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個新聞,武漢江夏一中的一個男生被母親當眾扇耳光後,轉身縱身而下。
這樣的新聞讓人難受,但印象中這樣的事情不是一次兩次了。當時就想寫點什麼,但不想蹭這樣的熱點。
熱點已經過去了,我就聊聊這事,我在想,我們的教育,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01
有人說孩子太脆弱,但我相信,他這個選擇絕對不是這一件事所引起的,是很多情緒的積累。
孩子在學校所顯現出來的問題,大多數不單單是在學校這個環境受到壓力,恰恰相反,它反映了孩子在家庭裡沒有得到認同,愛和關心。
孩子跳樓不是懲罰自己,而是用「死」這件事懲罰家長。
孩子也許會這樣想:「既然在爸爸媽媽眼裡,我不過是一個沒用的廢物,總是給你們添麻煩的東西,那我就死給你們看好了,我把這條命還給你們,我從此也不欠你們了。」
孩子從一生下來,就不必對父母感恩戴德的。
父母是有養育之恩,但我們也需要記得,孩子是一個獨立的生命。一個獨立的生命是需要用愛,尊重,鼓勵去培養的。
孩子在學校被老師批評,正是自尊心受到傷害的時刻,作為家長首先是去彌補孩子的自尊心,還是進一步把孩子的自尊心踩碎,碾壓?
對比一下天才發明家愛迪生的媽媽,她的教育方法就很啟發人。
愛迪生從小就對各種事物充滿了興趣,他12歲那年,因為喜歡擺弄製作各種小玩意,愛問問題,被校長認為是頑皮搗蛋的學生。
忍無可忍的老師將愛迪生的媽媽找來,當面數落她的兒子:「他腦子太笨了,成績差得一塌糊塗,總是愛問一些不著邊際的問題。我們真教不好你這樣的兒子。」
愛迪生的媽媽聽了,覺得是老師不理解兒子,問題多是因為孩子愛思考,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
她相信兒子的智力沒有問題,而且比別人的孩子還要聰明很多。
於是,她毅然對老師說:「既然這樣,我就把我兒子帶回家吧,我自己來教他。」老師聽得愣住了,他實在不能理解這個 「奇怪」 的孩子,還有他的 「奇怪」 的母親。
從此,愛迪生的母親就當起兒子的家庭教師。
對於兒子的稀奇古怪的問題,只要她知道的,她就努力回答。不知道的她就讓兒子去看書。
當她發現兒子對物理化學很感興趣後,就給兒子買了本《派克科學讀本》,她還勸丈夫把家裡的小閣樓改造成兒子的小小實驗室。在這個不怕被問「為什麼」的母親的教育下,愛迪生雖然沒有在學校讀過幾年書,卻搞出電燈、電報、留聲機等近兩千種偉大的發明,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對於自己的成功,愛迪生曾無限感慨地說:「沒有我的母親也就不會有我的任何發明。」
如果愛迪生的媽媽聽到老師說自己的孩子是個笨蛋,覺得孩子給自己丟了臉,衝上去就是兩耳光,請問還會有後來的愛迪生嗎?
02
沒有天生就優秀的孩子,我們口中別人家的優秀的孩子,是別人家父母花心思引導和培養的結果。
同樣的,我家的兩個孩子也從來不是大家口中說的「別人家的孩子」,她們不論從哪方面看,都很普通。
就說我二寶吧,四歲了,數數只能從1到10,再多一個就不會了。
英語就會說幾個水果和顏色,再多一個就不會了,漢字也沒有開始認,我也不著急啊,二寶心理髮育很正常啊,身體也很棒,幹嘛著急把幼兒園小學的課程給她早早上了呢?
她小學就算暫時跑不過別人,我也會給她打氣,讓她知道人生是一場長跑,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嘗試,而不僅僅是學習啊。
三個月前,我大寶臨近高考,我當時發過一個視頻號,說希望她能輕鬆應對考試,比起結果,我更在意的是她有沒有接受挑戰的勇氣。
畢竟這個長跑馬拉松能堅持到最後,她已經很棒了。
兩個月前,大寶高考成績出來,582分,沒能進211,最後選擇了武漢科技大學,我的母校。也選了我當年的專業,機械。成了我的校友。
從小到大,我沒有花心思去管過她的學習,也沒有給她報多少班。如果說我真的在她學習中起了點作用,那可能就是我的生活和工作態度。
這麼多年來,我每天的時間被安排的很滿,我堅持看書,堅持充電學習,我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她多多少少會受到點感染。
03
我一直堅信的教育理念就是:父母把自己管好,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所以大寶她學習上也會偷懶,但也不會太鬆懈,重點是不厭學。能考到這個分數,我覺得還不錯,和她努力程度相比,性價比還是蠻高的。
但也有人說,大叔你老婆武大畢業的,你武科大畢業的,你還是大學副教授,你們的孩子,不應該更優秀嗎?畢竟以前大學含金量比現在高很多啊。
我知道這個疑問代表了大多數家長的看法,大家都覺得一代要比一代更優秀才是合乎常理。父母提供了很好的起點,那孩子就應該在這個起點上站的更高。
但我的想法不太一樣。
我這麼多年來已經夠拼,夠累了,我為的就是能給孩子一個更寬容的成長環境,她們可以開心快樂的長大,有著自己的愛好,有著更健康的三觀,能夠自己為自己的未來負責,這就夠了。
我接受她們成為一個普通人,同時在我心中,她們就是很棒的,是獨一無二的,她們沒必要跟任何人去攀比。
我希望的是,她們跟別人提到自己時,很自信,很驕傲,覺得自己有能力照顧好自己。
我覺得大部分父母應該有這樣的覺悟,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普通人。
這個社會普通人是佔絕大多數的,父母沒能實現的期望,不應該強加在孩子身上。愛孩子應該僅僅是因為他是你的孩子,而不是他能給你帶來什麼面子。
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一個普通人,其實很多壓力就可以放下。
我們也不要自己嚇唬自己,好像孩子小時候不努力,就會如何如何。其實讓孩子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心,她一定會努力的。就怕我們做家長的太努力,把孩子的好奇心全部都扼殺了。
我一個朋友的孩子高考結束,主動選了一個偏文科的專業,你問他為什麼?他說讀書太累了,以後不想讀書了,讀一個輕鬆點的吧。
天啊,讀書是多麼有意思的一件事啊,但我們這些普通的孩子,在父母的高期望之下,早早就選擇了放棄,這太可惜了。
對了,父母要面子,父母這輩子有很多遺憾,自己還可以努力啊。雖然做了父母后,做事的確更累更難,但給自己20年的時間,總歸可以不留遺憾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