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話 魔王的洗禮
正常呼吸著卻感到壓抑窒息,既不想死卻也不想活
從開始到終結 戲劇的劇情都是決定好了的 在一出結局已定的架空人生裡 就不用顧忌旁人的看法了 這讓我感受的到了自由
我想打開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抽屜,拿出某種意想不到的東西
潛藏在我內心深處魔鬼 似乎頂破屏障,大白天日
在我心裡,有一處被絲綿包裹著的小小荊棘
淪為一條狗,心甘情願的對他搖尾巴
第二話 過去的男人
你對該捨棄的東西執著一秒,你的表現力就會減弱一分
那一夜的事始終在我腦中縈繞 揮之不去 曾讓我揪心的那份痛楚逐漸遠去
博斯(Bosch)文藝復興時期荷蘭畫家,多數畫作描繪罪惡與人類道德的沉淪,大量使用符號元素。最有名三連畫《人間樂園》16世紀末被稱作《情慾》。他被稱為先於文字的弗洛伊德主義。題材多與宗教有關,描繪人心底層的陰暗世界,表現自己強烈的反封建思想
《人間樂園》(The Garden of Earthly Delights)描繪天堂、夏娃的創造、最初的誘惑三個畫面。又名《夏娃的創造》以寓言性造型,諷刺了世間男女種種怪相。畫中人物繁雜有序,但無法說清畫中人物情節,在全畫中充滿著人性、情慾以及飄忽不定的人間尋歡作樂的夢幻。在畫家看來人類本身處在各種誘惑之中。
畫面分三層:上面是神奇的天堂,中間是旋轉著的無節制的追逐,下面是夏娃後代的眾生相各有各的樂園。這是一個幻想的世界,隱喻人獸共處的罪惡社會,以此表達對社會現實的揭露和抨擊
《泰伊思冥想曲》(Meditation from Thais):法國作曲家儒勒·馬斯奈1894年的歌劇作品《泰伊思》的第二幕第一場與第二場中間演奏的間奏曲(小提琴獨奏),表達出泰伊斯的沉思冥想、內心的孤獨和掙扎、靈與欲的激烈交戰、懷疑和混亂、憂傷和後悔,到最終獲得心靈平靜的心路歷程。
泰伊斯是個會思想的人,就在這個夜晚,獨個兒的她陷入沉思中,她憶起坎坷的過去,也對艾森諾修道士的話感到迷惑,內心在激烈掙扎著。她深思著:美麗不會永遠存在,有一天終會年華老去,所有現在擁有的一切都將如過眼雲煙。那麼,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虛空?什麼是對與錯?這一生中,真正該抓住的是什麼?漫漫長夜,她的沉思是那樣的深刻悲傷,那樣的沉重煎熬。最後她終於想通了,完全改變了她的想法,心靈終於獲得真正的平靜。就在那一晚,她決定放棄一切,尋求神的原諒。
第三話 媽寶
只要還是個媽寶 就無法擺脫它的控制
第四話 彷徨不安的一夜
我們不是失去了對對方的興趣 但男女之間的交情 就是這麼逐漸沉寂下來的 我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
就像是背影逐漸消失在遠方,總之在很遠的地方,不屬於這個世界的某個地方
波伏瓦提出了女性獲得經濟獨立的必要性,也強調了只有女性經濟地位變化才能帶來精神的、社會的、文化的等等後果,只有當女性對自身的意識發生根本的改變,才有可能真正實現男女平等。
人並非生下來就是女人 而是後天成為女人的
戀愛說到底可能只是一場空想,但友情卻是實實在在的
如果有美味的東西就想嘗嘗看 如果有漂亮的東西就想摸摸看 我覺得這是人類理所當然的欲望 當個乖乖女還能寫出人性的陰暗嗎 必須要身處地獄
欲箭——菩薩對人的慈悲以及人類對某物的欲望 這兩者其實是共通的 追求享樂並非是一件丟人的事 不管是對美酒美食的欲望又或者是對性的需求 如果一味地咬牙忍耐他們的話 是違背天性的啊
人不能活得太自由
再怎麼交融男人與女人感受到的也不是同一種幻想
第五話 煉獄的煙火
從夢中醒來,復又做夢 就像夏季夜空中的煙火,轉瞬即逝
莎士比亞:人生就是一個舞臺,而我們都是三流演員(或許他說對了,或者他說的不對)
雞尾酒:xyz:今晚就此結束
我和他之間沒有羈絆,我們沒有任何具體的故事,就像徘徊在空中的塵土和垃圾一樣
司湯達墓志銘:活過,寫過,愛過
這飄忽不定而又稍縱即逝的光芒 恰似遠處的煙火 突然覺得有點寂寞了 原來所謂的自由自在 竟會讓人感到如此的寂寞 天堂與地獄的夾縫便是我的棲身之所 我不再會回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