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總是喜歡扔東西,家長不要盲目責怪,好處有很多

2020-12-21 愛呢寶貝丫

今天有位寶媽在後臺留言說,自家的孩子每天玩玩具,就像鬼子進村一般,把所有的玩具都扔在地上,還在那一蹦一跳的,時不時還會發出咯咯的笑聲,顯得特別開心。想必很多寶媽寶爸一定都有這樣的體驗吧,每天晚上一到家就跟著孩子屁股後面給他收拾玩具。

孩子亂扔東西

比較在之前的一段時間,經常有寶媽說,自己在經歷了忙碌的工作之後,回到家還要忙家務,真的太難受了。且還有的孩子似乎就想跟你對著幹,你越收拾他卻扔得越起勁。其實當你仔細了解過孩子的生長規律之後,就會發現他在扔東西的時候其實是在成長的一個過程。不僅能夠探索世界開發治理,還能夠提高孩子的運動能力。

孩子玩玩具

開發智力

有些孩子看到自己把東西扔到地上,會忍不住的咯咯大笑,其實他們是在觀察這些物體,並且發現他們掉落的樣子以及發出的聲音,這種觀察會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說我們經常說到的小球運動,孩子會發現這些小球在地上彈起幾次之後會慢慢落下來,讓他們逐漸了解這個世界自己去摸索認知,那麼他們的認知和智力都會有很大的提高。家長不妨和孩子一起玩耍,並且在玩耍的過程當中和孩子講述這些小道理,雖然他們現在可能不懂,但是你說的多了,自然而然他們就會牢牢記住。

開發智力

鍛鍊協調能力

當孩子在6個月以後,他們能夠用手握住一些物品的時候,孩子的協調能力也就開始發展了,那麼我們看似孩子只是把這些物體扔出去,但其實卻是孩子的腦部、骨骼、手、眼從完成的結果,這就可以說明孩子的發育是正常的,而且孩子通過手部抓取這些物體,能夠鍛鍊他的肌肉和各種神經對於孩子的協調能力有著極大的幫助,作為家長的我們,這時只需要購買一些能夠讓孩子握住,並且自己的力量可以舉起的物品,但是要注意可不要選擇一些易碎品喲。

鍛鍊協調能力

表達情感

想必很多女性在生氣的時候會不自覺的說一些東西表達自己惱怒的情緒,其實孩子隨手把自己的東西扔在地上,或許也是表達情緒的一種。尤其是孩子在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想通過這種方法來吸引你的注意。這時父母可以停下手中的活,陪孩子玩一會兒,滿足他們的願望。

孩子表達情緒

但是如果有些孩子他們對於扔物品的習慣發嚴重的時候,父母可以加以引導,防止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

1、比如滿足孩子喜歡扔東西的欲望。孩子在這個階段他們的自控能力比較差,往往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更願意去做,所以我們可以買一些方便孩子扔的小玩具,這樣他就會玩自己的玩具,而不會對於家中其他的一些物品感興趣了。

家長教育孩子

2、等孩子把玩具扔出去以後,家長不要著急的把他撿回來,不然他會認為你是在和他玩遊戲,他越扔越有勁。

孩子在每個階段的成長都有著很明顯的標誌,家長們只有注意了孩子這些行為,才能夠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道路,而且對於孩子的關注往往並不是衣食上的,更注意的是他的內心發展。

關注愛呢寶貝,帶你了解更多孩子成長的小秘密。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孩子總是喜歡扔東西?家長應該怎麼做?
    為什麼孩子總是喜歡扔東西?家長應該怎麼做?01引言很多孩子在一定的階段內都喜歡人東西,通常孩子會用扔東西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但有時候孩子扔東西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去判定孩子扔東西的目的性是什麼?而不是一味地去指責孩子哦,正確的教育孩子,一定是先搞清楚為什麼,然後再是怎麼做!
  • 智商高的孩子三歲前都有這些「壞習慣」,家長不要盲目阻止
    當孩子3歲左右時,他們看待一件事情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但這種想法又沒有達到理性的地步。如果家長下達命令,而這個命令又非孩子所想,那麼孩子就會跟父母對著幹。再加上這個年齡的孩子,語言組織能力尚未完善,因此只能通過吵鬧來表達內心不滿。其實,寶寶在每個階段都會有變化,寶寶有這3個壞習慣,是高智商的表現,家長不要盲目阻止。
  • 孩子喜歡「鑽被子」、扔東西,不要慌,這是孩子處於空間敏感期
    文 | 小麗兒媽咪(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你有沒有這樣子的印象,小時候總是喜歡用被子搭起一個空間,進進出出,鑽來鑽去的,並且把各種玩具、布偶都往裡面搬,營造一個小家的感覺。
  • 2~5歲孩子,一生氣就扔東西、大叫?3個方式讓孩子正確表達情緒
    侄子一聽不能玩,馬上就發脾氣了,扔玩具扔鞋子,還站在門口哭,甚至打滾,久久不願進屋。我媽越想越著急,因為這幾年看侄子脾氣越來越大,不高興就扔東西,或者原地跳,原地打滾,原地哭。媽媽說她很擔心侄子以後的性格,怕孩子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
  • 早教是否有必要?家長不要盲目跟隨熱潮,教育需要做到有的放矢
    第一點當然是父母自己觀念的問題,受到了現代社會壓力,以及朋友圈裡的寶媽寶爸的花式育兒經的影響,早教幾乎成為了每個現代孩子必須經歷的教育過程,家長普遍都會覺得,孩子如果不上早教,一定會在起跑線上就輸給了同齡人。那麼第二點呢?不在孩子,也不在家長身上,而是早教機構的大範圍宣傳。很多早教中心打著專業、呵護的招牌,各種宣傳手段讓家長們眼花繚亂。
  • 娃愛扔東西、倒著爬?這4種行為其實是聰明的體現,家長不用擔心
    「為啥我家娃總愛亂丟東西?怎麼教也不行,還喜歡撕紙巾。」 「孩子最近學會爬行了,可他總是倒著爬,這樣沒問題嗎?」 「我家娃總是吃手,你剛制止他,回頭又把手放嘴裡了,該咋辦?」 「我家寶寶總是睡不好,是咋回事?孩子天生就這樣嗎?」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出現這些「怪異行為」時,總覺得是「孩子出了問題」。其實對於寶寶來說,尤其在3歲前,出現些「怪異行為」真的沒必要擔心,這是娃的大腦與身體發育正常的表現。
  • 寶寶喜歡扔東西怎麼辦?
    :我的寶寶最近特別喜歡扔東西,扔了以後我撿起來他會再扔,我撿起來再給他,他還會再扔下。寶寶會通過扔、拉、拽等一系列動作,將一個物品從一個空間移動到另一個空間。這對於寶寶而言,是非常奇妙的發現,他們會樂此不疲的做很多「趣味小實驗」感受不同的空間,這也是他們認識立體世界的關鍵一步。扔東西就是這些「趣味小實驗」中的一種。
  • 發現孩子偷東西怎麼辦?為什麼孩子會偷東西?家長如何引導?
    有一次,小雎去她家玩的時候,時不時地誇她女兒的一條手鍊,可以看出小雎非常喜歡,朋友找了個機會把女兒單獨叫到房間,想讓女兒把手鍊送給小雎,女兒同意了。就在走出房間的時候,朋友看到小雎神色慌張地把那條手鍊從口袋裡掏出來放回原處。 雖然小雎最後沒有偷東西,但是朋友覺得孩子有這樣的苗頭還是應該讓我知道一下。
  • 寶寶喜歡扔東西?那是因為到了「空間敏感期」,家長要關注
    有親自帶過孩子的家長就知道,寶寶們真的是很神奇的一種生物,有的時候他們會乖的像天使,也就是許多視頻裡看起來的那樣。安靜又可愛,甚至還會賣萌,這樣的寶寶簡直太惹人喜愛了。但是很多孩子又會調皮,可以天使和惡魔,就是一個人。
  • 寶媽為安全買「它」,卻傷害孩子「生育能力」,醫生:很多家長買
    很多家長是不會理智消費的,別的家長說什麼好用,她就跟著買什麼,並且不會懷疑這個東西是不是會對孩子的身體有一定的危害性。墊子能夠讓很多家長省了不少的力氣,隨著孩子年紀的增大,他們體重也在不斷地飆升,很多家長長時間堅持抱孩子的姿勢已經越來越承受不住了。
  • 喜歡動漫就是不務正業?孩子喜歡動漫,家長到底要不要幹涉?
    然而在父母眼裡,孩子長大了還看動漫,甚至沉迷其中,就是不務正業,尤其又多孩子喜歡積攢動漫的周邊,更是讓父母大怒,認為會耽誤學習。孩子喜歡動漫,真的一點好處都沒有嗎?相對於大人的說教,孩子更喜歡這種。就像成人會看勵志的電影電視劇來為自己打氣一樣,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更容易接受動漫的鼓勵。還記得當年的《足球小將》、《 灌籃高手》嗎?他們給多少人的青春打了雞血,有多少人被其中,堅持,努力,團結的精神所感動過。
  • 總是亂扔東西的孩子,是在發洩情緒嗎?聽聽心理學的解釋
    因為視頻拍攝周期比較長,我找了博主早期的視頻看,其中發現了博主女兒在1歲左右的時期,也跟我家孩子一樣,喜歡抓著東西亂扔,總是拿著玩具玩著玩著就扔出去,讓你不知道她究竟是在發洩情緒還是單純的覺得扔東西好玩。
  • 為什麼很多東西總是扔不掉?生活需要斷舍離 放得下才能一生輕鬆
    書中給出直接的答案就是:「扔東西」。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為主角,去思考什麼東西最適合現在的自己。只要是不符合這兩個標準的東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如果別人送你的東西,你又不喜歡,又很難拒絕,收了該怎麼體面的處理。這本書教我們如何扔東西,如何學會整理房間,丟到不必要的東西。
  • 孩子不睡午覺,原來有這麼多好處,千萬不要逼他了!
    這幾天閨蜜碰到了一個世界性的難題,閨蜜的孩子連著幾天都沒有午睡了。心焦的閨蜜,為了能讓孩子睡午覺,一改往常溫柔作風,急的又吼又罵,好幾次孩子都是哭著睡了個午覺。美國睡眠醫學學會(AASM)的科學家們花了兩年時間,制定出了目前最新的睡眠指南,關於兒童和青少年,需要多少睡眠才能獲得最佳健康。根據指南可以發現,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對於睡眠的需求量是在逐漸減少。而且睡眠時長,通常指的是孩子一整天所需的睡眠量,也就是說孩子如果不午睡,但是夜晚睡眠時長達到標準,也是屬於正常的。
  • 孩子有3種「討人嫌」行為,是大腦發育好的表現,家長不用管太緊
    很多有經驗的家長都說孩子就是一陣「好帶」,一陣「不好帶」,好的時候安靜、乖巧、貼心,讓你覺得為了孩子付出再多都值得,可淘氣的時候也真是實實在在的讓人心煩。孩子有3種「討人嫌」行為,是大腦發育好的表現孩子頂嘴3歲左右,隨著孩子說話變得利索,不少家長會發現:「孩子會頂嘴了!」面對不想做的事、不認同的說法,總是會和父母辯一辯,甚至會大聲反駁父母,很沒禮貌。
  • 面對校園欺凌,不要總是等到孩子受到不可挽回的傷害才醍醐灌頂
    但是我們家長和老師都覺得小孩子之間打打鬧鬧非常正常,孩子打打鬧鬧以後還是好朋友,畢竟大家都覺得小孩子心思沒有那麼多,不會刻意去欺負其他人。是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們也應該知道,孩子他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所以有些孩子的「壞」是人性最好的反映,欺軟怕硬,總是找那個最好下手的人顯示自己的「天下無敵」。
  • 孩子喜歡偷拿別人東西,家長這麼做才正確
    大家都聽過「小時候偷針,長大偷金」這句俗語,家長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偷拿東西的行為,但是有些孩子總是不經意間就拿了,被別人發現更是尷尬的不行~但是家長們對待孩子偷拿東西的方式卻大有不同,有些家長覺得沒有被發現、只是一件小東西就默認了,有些家長會質問—威逼利誘—打孩子…… 放縱孩子偷拿東西是最不可取的行為
  • 害了很多孩子的"毒餃子",很多家長還在給娃"吃",如今毫無察覺
    害了很多孩子的毒餃子,很多父母繼續餵給孩子,如今毫無察覺小劉和丈夫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結婚之後父母就期盼著兩人能早點生個娃。果然,小劉很爭氣,婚後第二年就生了個男孩,把兩家人高興的合不攏嘴。由於雙方的老人都很年輕,帶娃這件事自然輪不到小劉和老公,於是兩人就撒手把娃交給了爺爺奶奶帶,外公外婆偶爾也來幫襯。
  • 孩子越喜歡把家裡整亂,說明孩子智力越高,家長不要隨意整理
    日常生活中,總是能聽到身邊有孩子的人抱怨,家裡被孩子搗鼓得亂七八糟,沒有整齊的時候。家裡如果有客人拜訪,寶媽寶爸一般會提前告知一句:別嫌棄,我家亂得不是樣子。孩子似乎成了「搗亂」的代言詞,事實也是如此,孩子在哪裡,哪裡就會亂糟糟。孩子對世界充滿探知欲,他們的好奇心要比成人重很多。
  • 被拉入「黑名單」的常見湯,很多家長還會經常做,最好少給孩子喝
    孩子身體健康,對於家長來說,比什麼都重要。自從我們做了寶爸寶媽以後,我們的所有注意力就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很多家長在有了孩子以後,不管做什麼都會變得格外謹慎。在家長看來,孩子的身體健康,是最最重要的。所以說,為了給孩子補充足夠的也營養,湯就成了家長們常常會給孩子做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