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農事忙。
在銅仁市碧江區響塘龍移民安置點,安貴琴在兩年前就告別了臉朝黃土背朝天忙農活的日子,換上制服,成為碧江區百麗鞋業廠的工人。一邊認真地裁剪布料,一邊聽著廠區廣播裡播放的音樂,安貴琴感到十分愉快。
「自己沒花一分錢就住進了漂亮的房子,還能就近務工掙錢,日子越來越舒心!」談及搬遷後生活的變化,安貴琴打開了話匣子,臉上洋溢著笑容。
別故土,情難離、意難捨、心忐忑。原本家住沿河自治縣土地坳鎮豐巖村的安貴琴所有的不舍在偏遠、難行、窮困等殘酷現實面前作了妥協,「不搬不行了!」
2017年初,得益於銅仁跨區域易地搬遷扶貧政策,一家6口免費搬進碧江區響塘龍移民安置點。120平方米的新房水電全通,家具齊全,丈夫在小區做保安,夫妻倆一個月工資共有6000多元,一家人的生活穩定而幸福。
實現就業,生活穩定,心也不再忐忑。
在銅仁,通過跨區縣區搬出大山,一步住上好房子,快步過上好日子的貧困群眾可不僅安貴琴一家人。
近年來,銅仁市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當頭炮」和重中之重,抓具體、抓深入,通過三年多的努力,易地搬遷扶貧取得顯著成效,計劃搬遷29.33萬人,已搬遷20.22萬人。其中跨區縣搬遷計劃搬遷12.6萬人,自2016年底以來,現已搬遷7.71萬人,分別從沿河、德江、印江、松桃、思南、石阡等6縣跨區域搬遷,入住碧江、萬山、大龍的主城區安置點。跨區縣搬遷全省人數最多、規模最大,佔全省跨區縣搬遷總人數的57.3%。
住上好房子,更要過上好日子。
穩定就業決定著搬遷群眾是否能在新家住得下、有發展、能脫貧。對此,銅仁實施了一系列就業措施,讓跨區縣易地搬遷「挪窮窩」與「換窮業」並舉。在加快推進安置點住房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精準識別搬遷群眾的年齡結構形態、家庭人口狀況,精準分析搬遷群眾的就業需求,精準制定就業措施。各安置區縣充分利用企業用工、城市環衛、保安、家政、廚師、物業管理等行業渠道,加強技能培訓,確保搬遷戶一戶就業一人以上。另外,銅仁市經常組織企業走進安置區,通過舉辦易地搬遷扶貧現場招聘會,專門為搬遷戶設置崗位,送崗入戶,圓搬遷戶就業夢。
「易地扶貧搬遷徹底改變了深山區貧困群眾的命運,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實現了從『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到『換一方水土富一方人』的華麗轉身。」3月8日晚,2019年全國「兩會」貴州代表團在北京舉行以「遷喜:易地扶貧搬遷的貴州樣板」為主題的集中訪談活動,全國人大代表、銅仁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少榮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跨區縣搬遷極大帶動了城市加快發展,搬遷群眾可在園區、工廠等穩定就近就業,成為推進城市發展的生力軍,提高了城鎮化率,推動了城鎮化加速發展。
「打好易地扶貧搬遷特別是跨區縣搬遷這場硬仗,搬出了『銅仁經驗』,創造了『銅仁奇蹟』,對於銅仁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全國同步小康、助力鄉村振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陳少榮說,今後銅仁市將圍繞「五個體系」建設,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提升搬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來源:天眼新聞
值班編輯:張人文
編 輯:楊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