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第一股」沃福百瑞上市難:大客戶獨佔7成毛利涉嫌傳銷

2020-12-27 中華網

原標題:「枸杞第一股」沃福百瑞上市有多難:大客戶獨佔7成毛利涉嫌傳銷,經銷商關係混亂

當越來越多人加入「紅棗泡枸杞」的養生大軍之後,以枸杞和枸杞深加工產品為主業的沃福百瑞離A股又近了一步,8月21日,據深交所官網披露,沃福百瑞回復了創業板的審核問詢函,雖然沒趕上註冊制第一批,但正式上市也指日可待了。

此次公開發行沃福百瑞計劃募資3.88億,其中近9成都將被用於枸杞深加工產能的擴建,事實上,與同樣以單一原料產品為主業的好想你等公司相比,出口為主的沃福百瑞雖然發現了利潤率更高的枸杞汁等加工產品,但對於大客戶依賴、經銷商混亂等問題更為嚴重,而只靠擴建產能能解決問題嗎?

枸杞汁毛利率高達70%,2成成本貢獻6毛利

由於枸杞種植屬性及栽培技術限制,目前國內形成「寧夏道地產區為核心,青海、甘肅、新疆、內蒙古為兩翼」的大枸杞種植區,1998年沃福百瑞在寧夏成立,背靠枸杞原產地成為沃福百瑞發展的主要動力。

但總的來說,寧夏依然是國內枸杞產量最大的地區,據中國產業網數據,2018年全國有31%以上的枸杞都產自寧夏,不過隨著甘肅、青海等地枸杞產量的提升,寧夏枸杞的產量優勢不再明顯。

2015年8月,沃福百瑞曾在新三板掛牌上市,不過僅一年後,2016年11月公司就停止掛牌,從當時的掛牌轉讓申請書來看,沃福百瑞7成以上收入都來自乾果類,果汁類和其他深加工產品佔比並不多,但此後受「大健康」戰略影響,沃福百瑞的開始發力利潤更高的果汁類產品。

目前,沃福百瑞的產品覆蓋枸杞乾果、枸杞原汁、枸杞濃縮汁、枸杞果汁飲料、枸杞籽油、枸杞粉和枸杞多糖等枸杞和枸杞深加工產品,與此同時,2019年沃福百瑞的營收規模也增長至2.66億,歸母淨利潤也達到8841.16萬,年複合增長率分別為47.98%和117.11%。

淨利潤增速遠高於營收的主要原因是,相比於枸杞乾果,枸杞濃縮汁、枸杞果汁等枸杞汁產品的增速更高,而枸杞汁又幾乎是公司所有產品中毛利率最高的種類,2019年末時,枸杞汁的營收佔比增長至46.25%,而枸杞乾果則跌落50%。

即使枸杞乾果的毛利率從2017年的10.7%上漲到2019年的30.93%,增加了近2倍,但枸杞汁的平均毛利率依然數倍高於枸杞乾果,於是營收佔比只有4成的枸杞汁卻貢獻了超過60%的毛利額。

而枸杞汁更高的毛利空間與其枸杞含量有很大關係,在枸杞乾果和枸杞汁的直接成本中均有超過95%都是直接原材料,但對比來看,枸杞乾果的營業成本佔比達到70%左右,而枸杞汁只維持約22%,雖然沃福百瑞並沒有披露具體的枸杞含量。

正因為枸杞含量更低的枸杞汁所佔收入份額不斷增加,在枸杞鮮果、枸杞乾果採購價格分別上漲18%和17%時,對於沃福百瑞的業績影響並不算大,甚至公司毛利率水平還有更大幅度的提升。

8成營收來自海外,大客戶獨佔7成毛利

一直以來我國都是枸杞出口大國,雖然近年出口數量有所起伏,但2018年時我國枸杞出口量也高達1.2億噸,與行業形勢一致,沃福百瑞的產品也主要以出口為主,據寧夏商務廳統計數據,2019年公司枸杞鮮果和枸杞汁出口金額分別佔寧夏地區出口總金額的50.79%、92.29%。

就沃福百瑞本身來說,產品出口銷往美國、德國、法國、荷蘭、澳大利亞、英國和日本等國家和地區,2017年-2019年出口銷售收入佔比分別為73.59%、85.95%和87.83%,其中又以美洲為主,2019年公司61.87%營收來自美洲,22.59%營收來自澳洲,國內銷售佔比進一步降至12.17%。

在報告期內,沃福百瑞前五名客戶佔比從75.21%進一步增長至85.11%,而這主要還是由於外銷客戶越來越集中所致,同期內外銷客戶集中度從66.81%上升至83.64%,在平穩合作了十餘年後,僅短短兩年內,向第一大客戶YoungLiving銷售收入幾乎翻了一倍。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報告期內來自第一大客戶YoungLiving的營收佔比都不超過50%,但同期毛利貢獻度卻分別達到74.7%、68.78%和61.97%,不過,貓妹有點疑惑的是,一方面想YoungLiving的平均銷售價格由84.85元上升至86.3元,與其他公司的價格差距縮小至1.5%,那麼金額翻倍、營收佔比並沒有下降的第一大客戶毛利貢獻度又怎麼會下降了近13%之多?

2019年沃福百瑞近84%的毛利都來自前兩大客戶美國YoungLiving、美國ABB&德國ABI,大客戶對於沃福百瑞的影響可見一斑。

而由於客戶過於集中,沃福百瑞除了按期供貨幾乎沒有什麼話語權,2017年-2019年末時,沃福百瑞應收帳款帳面餘額分別為2258.91萬、5697.3萬和9818.38萬,佔當期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為18.57%、30.62%和36.85%,而同時又有9成以上營收帳款帳齡在1年以內,換句話說,沃福百瑞對於客戶的回款政策越來越寬鬆了。

有意思的是,沃福百瑞第一大客戶YoungLiving是全球知名精油供應商,其銷售模式主要以會員直銷為主,並不設立實體門店,據《紅周刊》報導,YoungLiving曾被報導涉嫌傳銷,並出現在wiki百科英文網站「傳銷公司名單」的詞條下,而一旦大客戶需求有所減少,對沃福百瑞來說都會有極大的影響。

在創業板的審核問詢函中,深交所著重詢問了關於銷售退回導致的食品安全風險問題。原本作為產品銷售企業有產品退回是很正常的事情,退回商品進行二次銷售也是常理之中,但作為食品加工企業,就難免讓人擔憂。

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由於未通過進口國有機產品檢測,沃福百瑞發生產品退回金額分別為276.56萬、120.95萬和429.54萬,佔當年主營業務收入比分別為2.29%、0.66%和1.63%,只是做報廢處理的產品所佔營收比重分別只有0.42%、0.02%和0.02%,更多的在深加工為枸杞汁、枸杞粉等產品後,再次進行銷售。

供應商、加工商、經銷商身份交疊混亂

不僅如此,沃福百瑞的枸杞供應商關係也極為混亂,由於枸杞在寧夏等地區的種植與經營模式,公司的供應商分為個人供應商和非個人供應商兩類,後者以合作社企業模式為主,而2017年時沃福百瑞枸杞乾果的個人供應商佔比還高達60%,2019年降至35.92%。

2018年之前枸杞鮮果全部採用個人供應商,至今委託收購依然為主要模式,而受委託方集中在潘太軍、潘太山、張偉和張治超四人中,其中潘太軍為公司董事長潘泰安之堂弟、總經理潘國祥之弟,而潘太山則為董事長、總經理之弟。

由於合作社專業化技術,採摘的枸杞品質更高、數量更多,2018年後,沃福百瑞開始大量向合作社進行採購,佔比也增加至43.09%。

而另外兩名枸杞鮮果的個人供應商張偉、張治超是公司非關聯自然人,但卻分別在盛杞百源、瑞祥紅商貿等非個人供應商公司擔任股東,並且成立於2017年末的瑞祥紅卻成為沃福百瑞2019年國內第四大經銷商。

簡單來說就是,沃福百瑞委託張治超替公司採摘鮮果,再由張治超做股東的公司加工成乾果,由公司經手之後再由張治超的公司將枸杞乾果對外銷售,這種供應商、加工商和經銷商交疊的情況還有許多,其中風險不言而喻。

此外,2018年、2019年的第一大經銷商膳源百健也成立於2017年,隔年開始就「擠走」上年營收佔比超過8%的大連五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為第一大經銷商,而有意思的是,沃福百瑞的關聯自然人吳佩持有膳源百健20%股權。

而還有一家又是供應商又是客戶,還是競爭對手的寧夏杞鄉生物食品工程有限公司,產品類目與沃福百瑞基本一致,雖然採購和銷售佔比都不高,但也出現在沃福百瑞的客戶名單中,交疊關係甚為混亂。

相關焦點

  • 沃福百瑞IPO大客戶涉傳銷無證銷售風險難控 過度依賴出口存隱患
    沃福百瑞IPO:大客戶涉傳銷無證銷售風險難控過度依賴出口疫情當口存隱患9月10日,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委員會將召開2020年第24次上市委員會審議會議,會上,將審議寧夏沃福百瑞枸杞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沃福百瑞」)首發申請。
  • 沃福百瑞暫緩審議後再上會,但最大客戶涉嫌傳銷正被起訴
    來源:金色光-投資有道此前暫緩審議的寧夏沃福百瑞枸杞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沃福百瑞」)近日得以恢復IPO審議,再度向創業板IPO發起衝鋒。但經我們進一步研究發現,貢獻了沃福百瑞近五成收入和七成毛利的最大客戶的銷售模式類似傳銷,已經被集體訴訟要求停止欺詐行為。若該客戶敗訴,沃福百瑞的銷售或將受到重擊。
  • 沃福百瑞IPO今日二次上會:核心客戶被指傳銷遭集體訴訟 忽略與經銷...
    枸杞,在中國的食用歷史悠久,已經有一千多年了。《神農本草經》是首部將枸杞列為中藥的古籍。而寧夏是國內種植枸杞的優勢產區,已經有近700年的栽培歷史,素有「寧夏枸杞甲天下」的美譽。今年來,一家寧夏的枸杞公司正在衝刺A股「枸杞第一股」,這家公司便是寧夏沃福百瑞枸杞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沃福百瑞)。
  • 沃福百瑞擬創業板上市,第一大客戶銷售收入佔比超四成
    日前,資本邦獲悉,寧夏沃福百瑞枸杞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沃福百瑞」)擬於創業板上市,發行股數不超過2,778.00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25%;本次發行全部為新股發行,公司原有股東不公開發售股份。
  • 沃福百瑞過會:今年IPO過關第302家 中天國富過首單
    來源:中國經濟網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17日訊 創業板上市委員會2020年第47次審議會議於昨日召開,審議結果顯示,寧夏沃福百瑞枸杞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沃福百瑞」)符合發行條件、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 「襪王」浪莎轉型涉嫌傳銷 上市公司業績或靠此支撐
    襪業大王涉嫌傳銷帳戶被法院凍結  1995年,由翁榮金、翁關榮、翁榮弟三人共同籌資組建了後來被稱為中國「襪業大王」的浪莎股份(600137.SH)。2007年,浪莎股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借殼上市成功,最高光的時候,公司市值超過50億元。目前,浪莎股份總市值約為13億元,較最高點時縮水70%。
  • 凱兒得樂公司因涉嫌傳銷遭兩地法院凍結帳戶:上市公司「豪悅護理...
    據相關代理商在其他社交平臺吐槽道:「首席經銷商外的三個級別經銷商,無論是拿貨還是退貨、退保證金也是找到上級退貨,目前看來正是這種層級代理的模式,導致代理商從上級代理商拿貨難、退貨也難。」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三方投訴平臺,涉及凱兒得樂的投訴多達數十條,投訴原因多為虛假宣傳、涉嫌傳銷、扣押押金、紙尿褲質量存在問題等。
  • 浪莎針織口罩捲入質量糾紛 曾被指涉嫌組織傳銷
    天眼查資料顯示,浪莎針織是浪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法定代表人翁榮金,翁榮金還是A股上市公司浪莎股份實際控制人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裁判文書網一則裁定書顯示,浪莎針織曾因涉嫌組織傳銷一案被黃梅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查處。
  • 隨時約APP拉人頭涉嫌傳銷 600萬元存款遭濱州法院凍結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10日訊 (記者 李榮 馬先震) 近日,中國裁判文書網發布的一則《濱州市濱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約到文化發展(廣州)有限公司其他行政裁定書》顯示,約到文化發展(廣東)有限公司開發的隨時約APP在經營中存在拉人頭繳納入門費現象,涉嫌組織策劃傳銷,違反了《禁止傳銷條例》第七條規定。
  • 5年虧3億、股價跌7成,雲集怎麼了?
    草莽發展、涉嫌傳銷被處罰,轉型會員電商後成功上市,上市後股價變臉,市值一年蒸發70%,雲集這幾年的發展,總是出乎外界意料。6月3日,雲集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總收入16.49億元,同比下降約51%,淨虧損1320萬元,而去年同期淨利潤為1690萬元,業績不盡如人意。
  • 堅持大客戶戰略,打造自有品牌!「中國手機殼第一股」傑美特加快...
    8月24日,傑美特(300868)作為創業板首批註冊制企業之一亮相深交所,成為了「中國手機殼第一股」,而關於這家公司背後的故事更加值得探討。資料顯示,傑美特成立於2006年,在過去的十多年裡,公司堅持以ODM/OEM與自有品牌相結合的方式開拓市場,堅持做大ODM/OEM業務、做強自有品牌的思路,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 御藏文化涉嫌傳銷凍結帳戶,參加傳銷活動的既是受騙者也是違法者
    「電影版票」的做法如果能在合法的前提下開展,不僅能夠推進電影的市場化運作,還能為電影業繁榮起到推動作用,但如果募集社會資本行為的發起者並非影片出品方,或並未得到出品方的有效授權,或在募集資本的過程中,出現了誇大或虛假宣傳等情況,就會對行業發展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甚至涉嫌犯罪。
  • 「標準」賦能寧夏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
    我區枸杞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始於2014年的一場產業「洗牌」。  在此之前,寧夏枸杞行業主打一家一戶的散戶種植。隨著我區不斷提升對枸杞產業發展的重視程度,產業扶持政策和宣傳力度越來越大,使寧夏枸杞尤其是中寧枸杞的知名度逐年提高,而且全國枸杞市場行情持續看漲,需求旺盛,散戶種植已無法滿足市場期待的品牌和質量要求。
  • 永春堂、白銀金奇涉嫌傳銷被凍結帳戶
    圖片來源:白銀金奇公司官網 據知情人透露,永春堂運營油漬淨產品的過程中,代理級別達到7級(一星、二星、三星、四星、五星、六星、七星),不同級別代理根據分享新會員人數
  • 從涉嫌傳銷到疑似洩漏用戶信息 雲集從Costco學到了什麼
    雲集的業績表現一直不好,2019年5月上市後,也沒有明顯的改善。從2019財年第三財季看,雲集第三財季實現總營收為27.731億元,同比下滑10%,環比下滑9.5%,淨虧損為5130萬元。
  • 商貿公司涉嫌傳銷
    工商、公安聯合查獲一涉嫌傳銷窩點     廣西新聞網-南國今報柳州訊(記者廖豔明 通訊員張量)入會員,買原始股,上市後就能獲得180倍的高額回報;拉其他會員進來,還有額外獎勵。商貿公司如此引誘市民發財,你信嗎?
  • 未來集市涉嫌傳銷,13個帳戶被凍結,背後是微商集團思埠
    經審查,廣州未來集市公司通過設立「未來集市」電子商務平臺涉嫌從事傳銷行為,其與上述相關公司開設的銀行帳戶均為涉嫌傳銷資金沉澱帳戶。 9月24日,衡陽縣人民法院依照《禁止傳銷條例》的規定,裁定凍結上述公司的十三個銀行帳戶及理財產品、財付通商戶號及所綁定的銀行帳戶。
  • 緹麗莎爾品牌方「柏妍時尚」被武漢中院認定「不排除有涉嫌傳銷的...
    經濟糾紛因「涉嫌傳銷」中止審理 犯罪線索移交公安機關據2019年9月16日發布的該案一審民事裁定書顯示,經法院查明,柏妍公司於2017年7月12日成立,於2018年3月28日經武漢市武昌區行政審批局核准。
  • 襪業之王深陷「傳銷門」
    12月6日,浪莎股份連發兩則公告,大股東浪莎集團在2016年用於質押借款擔保的300萬股股票終於解禁了,不過一轉頭,浪莎集團又將這300萬股股票質押給了浙商銀行義烏分行,用於補充流動資金。這一次質押的300萬股佔大股東所持有浪莎股份股權的7.23%,而至此大股東已經合計質押了浪莎股份77.12%股權,雖然浪莎股份一再強調控股股東不存在資金流動性問題,但需要靠如此高比例股權質押來補充流動資金,浪莎集團的資金壓力還是不小,此前第二大股東巨浪科技也將浪莎股份的股權質押進行了展期,用於融資擔保,累計質押比接近100%。
  • 未來集市涉嫌傳銷,如何看待微商教父吳召國的社交電商路
    然而,未來集市上線不到十天,其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就因涉嫌違規分銷而被騰訊進行封號處理。這究竟是一門怎樣的生意?在未來集市,每一個會員都憧憬自己會像吳召國在上線發布會時說的那樣,簡單聽話照做就可以「月入10萬」,但錢真的這麼好賺嗎?社交電商自出現之日起似乎一直飽受涉嫌傳銷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