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為何不行了?

2020-11-18 虎嗅APP


最近日本很「搶戲」。


因為在這次疫情中對於我國一次又一次人道主義的援助,日本在中國人心中的好感度可以說是刷到了「史上最高」。尤其是日本各個城市對湖北以及各自對應友好城市上打的詩歌標語,更是讓不少網友感嘆他們對於文化傳承之有方,也讓一些官媒感受到嫉妒之酸楚。

大部分網友對日本的贈言讚譽有加,並批評一些官媒作妖


雖說是有文化的國度,但日本在電影文化方面的成就似乎在不知不覺中被另一個東亞近鄰韓國超越了。


《寄生蟲》在奧斯卡上史無前例的成功,不僅引發了我們對中韓電影差距的思考。另一方面,我們還會思考曾經的亞洲電影代表、也在奧斯卡獲得過多次榮譽的日本電影,怎麼突然無法擁有姓名了?


回看最近幾年的日本電影,不僅沒有能夠在國際上獲獎的新片,上一個獲得奧斯卡的電影還是2008年的《入殮師》。也沒有幾部在網際網路上傳播出口碑評價高的佳作,最近幾年能被大部分觀眾記住的只有《你的名字。》和《小偷家族》。


這難道是說明,日本電影不行了嗎?


誠然,的確是已過巔峰的日本電影


每當我們提起日本電影,都會自然而然地想起許多他們開創的「符號」,比如劍戟、怪獸、特攝英雄,它們不僅代表了日本的電影文化,同時也輸送到了全世界,時至今日也經常被各路電影應用和致敬。


《殺死比爾》致敬劍戟片


《金剛》致敬怪獸片


日本大量對世界電影產生影響的經典影片都生產於上個世紀60-70年代,這也被日本電影人稱作日本電影的「黃金時代」。這段時間可謂是日本電影工業化的巔峰期,各路製片廠都有自己獨特的體系,並且能夠成熟的完成全產業鏈的生產。


日本製片廠時代拍攝現場


電影工業化的「成熟度」決定了一個國家電影的上限。就好像這次《寄生蟲》的成功,它不僅是這部電影的成功,也不只是奉俊昊作為導演的成功,更多的觀點都認為它代表了韓國電影工業的一次成功。


只有在好的工業體系下才能誕生經典作品,《寄生蟲》是一個例子,日本此前的劍戟片和特攝片也都是很好的實例,而像加藤泰、三隅研次、實相寺昭雄等知名導演也都是在那個日本工業體系下出頭。哪怕在那個時代日本電影不曾在國際上獲得過太多獎項,但是那些日本電影所造成的文化影響卻是肉眼可見,這顯然也是一種成功。


《哥斯拉》很好的結合了科幻片和災難片的特質,成為日本特有的怪獸片


不過這個「黃金時代」卻在80年代因為一次全國性質的經濟蕭條破滅了,一時間大量電影製片廠停工,再復工的時候也難以再創輝煌,不管是劍戟片還是特攝片,都沒有了此前的「朝氣」。


比如劍戟片,有許多日本電影批評家都認為該類型片終結於三隅研次,在他之後的劍戟片都很難再有新的突破。而三隅研次在1975年去世之後就讓當時的本處於巔峰期的大映電影公司備受打擊。再加上後來的經濟蕭條衝擊,公司製片廠成熟的工業體系一下就被衝散了,人才流失嚴重,再組就十分困難。而離開了大映電影公司的人也並沒有再創造新的輝煌,這才最終導致了劍戟片的沒落,而如今人們也只能到好萊塢去尋找劍戟片的影子。


《西部世界2》劇照,像真田廣之這樣能耍刀的演員,現在都已前往好萊塢發展


另一個造成劍戟片沒落的原因,則是演員的變遷。


在黃金時期,劍戟片的主角一定要是勝新太郎和若山富三郎那樣的「胖子」演員。日本導演押井守曾介紹說,只有像若山富三郎那樣腰部肌肉厚實的人才能和日本刀完美契合,也只有他們那樣的人才有在拔刀的時候一次砍翻五六個人的技藝。


《帶子雄狼》裡的若山富三郎,以前的主角長這樣


可是90年代的日本娛樂市場開始被偶像佔領,觀眾對於演員的審美也發生變遷,這也就讓傳統劍戟片的演員不再有市場,取而代之的都是如清風般溫柔的帥哥美女。


現在的日本電影主角長這樣


誠然日本電影行業也為保護劍戟片做過努力,比如專門做過新版的《修羅雪姬》和《少女殺手阿墨》這樣的女版座頭市電影,但可惜都無法令人滿意。因為身型的原因,女性始終和日本刀無法形成「融洽感」。也就是在這種時代變遷中,劍戟片開始慢慢成為日本本土的冷門電影。


上戶彩主演的《少女殺手阿墨》


如果說劍戟片的沒落已經讓日本電影文化遭遇了一個重創,那麼特攝片的消失就是讓日本電影文化跌入谷底的最夠一根稻草。


在20世紀,特攝片不僅是電影銀幕的寵兒,也是電視熒幕的座上賓。能夠有大量優秀的特攝片產生,也得益於製片廠的繁榮。因為創作者只管在製片廠內拍攝就行了,不管每一次拍出來的成品如何,製片廠總是有辦法讓它在影院上映或者在電視臺播出。


可是製片廠沒落後就不一樣了,許多體系裡的電影人一瞬間仿佛被扔進了荒漠,在此之前他們只用考慮創作,但從那以後他們也必須算計市場。儘管日本著名的ATG體系幫許多有才的導演續命,比如實相寺昭雄。但是他們在ATG時期的創作,和在製片廠時期的創作已經完全不同。許多老特攝迷就認為,實相寺昭雄ATG時期的作品,怎麼看都比不過以前做的《賽文奧特曼》。


《賽文奧特曼》因為劇情內涵和造型時尚,


再到後來,CG技術崛起,就更沒有人再做特攝片了,因為比起特設,CG的製作費實在低太多,經濟蕭條後的日本電影業本來就沒什麼錢,能夠省的一定省。到了今天,特攝片已經幾乎消失,都已經改為CG製作。我們只能偶爾看到日本製作一部《新哥斯拉》,但那也是導演庵野秀明的「意氣用事」,片子本身並不賺錢。


在日本的批評家中,有一個觀點就是日本人只有做自己特色的東西才能出頭,做別人都在做的類型片始終難以有所成就。這是很符合日本文化的一種謙卑心理,然而事實好像也確實如此。在劍戟片和特攝片沒落之後,日本電影也開始隨大流大量製作故事片,但我們卻再難在裡面看見「文化特色」。即使是前年有過一時人氣的《小偷家族》,其實也包含了大量好萊塢式的工業模式,沒辦法看到一個日本電影工業的內核。


所以我們可以說,日本電影止於劍戟片、止於特攝片。


《小偷家族》很優秀,但它的工業流程不是傳統的日本電影工業,更偏好萊塢


動畫電影也不好過


2014年8月,日本著名動畫電影公司吉卜力工作室宣布解散其製作部門,消息一出,許多粉絲傷心至極。但其實這件事影響更大的,是整個日本動畫電影行業。


我們還是要先回到那個熟人——宮崎駿。宮崎駿的厲害之處不止是他創作了一部又一部佳作,更重要的是他的動畫電影票房真的太高了。回顧他的作品,只有一部《天空之城》算是保本,但是其它每一部作品都是大賺特賺。這樣的好處就是,推動了整個日本動畫電影行業。


藝術&商業


在宮崎駿之前,日本動畫電影的製作成本一直維持在一兩億日元,但是在宮崎駿之後,整個投資行業都對動畫電影信心倍增,日本動畫電影的製作成本可以達到七八億日元。


正是這樣的跨服增長才讓日本動畫電影走向了世界,甚至一度成為頂點,成為日本電影中非常強的「戰鬥力」。日本在1990年以後的年度票房冠軍,絕大部分時候是引進片,如果是本土電影拿下冠軍,絕大分部時候都是動畫電影。可以說動畫電影是日本電影裡最能打的那一個。


日本本土1990-2019年度票房冠軍統計,來源:維基百科


也正是因為有大量的資金,整個日本動畫行業才能在吉卜力之外,還能長期創作出《阿基拉》、《攻殼機動隊》、《千年女優》、《夏日大作戰》等眾多優秀的動畫電影。


《攻殼機動隊》劇照,很多設定被後來的《黑客帝國》借鑑


我們可以說宮崎駿給了日本動畫電影信心,宮崎駿也推動了日本動畫電影的發展。正因如此,在吉卜力製作部門解散才顯得那麼糟糕。


我們上文提到的那些高口碑日本動畫電影,其實它們都沒怎麼賺錢,票房成績實在一般,大都只是保本的成績,有些甚至還會虧損。所以這麼多年來在為日本動畫電影行業賺錢的人,可以說只有宮崎駿。換句話說,這麼多年來在給投資人信心的人,也只有宮崎駿。


所以當他的部門宣布解散,也就意味著日本動畫電影行業無法再給投資人信心,整個動畫電影業又要回到成本只有一兩億日元的狀態。事實上後來的發展也確實如此,近年來日本的絕大分部動畫電影,都是在電視動畫火了之後,立刻做一部電影版來蹭人氣賺錢。而即使是單獨立項的動畫電影項目,光看畫面很多甚至還不如一些90年代的動畫,也是成本驟減的提現。



像2019年度第一人氣動畫《鬼滅之刃》在第一季播出完結後,立刻在結尾畫面宣布下一部電影化,顯得十分賺錢心切。儘管很無奈,但這就是日本動畫業的無奈現狀。


而日本動畫電影還沒有像劍戟片和特攝片那樣沒落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電視動畫領域的底子厚,惠及了動畫電影;二是因為,出了一個新海誠。


吉卜力製作部門解散以後,能夠再拿到大量資金做動畫的只有新海誠。而他也確實不負眾望,一部《你的名字。》就激活了整個日本動畫的信心,票房實在是太高了。儘管在作品上作為「宮崎駿的接班人」略有爭議,但是站在市場角度和經濟角度,新海誠確實可以稱得上是宮崎駿的接班人。


《你的名字。》的成功背後,東寶公司的全力資金支持也功不可沒


但遺憾的是,去年新海誠的《天氣之子》比起《你的名字。》票房有大幅度下滑。即便是賺了錢,這也是投資人不能允許的一種「失敗」。因為新海誠不得不和宮崎駿這個每一部新作票房翻倍的「怪物」做對比。所以未來新海誠還能不能順利再做這樣的高成本動畫,以及日本動畫電影未來到底還能不能變好。我們都難免不抱有一種悲觀態度。


電影問題,說到底還是經濟問題


其實從實拍片說到動畫電影,我們能總結出日本電影現在出現困境,或者說沒落,歸根結底的原因還是因為:沒錢。


這是一個十分現實問題,儘管日本總體經濟一直在世界名列前茅,但是在電影業方面的投資明顯已大不如前。一個簡單的例子,好萊塢的迪士尼向來以重視劇本聞名,每一部電影都要請有名氣劇本作家,花費100-200萬美元創作劇本。可是在日本,即便是一個元老級的劇本作家,他的劇本也只能賣2000萬日元。


這樣巨大的差距也讓日本越來越少的年輕人願意投身到劇本創作中,哪怕是志向做一名編劇,也會想盡辦法去到好萊塢,畢竟賺錢的事,為了生活都是用腳投票。


而另一個體現日本電影業不景氣的例子,就是他們的年度票房。根據日本電影製作者聯盟的統計,日本從2001年年度總票房收入就維持在2000億日元)左右沒有太多變化。這既是說明,日本電影行業的收入已經有近20年沒有提高。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別說去保持自己的電影文化,能夠維持繼續拍電影已實屬不易。所以日本的影像作家野田真外才會吐槽「在日本拍電影真的太困難了」。


日本年度票房收入統計,來源:日本電影製作者聯盟官網


所以說,日本電影的困境,其實是他們經濟中的一環困境,這也側面印證了電影創作不能脫離資本。世人常說好萊塢不看重票房,只看藝術,但實際上在好萊塢獲獎的電影,每一部都是大賺,只不過不同的成本體量賺的錢大小不同而已。我們不能說電影是為賺錢而生,但是成功的電影確實離不開賺錢。


相關焦點

  • 日本電影,就是不行
    像《假面飯店》這樣的冷遇,在中國其實並非個例,也是日本電影的普遍遭遇。2010年,因為領土爭端,中日文化交流停擺,日本電影幾乎在中國大銀幕上絕跡。直到2014年11月,中日達成共識後,文化交流才逐漸回到正軌。儘管2015年的《哆啦A夢:伴我同行》和2016年的《你的名字。》
  • 《八佰》中,為何要抱著手榴彈跳下去?直接扔下去不行嗎?
    為何要抱著手榴彈跳下去?直接扔下去不行嗎?權衡利弊,採用人抱著手榴彈的方式往下跳,能夠達到有效阻敵的目的,直接扔下去是不行的。從這個角度來說,你就能理解謝晉元部為何要這麼做了。當時日軍來勢洶洶,國軍又缺乏先進的武器裝備,直接把手榴彈扔下去又不行。所以,《八佰》中的「陳樹生們」,也就只能抱著手榴彈,以血肉之軀來還擊日本侵略者了。
  • 【話題】日本新番是不是不行了
    但若是大家每天都來看企鵝娘資訊的話,就會發現一個問題:似乎就連日本那邊,也都只是在關注《精靈寶可夢GO》的遊戲。而國內動漫圈子裡,圍繞這一季新番的討論並不算很多。再加上4月新番也沒有達到預期,為此,已經有人覺得日本新番已經不行了。真的是這樣嗎?在今天的話題當中,就讓我們來一起討論一下吧。
  • 為何好萊塢電影在日本「水土不服」
    波特》或者《加勒比海盜》這類之前就受到日本觀眾喜愛的「人氣系列作品」之外,所謂的「全球同步公映」在當下實在是吸引不了日本國內的電影觀眾。再加上進入21世紀之後,日本國內電影市場的再度復甦,好萊塢的魅力值自然大減。所以,不同步並非是幻想中的「日本廣電局」幹涉,只不過是好萊塢針對日本電影市場做出的避檔決斷。Q3:好萊塢對於日本電影市場難道沒有好的對應之策嗎?
  • 日本泡沫經濟催生電影《敦煌》,為何刪減40分鐘?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日本泡沫經濟催生電影《敦煌》,為何刪減40分鐘? 每到假期,別人總是奔海邊跑,筆者總是偏愛沙漠,估計是小時候看電影留下來的情結。 印象最深的兩部關於沙漠的電影,一部是于榮光主演的《海市蜃樓》,那部電影告訴了筆者沙漠是多麼的殘酷。
  • 但,為何日本這部《陰陽師》電影如此經典...
    但,為何日本這部《陰陽師》電影如此經典?!||今日推歌《SEIMEI》 2021-01-04 23:11  日本流行每日速報
  • 日本女星在美國為何混不開?導演表示她們「太內向,不夠勇敢」
    在2005年的時候,好萊塢正準備籌拍電影《通天塔》,這影片講述了再全球四個國家發生的事,其中就包括了日本。 首先講講,奈良橋陽子出生於1947年,是日本的一位導演,由於參與過很多好萊塢電影的製作,因此還被《日本時報》稱為是「美國電影在日本的全方位代言」。
  • 《假面酒店》遇冷,東野圭吾為何在中國總不行?
    截至9月11日,頭頂「日本真人電影近年來票房新高」的光環,《假面飯店》在中國市場遇冷,既成事實。而與中國市場相比,《假面飯店》在日本本土的表現頗為亮眼。改編電影為何被冷落?公開資料顯示,自2007年,東野圭吾作品引進中國內地,在後續的10年裡,共發行了175部作品,發行量超過1900萬冊。
  • 《假面酒店》遇冷,東野圭吾為何在中國總不行?
    1905電影網訊上映8天,票房僅1419.6萬!截至9月11日,頭頂「日本真人電影近年來票房新高」的光環,《假面飯店》在中國市場遇冷,既成事實。改編電影為何被冷落?公開資料顯示,自2007年,東野圭吾作品引進中國內地,在後續的10年裡,共發行了175部作品,發行量超過1900萬冊。
  • 對不起,日本的《信號》,不行
    對不起,日本的《信號》,不行 戴桃疆 2018-04-12 15:52 來源:澎湃新聞
  • 日本的傳統婚禮和服白無垢--美到不行
  • 日本新片展筆記之七:是日本電影式微,還是選片人眼光不行?
    日本新片展筆記之七:是日本電影式微,還是選片人眼光不行?傳記電影並不好拍,而畫家的傳記電影尤其難拍。我們很難看到這兩個故事的關聯性,這是電影作品的大忌。那天看《北齋》是下午一點鐘的場次,正好是午休的時間點。因為情節的缺失,節奏的緩慢,我竟然幾度迷糊了過去。看完《北齋》,接著看的是風格截然相反的《我是大哥大》。這是一部漫改電影,改編自日本漫畫家西森博之1988年開始連載的同名漫畫。1992年播出漫改電視動畫片。2018年播出漫改電視劇。
  • 日本電影中為何總有櫻花出現?-虎嗅網
    日本人對櫻花有著特殊的敏感,因為他們最了解櫻花之美。透過電影銀幕上飄落的櫻花,日本人的「心象風景」也呈現在我們面前。1980年,前衛電影代表人物鈴木清順,推出了在日本電影史上留下重要一筆的「大正浪漫三部曲」之一《流浪者之歌》。
  • 電影中的日本忍者為何無法稱霸中原武林?
    70年代的功夫電影中,中國功夫痛揍外國人,成為許多功夫片表達的主題;而中日之間的民間衝突,顯然構成了此類型片的主幹。中日對抗在電影中,上升到了傳統功夫和忍術間的較量。如果忍術真的要在武林江湖中競爭,會是什麼下場?秦朝,徐福攜3000童男童女東渡之時,東瀛便已成為中國人眼中的神秘之地。扶桑、金烏和太陽子民的神話,給東瀛這塊土地,增添了玄妙的氣息。
  • 為何日本一枝獨秀?
    有關日本的話題,是我非常喜歡的,甚至是酷愛的,特別是關於日本的明治維新。兩年前就在自由之路群裡作過專題講座,還不止一次。在平時的語音裡,也經常提到日本,只要是談論世界各國的近現代化過程,總會把日本搬出來作為一個傑出特例來說,這是因為日本在世界近代的轉型最為堅決、徹底和成功。明治維新當然是一次偉大的變革,甚至就是革命,這也說過很多次。
  • 《哥斯拉》系列電影,為何隱藏著日本對於歷史的一種恐懼?
    01、日本特攝片中的哥斯拉形象特攝片最早起源於日本,被定義為用特效拍攝的電影或者電視劇,當然這是廣義上的解釋。在狹義上,特攝片專指日本電影,例如哥斯拉系列以及奧特曼系列,這些特攝片的題材通常是科幻或者恐怖,而哥斯拉系列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 這些電影裡日本人玩的就不是腦洞全是大坑
    現在很多網友喜歡用腦洞大開來形容電影情節想像力豐富,在一本正經胡說八道,達到匪夷所思程度的,好萊塢不行,韓國人和印度三哥也不行,華語電影更得靠邊站。在這點上我最服日本人,人家玩的就不是腦洞,全是大坑。日本以外全部沉沒 日本以外全部沈沒 (2006)1973年,日本作家小松左京幻想小說《日本沉沒》出版之後,在日本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 中國年輕人,在他們嘴裡為何總是不行?
    畢竟在這群西化公知學者的嘴裡,中國年輕人永遠是不行的。這個套路最早可以追溯到《夏令營的較量》。80後年輕人應該都經歷過那一段留下童年陰影的詛咒。「垮掉的一代」,「輸在起跑線上的一代」。雖然《夏令營的較量》裡被長大後的80後批出了一大堆不合符常理和事實的細節,如日本孩子步行超過機械化裝甲師等把日本孩子當野生奧特曼描繪的神話情節。
  • 山寨《三國志》為何暢銷日本?
    今天主要來給大夥介紹介紹:日本人對三國文化為何相當感興趣,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
  • 5分鐘看完日本勵志電影《墊底辣妹》,沒人能說你不行!
    5分鐘看完日本勵志電影《墊底辣妹》,沒人能說你不行!勵志電影特別多,而這部電影對於面對人生不知所措、有些放棄的同學而言,可以說是非常值得看的一部電影。這部影片主要是講女主角沙耶加的故事,從一開始對生活的的放縱、同學的唏噓和老師的冷嘲熱諷的形象到不斷努力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