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的《傳奇》,譜寫了自己與妻子的童話故事,已在昨日推文中寫道。
但對於我個人而言,最最喜歡的,自然是李健的這三首歌:《眾妙》、《滄海輕舟》、《水流眾生》!而這三首,據說便是被廣大的歌迷們稱之為「升仙三部曲」!
因為這三首歌,已不再只是世俗的情情愛愛,更是上升到了生命的領域。
一、面對人生「牢籠」,尋求信仰之慰藉——《眾妙》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德經》
或許李健的《眾妙》之名,便是由《道德經》而來吧。
我拜見過許多的神仙,我的信仰還是沒看見——《眾妙》
我們朝拜過許多廟宇,瞻仰過很多教堂,跪拜過許多神佛塑像,可是,到頭來,我們還是我們,依舊只是個迷茫之人,生活在人生的迷宮裡,看不到信仰,看不到方向。
這句歌詞,只是描述了大多數人的狀態罷了,自以為自己活在這花花世界,卻也不過坐井觀天。
我們自以為很了解自己,很了解這個世界,卻也不過是個生死不由自己的生命罷了。
那是一團不滅的火焰,在我心裡忽明又忽暗——《眾妙》
李健是清醒的。他發現了人生的迷茫與困境。所以,其心中便時常蹦出一團「火焰」,希冀自己能夠跳出這「牢籠」,看到另一番天地。
當我又看到無邊的虛無,似乎註定無處可逃,可是我知道有人在尋找,尋找從未見的美好——《眾妙》
生命的課題,極其龐大又極其深奧,我們想去探尋它,卻總讓人摸不著頭腦。但李健相信,這個世間總有人和他一樣,在探尋那靈魂最深處的美好。這種美好,不是我們世俗中的歡樂,而是真正的生命之美!
二、星光閃閃,不如當下燈火安然——《滄海輕舟》
每次聽《滄海輕舟》,總有一種悠然自在之感,如乘扁舟,自在安然。
雖說李健的《眾妙》與《滄海輕舟》皆是在15年8月10日發表在同一張專輯中。但寂靜總覺得,《滄海輕舟》應該是作於《眾妙》之後。
似乎《滄海輕舟》,便是李健在《眾妙》中的探尋有所收穫的顯現。
藍天依然,白雲散漫;放眼世間,蒸騰一片;信仰欲望,花落草長——《滄海輕舟》
藍天白雲、花落草長。似乎這個時候的李健,漸漸發現,世間萬物始終按照其自有的規律而運轉。我們的信仰與欲望,也正如花落草長一般,時而升起,時而磨滅,如同浮雲。
總有先賢,化星閃閃;可我寧願,燈火為伴——《滄海輕舟》
前輩先賢,也如同神佛一般,遠在天邊不可捉摸。而人間溫暖,卻是實實在在。
我們似乎沒有必要去探尋那些虛幻的東西,安心過好當下的生活,或許便是作為一個人最好的享受吧。
命如山,運似輕舟,世間滄海——《滄海輕舟》
這是一幅極具禪意的畫面:世間如滄海,我們固定的人生軌跡如「山」一般始終不變,但我們的「運」卻承載著我們繞過重重山巒,在這世間滄海中逍遙而行。
了解過《了凡四訓》的朋友便應知曉,「命」,在我們出生時便已註定。但「運」卻掌握在我們手中。
當我們時刻照顧好當下的時候,便已是心安自在。雖有「命」之山巒,但我們自在安然的心,會讓我們面對這些山巒時,或停留欣賞,或緩緩繞行。
此刻,沒有「山」的阻隔,只有心的自在。
三、愛滿自溢——《水流眾生》
經歷過《眾妙》對信仰的探索與依靠,升華到《滄海輕舟》中安然當下的清安與自在。
而當我們自身清靜安然之後,自然而然地,便會將這份安寧與美好傳遞給更多的人。
或許這便是「愛滿自溢」吧,又或者我們可以稱之為「水流眾生」。
雖說這首歌是李健為西藏而寫,但卻也正是李健當下的生命狀態吧。
當你看見轉山轉水轉出了自我,冰川般的心靈裡何止是遼闊;唐古拉山冰雪融化那不是脆弱,那是歷經千辛留給眾生的承諾——《水流眾生》
這是《水流眾生》的最後兩句,也是我最喜歡的兩句。也許網上有很多不同的解讀,但我更願意這樣理解:
當我們超脫「自我」的束縛,不再被「欲望」、「無明」所捆綁,此刻,我們的生命便是天高海闊。
當我們願意融化自己那些固有的習氣之時,便不再是萬古冰山。冰山開始融化,是有溫暖。而這溫暖,亦會流向眾生!
#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