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是電影取之不盡的劇本資源,但經典小說改編的電影往往很難超越原著,反倒是一些不起眼的小說被大導演發掘其中閃光點後,成為名垂影史的經典電影。國外有《教父》《肖申克的救贖》《阿甘正傳》等,國內則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霸王別姬》《臥虎藏龍》等。下面,小編給大家盤點一下五部超越原著小說的國產經典電影。
1993年上映的電影《霸王別姬》是中國影史的一座高峰,該片由陳凱歌執導、李碧華、蘆葦編劇,張國榮、鞏俐、張豐毅、葛優等主演,根據李碧華同名小說改編,豆瓣評分高達9.6分,高居豆瓣國產片評分第一,所有影片評分第二,僅次於《肖申克的救贖》。
李碧華的小說《霸王別姬》儘管也不錯,但其藝術價值在文學史上尚無法佔據重要地位,其視野和格局不如電影那樣更具史詩性的悲劇意味。尤其是結尾,電影改編得更加精彩。
電影的結尾是蝶衣在和段小樓重逢後,在唱最後一場《霸王別姬》時自刎。而小說的結尾是蝶衣在唱戲時睡著了,醒來後只說了一句「我這輩子就是想當虞姬」,從此兩人便分道揚鑣。相比之下,小說結尾顯得比較平淡。
2001年,李安執導,周潤發、楊紫瓊、章子怡和張震等主演的電影《臥虎藏龍》獲得第73屆奧斯卡10項提名,奪得其中最佳外語片等4項大獎,成為首部榮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華語電影。
相比之下,電影《臥虎藏龍》的原著小說——王度廬所著《臥虎藏龍》卻在中國文學史上名不見經傳。以致於上世紀80年代初,聶雲嵐將王度廬小說《臥虎藏龍》和《鐵騎銀瓶》改編為《玉嬌龍》和《春雪瓶》在《今古傳奇》雜誌上連載後,很多讀者誤以為這兩部小說是聶雲嵐寫的,而王度廬的《臥虎藏龍》是從《玉嬌龍》改編而來,兩家後人甚至為此鬧出版權糾紛。
電影《臥虎藏龍》對王度廬原著改編很大,尤其是在人文內涵和人性矛盾的衝突上,都加入了李安的挖掘和思考,使之牢牢吸引了西方人的目光。
《色·戒》是張愛玲1950年創作的一部小說,在張愛玲眾多經典作品中,這部小說很不起眼,藝術水準也說不上有多高,卻被李安慧眼挖掘改編成電影,由梁朝偉、湯唯、王力宏、陳衝等主演,2007年11月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不僅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更是斬獲了包括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在內的全球多個電影獎項。
如果說張愛玲小說版的《色·戒》是一幅淡淡的中國水墨畫,李安電影版的《色·戒》就是一幅色彩濃烈的西洋油畫,其反映的真實人性,西方電影評委和觀眾更能接受也在情理之中。
姜文執導,姜文、周潤發和葛優主演的《讓子彈飛》,是姜文最受普通觀眾喜愛的一部電影,也是其導演作品中票房最高的一部。這樣一部經典電影,改編自作家馬識途長篇小說《夜譚十記》中的一篇《盜官記》。
《盜官記》是一部不錯的諷刺舊社會的小說,但是在被姜文改編成電影之前,同樣在文學史上籍籍無名。姜文在原著故事和人物框架的基礎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不僅講了一個很精彩的故事,也有耐人尋味的思考,使之有著濃厚的姜文電影烙印,因此深受觀眾喜愛。
與前面四部小說不同,莫言的小說《紅高粱》1986年在《人民文學》雜誌發表後就引起中國文壇轟動,也堪稱是莫言的代表作品。不過,莫言當年還是中國文壇新人,也沒啥名氣,張藝謀選擇改編這樣一部故事並不複雜、個人風格鮮明的小說作為自己的電影導演處女作,不得不說當時同是新人的他眼光毒辣。
嚴格來說,電影《紅高粱》不能說超越原著,只能說是在拍出了莫言小說中粗獷、狂野、豪放的氣息之外,還加入了張藝謀濃烈獨特的影像風格。影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電影節金熊獎,不僅成為張藝謀的成名作,也讓億萬普通中國觀眾知道了莫言這位作家。可以說讓張藝謀和莫言互相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