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說投資,小犀幫您搶先機。
國家電影專資辦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0月1至7日電影票房約為36.96億元,僅次於2019年的44.66億元,取得中國影史上國慶檔票房第二的成績。其中《我和我的家鄉》票房17.26億元,《姜子牙》票房13.24億元,《奪冠》票房6.10億元,位列檔期票房前三名。
在國慶檔熱映電影背後,是眾多影視公司的資本大角逐。今天我們以國慶檔票房突破10億元的2部電影的主要出品方北京文化和光線傳媒為例,基於數位化新價值投資工具研小犀,來探究電影市場的投資機會。
有「爆款電影收割機」之稱的北京文化,能否憑藉《我和我的家鄉》逆襲?
伴隨口碑與票房雙豐收, 10月9日,《我和我的家鄉》的主要出品方和發行方北京文化,發布公告稱,公司來源於國慶檔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的收益約為8000萬元至1億元。
北京文化究竟是一家怎樣的公司?搜索發現,它是一家全產業鏈影視娛樂傳媒集團,主營業務涵蓋電影、電視劇網劇、藝人經紀、綜藝、新媒體及旅遊文化的全產業鏈的文化集團。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3年北京文化從旅遊行業轉為影視文化業務後,它相繼「押中」《戰狼2》、《流浪地球》等多部爆款電影,一度被稱為「爆款收割機」。然而這個被譽為爆款電影收割機的北京文化,最近幾年的關鍵財務數據表現卻並不理想。
依託這個金融黑科技產品我們可以快速查看北京文化最近幾年的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等關鍵財務數據。搜索發現,2017年至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依次為13.2億,7.4億,8.6億,同比增幅依次為42.57%、-43.88%、15.37%;我們再看看歸母淨利潤的情況,2017年至2019年歸母淨利潤3.10億,1.25億,負的23.06億。
對於2019年,公司歸母淨利潤虧損,北京文化在財報中指出,業績虧損的原因主要與全資子公司世紀夥伴和星河文化經營業績下滑有關,基於審慎原則,公司計提了相應的資產減值準備和商譽減值準備。
事實上,北京文化屢次面對諸多不利信息,該公司亟待藉助「爆款」的力量「逆襲」。儘管公司手握幾部重磅大片疊加《我和我的家鄉》票房大賣,但資本市場卻並沒有保持足夠的熱情。有觀點認為,股價下跌,與影視板塊集體回調有關聯。背後的邏輯是,當市場預期兌現後,影視股短期會面臨調整。未來,北京文化的股價表現如何,仍待市場來考驗!
瞄準國產動漫電影的光線傳媒,未來能否持續發力?
再把目光轉向上映首日以3.62億元成為單日票房冠軍的《姜子牙》。公開信息顯示,《姜子牙》主控方為光線傳媒。去年《哪吒》收穫了高口碑和高票房,這也讓觀眾和市場對《姜子牙》及出品方光線傳媒充滿期待。通過這款工具我們可以從公司類型、企業賽道、業務介紹等方面快速了解光線傳媒的基本信息。
搜索發現,光線傳媒是業務覆蓋電影、電視劇(網劇)、動漫等領域的綜合內容集團。其中電影業務是主要營收來源。
搜索發現,電視劇製作發行業務,2018年在光線傳媒的營業收入為3.82億,佔比25.61。2019年營業收入為2.38億,佔比8.41%;電影製作發行業務2018年營收為10.77億,佔比72.25%,2019年的營收為25.32億,所佔比重為89.48%。通過對比不難發現,電影業務明顯高於電視劇業務並呈現上漲趨勢,電影業務在光線傳媒的核心地位愈發凸顯。
從《失戀33天》到《泰囧》再到《大聖歸來》《哪吒》等,這些成本不算太高、但撬動大市場的電影,頻繁出現在光線的成績單裡。從發行切入電影行業的光線,將觸角延伸到內容端有著先天優勢,並通過探索類型片、打造系列片、扶持新導演這3條製品思路,在行業中獨樹一幟。
2019年夏天,光線參與出品的《哪吒》創下了50億票房的奇蹟。公司財報進而指出,持續開發動漫電影是公司重要的發展戰略,將與投資的眾多動漫公司協同合作,繼續加大對優質內容、新技術和系列化作品的開發和投入。
但是就目前情況看,《姜子牙》還未達預期。這也給動畫電影路上狂奔的光線傳媒敲響了警鐘。對於光線傳媒來說,如何將動畫產業平穩的發展起來,才是關鍵。
展望未來,電影行業的馬太效應或許將成為明顯趨勢。好電影會名利雙收,劣質電影則會被壓縮生存空間。今天,我們用數位化新價值投資工具研小犀,對電影行業的相關公司進行了剖析,如果您想繼續對電影行業及其他行業深入研究,可以關注這款金融黑科技產品。最後還是要提醒廣大投資者,我們只是基於大數據分析給您提供的基本面信息,不作為推薦,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