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在描述「煮酒論英雄」時,曹操有言:「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我們常常對一個傑出而非凡的人才形容成「人中之龍」,那龍的組成部分有那些精神寓意,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和成長的呢?
對於「龍」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龍文化是我們民族文化最初的起源,其內在蘊藏著中華民族的精、氣、神,孕育著我們整個民族的精神風格;龍起源於農耕文明對天象的崇拜,經過後世賦予更多的內在精神,從而才有現在我們所看到圖畫上「龍」的形象;龍由有很多動物的特徵聚合而成,從古至今都沒有一個準確的證實具體是哪幾種動物的特徵,我們今天就從大家普遍認同的九個特徵,來交流一下他們所寓意的精神顯化,對我們做人有那些意義。
鹿角:寓意要有健康的身體。
龍的角就是由鹿角轉化而來,鹿角的生長順序從「初角茸」、「二槓茸」、「三杈茸」逐漸脫落長成,符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運行規律,越是開杈多越表示強壯健康長壽;看圖畫裡的龍角開杈都會很多,其寓意著我們對健康和長壽的追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唯有把擁有健康的身體作為人生體驗的核心基礎,才能有立足之地而行致遠方。
駝頭:寓意吃苦耐勞的品格。
駱駝的頭組成龍頭,駱駝生存於環境惡劣的沙漠之中,缺水少食,但駱駝一次性吃飽喝足後,在沒有食物的條件下,可生存一個月之久,可以在沒有水的條件下生存2周,這是多麼強悍的耐旱、耐食、耐水能力;從駱駝身上我們可以顯現出龍也具有這種特性,龍頭寓意著不管面對多麼惡劣的環境,我們都要有可以吃得了苦耐得著疲勞的品格。
龜眼:寓意靈氣純淨的氣質。
烏龜的眼睛組成龍的雙眼,烏龜的眼睛烏黑靈動,對危險有天然的敏銳視覺,只要環境有風吹草動就會靈敏地迅速縮進龜殼中躲避起來,從而保護好自己;烏龜的眼睛靈氣十足,對外部環境的危險具有超強的感應能力,只因具有一雙靈氣純淨的眼睛,組成為龍眼也寓意我們要有靈氣純淨的內在氣質,從而連結宇宙獲得神秘莫測的力量。
蛇頸及蛇軀:寓意靈活柔韌的行為。
蛇擁有柔韌的線型軀體,可彎可曲動作迅速,同時身軀擴張的韌性也非常大,靈活多變的特性,屬於自然界相對頂端的獵食著;蛇軀及頸部賦予了龍身強大的韌性和靈敏度,其寓意我們要有靈活多變和充滿韌性的行為,這樣行動起來才能迅速而富有成效。
蜃腹:寓意容納萬物的心胸。
蜃是中國神話傳說的一種海怪,形似大牡蠣,在堅硬的貝殼裡住著,貝殼內部空間極大,通過開合貝殼獲取食物,具有容納超過身體體積的巨大外在事物;龍腹有如蜃一樣,擁有容納萬物的空間能力,其寓意我們要有容納萬物的廣闊心胸,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才能擁有更加廣闊的生存空間。
魚鱗:寓意堅強不屈的抗打擊力。
魚的身上布滿魚鱗,覆蓋全身,保護自己不受外在環境的衝擊,生存時間越久身體越大的魚,魚鱗越是堅固如鐵,越能在水中保護好自己;龍身也覆蓋如魚鱗般的龍鱗,堅不可摧的保護自己的身體,其寓意我們要有一顆堅韌的「心」,讓「心」在面對外在變化時,可以如如不動的保持著自己獨立性,從而獲得堅強不屈的抗打擊能力。
鷹爪:寓意果敢果斷的作風。
鷹翱翔於天地之間,從空中對地面或水面的生物進行捕食,最有力的是那雙利爪,從空中對處於地球表面的獵物進行空間降維式的打擊,捕獵時機預判果敢,出爪行動果斷,具有果敢果斷的特性;組成龍的爪子,寓意我們在進取的時候,要果敢的把握好外部事物發展規律的時機,面對機會要果斷出擊、一擊即中。
虎掌:寓意英勇不屈的毅力。
虎為叢林之王,威風凜凜,處於陸地生命鏈捕食者頂尖的存在,虎掌柔韌而有力,面對獵物選擇好就會不屈不撓,直到捕獲為止;組成龍的爪掌,寓意我們要有英勇不屈的毅力,選對目的後要排除萬難、不屈不撓去突破進取,直到獲得最後成功為止。
牛耳:寓意勤勞善良、積極進取的品德。
牛溫順勤懇,從不主動去惹是生非,踏實的生存和哺乳後代,耳朵寬大而不時抖動,可以探聽外部環境很遠距離到來的危機,如遇危機及時利用其強大的腳力逃脫危險和抓住機遇,體現了勤勞溫順的特性,同時擁有敏感預判危機的能力;組成龍的耳朵,寓意我們要勤勞勤懇,踏實善良的過好我們自己的生活,面對外部環境的危機要會判斷,有危險及時遠離,有機會勇做魁首。
要想做「人中之龍」,就需要擁有龍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從龍九個不同動物的組成部分可以看出,要成為「人中之龍」就需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吃苦耐勞的品格,純淨靈氣的氣質,靈活韌性的行為,容納萬物的心胸,堅強不屈的抗打擊能力,果敢而果斷的作風,英勇不屈的毅力,勤勞善良、積極進取的品德。
我是「荊棘皇冠1983」,一個迷途中尋找心靈燈光的行者,通過學習讓自己成為一道光,點亮自己的同時點亮他人,大家可以多交流學習,共同進步,請點讚加關注,謝謝!
【特此聲明:此文章為荊棘皇冠1983的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