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溫泉是冬季流行的養生休閒方式,很多人以此來祛除寒冷、放鬆身心。泡溫泉對身體有哪些益處?是否人人都適合?我們來聽北京中醫醫院順義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王世廣講講泡溫泉的講究。
王世廣介紹,溫泉的溫熱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擴張血管,加速新陳代謝;可以促進膠原組織的延展性,增進關節活動度、放鬆肌肉,舒緩疼痛;可以促進皮膚血液循環,增加局部代謝,改善膚質;還有助於疏解情緒壓力,從而有利於改善睡眠質量。溫泉水在皮膚表面上可以形成溫泉離子屏障,以減緩體表熱散失,改善肢體循環,有保暖和禦寒的效果。雖然泡溫泉有一定的養生效果,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王世廣提醒,以下人群不宜泡溫泉。
過敏性皮炎患者
皮炎可能汙染溫泉水質,溫泉水長時間浸泡皮膚還會使傷口惡化。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較高水溫可能使人體血管擴張、出汗增多、心跳加速、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從溫泉中出來遭遇外界冷空氣時,血管會迅速收縮,易引起腦中風或心肌梗死。
孕婦、經期女性
懷孕早期,胚胎對於外界刺激比較敏感,如溫度過高,容易造成畸胎。而在懷孕後期三個月,溫泉環境容易打破女性陰道內環境平衡,可能會造成早產。因此孕婦絕對禁止泡溫泉。
經期也不宜泡溫泉。這段期間陰道環境有所改變,若此時泡溫泉,會助長細菌滋生,引發炎症。
6歲以下兒童
溫泉內水溫適宜,可能滋生一些不利於孩子的細菌,孩子泡溫泉後,回家可能出現皮膚不適;其次,孩子過於年幼,有些溫泉的水溫不適合孩子,有可能造成孩子燙傷;不少溫泉內的礦物質含量較高,孩子泡了之後可能通過皮膚滲透,不利於孩子健康。
酒後、過飽時
溫泉的溫熱作用會使得心跳加速,血壓升高,心臟負荷過重,站立時大腦血液較少,酒後或過飽時易引起頭暈,發生摔倒意外。
泡溫泉注意事項:
1、控制溫度
進入溫泉池,要循序漸進,以便讓身體慢慢適應。要從水溫較溫和的池水開始浸泡。高溫池每次浸泡時間不要超過10分鐘,與較溫和的池水交替浸泡或露出水面歇息。
2、掌握時間
溫泉的水溫一般在38℃-42℃,浸泡時間不宜超過10-15分鐘,每天最多不超過3次。長時間持續浸泡可能導致中暑。
3、離池動作要慢
泡溫泉結束,離池動作要慢。緩緩站起,等身體慢慢適應後再離開溫泉。溫泉水多富含礦物成分,為避免刺激皮膚最好淋浴清潔。由於溫差,應及時擦乾全身,注意保暖。
4、補充水分
高溫使身體大量水分流失,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分,適當補充礦泉水、果珍等飲品。
新京報記者 劉旭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