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莉亞·穆洛娃曾就讀於莫斯科中央音樂學校和莫斯科音樂學院。1980年,她在西貝柳斯小提琴大賽中獲得一等獎,並在次年柴科夫斯基大賽中獲得金獎,其出眾的才華引起國際關注。1983年,穆洛娃離開祖國前往西方尋求發展,這一戲劇性事件在當時引起轟動。此後,她與世界上絕大多數頂級樂團、指揮及音樂節都有過合作。如今在世人眼中,她不僅是位具有多方面傑出才華的小提琴家,而且體現著音樂的誠實。從巴洛克時期、古典時期的音樂,直至受到融合及實驗性音樂影響的最前沿的當代作品,她都懷有廣泛而濃厚的興趣。
對本真演奏的情懷使得她與諸多使用歷史樂器演奏的樂團多次同臺,其中包括「啟蒙時代」管弦樂團、「和諧花園」古樂團、威尼斯巴洛克樂團以及「革命與浪漫」管弦樂團等。穆洛娃對巴赫更是懷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巴赫作品也構成了她錄音曲目的主要部分。在新近出版的唱片中,她與「古拜佔庭」樂團和義大利音樂家奧塔維奧·丹東尼合作,錄製了巴赫小提琴協奏曲,獲得高度評價。而她早先錄製的巴赫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和帕蒂塔則成為她音樂旅途中一座意義非凡的裡程碑。這張唱片所獲得的五星評價多不勝數,穆洛娃也由此開啟了世界範圍內巴赫作品的系列獨奏會。
穆洛娃同時還投身於當代音樂的創造性演繹之中。在她2000年發行的唱片《鏡中奇緣》中錄製了世界音樂、爵士樂以及流行樂等各門類作品。而下一張專輯《農家女》則繼續著這一探索,她並攜此專輯開始新一輪的世界巡演。在這張唱片中,穆洛娃展現出迥然不同的另一面。她將目光投向自己在烏克蘭鄉村的根,大膽探索吉普賽音樂對20世紀古典音樂及爵士樂的影響。其後她又發行專輯《義大利名琴在巴西》(我覺得比直譯為「裡約的斯特拉迪瓦裡」要更直觀一些),從她喜愛的巴西歌曲中汲取靈感,包括作曲家安東尼奧·卡洛斯·裘賓、巴西國寶級音樂人卡耶塔諾·費洛索以及克勞迪奧·努奇等人的作品。
穆洛娃音樂的豐富與多樣獲得業內廣泛的讚賞,得以常駐於一些頂級的音樂場館及音樂節,包括倫敦南岸中心、維也納音樂廳、巴黎羅浮宮禮堂、不萊梅音樂節、巴塞隆納交響樂團以及赫爾辛基音樂節等。
她在2016-17年度音樂季中的精彩表現包括與「古拜佔庭」樂團和奧塔維奧·丹東尼合作在美國、加拿大和亞洲等地的巡演、與裡昂國立管弦樂團、威尼斯巴洛克樂團、在格斯塔德與「和諧花園」古樂團的同臺合作以及與「奧林匹克」合奏團在比利時的系列演出等。此外,穆洛娃還在全歐各地舉辦獨奏會,並與卡蒂亞·拉貝克合作舉辦二重奏音樂會。
穆洛娃為唱片廠牌「飛利浦古典」和「Onyx古典」錄製過大量唱片,並獲得許多聲譽卓著的獎項。她與「和諧花園」古樂團(由喬萬尼•安東尼尼指揮)錄製維瓦爾第的小提琴協奏曲獲得當年法國金音叉大獎。其它獲獎唱片還包括與「穆洛娃」合奏團錄製的《舒伯特八重奏》、與卡蒂亞·拉貝克合作錄製的作品、與奧塔維奧•丹東尼合作錄製的《巴赫小提琴奏鳴曲》以及巴赫的《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帕蒂塔》。穆洛娃最近錄製的普羅科菲耶夫作品專輯也收穫了頗多美譽。
穆洛娃的演奏用琴系一把1723年出品的「斯特拉第瓦裡」名琴(Jules Falk)及一把「瓜達尼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