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世相(ID:thefair2)作者:世相君
不久前公司來了一名實習生,邦妮。
她爸媽覺得銀行工作好,要她進銀行。她死活不去,說要進網際網路,硬著頭皮跑北京來,到了我們公司。
為了說服爸媽,她跟十幾個在銀行工作的人聊天,得到的結果是:在父母眼中的金飯碗,現在你想不到有多慘。
2019年,四大行員工總人數比前一年少了1.63萬人。
十年,銀行的黃金時代過去了。
作為「金飯碗」、「父母眼中的好工作」的典型代表,很多年輕人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稀裡糊塗地進了銀行。
然後他們發現:沒有什麼永遠的「好工作」。
現在,他們都想逃出來。
在銀行工作的那些年輕人
作者:邦妮
我去年在加拿大留學,讀國際商務,回國後,爸媽想讓我進銀行工作。
家裡沒有人在銀行工作過。但爸媽都覺得銀行工作好。
在他們眼裡,在銀行上班就等於搞金融,既穩定、又體面。
說實話,我差點就心動了。
直到一個真正進了銀行的同學跟我抱怨,說他拿著研究生的文憑,做著雜役的活兒,「不知道自己跟機器有什麼區別」。
於是,我連續問了十幾個在銀行工作的人,才知道:
在銀行工作,真的太慘了!
工作強度大,非常累
身體和精神都是折磨
不像工作,更像蹲監獄
外人對銀行工作最大的誤解,就是覺得它「工資高、很輕鬆」。
真相是,我認識的每個銀行工作人員,沒有一個不跟我說累的。
👇這是一個朋友的閨蜜,上班三個月以來說了 N 次累,我朋友只能安慰她「堅持一下」。
另外一個朋友的高中同學,整個人已經不太好了。
覺得銀行工作輕鬆的人,大概是因為銀行總是下午五點準時關門,覺得他們「下班也太早了」。
事實上,銀行人每天的生活真是這樣的嗎?
每天早上 7 點半到單位,下午五點停止辦理業務。
之後整理一天的帳目、開會,有的人晚上還要應酬。每天工作 12 個小時或更長。
中間休息不了,午飯半小時,經常到一兩點才能吃上飯,還被客戶盯著,好像在說,事都沒做完吃什麼吃?
一想到吃完飯還不知有多忙,心情就很難好起來。
跟大多網際網路從業人員一樣,頸椎病、肩周炎、痔瘡也是他們的職業病。
除了身體,精神也備受煎熬。
一個從櫃員轉崗到客戶經理的朋友說,她最大的「福利」就是有時間喝水和看手機了。這是她告訴我的:
攝像頭監控最多的不是可疑客戶,而是員工。
你的一舉一動都在監控之下,像蹲監獄。先說什麼話,後說什麼話,一板一眼必須嚴格遵守。
收錢時要讓客戶看點鈔機,有次我忘了提示他看,被扣了 200 塊。
指引客戶的動作,用的左手還是右手,遞給用戶的錢和卡是否是雙手,坐姿是否端正等都會有人檢查。
剛開始,想著頭上的監控探頭,總感覺背脊發麻,就像考數學的時候,做不出來題,老師又恰巧站在你身後。
一整天都繃著神經,回到家整個人都是軟的,癱倒在沙發上發懵。
他們不知道這種累什麼時候是個頭。
有朋友跟我說:「有很多次,看著每天數的憑證,看著它發黃變皺,回想自己是不是也會一天天像它一樣。」
從3000人裡脫穎而出
當了三年辦業務的機器
老裴就是跟我訴苦的那個同學。
他說,你不知道進銀行有多難。他同學英國帝國理工畢業,CFA一級,四大國有銀行,有兩家連筆試機會都沒有。
而他研究生畢業去考銀行時,3000 人進面試,最後只錄 500 人,一水的 211、985 碩士。
最終,老裴被成功錄取,當時覺得人生已經達到了巔峰!
結果進行之後,他做了 3 年半的櫃員。
「這 3 年多,我每天就是個辦業務的機器。」他這麼跟我說的:
所有新行員都要從櫃檯開始,當時說以後可以轉崗。
我做了 3 年多,沒有轉過崗。
櫃員工作日復一日、枯燥乏味,存款、取款、開卡、掛失、辦手機銀行、籤約水電氣代繳費,還要一句話營銷基金、黃金、保險、信用卡,一共就那麼十幾項業務,每項都重複上好幾遍,天天做。每天和客戶說什麼話都是行裡定好的,不能多說一句廢話,也不能少說一句話。
您好,歡迎光臨X行!
請問您辦理什麼業務?
好的,請稍等!
請您在右下方核對籤名!
我們行正在熱銷壓歲金鈔,您需要帶一套嗎?
請問您還有其他業務需要辦理嗎?
請您帶好隨身物品,請慢走、歡迎下次光臨!
說到最後我覺得自己像個鸚鵡,只出聲不過腦。
最多的客戶是大爺大媽,不愛用自助設備,也不會用網銀、手機銀行,一個業務給不同的大爺大媽反反覆覆地說。
你說我不像機器像什麼?
越像機器的工作,越可能被機器搶走工作。
2016 年前後,老裴他們銀行有了智慧櫃員機。一開始他還挺高興,終於不用再去做辦卡、掛失、開網銀那麼傻的業務了。
但事實上,機器就是他的危機:
還沒有反應過來,我們就要被取代了。
隨著智慧櫃員機升級,幾乎什麼業務都能辦了。銀行養一個員工,每年 20萬的人力成本,一臺機器 20 萬可以用十年,機器不會累、不需要休息,更不會出錯,機器取代櫃員只是遲早的事兒。
大多數像老裴一樣的年輕人,都是抱著期望進銀行,然後發現現實和想像差距太遙遠了。
拿著高文憑,但學到的東西大部分在工作中派不上用場,無價值感伴隨著隨時可能被取代的危機感。
幾年下來,和老裴一批進去的 7 個人都辭職了。
沒熬到第四年,老裴也走了。他說:
很焦慮,我做這個有什麼意義?就是個基層打雜的。這種毫無價值的感覺天天折磨著我。
實在忍不住了,雖然年稅後工資漲到了12萬,但再這麼下去,我肯定就廢了。
現在,老裴已經拿著幾年攢下的積蓄出國讀書去了。
不被理解、不被尊重
客戶罵我「你是個什麼東西」
小西是我同事的朋友。
她說在銀行當櫃員的這些年,什麼樣的奇葩都見過。乃至後來她「每周不見幾個都覺得不正常」。
從20 歲進行到 如今28 歲,她當了 整整8 年櫃員。最好的青春都灑在這裡了。
進銀行時,她滿懷憧憬:
剛畢業的時候,特別羨慕銀行裡的小哥哥小姐姐,他們坐在乾淨的防彈玻璃後面,特別專業的樣子,覺得很高雅。
等真的做了櫃員,才發現自己在別人眼裡就是個「服務員」。
對客戶一定要禮貌、溫順,但得不到人的理解和尊重。
有次,一個客戶要來幫他兒子還信用卡。按規定,必須持卡還款或提供能提供出卡號,他不理解,很冒火,一邊敲玻璃,一邊破口大罵:「你是個什麼東西?讓你們行長出來!」
他走後,我關了櫃檯,躲在後面哭了起來。覺得受到了莫大的羞辱。
她說自己後來每天「跟個怨婦似的」,害怕上班,因為不知道明天又會遇到什麼樣的客戶,聽見什麼樣的辱罵。
那會兒我還沒結婚,男朋友每天下班來接我,一見面我就開始抱怨工作。
花了很久時間區分自我人格和工作人格,學會從工作的角色中抽離出來。
我也知道不要把工作的壞情緒帶回家,可是我做不到,情緒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久而久之,也只能自我安慰:遇到這樣沒素質的人,不是我的錯。
好多櫃員都有被罵哭的經歷。
不公平競爭
我再努力,也敵不過別人有關係
「國有銀行的上升的空間太窄了,沒有背景的話,升職非常困難。」
這是剛認識不久的@Nicole 告訴我的,她在一個二線城市的國有銀行當個人客戶經理。
她還跟我講了很多「秘密」:
我有個同事,沒有參加招聘,直接進了公司部——幾乎每個人都想進的核心業務部門。
我們的客戶經理,他的業務和人的溝通能力都很一般,只是因為他父親是分行的領導,沒競聘就直接坐了這個位置。
我們網點 3 名櫃員是211研究生,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升職。而我的好朋友,本碩 985 畢業,4 年多了還在櫃檯。
她們那裡的年輕人都想去公司部,就是日劇《半澤直樹》裡面男主直樹幹的那個部門,給企業放貸。
但誰能進那個部門是個迷。
隱約覺得不公平,卻又無力改變。
她們常常懷疑自己:我這麼拼這麼累到底是為了什麼?
業績指標重
一人在銀行,全家跟著忙
Nicole 特別不喜歡她的行長。她以前玩養蛙遊戲,給蛙起的名字就是「行長」。
「我希望他出去旅行了就永遠別再回來了。」
我哭笑不得,問她為什麼這麼討厭行長?她說:
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一個不靠譜的人,但在他眼裡,我覺得自己毫無價值。
嘴裡永遠都是:「你這份工作只有服從和執行。」
被踐踏得好難過。
但最讓她自我懷疑、覺得自己沒用的,是為了完成業務指標,要做很多「迫不得已」的事。
每天要拉人頭辦信用卡、買產品。
我們行有銷售話術培訓,例如「一分鐘之內打動客戶」這種。
有時給客戶推銷很多他們用不到的業務,很多話不能說全。比如我們銀行限量發行的《豬年壓歲金》,666元一套,四年前發行的《羊年壓歲金》如今市場價已經3000元了,有很大的升值空間,
但事實卻是,行裡逼著員工每人買了20套《豬年壓歲金》。這一點就被要求不能說。
我心裡特別不好受。感覺自己是個騙子。
我 211 本碩畢業,不是為了來這裡騙人的。
幾乎所有的銀行員工都有銷售指標。
一個朋友的總結:「女孩靠嘴甜,男孩靠成為阿姨殺手,核心是讓他們喜歡你,才好說服客戶買產品。
其實她對銷售不感興趣,想學更多的金融知識,「但已經兩三年學不到新東西了」。
還有個海歸跟我說,推銷了三四年信用卡,所有的親戚朋友都求遍了,一人在銀行,全家跟著忙。
「看到誰開口都是『辦張信用卡吧』!他們的表情,讓我有種「眾叛親離」的感覺。」
賺不到錢
再不會有薪水比其他行業高5倍這種事
以前,銀行是人們眼中可以「躺著賺錢」的工作。
現在,用一個朋友的話說,「薪水好不好,全看命。」
她在北京一家城商行上班,25 歲,當了 3 年多大堂經理。她們支行的業績是全北京數一數二的。
按理說特別有發展前途,待遇特別好?但事實根本不是這樣的。她跟我解釋了一下:
別的小網點十幾個人,營業額哪怕少,分攤到每個人拿得也多。我們行大人多,營業額再多,一分攤就沒有多少了。
小網點的櫃員,每天接待 40-50 個客戶,一個月拿 1 萬沒問題。我們的櫃員接待量是兩倍,一個月才工資 5000。
而你能去到哪個網點,全是在錄用之前被決定的。全看命,挺無奈的。
我一個人一年可以給我們行貢獻 150 萬的營業額,等於小網點一年的營業額。但業績要求太高,達不到目標,反倒還要被扣錢。
所以現在的狀態就是,我們這個行有著業績最好的員工,卻得不到相應的獎金和提成。
我問過的人中,有人幹了 3 年,第 1 年月薪 1.5 萬,第三年每個月 1 萬都不到。
她爸爸 1999 年時在銀行工作,工資是她媽的 5 倍。現在再沒有那麼吸引人的數字了。
「跟網際網路金融比起來毫無競爭力。」
沒有歸屬感
出事兒了,都是我們員工背鍋
還有個 25 歲的女孩,在北京一家銀行工作了 3 年。
她的故事最讓我心寒。她是這麼說的:
在這裡工作了 3 年多,說實話,一點歸屬感都沒有,就算銀行明天破產都跟我沒一點兒關係。
它不是我的後盾。出事兒了,都是我們員工背鍋。
上回有個客戶辦完業務,把必須留存在銀行的戶口本複印件一把搶了過去,大搖大擺地走了。拿他一點辦法沒有,但結果是,稽核中心發現少憑證,算我們的過失,被扣分、扣錢。
我們領導直言不諱,客戶指著你的鼻子罵,也是你的錯。
她說自己能忍受服務行業經常受氣,但這個集體卻讓她感覺不到一丁點人味兒。
有次行裡應酬,一個女同事剛生完孩子,和辦公室請假,辦公室不批,你有孩子你自己想辦法去。
還有個大哥,家裡親人過世,理應有三天的假,結果兩天就被叫回來上班了。
我們也是人,也需要尊嚴和被保護啊。
領導常說,把銀行當家,但是沒有人拿我們當家人看。
寫在最後
這些故事寫完後,我發給了兩個在銀行工作的朋友。她們說,看了簡直想哭。
她們也說,有點兒後悔。後悔當初找工作時考慮不周。
「沒想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麼,畢業就趕緊找工作。感覺、聽說銀行很不錯,有機會就進了。」
在過去,銀行的確是好工作,但在新興行業的衝擊下,它早已不出色了。
後來我朋友說:「不過這幾年也是不錯的,最起碼讓我知道我不喜歡這個。」
總有人問我在銀行上班怎麼樣,現在我統一回覆:
還沒進銀行的時候,銀行人和我說:千萬要珍惜培訓的日子,那是最後的快樂時光。我不信,培訓每天起那麼早,還要軍訓,上課要上到晚上九點,多累啊!後來等我上了櫃,接觸了客戶,我終於明白當時自己太年輕了。
剛進銀行的時候,前輩告訴我:"這是一個看臉的行業!"「在銀行也有外貌歧視?」摸了摸頗有幾分帥氣的臉,不經暗喜,不動聲色地問道。「不,是看客戶和領導的臉」,前輩說到。
銀行一線員工都是高學歷的小姑娘,實際上你現在去銀行去的多的話,你會發現根本沒有離櫃概不負責這個說法了,銀行和儲戶的關係正在發生轉變,銀行不再高高在上了。
對於銀行廳堂的那些基層員工,都是剛從學校畢業來的小姑娘小夥子,學歷還挺高的,都只是做著服務他人的工作,也挺不容易的。
有人說要是客戶多存了錢進去,銀行會退嗎?銀行不會貪這筆錢的,多的即使十塊錢,也會儘量找出是哪裡少給了儲戶。這點你放心,櫃員心裡還是有數的。
你們工資應該很高吧?我望著工資條上的3000.0元,如實回答道:「三萬多一點」
我銀行面試通過了!6月正式入職。我需要做些什麼準備呢?準備好女朋友。
又到畢業季了,很多朋友都問我要不要讓孩子來銀行。作為一個過來人,我覺得不能一概而論,很多東西都需要辯證地看,針對孩子的具體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個很重要!比如說,如果是親生的,就儘量不要進銀行...
女:有房嗎?男:木有
女:有車嗎?男:木有
女:會幽默搞笑嗎?男:不會
女:那你會啥?男:我……
女生轉身就走,突然男的說:我在銀行上班。女生立刻回頭抱住男生的腰,滿臉崇拜的說道:笨蛋,不早說,這麼苦的工作,還能堅持下來,就夠了!
聽不少人說,銀行人現在越來越不容易了。進銀行工作需要具備什麼技能呢?這時候,作為資深人士的我,又該站出來說句公道話了。其實在這裡並沒那麼複雜,你只要掌握:
會微笑 會主動 會背書
會溝通 會營銷 會考試
會算帳 會看人 會哄人
能熬夜 能早起 能受氣
能抗壓 懂捨得 懂政治
懂娛樂 受得了忙 守得住閒
差不多就這些吧,基本上就可以進來工作了。
最後送上珍藏的內部員工必讀書籍!
第一階段
《個人理財》
《銀行法律法規與綜合能力》
《貨幣金融學》
《管理經濟學》
第二階段
《莫生氣》
《佛經》
《道德經》
《論持久戰》
第三階段
《心臟病的預防與治療》
《高血壓降壓寶典》
《強迫症的自我恢復》
《精神病症狀學》
第四階段
《活著》
…
又是一年校招季即將來臨,還是會有學弟學妹問我,該不該選擇進銀行?這個時候我一般會問這麼一句你的夢想是什麼?
我們大多數人選擇進銀行無非就是這麼幾個理由,據說薪水比較高,據說工作很輕鬆,據說工作很高大上。
大多數人對自己的預期標準都很高,等到真正工作以後,才發現並非自己當初想的那樣,然後再觀望下別人,發現大抵都是如此,哪裡有什麼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其實大家都差不多,每行每業都有自己的難處,都有自己苦逼的地方,以前你感受不到,只是因為有人幫你承受著那份不容易。
每每此時,我都會客觀地回復他們一句:嗨,工作嘛,都是辛苦的。
等你明白這就是生活它最本來的面孔,也許很多東西你也就釋然了。
第48屆世界經濟論壇年會於1月23日-26日在瑞士達沃斯召開。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出席會議並就「中國的經濟政策」作特别致辭時直言,在中國經濟面臨的各類風險中,金融風險尤為突出。劉鶴稱,針對影子銀行、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等突出問題,爭取在未來3年左右時間,使宏觀槓桿率得到有效控制。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稱,高槓桿率是金融宏觀脆弱性的總根源。中國宏觀槓桿率在2017年出現下降,但是仍然相對偏高。分部門來看,主要是企業部門尤其是國有企業偏高,居民部門加槓桿速度較快。多位受訪人士均表示,未來金融風險總體可控,發生系統系風險可能性不大。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現在政策思路很清晰,監管也提到要有針對性、寬限期,要根據不同對象差別對待,再疊加經濟增長態勢平穩等,這些都有助於將風險控制在平穩狀態。劉鶴還介紹道,目前開放將聚焦在四個方面,金融業為其中之一。「擴大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對外開放。」 控制宏觀槓桿率成效初顯 在探討宏觀槓桿率時,劉鶴點名提出了影子銀行和地方政府隱形債務問題。連平稱,目前地方政府債務槓桿率並不是高得十分離譜,但是未來會動態變化,關鍵在於有沒有償還能力。因為很多地方政府賣地收入佔到總收入的30%-40%,但未來賣地收入增長有限,地價不可能持續高增長,尤其是租賃用房賣地後收入肯定不及商品住宅,同時賣地規模也不會很大,所以對地方政府來說,債務水平偏高未來一段時間恐怕還是要管的風險點。他認為,影子銀行方面通過本輪監管已經有了明顯改善。「現在倒不擔心影子銀行會繼續發展,而是目前在強監管過程中,不要產生處置風險引發的風險。這在未來一段時間需要高度關注。」 此前多位金融機構人士也對嚴監管下企業貸款臨時續不上,可能帶來的違約表示擔憂。不過,監管對此已有所關注。銀監會審慎規制局局長肖遠企在2017年年中時表示,銀監會制定政策絕不只局限於銀行體系,而是基於宏觀審慎的視野,從全局角度來做好銀行監管工作,同時特別注意,絕不因為處置風險而引發新的風險,這是一直以來堅持的原則。「銀監會掌握了相關數據,每個月都有1104報表,看到相關數據了估計會注意節奏。」有華南地區信託公司人士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的跟蹤研究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我國槓桿率出現兩大變化:宏觀上,總槓桿率趨穩,槓桿率由一季度的237.5%升到三季度的239.0%,微升1.5個百分點;結構上,由於槓桿發生了由企業向居民和政府的轉移,風險有所降低。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稱,如果這一勢頭能夠保持,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便有了把握。而最新數據表明,2017年四季度開始,中國的宏觀槓桿率增速已經有所下降。劉鶴對打贏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充滿信心。他說,我們有諸多有利條件:中國經濟出現企穩向好態勢,基本面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中國未來發展有巨大的潛能,既包括城市化的潛能,也包括改造傳統產業和創新發展的潛能等;中國金融體系總體健全,儲蓄率較高。開放助推防風險 劉鶴還指出,要繼續推動全面對外開放,加強與國際經貿規則對接,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對外開放,創造有吸引力的國內投資環境。此前央行副行長易綱曾指出,在防範金融風險過程中要堅持改革開放,這樣會提高中國的競爭力和韌性,這也正是打贏防範金融風險攻堅戰的堅實的體制基礎。近年來,金融業對外開放已經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董希淼稱,去年美國總統川普訪華期間,我國政府公布相關政策,即外資進入中國金融業股權方面的限制基本在5年內放開。2017以來,銀監會簡化了外資在中國設立機構的條件。而「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深化,「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措施的推出,都進一步推動了金融業的雙向開放。董希淼同時指出,開放是一把雙刃劍。開放環境裡市場化程度更高,將促進推動金融業進入一個高質量競爭階段,帶來金融服務水平的提高。不過也要高度注意過快的開放可能給金融穩定帶來的衝擊。連平也表示,若開放過程中對於外來風險沒有很好隔離、緩釋,有可能帶來風險,尤其是一些主要經濟體的政策變動。「當前情況下,不要被眼前一輪的美元貶值蒙蔽雙眼,未來美元持續走弱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因為政策環境已經發生變化,利率提高、縮表、減稅等情況下,現在美國資本回流已經出現。這是我們需要謹慎的。」 他認為,開放應該進一步發展、改革應該進一步深化,不過在資本金融帳戶開放、資本項下人民幣可兌換、匯率機制進一步擴大彈性等方面一定要謹慎。即金融對外開放需要特別關注國家的國際金融安全。「資本和金融帳戶條件成熟了就推進,條件不成熟就審慎些,匯率也不需要急於追求絕對的清潔浮動。當前條件下實施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是合適的。」連平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要穩妥有序對外開放,應做好頂層設計,有效管控風險,要完善制度、補齊短板、提升服務,這方面具體出臺的頒發細則還比較多。目前我們已經基本做好準備,加入WTO後,我們金融業逐步進行開放,從結果來看經受住了考驗,衝擊還是比較小的。」董希淼
本文來源:新世相(ID:thefair2),作者:世相君。每天最後一分鐘的人生學校,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由行業投顧(ID:hangyetougu)整理髮布,若需引用或轉載,請保留以上信息。
行業投顧
銀行業 融媒體!
金融信息、銀行資訊,一網打盡!
你若喜歡,別忘了點個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