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計程車司機楊師傅不敢在上下班高峰期出車,因為武漢已然變作一個大工地,上萬個工地同時開工,每平方公裡投資近億元。「前兩年是武昌不敢走,如今輪到漢口」,楊師傅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漢口城區主幹道建設大道被城建工程攔腰斬斷,八車道的主幹道被圍板攔得只剩三車道,有的城建項目不分晝夜地施工,「路堵心更堵」。(2月19日《第一財經日報》)
武漢曾以2037.05億元的債務餘額,被指為「中國負債最高的城市」,當地主要投融資平臺近期亦被下調信用等級。根據財政部湖北專員的一份《對湖北省武漢市本級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調查與思考》報告,截至2012年6月30日,武漢債務餘額達2037.05億元,負債率相當於國際通行標準的1.36倍,政府2年內每天需償債1億元。
武漢市政府每天需償債1億元,而最新公布的「2013年中國城市財力50強榜單」卻顯示,武漢市2013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是978.52億元,遠遠落後於上海、北京、天津、深圳等城市,位居全國第8位。不難想見,這每天還債一個億,勢必要擠壓公共財政中民生支出的空間,短線而言,對武漢市民未必就是利好。
再說,大規模城建,最後還是由老百姓來埋單。據分析,地方政府還債主要有幾個來源,包括土地收入、國企收益、稅收以及罰款等非稅收入。賣地也好,稅收、罰款也罷,其實都得靠老百姓來掏腰包,頗有些「我請客,你埋單」的意味。
尤其是在這種「豪可敵英國」的大規模城建背後,到底有沒有、有多少「權錢交易」、「權色交易」在推杯換盞中神不知鬼不覺地進行,我們自然無從得知。只是地方政府這麼迫不及待地「滿城挖」,在為數眾多的城建合同、形形色色的房地產投資項目背後,監督工作是否缺位,權力的運作是否被「關在籠子裡」,還是難免讓人打個問號。
馬克思曾經說過一段很耐人尋味的話:歷史上重大事件都出現兩次,「第一次以悲劇方式出現,第二次以喜劇形式出現」。所以,當我們看到這種「豪可敵英國」的城市建設「大躍進」時,我們看到的又何嘗不是一場輕喜劇呢?
文/汪憂草
來源:紅網
作者:汪憂草
編輯:艾倫
本文為紅辣椒評論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聲明。
本文連結:https://hlj.rednet.cn/content/2014/02/20/4697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