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影評: 你不懂我, 我不怪你

2021-03-03 夢菲傳媒

目前對於《後來的我們》的評價呈現兩極化趨勢,有人說拍的真好,簡直是深入人心,有人說拍的什麼啊,沒看一半就走人了;有人被林見清和方小曉之間的感情,感動的一塌糊塗,痛哭流涕,力挺劉若英,有人覺得男主太渣,女主太作,劉若英三觀不正;有人在片中看到了自己,對過去的自己慢慢釋懷,有人不知影片所云為何物,甚至還在心疼那50塊錢的電影票錢。

也許這就是當前有情懷的電影所遭遇的共同尷尬吧,你不懂我,無法走進我的世界,正如我不懂你,無法走進你的世界一樣。

說到情懷,它一定和一個詞分不開,那就是經歷,只有擁有過相同經歷的人才能產生情懷,引發共鳴。情懷不像其他東西那樣,會有一個好壞的標準,它完全取決於個人的感受。再有情懷的電影,我不喜歡,它的情懷對我來說就是零;再沒情懷的電影,我喜歡,它的一切對我來說都是高尚的情懷。所以說,電影的情懷和電影的好壞一樣,起之於自己終之於自己,他人無從置喙。

就像好多人看完這部片子,會不明白為什麼方小曉當初要拒絕林見清,一個愛她,以她為中心,為了她想要的生活而努力奮鬥,甚至於最終變成她喜歡的那個樣子的男人,現在的女的也太作了吧?

沒錯,產生這個疑問的大多數是男性觀眾。這大概就是男女的差異吧?作為女性的我一眼就能看出方小曉需要的是什麼。

一開始她沒有遇到愛的人,所以她考慮的都是現實問題,對方只要滿足北京戶口、有房有車,她就願意和他在一起。

後來她有了愛的人,他的理想和純真洗滌了她身上的社會味兒,讓從小生活在單親家庭,母親總是不知所蹤的方小曉,第一次意識到愛情的美好,第一次意識到原來物質不是最重要的東西。所以她變了,從一個物質女變成了一個願意陪著心愛的人過苦日子,願意陪著他成長的女強人。

也許這就是愛情的力量吧,它很美好,讓兩個陌生人彼此靠近,同時又跟他們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

同樣的時間點上,林見清遭遇創業失敗,當遊戲客服被客戶嘲笑毆打,回老家請客被說裝闊,賣盜版碟被抓進監獄,甚至還有女房東命令他立刻搬走的致命一擊。這一切都導致林見清的變化,讓他從一名理想純真的大學生變成了比方小曉還社會的社會人。

我想,正是因為他們的成長不同步,沒有跟上對方的步伐,才讓他們越來越不懂對方,越來越無法走進對方的內心世界,直至最終的分離。愛情讓他們都活成了對方原來的模樣,而對方已經不是原來的模樣。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懂比愛更重要。只是在你尚未經歷現實的苦與痛的時候,你何以懂得愛情的甜與酸?

正如劉若英自己,跌跌撞撞嘗過了無數愛情的苦,才在40歲的時候等到了剛剛好的人,擁有了一段剛剛好的婚姻。

有人曾問她,到底怎樣才算「學會了如何去愛」?

劉若英笑著回,「就是始終去愛,始終在愛裡學習和成長。」

我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寫過一些人的名字,又被另一些人寫下過名字;虧欠過一些人,又被另一些人虧欠,踏錯一步便再看不到來時的路,於是只能咬緊牙關繼續向前。

時過境遷, 也終於明白:

如果不是那些遺憾,我們怎能學會如何去愛?如果不曾在深夜因想念痛哭,我們又怎能學會真正珍惜?

這大概就是,為什麼《後來》這首歌唱了20年,仍然會讓人一聽到就淚流滿面的原因吧。

最後用一句見清爸爸寫給小曉的信作為收尾吧,「緣分這事,能不負對方就好,想不負此生,真的很難,這些可能都得等到你們老了,才能體會得到。」

所以,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相關焦點

  • 《後來的我們》影評:你不懂我, 我不怪你
    目前對於《後來的我們》的評價呈現兩極化趨勢,有人說拍的真好,簡直是深入人心,有人說拍的什麼啊,沒看一半就走人了;有人被林見清和方小曉之間的感情,感動的一塌糊塗,痛哭流涕,力挺劉若英,有人覺得男主太渣,女主太作,劉若英三觀不正;有人在片中看到了自己,對過去的自己慢慢釋懷,有人不知影片所云為何物,甚至還在心疼那50塊錢的電影票錢。
  •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我不怪你每個人都有一個死角,自己走不出來,別人也闖不進去。我把最深沉的秘密放在那裡。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每個人都有一道傷口,或深或淺,蓋上布,以為不存在。我把最殷紅的鮮血塗在那裡。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每個人都有一場愛戀,用心、用情、用力,感動也感傷。我把最炙熱的心情藏在那裡。
  •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總有一些人看不明白,猜不透,你越對她好,她越不領情,你越不計較,她認為你缺心眼,看不明白。人常說,幫人等於幫自己,算計人等於算計自己。因果報應終有循環。不要存著僥倖心理,認為能瞞天過海,只有你做沒有不透風的牆。好與壞不是自己標榜,別人嘴中的讚賞才是真正的你。
  • 餘秋雨:真正的放下,是「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古往今來,中外的諸多文學作品,讓我們在其中看到自己的的影子,又找到心靈的宣洩口。著名文學大家餘秋雨就曾有過一篇現代詩歌,不管何時讀來,總能給人觸及心靈的感覺,就是這首《你不懂我,我不怪你》,也曾療愈了很多受傷的人們。
  • 餘秋雨|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文|餘秋雨 圖|網絡 編輯|烈馬青蔥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我藏不住秘密 月兒彎了,我在十五等你。 細雨來了,我在傘下等你。 流水凍了,我在河畔等你。 生命累了,我在天堂等你。 我們老了,我在來生等你。 能廝守到老的,不只是愛情,還有責任和習慣。
  • 有一種想叫永遠,有一種愛叫獨飲相思酒;想你,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導語:想你,你不懂我我不怪你,紅塵裡,有一種想叫永遠,有一種愛叫獨飲相思酒,那是一種無法形容的感傷!後來他回消息漸漸少了,她知道自己太過於依賴,讓他有著被束搏的感覺,她也知道他不回消息的其他原因,她不怪他更不恨他,她說她一開始就知道,離得太遠的愛很難如心所願!
  • 沒人懂自己的傷感句子,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你明知道我一直都是假裝堅強,你卻還要一次一次戳我的傷。2. 避免失望的最好辦法,就是不寄希望於任何人、任何事。期待,是所有心痛的根源,心不動,則不痛。3. 每個人都有一個死角,自己走不出來,別人也闖不進去。我把最深沉的秘密放在那裡。你不懂我,我不怪你。4. 至今也沒悟透朋友是什麼。走一走,走到了誤會,走一走,走到不被理解。走一走,走到分岔路。
  • 《後來的我們》:最難受的是一句,我錯過你了
    她在冠軍之戰上配音了周冬雨在《後來的我們》裡的經典片段,一句「我錯過你了」,讓多少人潸然淚下,包括嘉賓張含韻也哭成了淚人,賈乃亮也感嘆頗多,看來這句話戳中了太多了。「I miss you」,不僅僅是我想念誰,更是我錯過你了。人這一生也許會錯過很多事,錯過愛情,錯過機遇,錯過最後跟親人見面的機會,這樣的錯過太難受了。
  • 《後來的我們》:希望你愛我,更希望你懂我
    如果你遇見了一個分岔路口,現在讓你選擇,左邊是愛你但不懂你的人,右邊是不那麼愛你但很懂你的人。我選擇的右邊......一、「我最大的遺憾,就是你的遺憾,與我有關。」因為疫情原因,不能回學校,只能呆在家裡,所以我就把這部我在2018年想看卻一直不敢看的電影看了。看完之後,感慨頗多,可能不是因為劇情,而是因為裡面方小曉和林見清的對話。
  • 黎明: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西四南大街羊肉胡同的味道,深深印在男孩的記憶裡,「姥姥總是買糖葫蘆給我吃,一個月有一兩次機會喝一杯小酸奶,有時候晚上爸爸就帶我吃驢肉火燒。」他後來唱過一首歌叫《我來自北京》:我來自北京/不知命運誰定/我來自北京/偏偏浪漫熱情任性/我來自北京/沒法一夜說清一生背景。
  • 《後來的我們》:我最大的遺憾,是你的遺憾與我有關
    「後來的我們什麼都有了,卻沒有了我們。」這是林見清和方小曉的結局,也是現實中很多情侶的結局。他幫她一起搬家,說:你跟我見過所有的女孩都不太一樣,你會罵人,會打牌,還會喝酒。她在他眼裡,是特別的,他喜歡她,為了實現她的夢想,一直很努力。在地下通道,他不惜和言語侵犯方小曉的人動手,他告訴她,買手機給你的人不一定是真的對你好,他陪她跨年,在她最需要的時候一直陪在她身邊。
  • 你不成功,怪我咯?
    她過著與王菲截然不同的生活。每天忙於應付生意場上的算計,焦心當月銷售增長,開會開到半夜。 她有很多負擔,卻也有堅持。她仍然勇敢向愛的人表白,旅行,有夢想,馬上就追。 你也經常想做自己,卻沒有做。 你害怕家人不開心,害怕同事不開心。這些對虧欠和傷害別人的恐懼,阻止著你。
  • 粵語新歌推薦丨後來的我們,後來沒有你……
    你怪我不夠上進沒天分,你怪我不懂巧言討歡心。而我就是這樣一個直白的人,每天只做想做的自己。一個人太孤單,兩個人太麻煩。五年感情,也被現實打敗,歸於平靜。事情是,在父母眼中你永遠是小孩子,最好的回報就是你仍像兒時,讓他把你寵上天。「你值得擁有更好,才會讓你失去。」聽過很多姐妹的故事,最後也是結束收場,而我,也有同樣的結局。就因如此,我明白別要亂去愛,要愛,就要找一個「對的人」。因為後來沒有你,我練成了就算心有不甘,也要百毒不侵,因為你的離開,讓我知道,不能再任性,在愛情路上,找一個新的旅程。
  • 上司不懂業務瞎指揮,甩鍋給我還怪我承受能力差
    「莫經理每次開會都愛胡侃亂吹,真正業務方面的事兒一點兒都不提。」有一次,莫經理讓胡鑫做份考勤表,胡鑫按照他的意思,前後修改了三次,最後他卻責怪胡鑫「不懂做表格」。胡鑫抓狂,心想:不是按你的意思改的麼?不滿意怪誰?還有一次,銷售部門要求新招 3 名市場專員,「一開始我提出招有經驗的人,但經理不聽,只要求學歷符合。
  • 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畢業前的我們是歡樂而感傷的,我們忙著和校園生活告別,忙著與同窗好友告別,忙著與青澀校園戀情告別。 而東野圭吾筆下的《畢業》的告別式特別沉重,這種告別不僅是與大學生活劃下句號,也是友誼終結、戀人分離、生命消失殆盡的告別。
  • 你的世界我不懂!
    你的世界我真的不懂。和你在一起的這幾年,有過爭吵,有過甜蜜,也曾一起夜觀城市的美麗。想起你的面容,我就不由得回憶起在一起的種種經歷,一起讀書的情景還能浮現在眼前,恍惚間還能看到你還能在前方拿著英語書在背單詞。
  • 《海上鋼琴師》:每個人都有深藏的愛與怕,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監獄這個環境,雖然不舒服,卻是老布的心理舒適區。每個人都拖著舊行李,裡面裝著我們長長的過去。這些過去,既在環境裡,更在我們的頭腦裡,在我們的所思所想中,在我們和環境的互動中,是我們最熟悉、最常用的應對環境和問題的方式。
  • 《海上鋼琴師》:每個人都有深藏的愛與怕,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這些過去,既在環境裡,更在我們的頭腦裡,在我們的所思所想中,在我們和環境的互動中,是我們最熟悉、最常用的應對環境和問題的方式。它最大的好處就是控制感,而控制感是每個人的基本需要,也是人安全感的來源,用來應對各種焦慮。1900在與麥克斯的對白中說:「阻止我的不是我看到的東西,而是我看不到的東西。」
  • 劉若英《後來的我們》:謝謝你陪我,哪怕終點不是你
    」「我當然知道人都是會變的,也從未指望過你永遠如初,但感覺到你對我不似從前的時候,還是忍不住偷偷難過了很久。」林見清問:「如果當時你沒走,後來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方小曉答:「如果當時你有勇氣上了地鐵,我會跟你一輩子」。10年後,他們惋惜後悔。
  • 影評有du丨「我看懂《信條》了!」「就喜歡你的自信。」
    歡迎來到大型懵圈現場——《信條》影評區——一起一探究竟,準備好了嗎?咋還甩鍋了)(我問你這個了嗎?)(而我交了一份整潔的白卷)(確實,學霸一般都不吭聲(謝謝你的提醒,我還沒看也在翻評論)(完了,我連影評也快看不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