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屏攝、盜錄,IMAX銀幕被劃壞,文明觀影這麼難嗎?

2021-02-13 橘子電影Movie

你在電影院遇到最奇葩的觀影經歷是什麼?

熊孩子一直說話?後面人踹椅子?打電話太大聲?全程玩兒手機屏幕還巨亮?

你以為這就已經很惡劣了嗎?

naive!

最近,接連出了兩起電影院惡性觀影事件,簡直讓人大跌眼鏡。

1月27號,有微博網友@貓圍脖爆料,天津歷史上第一塊IMAX銀幕遭到觀眾損毀。

從照片來看,大銀幕明顯被劃開了一個大口子。

另外根據網友消息,這塊銀幕價值不菲,要40萬元(22米×12米的IMAX銀幕從加拿大到中國船運價位40萬,空運價位60萬)。

很快,天津中影國際影城就出來確認,網上消息屬實,影院IMAX銀幕確實破損。

儘管影院已經第一時間從加拿大重新定製了新銀幕,但因為仍然需要兩到三個月的時間。

期間從封鎖IMAX場次到進行修補,觀眾的觀影質量勢必會受到很大影響。

雖然銀幕到底被誰損毀被如何損毀一事還沒有最終結論,但文明觀影最近也是引起了不小的熱議。

前段時間,國內某電影媒體記者在香港國際電影節屏攝事件也炒得沸沸揚揚。

事情也是由一條網友爆料發酵開,最終被證實確有其事。

某電影記者在觀看香港電影節展映紀錄片時,為記住影片中出現的人名拍攝了出現名字的畫面,被工作人員當場制止,但卻並未停止屏攝行為。

而在其後公布的雙方交涉文件中,屏攝的記者竟然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甚至認為自己「拍攝是為了學習」,因而是正當的想法。

emmm……這就比較微妙了。

無獨有偶,前段時間還有個更加荒謬的新聞,北京一男子在電影院偷拍動畫片《公牛歷險記》被抓,竟然說是為了孩子。

原來孩子去補課的時間和電影的時間正好相撞,為了讓孩子安心補課,這名男子便想出了盜錄的主意。

簡直讓人哭笑不得。

並不是偉大的父愛,而是一個赤裸裸的錯誤示範啊。

在大陸,因為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健全,所以屏攝、盜錄事件屢禁不止。人們只是用道德和素質去約束這種行為,但往往是很多人甚至沒有人認為這是不正確的,也無專人看管盜錄和屏攝行為。

但在香港的影院,對拍攝、錄影的明確處罰規定,最高可被罰款港幣50000及監禁3個月!

真的是相當嚴厲的處罰了。

在日本,也很早就出臺了防止電影被偷拍的相關法律。

甚至有大學專門研究了防止盜錄的技術。

盜錄和屏攝,除了影響他人觀影,是素質問題,在很多國家還是違法行為,因為這還關係到電影的知識版權。

希望大家都可以文明觀影,不要屏攝和盜錄。


最後一句

你在電影院還遇到哪些奇葩事?

相關焦點

  • 在電影院屏攝,動了誰的奶酪?
    屏攝,簡單來說,泛指在電影院觀影過程中錄像、拍照或者拍短視頻等行為。在「Sir電影」「3號廳檢票員工」等討論屏攝問題時,高贊評論往往是「看了這篇,才第一次知道屏攝不對。 而屏攝多多少少存在著地區差異,在一些觀影市場相對較為成熟的地區,有關的法規早已實施數十年,不在電影院、演唱會等場合屏攝幾乎成為了當地默認的行為準則。毒眸詢問了常年生活在美國、香港、臺灣等地的幾位觀眾,他們都表示,每次觀影時,影院都會在正片之前反覆強調禁止屏攝,在一種強力監督的氛圍下,他們幾乎未曾見到屏攝現象。
  • 我在電影院拍了張銀幕照曬朋友圈,招來罵聲:屏攝是大忌!
    疫情之後首次進電影院看《信條》的市民羅小姐拍了一張大銀幕的照片發在了朋友圈裡「「疫情之後首次進電影院,紀念一下」。在很多熱衷屏攝的人看來,看到銀幕上出現自己心儀的畫面拍照,就像生活中隨時隨地拍照一樣,是一種「記錄」方式,本身不存在任何惡意,「不明白為什麼有人對屏攝這麼反感,甚至上升到道德的高度。」還有人認為屏攝對其他觀眾的影響是「有限度」的,「影院裡屏攝不會開閃光燈,開了啥也拍不到,搞不懂有人說自己受影響,是怎麼被影響的?」
  • 我在電影院拍了張銀幕照曬朋友圈,招來罵聲:屏攝是大忌!
    因為中國觀眾熱衷屏攝,電影《少年的你》曾公開發微博號召「不錄不拍」, 恐怖片《咒怨》的導演清水崇攜新片《犬鳴村》亮相平遙國際電影節時,甚至表示「如果你帶視頻回家,今晚,也許就會帶你去《犬鳴村》。」《犬鳴村》影展上遭遇屏攝,導演清水崇半開玩笑地表達了不滿 什麼是「屏攝」?
  • 影院攝屏發朋友圈,電影版權意識亟待喚醒
    但在筆者的朋友圈,不少朋友在愉悅觀影的同時,發布了自己觀影中拍攝的電影照片,分享相關觀影體驗。其實這種攝屏行為是諸多觀眾在文明觀影上留存的盲區,攝屏現象的背後是對於相關智慧財產權法律、法規的不了解。攝屏行為指的是在電影院或電影展覽等場所觀影時,用相機或手機把銀幕上的畫面拍下來,或者錄音、錄影內容等並公開發表到網絡等公共空間。
  • 願我們都能享受沒有閃光燈的電影院
    屏攝,指觀眾在電影院等公共觀影場合,用手機等攝影設備拍攝銀幕的行為,可謂是21世紀社交網絡上最能敗壞人心情的東西之一,而且屢禁不止,而且幾乎所有類型的電影都難逃被屏攝的命運。一個多月前,同樣有高人氣演員參演的《少年的你》一度成為屏攝的重災區。
  • 章子怡帶娃看《奪冠》上熱搜,卻被網友吐槽不文明
    章子怡發文之後,迅速登上熱搜第一,但沒想到她在電影院為女兒拍照時「屏攝」的一個細節,卻引發網友們的吐槽。於是不少網友在章子怡的評論區留言,提示她這是不文明行為:「這不是在屏攝?」「電影真心不錯,但不管是什麼廳都請不要屏攝好嗎?」「不管你是誰,都不能發電影屏幕的圖片出來,請尊重作者版權!」
  • 電影院拍了張照片曬朋友圈,姑娘招來一片罵聲
    簡而言之,就是看電影過程中對著銀幕攝影或攝像——是不是常常在電影院裡遇到這樣的情況?在社交媒體上搜索任何一部熱門電影,很容易找到這樣的「屏攝」。隨著大多數城市影院上座率進一步放寬至75%,多部經典影片重映、新片逐步增加,屏攝問題再次引發爭爭議。爭議:個人自由還是影響他人?
  • 電影院拍了張照曬朋友圈,姑娘招來一片罵聲,這動作你可能也做過
    疫情之後首次進電影院看《信條》的上海市民羅小姐拍了一張大銀幕的照片發在了朋友圈裡「疫情之後首次進電影院,紀念一下」。在很多熱衷屏攝的人看來,看到銀幕上出現自己心儀的畫面拍照,就像生活中隨時隨地拍照一樣,是一種「記錄」方式,本身不存在任何惡意,「不明白為什麼有人對屏攝這麼反感,甚至上升到道德的高度。」還有人認為屏攝對其他觀眾的影響是「有限度」的,「影院裡屏攝不會開閃光燈,開了啥也拍不到,搞不懂有人說自己受影響,是怎麼被影響的?」
  • 電影院銀幕的種類及特點
    打開APP 電影院銀幕的種類及特點 憲瑞 發表於 2020-12-28 11:03:26 最近有報導稱,海南地區又出現了一起熊孩子踢壞電影院銀幕的例子,導致屏幕損壞,無法維修了,家長不得不賠償,這次踢壞的是小廳屏幕,家長只需要賠償1萬元即可,但有的屏幕價格高達數十萬,這時候就麻煩了。
  • 看《八佰》拍照片發朋友圈,這事該「罵」嗎?
    這違反規定嗎?屏攝是什麼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臺分享電影見解、觀影體驗,是再常見也不過的事情了,畢竟電影作為娛樂消費產品,討論門檻相對比較低,是絕佳的社交話題之一。什麼是屏攝?顧名思義,就是在觀影過程中對著電影銀幕拍攝。大眾最熟悉的屏攝行為恐怕還是以錄製視頻為主,此前盜版電影產業中槍版電影,就大多指的是在電影院全程錄播,而流出的資源,據媒體網視互聯報導,《八佰》上映後,同樣流出了全程屏攝的槍版資源。
  • 熊孩子踢壞電影院銀幕 家長要賠償幾十萬 憑啥這麼貴?
    最近有報導稱,海南地區又出現了一起熊孩子踢壞電影院銀幕的例子,導致屏幕損壞,無法維修了,家長不得不賠償,這次踢壞的是小廳屏幕,家長只需要賠償1萬元即可,但有的屏幕價格高達數十萬,這時候就麻煩了。電影院的銀幕到底是用什麼做的,憑什麼這麼貴?對於這個問題,數字北京科學中心日前作了科普,介紹了電影銀幕的種類及特點。
  • IMAX在成都舉辦《侏羅紀世界2》觀影會
    這次再來IMAX影院,感覺又一次穿越回了童年,看到這麼多恐龍真的感覺值回票價了,還會再來二刷的」。還有觀眾表示,「特別喜歡恐龍這種遠古大型生物帶來的視覺衝擊力,必須要的在IMAX大銀幕看才足夠過癮」。哥特元素別具一格,IMAX助力驚險氛圍營造而作為享譽全球的經典IP續作,《侏羅紀世界2》既有對經典的傳承,也有風格和情節上的創新。
  • 編輯推薦:用心觀影而非用鏡頭偷攝
    今年上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真把大家給憋壞了。近一個多月,《八佰》、《花木蘭》等大片相繼上映,原本最普通的娛樂場所——電影院居然也成為了熱門打卡地。隨之而來的是,電影院裡能不能攝屏再一次成為網友討論的話題。所謂攝屏,顧名思義,就是在觀影過程中,對著屏幕攝影或攝像。
  • IMAX中國400銀幕落戶廣州金逸,開啟高端觀影體驗新時代
    IMAX中國第400幕落戶廣州,也宣告著IMAX公司帶給中國影迷「身臨其境」觀影體驗的夢想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金逸與IMAX的成功合作,不僅是IMAX助力中國院線國際化的一個典型範例,也是高端觀影技術與高端觀影設備的完美結合,雙方今後也將以400幕的安裝落成為一個新起點去開拓新的裡程。」
  • 在電影院隨手拍了張照曬朋友圈,結果招來罵聲一片……
    >你知道嗎?拍了一張大銀幕的照片發在了朋友圈裡「 「疫情之後首次進電影院,紀念一下」。經過朋友的提醒後,李女士才發現紙質電影票背面的「觀影須知」中,的確印有「影廳內禁止攝影」的圖標提示。「之前沒聽說過電影院不能拍照,觀看電影前,工作人員也沒有提醒。」在另一些觀眾心中,看電影「屏攝」也是記錄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是出於一種儀式感。「看完電影拍張照片,就證明自己看過了。
  • 在電影院隨手拍了張照曬朋友圈,結果招來罵聲一片……
    可能會引發反感你知道嗎此前據上觀新聞報導市民羅小姐進電影院觀看某電影拍了一張大銀幕的照片發在了朋友圈裡電影「屏攝」,簡單來說,是指包括拍照、錄像、錄音在內的影院盜攝行為。張先生回憶道,一般曬照片的人會在社交網絡上配張自拍,完成觀影「打卡」。與此同時,也有公眾人物「以身試法」,被網友揪出。演員鄭愷去年7月發布的一條觀看迪士尼電影《獅子王》的微博,配圖包含兩張「屏攝」照片,引來網友議論。
  • 觀影踢壞銀幕或賠上萬,父母:我哭了!
    最近正是一年一度的國慶小長假,許多家長孩子都憋壞了!因此,出去旅遊的、全家一起觀影的比比皆是。這不,海口的一家人也來看電影了,不過很不幸這次的觀影后果也許並不愉快了。據網上的視頻顯示,小朋友在觀影期間多次用腳踢打播放電影的銀幕,而家長坐在一旁並未阻止。
  • 在電影院隨手拍了張照曬朋友圈,結果招來罵聲一片……千萬要注意了
    >你知道嗎?此前據上觀新聞報導市民羅小姐進電影院觀看《信條》拍了一張大銀幕的照片發在了朋友圈裡「「疫情之後首次進電影院,紀念一下」。經過朋友的提醒後,李女士才發現紙質電影票背面的「觀影須知」中,的確印有「影廳內禁止攝影」的圖標提示。「之前沒聽說過電影院不能拍照,觀看電影前,工作人員也沒有提醒。」在另一些觀眾心中,看電影「屏攝」也是記錄美好生活的一部分,是出於一種儀式感。「看完電影拍張照片,就證明自己看過了。我拍照沒有開閃光燈,也關掉了拍照的聲音,並沒有影響到電影院裡其他觀眾的觀影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