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鑽被子」、扔東西,不要慌,這是孩子處於空間敏感期

2020-12-24 小麗兒媽咪

文 | 小麗兒媽咪(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你有沒有這樣子的印象,小時候總是喜歡用被子搭起一個空間,進進出出,鑽來鑽去的,並且把各種玩具、布偶都往裡面搬,營造一個小家的感覺。

這是因為孩子不喜歡太大的空間,在用被子搭建的帳篷裡面內心會比較平和有安全感,同時還可以用身體來探索空間。孩子喜歡用身體來探索空間,是因為他們到了空間敏感期。

著名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在她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中指出:「這是因為孩子的空間敏感期到了。喜歡狹小的空間正是孩子在空間敏感期裡的一種表現。

孩子需要在各種各樣的空間中感知不同的空間。上下、裡外、空曠與狹小、方圓。只有在小的空間中孩子才有明顯的空間感。孩子通過感知不同的空間感進而建立空間的概念。」

0-6歲是孩子空間敏感期持續發展的時期,父母以為孩子的空間是靠想像出來的,其實不是,孩子對於空間的感知是用身體探索出來的。

一、孩子空間敏感期有什麼表現?

1. 喜歡扔東西

孩子會意識到所有的事物都是分離的,這是他們形成空間概念的基礎。他們意識到物體是分離的,新奇加好玩會促使他們把東西從高處扔下來,觀察物體落地的反應,再撿起來再繼續扔,循環往復、樂此不彼。

2. 喜歡塞東西

當孩子意識到空間有裡外的不同,看到有洞的東西就會往裡面塞東西,或者是吃麵包的時候,會摳洞。

3. 喜歡堆東西

孩子喜歡堆東西,比如搭積木,建立起來又推翻,推翻之後就建立,這是孩子空間感知能力的進一步發展,是智力成長的關鍵時期。

4. 喜歡鑽東西

孩子喜歡鑽東西,比如衣櫃、床底、帳篷等等,在狹小的空間裡面,孩子感覺自己被包裹,有安全感。

5. 喜歡爬高

孩子喜歡爬上爬下,各種蹦騰,是因為孩子在用自己的身體探索外界,用身體去感知空間感。

0-6歲的孩子爬上爬下、蹦蹦跳跳、喜歡扔東西等等行為表現都是正常的,只不過「苦了」父母,還有父母會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那父母應該怎麼處理呢?

二、面對孩子的空間敏感期,父母該如何應對?

1. 在保證孩子的前提下,不阻止

父母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家裡的插頭用密封蓋蓋起來,桌角用布包起來,地面保持整潔乾燥,通道保持暢通不要有異物阻擋。

父母在做好各種防護措施之後,也要在孩子身後不遠處,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時刻守護,讓孩子自由玩耍,解放天性,如此對他們的身心都是大有裨益。

2. 給孩子營造獨立的空間

父母可以在家給孩子搭建一個小帳篷,並布置一下,將玩具,繪畫工具、繪本、積木等等放進去,給孩子營造一個專屬獨立的小空間,讓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3. 和孩子一起玩遊戲

對於孩子各種探索空間的行為,父母不要嚴厲批評,加以幹涉,而是要尊重孩子的天性,並且可以陪伴孩子一起玩遊戲,比如經典躲貓貓遊戲、紙箱投球的遊戲等等,在培養孩子空間的同時,享受親密時光。

4. 多和孩子說具有空間感的詞彙

日常與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多說上面、下面、裡面、外面等具有空間感的詞彙,幫助孩子樹立空間意識,提高空間辨別力水平。

孩子生長到不同的時期,對一些事物會有特別的反應,即敏感期,父母要有意識,並且加以培養引導,不可壓抑孩子的天性。

你家孩子的空間敏感期表現為何,你是如何引導的,歡迎留言交流。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小麗兒媽咪,是一名2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級育嬰師。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讚 + 轉發

相關焦點

  • 孩子喜歡鑽小洞洞?6歲之前孩子處於空間敏感期,父母別過多保護
    最開始進入空間敏感期的時候,孩子會發現原來,物體之間是分離的,因此孩子就特別喜歡扒拉東西、上躥下跳以及「躲貓貓」等,這些都可以給孩子提供直觀的空間感受。◇扒拉東西在我小時候,就記得自己特別喜歡拉開抽屜,只要一回家,就喜歡開抽屜。現在才明白,其實每個小孩子都喜歡這樣,要麼把柜子裡的衣服,全部給拉到客廳;要麼就是把抽屜裡的東西,全部給拉出來。
  • 寶寶喜歡扔東西怎麼辦?
    下回他扔東西的時候,我是不是要去打他的手?我相信這也是很多寶貝處於8個月到1歲半的寶媽會覺得困擾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來了解三個專業概念:1.精細動作發展2.空間敏感期,3.皮亞傑感覺運動發展階段
  • 孩子為什麼愛玩壘高高?我們不要阻擋孩子,孩子空間敏感期來了
    昨晚,和二寶到鄰居家玩,鄰居和我說,她家2歲的孩子小笛不知道怎麼回事,這段時間老喜歡玩壘高高遊戲。將東西壘高了,又將它們推倒。前幾天,孩子還到廚房拿碗去壘高,結果將幾個碗都摔破了,還好,沒有傷到手。孩子為什麼喜歡壘高並且推倒重來?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在1歲的時候就會出現壘高並且推倒的行為,但是實際上這個時候的孩子玩這種遊戲的目的就是吸引父母的關注。當孩子長到3~4歲的時候,喜歡壘高並且推倒重來的行為則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因為空間敏感期到來了。當孩子三四歲時,壘高就成為了他非常喜愛的一種遊戲,他將物品壘高的過程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思維過程。
  • 孩子亂扔東西,多半是進入「動作協調敏感期」,家長要加以引導
    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對周圍的空間在視覺上有了一個的全新認識,所以他們會通過一些方式來判斷這個空間究竟是怎樣的。因為孩子在小的時候能力也是比較弱的,所以他們也只能通過亂扔東西的方式來理解現如今所存在的這個空間。所以說當孩子做出這樣的事情時我們沒有必要去壓制他們,因為這也是他們認知空間的一種方式。
  • 寶寶喜歡扔東西?那是因為到了「空間敏感期」,家長要關注
    其實孩子丟東西不一定是習慣不好,變成了一個不乖的孩子,而是因為「空間敏感期」在影響孩子。一、什麼是「空間敏感期」?「空間敏感期」很簡單,它就是孩子對空間進行探索的一個行為。1、用丟東西感知空間孩子對於空間這兩個字是比較懵的,這麼抽象的概念,在不到一歲的孩子眼裡,是無法理解的名詞。那麼,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孩子就會用丟東西的方式,去感知自己眼前的世界,到底有多寬,多廣。
  • 4歲女孩愛摔東西,孩子錯失的敏感期如何補救?父母做好3點是關鍵
    看到楠楠不可理喻的淘氣舉動,奶奶正要出言糾正,媽媽輕輕搖搖頭,示意奶奶不要打斷楠楠:「這是孩子遲來的敏感期啊。」原來楠楠之前在小區上幼兒園,那裡的老師很嚴厲,活潑好動的楠楠經常受到老師責罰。一個學期下來,原本愛說敢說的楠楠變得越來越不愛說話了,而且越來越抗拒上幼兒園。
  • 31個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敏感期,月嫂育兒嫂都要知道
    4、手臂發育的敏感期(6-12個月)特點:這個時候孩子喜歡扔東西,這也是訓練手眼協調的良好機會。建議:不要管制寶寶這個行為,讓他扔個夠。5、大小肌肉發育的敏感期特點:喜歡扶、站、努力行走。10、空間敏感期特點:喜歡壘高高、三維、鑽箱子等。建議:可以多提供類似的玩具,同時可以在這個機會學習各種幾何圖形,對日後學習幾何學奠定興趣基礎。
  • 寶寶喜歡抓、捏、扔東西?手部敏感期內4個方法來引導
    對於10個月的孩子來說,軟乎乎的東西最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和興趣。如果我們給孩子兩樣東西,一樣是軟的,一樣是硬的,他一般都會去抓軟的。所以,孩子會喜歡去體驗那種「黏糊糊」的手感。同時,孩子還非常喜歡扔東西,這在我們看來毫無意義,但是在他的眼裡卻是非常新奇而有趣的。
  • 孩子老愛爬桌子怎麼辦,學會這幾招,輕鬆搞定你家的小神獸
    最近聽到很多家長反映,自家的孩子不知道怎麼搞得,天天就喜歡爬到桌子上面,還喜歡爬到桌子底下去,這可太危險了。口水都跟他講幹了,和孩子的壞毛病就是改不了?家長千萬不要誤以為孩子是太調皮了,所以才喜歡爬桌子,也許他只是到了空間的敏感期。
  • 孩子9歲前有30個敏感期,看看你的孩子正在哪個階段
    孩子的表現:孩子喜歡亂扔東西,揮著小手展示自己的力量。建議:咱別讓孩子在這個階段碰到貴重物品或易碎品哈,給他準備布藝玩具吧,讓孩子扔個夠。孩子的表現:大肌肉發育的敏感期1-2歲;小肌肉發育的敏感期1.5-3歲。孩子變得好動,喜歡扶著、站著、到處走,就是坐不住。建議:很多老人帶孩子,總怕孩子磕著碰著,他們也沒有體力能陪著孩子一起瘋玩,所以常常在這個敏感期限制孩子的發展。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的空間,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讓他熟悉更多的肢體動作,和他一起做遊戲,使各種肌肉得到訓練,這還能使左右腦均衡發展。
  • 寶寶喜歡「翻箱倒櫃」,暗示到了「空間敏感期」,家長別盲目阻止
    大多數寶寶從一歲開始就會進入「空間敏感期」,這個時期寶寶非常喜歡探索「空間」,所以會四處爬、四處鑽,遇到箱子、抽屜、柜子等容器也會想方設法打開翻翻。 在這個時期他們開始隨意翻轉或亂撒東西,不斷的探索物體和空間之間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嬰兒逐漸明白自己是獨立的個體,並且漸漸的與周圍的世界分離開來。
  • 千萬不要錯過孩子生命成長的敏感期,它真的很重要
    對孩子的教育也是這樣,一定要抓住孩子成長的敏感期進行教育,如果錯過了孩子成長的敏感期,那麼孩子的未來就會很辛苦。可有多少父母知道,嬰兒剛出生時喜歡看黑白相交的地方,而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彩球?他為什麼愛吃手,還對非常細小的東西感興趣?他為什麼不斷扔掉手裡的東西,你撿起來遞給他,他還會再扔掉?
  • 孩子為什麼喜歡亂扔東西,是好奇還是脾氣壞?恐怕你錯怪孩子了
    但是孩子越大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就是每次抱孩子之後,孩子就會亂抓,不是抓頭髮就是抓衣服等,只要能夠著的都能抓到。帶小孩的人就很抓狂,罵也不是,打也不是,因為孩子又不懂什麼,大人生氣也沒用。那麼孩子亂抓東西到底是為什麼呢?原因不外乎是這些:1.手部發育敏感期孩子開始喜歡亂抓東西時,是因為他到了手部發育敏感期。
  • 2歲孩子總愛亂拿別人東西?別罵孩子小偷,很可能是物權敏感期
    隨便拿東西,是2歲左右孩子最常見的壞毛病其實,2歲左右的孩子,剛剛進入物權意識敏感期,在他們的意識中,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的,都可以隨便拿。囯外教育專家也說過,孩子二歲的哲學是「我的我的,什麼都是我的」。外出看見喜歡的,會不由自主伸手去拿;如果已經在自己手裡的,誰也別想拿走,除非自己不要。
  • 孩子的這些東西,千萬不要隨便扔掉
    有位媽媽這樣問我們說,我十一歲的兒子是一個很敏感的孩子,很念舊,他的房間裡堆滿了他玩過的舊玩具,舊書等,就連我們家去年的掛曆都不給扔,他認為每樣東西都很有紀念意義。幾年前我硬扔掉他爛掉的被子,他哭了好久,現在還記得這件事。我的困擾是1,不想他收藏太多沒用的東西在房間裡2.
  • 孩子總是喜歡扔東西,家長不要盲目責怪,好處有很多
    其實當你仔細了解過孩子的生長規律之後,就會發現他在扔東西的時候其實是在成長的一個過程。不僅能夠探索世界開發治理,還能夠提高孩子的運動能力。但其實卻是孩子的腦部、骨骼、手、眼從完成的結果,這就可以說明孩子的發育是正常的,而且孩子通過手部抓取這些物體,能夠鍛鍊他的肌肉和各種神經對於孩子的協調能力有著極大的幫助,作為家長的我們,這時只需要購買一些能夠讓孩子握住,並且自己的力量可以舉起的物品,但是要注意可不要選擇一些易碎品喲。
  • 寶寶吃「奇怪」東西,家長先莫慌,孩子正處於兩個重要的發育期
    寶媽說寶寶啃完東西後並不吃進肚子裡,多數情況下是嫌棄地吐掉。自己不怕看孩子有多累,只是想了解寶寶這樣做的原因。糰子媽收到過很多類似的消息,不止一位家長會遇到這種情況,大部分小寶寶都是見啥吃啥,在外面路上看到垃圾也會撿起來放進嘴裡。出現「見啥吃啥」情況的寶寶多數在1歲左右,這不算是壞習慣,而是同時處於兩個發育期。
  • 為什麼孩子總是喜歡扔東西?家長應該怎麼做?
    為什麼孩子總是喜歡扔東西?家長應該怎麼做?01引言很多孩子在一定的階段內都喜歡人東西,通常孩子會用扔東西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但有時候孩子扔東西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去判定孩子扔東西的目的性是什麼?而不是一味地去指責孩子哦,正確的教育孩子,一定是先搞清楚為什麼,然後再是怎麼做!
  • 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教會孩子合理安排生活
    秩序敏感期是指幼兒對秩序(指通過時空形式所表現出的事物或要素間和諧統一的運動狀態,具體表現形態有均衡、比例、對稱、節奏、韻律等)極端敏感的一個非常重要和神秘的時期。按照教育專家蒙臺梭利的觀點,兒童具有兩重秩序感,內部的秩序感和外部的秩序感。
  • 孩子為什麼見了東西往嘴裡塞?孩子背後這些心理暗示,我們要明白
    凱凱媽顯得很擔心和我說:「這孩子不知道怎麼回事,只要手裡有東西,就喜歡往嘴裡塞。是不是不正常呀?不知道孩子是不是得了什麼病?」我和凱凱媽說,她家孩子正處於口腔敏感期。凱凱媽很好奇地問:「什麼是口腔敏感期?」什麼是口腔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