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版納花輪君 物種日曆
紫茉莉真是一種讓人倍感親切的植物,作為中國民間種植廣泛的家養草花,即便你不知道它的名字,也可能從小就見過它的模樣。不過,同太陽花、一串紅、牽牛花等常見花卉一樣,紫茉莉可不是土生土長的植物,而是來自遙遠的拉丁美洲。
紫茉莉也是我從小就種過的花,當時我還不知道它的大名,只知道大人叫它粉豆花或者地雷花。直到多年以後在高中生物課本裡見到了它的身影,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早就相識的老朋友。
紫茉莉也是你的老朋友。圖片:Khalid Mahmood / wikimedia
名字何其多
紫茉莉來自南美,它所在的紫茉莉屬(Mirabilis)包括了大概50個物種,以南美洲熱帶為分布中心。作為本屬最為常見的一種,紫茉莉在很早以前就被土著作為藥用植物栽培和利用。
即使在同一植株上,也能見到紫茉莉多樣的花色。圖片:Vaikoovery / wikimedia
紫茉莉傳入我國後,在大江南北得到廣泛種植,各地的人們也給它取了各式各樣的俗名,比如晚飯花、洗澡花、夜嬌嬌、野茉莉、野丁香、指甲花、胭脂花、地雷花、粉豆花等等,一個比一個接地氣。
事實上,這些俗名恰恰反映了紫茉莉的習性:比如這是一種傍晚才開的花,主要盛開在夜間;花有芳香,香氣類似茉莉;花瓣搗碎後可用於染指甲或作胭脂,等等。
紫茉莉也有兩個常用的英文俗名—— the marvel of Peru(秘魯奇蹟)和 four o'clock flower(四點鐘花)。後一個與中文俗名不謀而合,見此花開就意味著天快黑了,也就是媽媽喊你回家吃飯或洗澡的時候啦。
兩點五十了?圖片:Salvatore Ingala / wikimedia
是女孩的耳墜,也是男孩的地雷
在溫帶地區,紫茉莉通常是高不過一米的草本,每年冬季來臨都會枯萎死去,來年再長出新一代。
實際上原產美洲熱帶的紫茉莉,本是一種可多年生長的宿根植物,地下根莖粗大,可儲存營養物質;地上部長也能長到一至二米高,分枝濃密,長勢旺盛,倒像是種小灌木。
選擇在夜晚開放的紫茉莉當然會錯過白天活動的昆蟲。不過它還有一招,那就是通過散發比較濃鬱的花香,吸引夜間活動的蛾子來傳粉。
紫茉莉的花呈比較狹窄的深圓筒狀,也只能是具有長喙的天蛾才有本領吸食到它的花蜜。紫茉莉盛開後,雌、雄蕊都會伸出花被筒外,方便把花粉蹭到來訪的天蛾身上,或是從天蛾身上卸下傳來的花粉。
紫茉莉的花朵長長長長。圖片:gardenia.net
農村長大的八零後,小時候一定沒少「欺負」過紫茉莉。愛美的女孩子會摘下紫茉莉的花搗碎後染指甲;或者揪下花朵,小心翼翼地讓花被筒滑過雌蕊花柱,膨大的柱頭剛好能在被筒基部卡住,讓整朵花通過花柱懸吊下來,再把基部的球形子房塞進耳朵,就做成了一個森女系耳墜。
調皮的男孩子主要是採摘它的果實作「子彈」使用。成熟後的紫茉莉果實,深黑的果皮會變得堅硬,表面的紋路讓它看起來像縮小版的地雷。用自製的小彈工彈射出去打人會有點疼,但也不至於受傷,於是成了追逐嬉戲(欺負同學)的利器。
你玩過這種「地雷」嗎?圖片:Doctoroftcm / wikmedia
從實驗對象到入侵植物
我印象最深的關於紫茉莉的故事,就是高中生物課本上,以它為材料的科學實驗。
1900年前後,德國植物學家卡爾·科倫斯(Carl Correns)發現葉片出現白化和花斑的紫茉莉變異個體,隨後開展雜交實驗,卻發現雜交後代的葉片顏色僅取決於母本性狀,和提供花粉的父本沒有關係。他猜測一定是細胞核外的某些因素對後代表型產生了影響,導致實驗結果不符合孟德爾的基因分離和自由組合規律。
電子顯微鏡下的紫茉莉花粉。圖片:Halbritter H. 2005. Mirabilis jalapa. In: PalDat - A palynological database
後來進一步研究證實,控制紫茉莉葉色的基因位於細胞質中的葉綠體上。當精卵結合時,精子只有細胞核和卵細胞融合,因此卵細胞中的葉綠體基因成為控制後代葉色的決定因素。這也成為植物學中細胞質遺傳的經典案例。
除了這個著名的葉色遺傳實驗,紫茉莉的花色變化也同樣充滿驚喜。紫茉莉的花色可謂千變萬化,除了常見的紫紅色、白色和黃色外,還有鑲嵌色、條紋色和灑錦色,有時即使同一植株甚至同一枝條,都有可能開出不同顏色的花。
研究表明,紫茉莉的花色遺傳是不完全顯性,例如當純紅色花(AA)與純白色花(aa)雜交後,會產生粉紅色或鑲嵌色的後代(Aa),而不是純紅色。在這種情況下,紅色和白色基因具有同等的力量,它們都不能完全支配對方。
花色各異的紫茉莉。圖片:KENPEI & Wildfeuer & LucaLuca & Steve Sanders / wikmedia
應當注意的是,紫茉莉是一個可以自播繁殖的物種,在陽光充足、氣候溫暖、水分充足的熱帶地區生長迅速,如果不加以控制,會從花園逃逸到野外,成為歸化植物。
目前,紫茉莉已在亞洲、非洲、北美、歐洲等地多處擴散,甚至在一些熱帶海島和暖溼海岸大片生長,成為優勢入侵植物,影響了當地植物的生長。
原標題:《它是女孩的耳墜,也是男孩的地雷》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