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敲敲打打,把鍋碗瓢盆當玩具,父母不要阻止,最好要支持

2020-12-24 敖爸聊教育

慧慧是一個不到4歲的可愛女孩,在一次偶然跟著媽媽進入廚房之後,原先喜好塗鴉的她,竟然開始喜歡上了廚房裡的鍋碗瓢盆,尤其是喜歡那些能發出「叮叮噹噹」響聲的鍋碗瓢盆。

每一次,慧慧都會模仿著大人拿取鍋蓋和杯蓋的樣子,張開小手去抓她夠得著的鍋蓋或杯蓋。她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輕輕拎起小鍋蓋然後鬆手,小鍋蓋立馬掉到鍋沿上發出了清脆的響聲,她會馬上再次拎起鍋蓋,再放手……就這樣反反覆覆、周而復始的,為的就是想聽那小鍋蓋發出的響聲,慧慧每次都玩得樂此不疲,咯咯地笑個不停。

但有一次,慧慧的小手不小心被小鍋蓋砸到了,媽媽看到了,出於安全方面的擔心,就禁止慧慧再到廚房。從此之後,慧慧就再也不敢輕易觸碰鍋碗瓢盆了。

01 孩子喜歡把鍋碗瓢盆當玩具,熱衷於敲敲打打,有助於鍛鍊他的協調性

從教育心理學來看,慧慧媽媽這樣做顯然不妥。玩耍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即便是剛出生不久的小寶寶,還沒有學會說話、走路以及自理的本領,也經常是玩性大發。等到孩子再大一些,能夠蹣跚走路的時候,他們就更加「不安分」,開始想要有更多的探索與體驗,敲打鍋碗瓢盆正是他們向周遭世界邁出探索體驗的一步。

因此,家長可以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滿足孩子探索、攀爬、觸摸的欲望。事實上,家長給了孩子玩的空間,有助於孩子認知能力的提高。比如,通過觀察和觸摸鍋碗瓢盆等,了解生活用品的模樣、質地和手感,觀察它們的用途,體會它們彼此之間的關係。

而且有不少孩子喜歡把鍋碗瓢盆當玩具,熱衷於對它們敲敲打打的動作,家長對孩子的這種舉動不僅不宜禁止,相反還要給予支持和鼓勵,有助於鍛鍊他們的協調性,開發他們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孩子身心健康的發育和成長。

如果家長出於怕麻煩、沒耐心,將孩子的玩耍看作是調皮搗蛋,對孩子的玩耍設置種種的障礙,那麼我們就有可能阻止了他們思維和動手能力等方面的發展,最終阻礙了孩子的成長。

02 適合父母與孩子一起玩的親子生活遊戲

不過,支持孩子玩諸如鍋碗瓢盆之類的生活用品,並不同等於什麼東西都允許孩子玩。比方說,易碎品就儘量不要讓年幼的孩子去觸碰,且不管在什麼情況下的玩,最好都要有家長的陪同,家長參與孩子的玩的過程,本身就有利於促使孩子的成長,且又能增進親子關係。

相對普通玩具而言,廚房的鍋碗瓢盆的危險性更大一些,這就需要大人把好安全關。比如孩子觸碰易碎的玻璃杯等就一定要有家長在旁進行監護,或者就乾脆不要讓孩子去觸碰玻璃杯,以免玻璃杯破碎傷害到孩子。

同時,當安全得到保證的情況下,滿足孩子玩的需求才是真正目的。因此,家長還要根據孩子的需求和愛好,給他們準備一些玩的素材,讓他們充分動起來,以滿足孩子的成長需求。比如「筷子敲碗」遊戲就是一個值得讓孩子玩一玩的遊戲,尤其比較適合年齡小的孩子玩。

該遊戲的具體玩法是:

「筷子敲碗」顧名思義,就是用筷子敲打碗。家長事先給孩子準備好若干個大小、材質不同的碗,再準備好一雙筷子,然後將各種碗一字排開擺放在桌子上,讓孩子用筷子隨意地敲擊。因為敲不同材質的碗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所以,家長要引導孩子試著總結不同的碗敲出的聲音各自有哪些特點,這樣可以增加玩的樂趣。

與此同時,家長還可以讓孩子邊哼兒歌,邊敲擊不同的碗,從而演奏出不同的節奏和韻律。這個親子生活遊戲能夠訓練孩子的韻律感和聽覺能力。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吃飯的時候,出於餐桌禮儀方面的考慮,就最好不要讓孩子邊吃飯邊拿著筷子敲碗,家長要告訴孩子,吃飯敲碗是不禮貌的習慣,不管是到別人家做客,還是別人過來做客,都不能當著別人這麼做,要讓孩子明白這樣做是缺乏教養的表現。

總而言之,玩也是孩子的一種特殊學習方式,在孩子敲打鍋碗瓢盆的過程中,家長要始終抱著一種接納和欣賞的態度,這樣才能讓孩子從平常的生活中尋找到快樂,才會讓孩子玩得開心,且越玩越聰明。

相關焦點

  • 女孩喜歡玩男孩玩具?孩子反性別愛好別著急阻止,要了解這些好處
    因此,當發現孩子出現「反性別愛好」後,父母首先要理清頭緒,尋找孩子形成「反性別愛好」的緣由,而非強制性的或者刻意去的阻止。一、孩子出現「反性別愛好」的起因是什麼1、與父母的性格脾氣有關個人認為很多的「反性別愛好」的形成與父母的性格脾氣有著直接的原因,如父親是一個硬漢陽剛類型的性格和形象,母親是一個溫柔如水的性格。
  • 孩子搶玩具,90%的父母無可奈何...
    兩歲以下的孩子搶玩具玩是很正常的事情,並不是因為孩子自私,家長不用太擔心,孩子要到兩歲後才懂得分享,在這之前跟孩子說不要搶玩具都是無濟於事的。所以,在兩歲以前,對待孩子搶玩具的問題,可以用其他的方式去引導。那麼,做父母的如何幫助寶寶渡過這段佔有欲特別強的時期?
  • 男孩喜歡女孩玩具?有些孩子出現「反性別」喜好,父母應該高興
    因為,他特別愛乾淨,愛打扮,還愛買女孩玩具。男孩喜歡女孩玩具?這不是明顯的「反性別」喜好嗎?想到這裡,朋友頓時直冒冷汗,真擔心兒子跟網上的那些亂七八糟的男孩一樣,長到十八歲變成一個「大姑娘」。「反性別」喜好正常嗎?其實,不僅是我朋友,很多父母都會無意間發現孩子有「反性別」喜歡。比如,我家女兒就很喜歡跟男孩子打打鬧鬧,一點也不像個文靜的小姑娘。
  • 父母要教孩子一件事:當別人說了對不起,不要回答沒關係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肯定也避免不了和其他的小朋友發生爭執,打打鬧鬧的場景。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教育孩子,是我們的錯的話就會去跟別人道歉,要讓孩子懂得禮貌。如果是對方的錯,在別人跟你道歉的時候一定要說「沒關係」,還會跟孩子說每個人都喜歡有禮貌的孩子。
  •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無條件接受孩子,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我自己進去了,等會來了人把你賣了都不知道"家長通過威脅孩子的方法企圖來他讓妥協;第二個是——賄賂孩子"起來,等會看完電影我們再過來買好不好?"或是 "我們到電影院買你喜歡的爆米花好不好?"利用其它賄賂來轉移孩子的視線,讓孩子的情緒得到暫時的緩解。
  • 老大打老二,到底要不要阻止?如何阻止?
    這不僅與實際情況大相逕庭,也會給可憐的老大貼上一張莫須有的標籤,媽媽只要想起老大就覺得他對老二不好,情緒一上來,不要說好好地處理問題,就連好好說話怕都做不到了。  如果你都火冒三丈,又怎麼指望去安撫兩個幼小的孩子呢?  家裡多了一個孩子,自然吸引了大人、尤其是媽媽的大量關注。老大從萬千寵愛於一身的狀態,滑落到了要可憐巴巴求關注的狀態。
  • 伊能靜兒子曬女裝照登上熱搜:父母的支持,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愛
    你支持我們做自己,我們也一樣希望媽媽不要為當媽媽放棄。談起支持孩子,不少父母表示:支持孩子想做的事情,耽誤學習怎麼辦?所以當得知孩子的愛好時,家長不要急著否定,而是要先去了解一下孩子的愛好,這樣家長才能得知孩子的愛好是否有利於學習。
  • 兒童遊戲心理學:不要打擾正在遊戲的孩子,守護行為養成的關鍵期
    比如晚飯後,寶寶喜歡一個人坐在客廳的遊戲區玩一套「過家家」的玩具,看起來非常開心,並不需要大人的參與。但是坐在沙發看電視的奶奶總是會逗寶寶說話,或是讓寶寶看電視裡有趣的畫面,或是擔心寶寶危險喝止他小心什麼。小莫發現,最近寶寶就連吃飯、看動畫片的時候,都不能專心致志,注意力明顯缺失,非常苦惱,不知道二者是否有什麼關聯。
  • 寶寶玩沙土不亦樂乎,父母該不該阻止?
    寶寶玩沙土不亦樂乎,父母該不該阻止?沙子,流動的,變幻的,我們小時候玩它充當各種過家家材料,其樂無窮。泥土,可以說是孩子們最好的天然玩具。其次,泥土就是地氣,孩子玩泥土看起來髒了,實際上去接觸一些細小細菌,比被保護起來這個怕髒那個怕髒的孩子抵抗力更強,及時清洗就好。我陪兒子在鄉下那段時間也是前所未有的快樂,泥沙可是幫了大忙。孩子之所以喜歡沙子,一定是因為沙子能夠給他們帶來快樂。
  • 等等小花拿牆當畫板,鄧超不阻止還反倒支持,聰明父母都會這樣做
    孫儷很喜歡在微博上曬一雙兒女的照片,他們家給孩子玩樂的地方就是牆。等等小畫在牆上塗鴉,身邊擺著無數顏色筆,畫得不亦樂乎。孫儷鄧超如今都支持孩子在牆上塗畫,而他們此前也曾經為此產生爭執。孫儷一開始阻止孩子在牆上塗畫,覺得他們會把牆畫得花裡胡哨,不美觀。
  • 4歲女孩被玩具嚇哭,警醒家長:這四類玩具,最好別再給孩子買了
    為了孩子的安全,家長最好不要給孩子買這3類玩具:1)精緻的洋娃娃那些過於精緻的洋娃娃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覺,以為洋娃娃會走會動,這會讓孩子覺得十分的恐懼。有一些父母用這些玩具來嚇唬孩子極為不妥,特別是8歲以前的小孩子心靈脆弱,如果一旦被嚇壞很有可能從此變得膽小懦弱。還有一些造型誇張、奇形怪狀的玩具,父母也不要給孩子買,以避免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
  • 無能父母生下的孩子們《何以為家》?贊恩就像父母的鍋碗瓢盆
    在異國他鄉沒有證件,難以接受到教育的情況下,贊恩的父母還是選擇不斷的生育,因此一次惡循環式的災難就此發生。在這場災難中,有以下幾個不同範疇的問題我想分享探討:一、無能父母生下的孩子何以為家?娜丁·拉巴基的低俗之作娜丁·拉巴基幾乎用整個片子,強烈的向法官表達了「我原本就不該被生下來」這一控訴,因為他不但得不到同齡孩子們應該得到的親情,而且他的生命之所以存在也只是為了讓父母更好的活著。簡而言之,贊恩一樣的孩子就像被父母製造出來的鍋碗瓢盆。
  •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用情感引導式教育,引導孩子情緒管理
    前不久讀完的《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讓我受益匪淺,看了書名是不是就有很想要看的衝動?可不要小看這本書,作者金伯莉布雷恩可是一位家庭和兒童心理治療大師,在書裡教導父母用人性化的情感引導式的教育來教育孩子。用情感引導式教育教育孩子認識並做到自我情緒管理,不是用大家長式的掌控和責罵思維,而是用溫和的情感引導平等的對待孩子,成為孩子最要好的玩具。
  • 心理學家表示,「玩具多」和「玩具少」的孩子區別大,家長要重視
    如今生活條件也已經變好了,因此孩子在小時候基本都不會受苦,而且物質條件也越來越優異,孩子想要什麼,家長基本都會滿足他們。很多孩子的玩具都能堆滿一個屋子,當孩子看到一個喜歡的玩具時,就會向家長要這些玩具,甚至還有些重複的玩具。
  • 孩子哭鬧要買玩具,90後父母「冷漠式」對待,妥協就輸了?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每個孩子都喜歡買玩具,看見一些好看的玩具總會想要擁有,而家長帶孩子逛街最怕的就是孩子要買玩具,家裡玩具一大堆,說不讓買拉都拉不走。父母跟孩子說家裡有很多玩具了,下次再買,但是孩子哪能聽的進去,自己喜歡就是想要,父母不給買就開始哭,用哭的方式來以此脅迫。
  • 6招搞定孩子互搶玩具!二寶家庭尤其要看
    父母依賴玩具安撫孩子有很多家長,因為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常常會選擇拿玩具來安慰孩子,這樣就會導致孩子長期依賴玩具,對玩具的那一份佔有,也會增強。父母無條件滿足孩子的要求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是很多家長表達對孩子愛的一種方式。
  • 4歲孩子趴地大哭,爸媽淡定旁觀:孩子當眾哭鬧要不要阻止?
    所以在孩子3歲之前,要儘可能不設條件地去滿足孩子的身心需求,餓了要餵、哭了要回應,由此建立起親子間早期的安全依戀,之後孩子才能建立起對外部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否則,一個從未被滿足過的孩子,很難有能力去自控和「延遲」。
  • 截團丨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要忽略音樂啟蒙
    不要小看這些簡單的配件,搭配起來可好玩了,孩子輕輕鬆鬆可以創造出不同的花樣!一兩歲的孩子,正是進行基礎認知的時候,也是好奇心特別旺盛的時候,很喜歡探索。我們可以用這款玩具來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學習到一些新知識,刺激孩子的想像力,還能很好地鍛鍊孩子的精細動作和手眼協調能力、專注力。
  • 孩子喜歡「鑽被子」、扔東西,不要慌,這是孩子處於空間敏感期
    0-6歲的孩子爬上爬下、蹦蹦跳跳、喜歡扔東西等等行為表現都是正常的,只不過「苦了」父母,還有父母會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那父母應該怎麼處理呢?二、面對孩子的空間敏感期,父母該如何應對?1.在保證孩子的前提下,不阻止父母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家裡的插頭用密封蓋蓋起來,桌角用布包起來,地面保持整潔乾燥,通道保持暢通不要有異物阻擋。父母在做好各種防護措施之後,也要在孩子身後不遠處,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時刻守護,讓孩子自由玩耍,解放天性,如此對他們的身心都是大有裨益。
  • 應採兒和霍思燕家的客廳對比,父母不要嫌棄:給孩子立規矩要趁早
    尤其是在孩子要玩具的時候,一般家庭的家長都會順著孩子的意思給孩子買,所以在很多人眼中,明星的孩子要玩具不是更容易嗎?但真的是這樣嗎?在某些綜藝的鏡頭裡給出了這樣的答案。應採兒有著「虎媽」之稱,所以在應採兒的家裡,是這樣的 。乾淨的好像沒人住過一樣。而應採兒也表示:因為擔心孩子會寵壞,所以她立下了一些規矩,拿玩具來說,只能在房間裡玩,客廳要隨時保持整潔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