃荒,為清福神用「鐵獸圖」將其救至秦國,使百裡奚夫妻、父子團聚。後秦穆公將百裡孟明、西乞木、騫伯三人,均封為帥,稱霸諸侯。
此劇系老生、青衣唱做工戲。劇本收《蒲州梆子傳統劇本彙編》第一集。秦腔亦有此劇目。
臨潼會 傳統劇目。又名《臨潼鬥寶》。含《戰潼關》、《臨潼鬥寶》前後兩部。事見《左傳》、《春秋鼓詞》及明丘浚《舉鼎記》傳奇。敘秦王為威懾諸侯,計邀十七國諸侯至臨潼鬥寶。楚國大將伍員知寶被盜蹠所劫,鞭打盜蹠,奪回寶物,又與其結為兄弟。至秦,各國比寶、比武,伍員力舉千斤銅鼎,壓倒諸侯,秦王懼之,將妹孟嬴(無祥公主)許婚楚太子建。各使臣安然回國。
此劇系生角為主之唱做並重戲,有時連演,有時分演。劇本存佚不詳。豫劇、同州梆子有此劇目。
出棠邑 傳統劇目。含折戲《拆書》、《殺府》。事見《左傳·昭公二十年》、《史記·伍子胥列傳》、《春秋五霸七雄列國志》及《列國演義》第七十二回。敘春秋時,楚平王父納子妻,太傅伍奢進諫,平王怒而殺之。時伍奢之子伍尚、伍員鎮守棠邑,平王恐其^造**,逼伍奢獄中修書,調子進京。書到棠邑,伍員看出破綻,阻兄進京。伍尚以父命難違,執意前往。伍尚走後,伍員遣散兵士,其妻賈氏自刎而死,伍員將子託於丫環,隻身逃出棠邑。
此劇系鬚生應工戲。是著名鬚生閻逢春演出代表戲之一,以做工表演見長,其中「推盔」、「撣劍」、「上馬」,被譽為表演上的三絕。此劇在表演上分閻派(閻逢春)與張派(張慶奎)。宋東元、王水玲亦擅演此劇。有清末太原華美工廠《殺府》折戲刻印本。1955年李星五對此劇加工整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豫劇、京劇、漢劇、川劇以及中路梆子、北路梆子,均有此題材劇目。
富貴圖 傳統劇目。又名《雙藏櫃》、《專諸刺僚》。含折戲《輝姬鬧房》、《雙藏櫃》、《魚腹劍》。事見《左傳·魯昭公二十七年》、《列國演義》第七十三回及《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六回、元李壽卿《說專諸伍員吹簫》雜劇。敘春秋時,吳王薨,姬光以長當立。廉修專權,既擁姬僚繼位,又欲加害姬光。丞相許孟暗助姬光男扮女裝逃出宮門。姬光逃出,改名輝姬。夜遇廉修,收為奴婢。廉女賓蟬家藏要離之女娟仙所畫富貴圖一幅,姬見廉女貌美,戲之,露真跡,具實以告,二人暗拜富貴圖為媒,結為夫妻。廉修子廉賢,強娶要離之女娟仙為妻。迎娶之日,適許孟前去降旨,姬光跟隨花轎前來,藉機遣書許孟,要離始知姬光下落。廉賢迎娟仙歸,正欲拜堂,箭瘡忽發,老夫人即命賓蟬陪新人暫住繡房。夜間娟仙看破賓蟬、姬光行色,亦與姬光私合。一日,姬僚率領群臣大宴於姑蘇臺,忽念及姬光,即令許孟捧旨並攜冠帶前去訪問。許孟至廉府宣旨,廉賢方知妻、妹與姬光同居,氣憤而死。楚國伍員逃在吳國,結識俠客專諸。許孟迎姬光回朝,得與伍員相見,伍員又薦專諸於姬光。姬光請姬僚赴宴。專諸假扮廚夫,魚中藏劍,假獻魚為名,刺殺姬僚,專諸亦被殺。伍員殺死廉修。姬光奪位,改號闔閭。許孟、伍員、要離各授官職。賓蟬、娟仙冊為宮妃。
此劇系小生、小旦、鬚生、老旦、大淨唱做並重戲。南路二十四本之一。其中折戲《輝姬鬧房》、《雙藏櫃》、《魚腹劍》常單獨演出。山西蒲縣柏山廟舞臺題壁載:嘉慶五年三月杜盛班,道光九年三月、二十七年三月永盛班及光緒五年三月襄陵祥順班,均先後演出此劇。山西河津縣吳村舞臺題壁載:同治十二年芮城高仁道班演出此劇。劇本收《蒲州梆子傳統劇本彙編》第二十集。
太和城 傳統劇目。又名《刺慶忌》。事見《列國演義》第七十四回。敘姬光使專諸刺死王僚,恐僚子慶忌領兵在外謀叛。伍員舉薦要離,並用苦肉計斷要離臂。要離投靠慶忌,慶忌不疑。一日,二人同舟,要離刺殺慶忌,隨即自刎。
此劇系淨角唱做工並重戲。劇本存臨汾蒲劇院。豫劇、川劇、秦腔亦有此劇目。
伍員伐楚 傳統劇目。又名《伍員鞭屍》。事見《列國演義》第七十六回、明孟稱舜《二胥記》傳奇。敘原楚國大將伍員為報滅門之仇,興兵伐楚。楚平王驚懼而死,申包胥出城,勸伍員收兵,伍不聽。其子伍辛殺死楚將,楚昭王棄城而逃,孟贏自盡,申傅擒費無忌,伍員殺之,既而掘平王墓,鞭屍報仇。
此劇系鬚生唱做工並重戲。臨汾蒲劇院藏五十年代發掘抄錄本。
西施 傳統劇目。事見《史記·越世家》、明梁辰魚《浣紗記》傳奇、《列國演義》第八十、八十一回。敘吳王夫差滅越。越王勾踐用範蠡之計,在薴蘿村訪得美女西施,獻於夫差。夫差被惑,斬伍子胥,國事敗壞,被越所滅。範蠡棄官,與西施泛舟五湖。
此劇與《臥薪嘗膽》各有側重。《臥》劇寫越王發奮圖強而興越;《西》劇寫吳王荒淫無道而亡國。劇本存佚不詳。
臥薪嘗膽 傳統劇目。事見《東周列國志》第八十回。敘吳王夫差為報殺父之仇,與伍員領兵伐越,將越王勾踐拿獲,命其牧馬。一日夫差患病,勾踐用範蠡之計,進宮嚐糞醫病,感動夫差。夫差欲放勾踐,伍員勸諫不納反被斬首,勾踐君臣得回故國。勾踐回國後臥薪嘗膽,進西施於夫差。吳國國事敗壞。越伐吳,吳敗,夫差自刎。
此劇系鬚生、小旦唱做工並重戲。20世紀60年代初有改編本演出。劇本存佚不詳。
豫讓橋 傳統劇目。事見《史記·刺客列傳》、《列國演義》第八十四回、元楊梓《忠義士豫讓吞炭》雜劇。敘晉國趙襄子無卹欲滅智伯。豫讓因感智伯舊恩,謀刺趙,被擒,趙釋之。豫讓復漆身吞炭藏於橋下,仍謀再刺,又被擒。乃求趙脫衣,以劍砍衣以報智伯恩,然後自刎。
此劇系淨角唱做工並重戲,劇本存山西省戲劇研究所。漢劇、秦腔有此劇目。
雲夢山 傳統劇目。含折戲《五雷陣》。事略見《東周列國志》及《鋒劍春秋》鼓詞。敘戰國末期,秦王贏政派大將王翦滅燕。燕王派白起迎戰,為王翦神鞭擊死。雲夢山弟子孫臏被龐涓陷害,久困魏國,家中只留老母與侄兒孫燕。適孫臏返歸,母即告以孫燕為青龍轉世,將來必登大位,責其盡心輔佐,言畢即辭世。孫母系燕王公主,王聞噩耗,親至靈堂,正在奠祭,又報王翦領兵復至。燕王令孫臏應戰。孫系雲夢高徒,善用神拐,又兼有仙人道術。王翦被阻,遂搬來師兄孟賁,亦不濟。孟賁不甘失敗,從其師竹山仙處借來陰五雷,擺起五雷陣,將孫困於陣內幾乎喪生。幸有孫弟子毛遂,盜來老君的九轉還陽丹,南極仙的太極圖,孫始倒打五雷陣,擊斃孟賁,壓王翦於五雷陣下,取得了抗秦的暫時勝利。
此劇系鬚生、淨角武打戲。其中折戲《五雷陣》常單獨演出。袁效瑜擅演此劇,以「甩紙幡」絕技聞名。萬榮縣蒲劇團吳開章亦繼承演出。今存版本:①《山西地方戲曲彙編》第八集刊本;②山西臨汾蒲劇院藏萬榮縣文化局抄本。③《蒲州梆子傳統劇本彙編》第十六集刊本。
齊王採桑 傳統劇目。又名《齊王求將》。事見《英烈春秋》鼓詞。敘戰國時,齊宣王偶遊桑園,遇鍾離春,喜納為妃。鍾離春貌不美而卓有才識,宣王讓其襄理國政,致使齊國大治。後宣王聽信讒言,欲將鍾離春三絞致死,為人所救。魯國吳起興兵伐齊,宣王無奈,又召回鍾離春,領兵抵敵。魏王用吳起之計,誆齊王赴宴,鍾離春保駕前往,借與吳起比箭之機,射死魏王,保齊王脫險。
此劇系淨角、武旦唱做工並重戲。20世紀80年代河津市蒲劇團曾有演出。劇本存河津市蒲劇團。
火牛陣 傳統劇目。又名《樂毅伐齊》。事見《史記·田敬仲世家》和《列國演義》第九十五回。敘戰國時,燕惠王中齊國離間之計,以騎劫代樂毅攻打齊國。先攻下臨淄,後攻打即墨。齊相田單誘使騎劫割掉齊國俘虜的鼻子,挖掉齊人的祖墳,致使齊軍下定與即墨共存亡的決心。並派人謊報騎劫,城內糧絕,不日即行投降,以消磨燕軍之志。田單趁燕軍鬆懈之機,挑選五千壯士,化裝成怪人;再挑千頭壯牛,打扮成五顏六色之怪獸,犄角捆綁尖刀,尾系滲油的麻和葦子,利用深夜燕軍酣睡之機,火燃牛尾,衝入燕軍營中。五千壯士隨後廝殺,終於殺死騎劫,齊國俘虜亦趁機反正,一舉消滅燕軍,收復當年被樂毅攻佔的七十餘城。
此劇系鬚生為主唱做工並重戲。劇本存山西省戲劇研究所。豫劇、秦腔有此劇目。
和氏璧 傳統劇目。又名《伐蘇秦》,含折戲《打張儀》、《激友》。事見《史記·蘇秦列傳、張儀列傳》及《東周列國志》第二十回。敘戰國時,魏人張儀,南遊至楚。館於故人馮傑家中。楚相昭陽延為上賓。一日,昭陽宴會文武及賓客於襄山望江樓上,以所賜美玉和氏璧出示與眾,眾莫能識。惟張儀能略述來歷與其可貴之處。昭陽益加敬服。繼而江中鯨魚出現,眾皆登高暸望,翟賢趁機盜去美玉,反在昭陽面前誣陷張儀。昭陽不察,即將張儀重加笞責,直至奄奄一息,棄於荒郊。傑見儀出未歸,經探詢始知張儀負屈受辱,急召張儀至家,再謀避禍之計。儀有盟友蘇秦,時在趙國為相。聞儀在楚,乃遣舍人賈桂邀儀往趙。張儀、馮傑乃隨賈桂星夜乘船離楚。張儀至趙,蘇秦故意白眼相待,暗中卻派賈桂資以黃金、彩緞,助其出使秦邦。張儀起兵伐楚,昭陽懼,將張儀之夫人送還。所還夫人實為馮傑之妹馮巧雲。因張儀去後,昭陽索張儀妻甚急,馮母以女巧雲代之,為昭陽母收留。馮母攜張妻逃走。輾轉至秦,尋見張儀,道明前後情由,張儀遂納巧云為妾。昭陽被張儀戰敗,求救於趙。蘇秦至,張儀欲報前憤,經賈桂說明原委,始知其得志秦邦,皆賴蘇秦之力,向日慢己,實乃激之,復好如初。
此劇系小生、鬚生唱做並重戲。南路戲二十四本之一。《激友》更是賈悅發演出代表戲之一。今存版本:①《山西地方戲曲彙編》第六集刊本;②臨汾蒲劇院存賈悅發口述抄錄本;③臨汾蒲劇院青年蒲劇團存《激友回店》折戲;④《蒲州梆子傳統劇本彙編》第十九集刊本。
澠池會 傳統劇目。事見《列國演義》第九十六回及元《保成公逕赴澠池會》雜劇。敘秦昭襄王設宴於澠池,請趙王赴宴,藺相如伴君前往,席上秦王借讓趙王鼓瑟以侮辱之,相如則讓秦王擊罄以回報。秦王以武力威脅,索要趙國城池,藺嚴詞駁斥,繼由廉頗接應,保護趙王安然回國。
此劇系以鬚生為主唱做工並重戲。劇本存佚不詳。
贈綈袍 傳統劇目。含折戲《跪門》、《吃草》。事見《史記·范睢列傳》、明人《綈袍記》傳奇及《列國演義》第九十七回。敘魏相魏齊遣門客須賈及範睢出使齊國,齊王敬重範睢,須賈嫉妒,誣範私通齊國。魏齊怒而鞭打範睢,死而復甦。秦派大夫使魏,救範還秦,化名張祿拜相。後須賈使秦,範睢故扮乞兒往見。須賈因天寒贈綈袍一件。範伴須賈往謁秦相,及見,始知即範睢,大驚請罪。範睢念其尚有贈袍之情,赦之不死,卻於宴會使臣時,使食草料以辱之。
此劇系淨角、鬚生唱做並重戲。其中《跪門》、《吃草》常單獨演出,為著名折戲,張悶呆、楊虎山演出代表戲之一。老藝人張悶呆等,創作了許多獨具特色的表演藝術。建國後,楊虎山於1955年在稷山縣馬村永寧莊段秀軒先生處,找到《贈綈袍》原抄本並經劉建勳執筆整理,又訪問狗當子(乳名)與靳古雷,學習與發展「吃草」表演技巧。 1956年由新絳縣蒲劇團演出,參加山西省第二屆戲曲會演獲演出獎,楊虎山獲優秀演員獎。原本收《蒲州梆子傳統劇本彙編》第十一集。改本1962年9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川劇有《跪門鑑》。
荊軻刺秦 傳統劇目。含折戲《匕首劍》。事見《史記·刺客
列傳》、明葉憲祖《易水寒》傳奇及《列國演義》第一百零六回、一百零七回。敘戰國時,秦國不時侵燕,燕太子丹因抗秦無力,延請豪俠荊軻,行刺秦王贏政。荊軻與太子丹定計,先激秦國逃將樊於期自刎,再攜其首級與督亢地圖,並將匕首藏於圖中,往鹹陽假意進獻,展圖讓秦王觀看。圖窮匕首見,荊軻急取匕首,向秦王投去。秦王急避,因劍長,急拔不出。後經內侍暗示,舉臂背手拔劍拼殺,荊軻身受重傷,繼而遇害。
此劇系小生、二淨唱做工並重戲。宋福林飾演秦始皇以甩髮著稱。二尺長的梢子,甩得直立,落下時似牡丹開花,猛一甩左右插花盤旋。亦是著名二淨馬初生、相小鱉、楊李敬代表戲。運城市文化新聞出版管理局存抄本。臨汾蒲劇院存韓剛改編本《匕首劍》。秦腔、同州梆子、河北梆子亦有此劇目。
秋胡戲妻 傳統劇目。又名《桑園會》、《採桑》。事見元石君寶《魯大夫秋胡戲妻》雜劇。敘春秋時,魯國大夫秋胡,在外居官二十餘年。因思念老母,辭官歸裡,行至桑園附近,遇其妻羅銀環桑園採桑。因久別不識,秋胡以代夫捎信之名,佯為調戲,以試其妻。羅銀環憤怒還家,秋胡隨後追趕。至家後始知為已丈夫,憤而自縊。秋胡與母急救。嗣後秋母問明情由,責胡賠情道歉,夫妻和好。
此劇系鬚生、青衣唱做工並重戲。張學義、韓玉梅擅演此劇。劇本存山西夏縣蒲劇團。秦腔、河北梆子、山西中路梆子有此劇目。
大劈棺 傳統劇目。事見《警世通言》卷二。敘戰國時,宋國莊周入山學道。道成後回家探妻,路遇一孀婦揮扇扇墳,上前詢問。知是其夫死前相約:待墳幹方可嫁人。莊周感慨良深。至家偽死以探其妻是否忠誠。成殮後田氏守靈。莊周則幻化為楚王孫,偕書童來家祭奠。田氏見王孫心生愛慕,遂與之苟合。「王孫」佯裝有病,須以人腦治之。田氏乃劈棺欲取莊周之腦,莊周突起,痛責田氏。田氏不勝羞愧,自縊而死。
此劇系生、旦唱做念並重戲。劇本存佚不詳。秦腔、河北梆子亦有此劇。
蘆花 傳統劇目。又名《鞭打蘆花》。事見宋元戲文《閔子騫單衣記》、明人《蘆花記》戲文、清唐英《蘆花絮》雜劇。敘孔子弟子閔子騫(損)受繼母虐待,冬日以蘆花絮衣。一日閔損與弟英哥隨父出外學禮,中途閔損呼冷,父責其不求上進鞭之,衣破露出蘆花。其父始知後母之過,歸家,請來李氏父母明理。李氏初不願認錯,閔父憤而休妻。閔損跪地求情,以「母在一子單,母去三子寒」之理,打動父親,收回休書,一家重歸和好。
此劇系娃娃生、正旦、鬚生唱做並重戲。早年為堂兒紅(李彥堂)、張貞祥、張慶奎演出代表戲之一。後樊小黑、溫俊祥以唱腔抒情、催人淚下見長。有清末太原華美工廠刻印本。臨汾蒲劇院藏張慶奎演出本。北嶽文藝出版社1991年出版溫俊祥主演《蘆花》之錄音帶、北京市青少年音像出版社1998年出版溫俊祥主演《蘆花》之VCD光碟。山西中路梆了、河北梆子、豫劇、漢劇均有此劇目。
馬鞍山 傳統劇目。又名《伯牙奉琴》,含折戲《奉琴》。事見《今古奇觀》第十九回。敘晉大夫俞伯牙出使楚國,舟至馬鞍山,撫琴自娛,為樵夫鍾子期所欣賞。俞乃邀鍾登舟,共論琴律,喜得知音,結為兄弟而別;次年伯牙公務畢,攜琴入山訪鍾,路遇鍾父元甫,始知子期已死。伯牙至其墓前哭祭,痛感知音難得,將琴摔碎,迎養鍾父回晉。
此劇系生角為主之唱做工重頭戲,其中折戲《奉琴》常單獨演出。臨汾蒲劇院藏抄本。川劇、秦腔、漢劇、徽劇、滇劇均有此劇目。
殺狗 傳統劇目。又名《殺狗勸妻》。敘戰國時,楚國大夫曹莊娶妻焦氏,性情刁潑,她不滿婆母讓曹莊棄官回家,又嫌其麻煩,時有齟齬。一日,曹莊打柴未歸,曹母腹中飢餓,焦氏卻以幹饃、清湯敷衍。婆婆啃不動,焦氏竟將其餵犬。曹母要責打焦氏,焦氏反將婆母暴打。曹莊歸家,強自忍耐,好言相勸。焦氏誤以為得計,更加無理取鬧。曹莊忍無可忍,舉刀欲殺,因母阻擋,誤殺家犬。焦氏為婆母相救所感,悔悟認錯,一家人得以和睦相處。
此劇系潑旦、鬚生、老旦唱做並重戲。王存才演出代表戲之一。有民謠云:「不坐民國天下,也不能誤了存才的《殺狗》、《掛畫》」。王秀蘭、任跟心也因主演此劇,名噪一時。劇本刊《蒲劇藝術》1983年第三期。
孟姜女 傳統劇目。又名《哭長城》,含折戲《送寒衣》、《哭長城》。事見元鄭庭玉《千裡送寒衣》雜劇、明《孟姜女尋夫》彈詞及《杞良妻》、《長城記》傳奇。敘秦始皇造萬裡長城,捉拿士人萬杞良充役,萬妻孟姜女千裡尋夫,到鹹陽,萬杞良已死。孟姜女哭夫,長城崩塌,始皇欲佔孟姜女為妃,孟佯允,俟禮葬其夫後,投河自殺。
此劇系正旦唱念做並重戲。其中折戲《送寒衣》、《哭長城》常單獨演出。韓樹荊、楊煥育曾於20世紀80年代末改編此劇,由運城地區蒲劇團演出。主演武俊英(飾孟姜女)、馬建義(飾秦始皇)。原本與改本均存運城地區蒲劇團。
鴻門宴 傳統劇目。事見《史記·項羽本紀》及《西漢演義》。敘秦二世胡亥,冤獄成災,招致項羽與劉邦起兵反秦。由楚懷王約定,先入鹹陽者為王。劉邦趁秦後防空虛,一舉佔領鹹陽,並派兵把守函谷關,阻擋項羽西進。項羽進關後,忌劉邦捷足先登,特設宴鴻門,欲以加害。劉邦因與項羽兵力懸殊,前往鴻門謝罪。席間範增命項莊明以舞劍助興,暗欲置劉一死。項羽叔父項伯,識破計謀,挺身與之對舞,又經張良從中周旋,劉邦終得脫身。
此劇系大淨、老生、鬚生、二淨唱做並重戲。劇本存佚不詳。京劇、秦腔亦有此劇目。
蕭何月下追韓信 傳統劇目。簡名《追韓信》。事見《史記·蕭相國世家》、《西漢演義》第三十六至三十八回、元金仁傑《蕭何追韓信》雜劇、明沈採《千金記》傳奇。敘劉邦貶為漢王,急圖東歸,讓張良物色元帥。張看中在項羽帳下懷才不遇的韓信,以薦書為憑,請他去見劉邦。韓信羞於借他人之力,到漢中後,不屑拿出薦書。丞相蕭何素知韓信,屢次奏請重用,劉邦因韓身世貧寒,曾受辱胯下,始終不肯重用。韓信遂棄官而去。蕭何聞訊急忙出城,追回韓信。劉邦終拜韓信為帥。
此劇系鬚生、武生念唱並重戲。臨汾蒲劇院藏抄本。
韓信拜帥 傳統劇目。又名《登臺拜帥》。事見《史記》、《漢書·韓信本傳》、元武漢臣《窮韓信登壇拜將》雜劇、明《韓信築壇拜將》戲文及沈採《千金記》。敘漢高祖鴻門宴脫險後,回至漢中,日夜憂懼霸王不已。謀臣張良說動韓信,棄楚歸漢。高祖大悅,命其總領兵馬,宿將英蓋恃功不服,信大怒,將其推出斬首。眾將講情不準,稟於高祖親自講情。韓信無奈辭官,交還兵符印信。高祖為尊重韓信將令,只好答應將英蓋斬首。又因高祖馬闖轅門,削去四蹄。從此威重法嚴,建立與鞏固了漢室基業。
此劇系鬚生唱做重頭戲。劇本存佚不詳。
九裡山 傳統劇目。又名《霸王別姬》。事見《史記·項羽本紀》和《西漢演義》。敘漢高祖劉邦,命韓信伐楚。韓信用詐降計誘項羽入山。在九裡山前設伏,圍困項羽。因項羽不諳形勢,疑楚兵皆已降漢,無法突圍,乃與虞姬飲酒作別。虞姬酒後自刎,項羽倉皇逃至烏江,自思無臉見江東父老,亦飲恨自刎。
此劇系淨、旦唱做並重戲。牛五福(牛俊傑)曾因主演此劇馳名。劇本存山西省戲劇研究所。京劇、秦腔、粵劇、川劇、滇劇均有此劇目。
未央宮 傳統劇目。又名《斬韓信》,含同名折戲。事見《史記·呂后本紀》及《西漢演義》第九十三回、元李壽卿《呂太后定計斬韓信》。敘漢初呂后與蕭何定計,召韓信入京,削去兵符,韓信憤而與陳倉謀反。呂后誆韓信入宮,設伏捉之欲斬。韓信謂劉邦封過「沒有殺我之天,沒有殺我之地,沒有殺我之人,沒有殺我之刀」。呂后命人用蘆席罩天,紅氈鋪地,陳倉之女(女人不算人)用菜刀(切菜之刀不算刀)殺了韓信。陳女亦自刎。又差蕭何、樊噲殺陳倉。陳寡不敵眾,命喪陣前。
此劇系鬚生唱做戲。同名折戲尤為流行。著名鬚生「蓋天紅」(王佔魁)飾演的韓信最著名。劇本收《蒲州梆子傳統劇本彙編》第七集。京劇、秦腔、川劇、漢劇、滇劇、同州梆子、河北梆子均有此劇目。
永壽簪 傳統劇目。含折戲《踏青》、《奇遇》。敘漢初,梁王彭越將虞姬束髮之寶——永壽簪,賜與大將軍扈輒,輒將寶物交女兒蘭英收藏。一日,蘭英在繡樓憑窗遠眺,適梁王世子彭興行至樓下,蘭英一見鍾情,拋簪以訂終身。恰在此時,布政司之子郭清遊玩至此,一見蘭英頓覺消魂,回府求父行聘。郭父差御史張順作伐,遭拒。懷恨在心,與張順同謀,誣奏彭越,私通趙相、陳豨謀反;奏扈輒系彭同黨,高皇不察虛實,捕彭、扈大理寺審問,繼而抄滅滿門。扈府被抄,郭清趁機搶親,被扈輒之子扈勇打死。扈勇攜妹蘭英出逃,遇追兵,兄妹失散。蘭英投江蒙梁老夫婦相救,收為義女。扈勇男扮女裝,又被張順誤作蘭英搶回郭府,侍奉小姐蘭香。香慕其貌美,暗度鵲橋。梁王府被抄,世子彭興逃至柳兒灣,為梁老夫婦收為螟蛉;後通過贈授永壽簪與蘭英相認,埋名隱居。前者,太僕奕布受梁王差遣,使齊為齊王祝壽,適反歸,聞梁王、扈輒為奸賊所害,決意面君,為之昭冤。行至柳兒灣遇世子,始知原委,上殿動本。高皇悔,封彭興、扈勇子襲父職。奕布辨冤有功,晉封定國侯。二奸處死,至此冤怨相報。彭興與蘭英,扈勇與蘭香雙雙拜堂成親。
此劇系生、旦唱做工並重戲。所含折戲《踏青》、《奇遇》常單獨演出。今存版本:①《山西地方戲曲彙編》第八集刊本;②臨汾蒲劇院藏夏縣李玉清先生抄本。
東宮掃雪 傳統劇目。事見《前漢書·列傳第十》。敘漢景帝寵愛奸妃唐鳳高,正宮吳後諫奏不聽,反遭處斬。太子盤龍撫屍悲憤填膺,大罵奸妃。唐鳳高復與太監沈祥合謀,捆盤龍於芭蕉樹上,欲致凍餓而死。正值此時,大雪忽降,土地神急報東宮周太貞,搭救盤龍,並令其用裙邊掃雪,消沒足跡。後盤龍赴江東外爺處搬兵,清除君側,整飭朝綱。
此劇系小生、正旦、小旦唱做工並重戲。運城市文化新聞出版管理局存抄本。
蘇武牧羊 傳統劇目。事見《史記》及《漢書》本傳、《前漢書·蘇武傳》、宋元《蘇武牧羊記》戲文、金《蘇武和番》院本、元《持漢節蘇武還鄉》雜劇、明人《牧羊記》傳奇。敘漢武帝派蘇武出使匈奴,匈奴王單于逼降,蘇武寧死不屈,被逐北海牧羊。匈奴太尉胡克丹之女胡阿雲因拒充單于姬妾,被單于怒配於蘇武,夫妻情篤。後武帝遣將討還蘇武,單于放蘇回國,不允阿雲同行,阿雲自刎而死。
此劇系老生唱做工並重戲。清末民初流行劇目,董銀午演出代表戲之一。運城市文化新聞出版管理局、臨汾蒲劇院均存抄本。秦腔有此劇目。
卓文君 傳統劇目。又名《文君當壚》。事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西京雜記》、明、清《 裘》雜劇、傳奇。敘漢武帝時,四川臨邛富翁卓王孫之女卓文君,丈夫新死。她平素喜讀司馬相如詩文。一日卓王孫宴請相如,文君一見傾慕,夜間於花園面訂白首之盟。相如求婚,卓王孫嫌貧不允,文君遂私奔相如,同赴成都。後回臨邛開設酒店,文君親自當壚賣酒。王孫深以為恥。相如獻《子虛賦》,漢武帝拜為中郎將榮歸。王孫欲尋釁,待至酒店,始知相如封官,頓易容色,立即備禮認親。但為文君夫婦所拒。
此劇系生、旦唱做並重戲。劇本存佚不詳。
乾坤報 傳統劇目。又名《朱買臣休妻》。事見宋、元《朱買臣休妻》戲文、明人《爛柯山》傳奇。敘漢武帝時,生員朱買臣家境貧寒,發奮攻讀。其妻崔氏好逸惡勞,逼夫寫具休書,改嫁泥匠張三賣水為生。朱買臣愈加苦讀,中試後任會稽太守。赴任之日,適逢崔氏淪為乞丐,跪攔馬前,請求收留。朱買臣以盆水潑於馬前,令其將水收回盆內,始允收留。崔氏收水不起,羞愧觸牆而死。
此劇系鬚生、青衣唱做工戲。著名鬚生筱九娃(陳九娃)演出代表戲之一。臨汾蒲劇院藏永濟虹光蒲劇團演出本。
漢宮秋 傳統劇目。又名《昭君出塞》、《漢明妃》,含折戲《昭君和番》。事略見《漢書·匈奴傳》、元關漢卿《哭昭君》雜劇、吳昌齡《月夜走昭君》雜劇、明人《和戎記》傳奇。敘漢元帝時,讒臣毛延壽暗通匈奴,招致李廣戰敗、李虎陣亡、李陵被擒。為與匈奴結好,漢廷讓李鳳英冒充公主,前去和番,被番王識破,三絞斃命。漢元帝無奈,命昭君出塞和番。毛延壽此時已投匈奴。昭君抵達匈奴後,奏告番王,斬了毛延壽,並設計百般擺布番王。後昭君以白陽河觀景為名,投河自盡。數年後,李廣與昭君之妹賽昭君,統率大軍,徵服匈奴,番王投降。蘇武亦於此時返回漢朝。
此劇系旦角唱做應工戲。劇本收《蒲州梆子傳統劇本彙編》第五集。
松棚會 傳統劇目。又名《藥酒臺》。事見《東漢演義》第一回、明蒲俊卿《雲蒙記》傳奇。敘漢平帝時,王莽陰謀篡位,與王尋、蘇獻合謀,借松棚設宴之名,藥酒毒死平帝劉衍,並命王尋、蘇獻,向孝元太后逼要玉璽。太后以玉璽怒打王尋,後見大勢已去,投井而死。大臣吳開山見事不平,大罵王莽,王莽恃權將其問斬。後王莽將己女嫁吳開山之子吳漢,命其鎮守潼關,以籠絡之。
此劇系淨角、鬚生、旦角應工戲。運城市文化新聞出版管理局存抄本;臨汾蒲劇院存汾西縣蒲劇團演出本。河北梆子亦有此劇目。
馬武奪元 傳統劇目。又名《戰昆陽》,含同名折戲。事見《東漢演義》。敘王莽篡漢,開科取士。馬武、岑彭、吳漢赴京應試。劉秀易名金和,科場放箭,報仇未果,被捕欲殺,幸得王封拯救。馬武、岑彭相持奪魁,吳漢一箭分開,並言明放箭原因,被王莽招為駙馬,官封潼關太守。主考官王封有意留下馬武復漢,獻策點岑彭為魁元。馬武不服,惹惱王莽,要將其斬首。經王求情,逐出校場。
此劇系以二淨為主的唱做工並重戲。亦是著名二淨楊老六(楊登雲)演出代表戲之一。臨汾蒲劇院藏楊老六口述抄本。
反潼關 傳統劇目。敘王莽藥死平帝篡漢,潼關守將李忠之父金殿大罵王莽不仁,被拔舌挖眼而死,其母亦撞死於金殿。王莽又命蘇顯圍剿潼關,以圖斬草除根。李忠向三軍痛述王莽之罪及其父母之冤,全軍大震,共討王莽,打敗蘇顯,反了潼關。
此劇系小生、鬚生、淨角唱做武打戲。臨汾蒲劇院藏高玉英抄錄本。
漁家樂(連二本) 傳統劇目。又名《楓洛池》。系由清人《漁家樂》傳奇改編而來。敘漢末,外戚梁冀專權,命議郎牛貴監造楓洛池,司農馬榮廣選民女為姬。牛、馬二人平素不睦,牛極言馬女瑤草貌美,梁向馬索要,馬貪爵祿而假意應允,實則欲迫使漁女鄔飛霞代瑤草以獻梁。飛霞未婚夫杜若義從楓洛池逃役歸來,梁府爪牙至飛霞家搜捕,正巧馬府爪牙也來逼婚。飛霞機智誆嫁,掩護若義,事後闔家夜逃。馬榮計破,又逼瑤草適梁。瑤草逃至書生簡仁同家,因與仁同意氣相投,乃訂終身。梁府爪牙追捕瑤草,瑤草得鄔飛霞幫助渡江逃逸。梁府爪牙未獲瑤草,逼殺飛霞父,並揚言血洗漁村。飛霞為救漁民、報父仇,假冒瑤草挺身入府。瑤草不忍飛霞遭難,也與仁同仗義闖入梁府。梁冀見二女皆稱瑤草,疑心其中有刺客,當堂辨草。飛霞智逼馬榮認己為女,解救瑤草。是夜,飛霞刺殺梁冀,杜若義也率民夫火燒楓洛池,殺死牛貴,與飛霞等共赴臥虎崗聚義。
此劇系小旦、小生、淨角唱做工並重戲。南路戲二十四本之一。亦是芮城黃河蒲劇團保留劇目。劇本分收《蒲州梆子傳統劇本彙編》第十七集、《山西地方戲曲彙編》第八集。
吳漢殺妻 傳統劇目。又名《出潼關》、《斬經堂》。敘王莽之婿吳漢鎮守潼關,將劉秀俘獲。吳母告漢,莽乃殺父仇人,命將劉秀放走,並勸子殺妻投劉。吳不忍,母以死相逼。吳妻自刎,母亦縊死,吳漢歸附劉秀。
此劇系鬚生、正旦、老旦唱做工並重戲。今存版本:①臨汾蒲劇院藏抄錄本;②萬榮縣蒲劇團藏傳統抄本和20世紀50年代改編演出本。
上天台 傳統劇目。又名《斬銚期》。敘東漢大將銚期鎮守邊關,漢帝劉秀召其回朝伴駕。銚期之子銚剛性烈,誤把國丈郭榮打死。郭皇妃乘劉秀酒醉,假傳聖旨,欲將銚氏滿門問斬。後經馬武再三保奏,方得赦免。
此劇系鬚生唱工戲。劇本刊《蒲州梆子傳統劇本彙編》第六集。
取洛陽 傳統劇目。又名《光武興》。事見《東漢演義》及《賜繡旗》傳奇。敘東漢時,朝廷命鄧禹掛帥攻取洛陽。鄧禹欲用馬武,恐其不從,乃用激將法激怒馬武。馬武不知是計,一怒去奔太行山。洛陽蘇顯聞知,欲攔截馬武,勸其投降。鄧禹獲訊,繼派吳漢、岑彭、銚期、杜茂等,設伏迎敵,馬武藉機擒拿蘇顯。
此劇系武淨功架戲。楊老六(楊登雲)演出代表戲之一。運城市文化新聞出版管理局及臨汾蒲劇院藏抄錄本。秦腔、豫劇、京劇、河北梆子、山西中路梆子等均有同一題材劇目。
琵琶記 傳統劇目。又名《趙五娘》。含折戲《五娘吃糠》、《描容上路》。事見南宋《趙貞女蔡二郎》戲文、金元《蔡伯喈》院本、元高明《琵琶記》傳奇。敘東漢時,陳留郡人蔡伯喈,奉父命進京赴考,得中狀元,牛丞相強招為婿,與家中斷絕音訊。時陳留郡荒旱三載,蔡妻趙五娘乞討糧米奉敬公婆,自己則以糠充飢,蔡母反疑其有私。真相大白後,蔡母羞愧,爭吃谷糠時不幸噎死。蔡父亦飢餓而死。五娘賣發葬埋公婆,並描畫公婆影像,帶在身邊,進京尋夫。鄰人張廣才,送五娘銀兩及琵琶,並願代為照看二老墳塋。五娘一路求乞到京,在彌陀寺追薦公婆。適逢伯喈入廟焚香,發現父母遺容,夫妻得以團圓。伯喈悔恨交加,隨妻回家守孝。
此劇系青衣唱做工並重戲。臨汾蒲劇院藏抄本。
槐蔭樹 傳統劇目。又名《天仙配》。事見漢劉向《孝子傳》、魏晉六朝幹寶《搜神記》、唐《永行孝》曲賦及宋、元《董永遇仙傳》話本、《董秀才遇仙記》戲文、明《董永賣身寶卷》等。敘漢時,有孝子董永者,賣身葬父,感動天地,玉皇命七仙女下凡,由土地撮合,在槐蔭樹下成就百年之好。不久,北番反漢,玉皇授董永以武藝,讓其從軍報國,夫妻暫別。後董永凱旋還朝,天仙特為其送子。
此劇系小生、小旦唱做工並重戲。運城市文化新聞出版管理局、臨汾蒲劇院均藏抄本。河北梆子、秦腔均有此劇目。
天河配 傳統劇目。又名《牛郎織女》。事見《情史》卷十九「織女」。敘牛郎和織女本是天上的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相約下凡,觸怒王母,王母將牽牛謫貶人間是為牛郎。金牛星同情牽牛,也遭貶下凡,變為老牛陪伴牛郎。織女被王母鎖入雲房,終日穿梭織帛,但她時刻思念著牛郎。一日,趁王母外出,便和眾仙女悄然下凡,得老牛幫助與牛郎結親。三年過去,他們已有一雙兒女,過著美滿生活。不料被王母發覺,立遣天將把織女抓回。牛郎帶著兒女追趕,卻被王母用金釵劃出一條銀河,生生隔開。喜鵲憐其不幸,每年七月初七夜為之搭橋,使其夫妻相會。
此劇系小旦、小生、老旦唱做並重之神話劇。臨汾蒲劇院藏抄錄本。
安安送米 傳統劇目。又名《蘆林會》,含折戲《安安送米》。事見《後漢書·列女傳》、漢劉向《孝子傳》、明人陳墨《躍鯉記》傳奇。敘陶氏聽信弟媳姜姑讒言,逼子姜詩休棄媳婦龐三春。龐自盡未遂,投蘆林庵為尼。其子安安,積米百日,送至庵中,母子相見。姜詩向母親說明此情,陶氏親至蘆林庵,邀龐回家重聚。
此劇系鬚生、娃娃生、正旦、老旦唱做工並重戲。臨汾蒲劇院藏抄本。
捉放曹 傳統劇目。事見《三國演義》。敘曹操謀刺董卓未遂逃走,董下令緝捕。曹操逃至中牟縣為陳宮所獲。陳深惡董卓專權,乃棄官與曹同逃。行至曹父故友呂伯奢家,呂殺豬沽酒,盛情款待。曹聞磨刀聲,疑呂殺己,遂殺呂全家。陳宮怨曹不仁,乘夜棄之而去。
此劇系大淨、正生唱做工並重戲。楊老六(楊登雲)、席留根演出代表戲之一。劇本收《蒲州梆子傳統劇本彙編》第十二集。1936年上海勝利唱片公司曾錄製楊登雲主演此劇之唱腔選段。
虎牢關 傳統劇目。事見元鄭德輝《虎牢關三戰呂布》雜劇及《三國演義》。敘董卓廢少帝立漢獻帝後,獨霸朝綱。曹操會合各路諸侯,以袁紹為盟主共討董卓。兵至虎牢關,董卓派呂布出關抵禦,各路諸侯屢戰不勝。當時劉備尚不為袁紹器重,後因袁戰敗,始派劉備、關羽、張飛兄弟三人合戰呂布獲勝。
此劇系武生、紅生、二淨做工戲。劇本存佚不詳。秦腔、豫劇、河北梆子均有此劇目。
鳳儀亭 傳統劇目。又名《連環計》,含折戲《賜環》、《小宴》。事見元人《錦元堂美女連環計》雜劇、明王濟《連環記》傳奇及《三國演義》第八回。敘漢末,董卓專權,又仗呂布為虎作倀,司徒王允見歌姬貂蟬有憂國之心,乃定「連環計」,先將貂蟬詐作己女,許婚呂布;又將貂蟬許與董卓。董卓納蟬,呂布不快,遂乘董卓上朝之際,與貂蟬私會於鳳儀亭。董回府見之大怒,以呂布之戟追擲,董、呂反目,呂布殺死董卓。
此劇系小生、小旦、花臉、鬚生唱做工兼重戲。其中《賜環》、《小宴》等折常單獨演出,賈王女、黃鴻才、彭福魁、舒明貴、亓俊美在該劇中翎子技藝堪稱一絕。1995年10月,亓建生攜《小宴》參加首屆全國中老年戲曲匯演,榮獲「牡丹獎」。1982年,康希聖、吳正中曾改編此劇,易名《貂蟬》。原本分別刊《山西地方戲曲彙編》第八集、《蒲州梆子傳統劇本彙編》第十六集。改本發表於《蒲劇藝術》1987年第三期。中國唱片總公司於1998年出版《小宴》VCD光碟。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黨梆子亦有此劇目。
戰宛城 傳統劇目。又名《張繡刺嬸》、《盜雙戟》。事見《三國演義》第十六回。敘曹操徵宛城,張繡出戰不敵而降;曹操誤聽其侄慫恿,擄佔張之嬸母鄒氏。張繡大怒,但懼典韋之勇,遂用賈詡之計,遣胡年盜去典韋雙戟,夜襲曹營。典韋戰死,曹大敗逃走,張繡刺死鄒氏。
此劇系武生應工戲。景留根(景恆春)、舒明貴演出代表戲之一。臨汾蒲劇院藏抄錄本。川劇、粵劇、漢劇、徽劇、豫劇、秦腔等均有同一題材劇目。
轅門射戟 傳統劇目。事見《三國演義》第十六回。敘袁術遣大將紀靈攻打劉備,約呂布夾攻。劉備向呂布求援。呂設筵為兩家解和,紀靈不肯。於是呂在轅門擺畫戟一支,言明如果一箭射中,請兩家罷戰。結果一箭中的,紀靈懼而撤兵。
此劇系小生、鬚生、淨角唱做並重戲。柳蘇全(飾呂布)演出代表戲之一。臨汾蒲劇院藏抄本。山西中路梆子亦有此劇目。
水淹下邳 傳統劇目。又名《白門樓》、《斬呂布》。事見《三國志平話》卷上、《三國志通俗演義》、《三國志·魏志·呂布傳》及元《斬呂布》雜劇。敘曹操攻佔徐州後,會合劉備、關羽、張飛弟兄,合力攻打呂布所佔之下邳。呂布孤守,曹操決沂、泗二水以淹之。因呂布對待部屬苛刻不仁,部將侯成盜呂之赤兔馬降曹;另有宋憲、魏續二將,甘做內應以獻城。呂布城破被擒,陳宮、張遼、貂蟬亦隨之被俘。曹操入城後,斬呂布於白門樓,陳宮亦被殺,張遼被曹勸降。
此劇系小生、大淨唱做打並重戲。表演因演員而異。楊老六(楊登雲)重在刻畫曹操氣質。其他演員則重在呂布表演甩髮、跪步等。劇本收《蒲州梆子傳統劇本彙編》第八集。秦腔、山西梆子、同州梆子、河北梆子亦有此劇目。
白逼宮 傳統劇目。又名《審吉平》、《血帶詔》,含折戲《拷吉平》。事見《三國演義》二十二回至二十四回及《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敘三國時,曹操專權,獻帝畏其勢,修血詔一道,命董承伐曹。董承聯絡王子服、馬騰等人共議伐曹事。時,太醫吉平斷指為誓除曹,並趁為曹診病之機,暗配毒藥,殺曹未遂。曹百般拷問,吉平不屈而死。董承家人苗澤,因與其妾私通,受董責而逃往曹府出首。曹操領侍卒殺董承、馬騰,進宮殺死董妃,逼獻帝傳旨,將女曹金定封為昭陽院正宮,以做謀篡之內應。馬超於西涼得知其父馬騰遇害,即與馬岱、龐德率兵為父報仇。趕至潼關大破曹兵,曹操割須棄袍,方逃活命。
此劇系白淨、鬚生、正旦唱做並重戲。所含折戲《拷吉平》常單獨演出。楊佔河演出代表戲之一。劇本收《蒲州梆子傳統劇本彙編》第六集。
白馬坡 傳統劇目。又名《斬顏良》。事見《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三國志·蜀志·關羽傳》及《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敘劉備投袁紹,袁紹遣大將顏良攻曹,圍白馬,連斬曹將宋憲、魏續,並敗徐晃。曹軍大震,關羽自請出馬,立斬顏良。
此劇系紅生、武淨應工武打戲。筱月來(段連傑)、董銀午、楊虎山演出代表戲之一。臨汾蒲劇院藏董銀午演出本。
斬貂蟬 傳統劇目。又名《關羽月下斬貂蟬》。事見明人《斬
貂蟬》雜劇。敘貂蟬被擒,曹操欲殺之,恐其貌美殺者不忍下手,後送貂蟬於關羽,欲以美色誘之,使為已用。關羽不為女色所惑月夜斬蟬。臨刑時,貂蟬陳其刺董卓、擒呂布之功,關羽不赦,終斬之。
此劇系紅生、小旦唱做工並重戲。劇本存佚不詳。豫劇有《月下斬貂》。
挑袍 傳統劇目。事見《三國志·蜀志·關羽傳》、《三國演義》、明朱有墩《義勇辭金》雜劇。敘關羽與曹操自屯土山「三約」之後,曹為籠其心,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並贈良馬一匹。一日,關羽得知劉備去向,欲辭曹而去,曹操、張遼力避不見。關羽無奈,掛印封金,保護二皇嫂離開許都。曹操聞報,率諸將趕至灞陵橋送行。關羽橫刀馬上,以禮相揖。曹贈關羽錦袍,關羽馬上挑袍而去。
此劇系紅生應工戲。彥子紅(祁彥子)關公戲之一。有云:「彥子紅,彥子紅,鞭打蘆花再不能,斬子加蘆花,挑袍取長沙。」劇本存佚不詳。秦腔亦有此劇目。
出五關 傳統劇目。事見《三國演義》第二十七回。敘徐州之戰後,關羽被困曹營,深受曹操厚待。自斬顏良、文丑後,得知劉備蹤跡,決意辭曹尋兄,曹故意迴避。關羽遂掛印封金,留柬告辭,與二嫂離許昌直奔河北。一路經東嶺、洛陽、沂水、滎陽、黃河渡口五處關隘,先後斬孔秀、孟坦、韓福、卞喜、王植、秦琪六員曹將,脫險而出。
此劇系紅生唱做工並重戲。柳蘇全演出代表戲之一。臨汾蒲劇院存抄本。
出許昌 傳統劇目。又名《觀春秋》。敘劉備、關羽、張飛自徐州失散,關羽身困曹營,深受厚待,但桃園舊情難忘;後知劉在河北,欲保二皇嫂尋兄,曹不允。關終日愁悶,穩坐樓臺,秉燭觀《春秋》。一日更深,二皇嫂來見,商議尋劉之事。關留柬於曹,保二皇嫂出離許昌。
此劇系紅生重頭唱工戲。關目與《出五關》略同,但重點演關羽秉燭觀《春秋》事。
古城會 傳統劇目。又名《斬蔡陽》。事見《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明佚名作品《古城記》傳奇及元、明雜劇《關雲長義勇辭金》、《關雲長千裡獨行》、《關雲長古城聚義》等。敘關羽弟兄徐州失散,曹知關義勇超群,英雄蓋世,意欲收其為將,倍加優待。贈名馬美女,慶功封侯,關皆不喜,惟念桃園弟兄。一日在白馬坡斬顏良、誅文丑,報曹厚意,並得知劉、張在古城安身,遂三次辭曹,曹避而不見。關羽乃領五百人馬,不辭而別。一路灞橋挑袍,過關斬將,保二皇嫂趕到古城。張飛疑其降曹不讓進城。此時曹將蔡陽趕來為甥秦琪報仇。關遂勒轉戰馬,智誅蔡陽,進城與兄弟聚會。
此劇系紅生為主之唱做工並重戲。柳蘇全、董銀午、筱月來(段連傑)演出代表戲之一。臨汾蒲劇院藏筱月來演出抄本。芮城黃河蒲劇團存董銀午演出本。京劇、崑曲、高腔、徽劇、河北梆子、秦腔、戈陽、滇劇、湘劇均有此劇目。
徐母罵曹 傳統劇目。又名《女罵曹》。事見《三國演義》第三十六回。敘漢末,徐庶輔佐劉備,連敗曹兵,曹操聞徐庶事母至孝,乃將徐母劫至許昌曹營,命她修書召子,棄劉歸曹。徐母將曹痛罵,並執硯擊曹。曹大怒,欲將徐母處死。程昱聞訊趕來勸止,並獻計禮待徐母,誆其筆跡以誘徐庶。曹從其言,依計而行。
此劇系老旦唱念並重戲。1999年韓剛曾對此劇加工整理,更名《徐母之死》。原本藏臨汾蒲劇院,改本刊《蒲劇藝術》2000年第二期。
闖轅門 傳統劇日。又名《張飛闖轅門》。敘三國時,劉備拜諸葛亮為軍師,命四弟子龍,吩咐大小三軍同上轅門。張飛不服,連點五卯不到,諸葛怒,本當問斬,念劉、關講情,遂讓其進帳謝罪,如其不然,定斬不饒。張飛聞聽,怒火中燒,闖進轅門與諸葛爭辨,劉、關相勸不聽,反拉馬欲回涿州。諸葛聞報,立命子龍帶五百弓弩手追趕張飛回來,否則亂箭齊放。張飛路上略有悔意,劉、關追至,猜疑俱釋,張隨劉、關回營徵討夏侯惇。
此劇系二淨為主念做戲。相小鱉、楊李敬、楊虎山、姚天印演出代表戲之一。臨汾蒲劇院藏抄錄本。
長坂坡 傳統劇日。又名《當陽橋》。事見《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四十二回。敘劉備別新野,投江夏,在長坂坡被曹操夤夜率兵追趕,眷屬均於亂軍中失散;趙雲匹馬獨入曹營,終於亂軍中救出糜竺、簡雍、甘夫人及劉備幼子阿鬥。
此劇系武生、白淨武打戲。彭福魁、筱月來(段連傑)演出代表戲之一,二人均有「活趙雲」之譽。亦為陝縣蒲劇團保留劇目。臨汾蒲劇院藏抄錄本。川劇、漢劇、京劇、徽劇、滇劇、湘劇、豫劇、秦腔、河北梆子均有此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