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獲授權
來源:豆瓣讀書
從《熔爐》《嘉年華》到《日本之恥》,從《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到《黑箱》,近幾年,我們對「性侵」的關注和討論越來越多。
性侵到底會帶來怎樣一連串的連鎖傷害?
性侵維權為什麼總是各種艱難?
豆瓣評分9.2,Netflix推出的新劇《難以置信》再次把鏡頭對準這些問題,近7成看過的豆友給出了5星好評。
源於真實事件,《難以置信》由2016年普利茲新聞獎獲獎文章《一樁難以置信的強姦案》改編。
不同於以往主要從受害者角度切入,《難以置信》深入到警方的調查過程,用環環相扣的劇情和真實細膩的鏡頭語言,讓我們看到了性侵案件背後「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2008年,美國華盛頓州一所少年公寓裡發生了一起強姦案。
受害者名叫瑪麗·阿德勒,不久前剛滿18歲。
瑪麗說,有個蒙面男子半夜闖進她的住處,用刀威脅她不準出聲,然後綁住她的手腳實施了性侵。
事後男子還拍了照片,並威脅她「如果敢說出去,就把照片發到網上」。
儘管如此,瑪麗選擇了報案。
雖然很怕回憶當時發生的事情,雖然精神上無比疲憊,瑪麗還是努力配合了醫院的檢查,並一遍又一遍地接受警方對案發經過的詢問。
按理說瑪麗積極配合了調查,剩下的應該就是相信警察、等待罪犯被抓了,可沒想到的是,罪犯還沒有眉目,她自己倒先遭到了懷疑。
首先是有人覺得經歷了這種事情,她的反應好像有點太「平靜」了。
警方又調查了瑪麗的成長經歷,再結合她幾次敘述中的各種矛盾,對整個事件的真實性越來越懷疑。
最終,在兩位警察叔叔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外加逼問恐嚇下,精神不堪重負的瑪麗承認自己撒了謊——她只想趕快回家。
瑪麗本來覺得事情就這樣過去了,自己不追究,也就沒人再來拿它來「折磨」自己,但沒想到她要為自己的「謊言」付出巨大的代價。
她失去了朋友的信任,丟了工作,行動自由被限制,接受心理疏導,甚至還收到了法院的傳票。
最絕望的時候,瑪麗一度想過從橋上跳下去,一死了之。
2011年,在科羅拉多州,又發生了一起強姦案。
受害者安博·史蒂文森,22歲,是附近學校的學生。
女警凱倫對案件展開了調查,過程中意外發現一件十分類似的案子,進而找到了它的負責人格蕾絲警官。
兩位女警一拍即合,開始合力調查,結果一查不要緊,牽出了4起作案手法一模一樣的連環強姦案。
她們反覆走訪每一個受害者,不放過任何一絲線索,期間甚至懷疑過作案的可能就是自己的同行——警察,並因此受到質疑和威脅。
最終,憑藉作案車輛這條線索,兇手克里斯多福·麥卡錫被捕落網,證人的所有證言全都對得上。
同時,女警們搜集證物時發現,除了已知的四起案件,受到傷害的女性遠比她們想像得多得多。
而其中一個(也是第一個)就是前面說到的瑪麗,此時距她被性侵已經過去整整3年了。
對於《一樁難以置信的強姦案》,普立茲獎的頒獎詞是——
這則報導檢視並揭露了執法系統對強姦案件調查的失敗以及對受害者創傷治療的無能。了解了整個事件,再回過頭來看瑪麗的遭遇,更能體會當初警察和醫院的例行調查到底有多麼地冷冰冰。
加上後來懷疑瑪麗撒謊,說瑪麗被性侵後的反應不正常,難道以這種方式對待一個剛剛受過傷害的18歲女孩就正常嗎?
三年來,瑪麗無時不刻不生活在這件事所帶來的陰霾中——不被信任,沒有朋友,心情沮喪。
她說自己後悔的不是當初承認了撒謊,而是沒有乾脆「早點撒謊」。她覺得沒有一個人能夠感同身受地關心另一個人。
事實上,在美國,瑪麗也不是個案。
全國調查顯示,大約只有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強姦案會向警方報告。而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那些涉案女性害怕警方不相信她們。
——《一樁難以置信的強姦案》
如果沒能得到信任,性侵帶來的傷害就會由一次變成兩次、三次、四次……甚至無數次。
因為同樣身為女性,她們更加明白事情的嚴重性,調查過程中也更能照顧受害者的感受和情緒。
追兇的間隙兩位警官聊起職業生涯中經手的第一起強姦案,那種痛楚依然記憶猶新。
因為她們的努力,兇手最終被判終身監禁,避免了更多人受到傷害;
也因為她們的努力,瑪麗得以從過去三年的生活陰霾中解脫出來,對這個世界又恢復了一分信心和信任。
然而,不得不承認的一個現實是,在美國乃至全世界的執法系統中,女警官的比例和數量都是十分有限的。
在美國,執法機構的人員平均約有13%為女性。警察隊伍中,男性依然有壓倒性的優勢。
——《一樁難以置信的強姦案》
所以,僅靠執法系統中數量有限的女警去改善現狀也是遠遠不夠的。
《難以置信》更多是揭示了一種問題,保證女性受傷害後的維權道路通暢無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電視劇的結尾,瑪麗拿到了市政府的賠償金,打算換個地方開始新的生活。
但是,下一次,怎麼保證不會有第二個瑪麗出現呢?
從《熔爐》《嘉年華》到《日本之恥》,從《房思琪的初戀樂園》到《黑箱》,近幾年,我們對「性侵」的關注和討論越來越多。
性侵到底會帶來怎樣一連串的連鎖傷害?
性侵維權為什麼總是各種艱難?
豆瓣評分9.2,Netflix推出的新劇《難以置信》再次把鏡頭對準這些問題,近7成看過的豆友給出了5星好評。
源於真實事件,《難以置信》由2016年普利茲新聞獎獲獎文章《一樁難以置信的強姦案》改編。
不同於以往主要從受害者角度切入,《難以置信》深入到警方的調查過程,用環環相扣的劇情和真實細膩的鏡頭語言,讓我們看到了性侵案件背後「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2008年,美國華盛頓州一所少年公寓裡發生了一起強姦案。
受害者名叫瑪麗·阿德勒,不久前剛滿18歲。
瑪麗說,有個蒙面男子半夜闖進她的住處,用刀威脅她不準出聲,然後綁住她的手腳實施了性侵。
事後男子還拍了照片,並威脅她「如果敢說出去,就把照片發到網上」。
儘管如此,瑪麗選擇了報案。
雖然很怕回憶當時發生的事情,雖然精神上無比疲憊,瑪麗還是努力配合了醫院的檢查,並一遍又一遍地接受警方對案發經過的詢問。
按理說瑪麗積極配合了調查,剩下的應該就是相信警察、等待罪犯被抓了,可沒想到的是,罪犯還沒有眉目,她自己倒先遭到了懷疑。
首先是有人覺得經歷了這種事情,她的反應好像有點太「平靜」了。
警方又調查了瑪麗的成長經歷,再結合她幾次敘述中的各種矛盾,對整個事件的真實性越來越懷疑。
最終,在兩位警察叔叔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外加逼問恐嚇下,精神不堪重負的瑪麗承認自己撒了謊——她只想趕快回家。
瑪麗本來覺得事情就這樣過去了,自己不追究,也就沒人再來拿它來「折磨」自己,但沒想到她要為自己的「謊言」付出巨大的代價。
她失去了朋友的信任,丟了工作,行動自由被限制,接受心理疏導,甚至還收到了法院的傳票。
最絕望的時候,瑪麗一度想過從橋上跳下去,一死了之。
2011年,在科羅拉多州,又發生了一起強姦案。
受害者安博·史蒂文森,22歲,是附近學校的學生。
女警凱倫對案件展開了調查,過程中意外發現一件十分類似的案子,進而找到了它的負責人格蕾絲警官。
兩位女警一拍即合,開始合力調查,結果一查不要緊,牽出了4起作案手法一模一樣的連環強姦案。
她們反覆走訪每一個受害者,不放過任何一絲線索,期間甚至懷疑過作案的可能就是自己的同行——警察,並因此受到質疑和威脅。
最終,憑藉作案車輛這條線索,兇手克里斯多福·麥卡錫被捕落網,證人的所有證言全都對得上。
同時,女警們搜集證物時發現,除了已知的四起案件,受到傷害的女性遠比她們想像得多得多。
而其中一個(也是第一個)就是前面說到的瑪麗,此時距她被性侵已經過去整整3年了。
對於《一樁難以置信的強姦案》,普立茲獎的頒獎詞是——
這則報導檢視並揭露了執法系統對強姦案件調查的失敗以及對受害者創傷治療的無能。了解了整個事件,再回過頭來看瑪麗的遭遇,更能體會當初警察和醫院的例行調查到底有多麼地冷冰冰。
加上後來懷疑瑪麗撒謊,說瑪麗被性侵後的反應不正常,難道以這種方式對待一個剛剛受過傷害的18歲女孩就正常嗎?
三年來,瑪麗無時不刻不生活在這件事所帶來的陰霾中——不被信任,沒有朋友,心情沮喪。
她說自己後悔的不是當初承認了撒謊,而是沒有乾脆「早點撒謊」。她覺得沒有一個人能夠感同身受地關心另一個人。
事實上,在美國,瑪麗也不是個案。
全國調查顯示,大約只有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強姦案會向警方報告。而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那些涉案女性害怕警方不相信她們。
——《一樁難以置信的強姦案》
如果沒能得到信任,性侵帶來的傷害就會由一次變成兩次、三次、四次……甚至無數次。
因為同樣身為女性,她們更加明白事情的嚴重性,調查過程中也更能照顧受害者的感受和情緒。
追兇的間隙兩位警官聊起職業生涯中經手的第一起強姦案,那種痛楚依然記憶猶新。
因為她們的努力,兇手最終被判終身監禁,避免了更多人受到傷害;
也因為她們的努力,瑪麗得以從過去三年的生活陰霾中解脫出來,對這個世界又恢復了一分信心和信任。
然而,不得不承認的一個現實是,在美國乃至全世界的執法系統中,女警官的比例和數量都是十分有限的。
在美國,執法機構的人員平均約有13%為女性。警察隊伍中,男性依然有壓倒性的優勢。
——《一樁難以置信的強姦案》
所以,僅靠執法系統中數量有限的女警去改善現狀也是遠遠不夠的。
《難以置信》更多是揭示了一種問題,保證女性受傷害後的維權道路通暢無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電視劇的結尾,瑪麗拿到了市政府的賠償金,打算換個地方開始新的生活。
但是,下一次,怎麼保證不會有第二個瑪麗出現呢?
【重要信息】
面對微信的第N+1次改版,見慣風雨的小編早已心靜如水,
改版不怕,怕的是廣大「軒迷」們無法在茫茫文海中一眼捕捉軒家曼妙的身影,
所以,親愛的軒迷們,動動你們的小手,跟著下面的教程步驟,將「文軒讀書會」設為星標帳號吧,這樣咱們就能以完整的姿態如期相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