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聽到李敖的消息了,一直知道他患癌,但沒想到走得這麼匆忙。
2018年3月18日,被一條推送消息鬧醒——著名作家李敖去世。
久久不願相信,遂回想起了與李敖的初遇。
那還是2004年,李敖訪問大陸,回到了闊別60年之久的故鄉,電視上鋪天蓋地的胡連會新聞,我第一次知道了李敖這位作家,找來他的書一看,就喜歡上了這麼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人。可以說,李敖和金庸、倪匡、柏楊一道,成了我的精神導師,教會我寫作,教會我讀書。
李敖說,自己敵人太多,朋友不多,然而我要說,通過讀他的文章,我與他成了精神上的朋友。
胡適門徒
李敖是可愛的人,但也是無奈的人。他出生在抗日救亡的東北,生長在日本統治下的北京城,求學於國民黨南渡後的臺灣,可以說,在他身上,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都很強烈,但族群認同的矛盾、文化認同的矛盾一直讓他痛苦終身,或許可以說,他是最後一位大中華學者。
在臺灣大學讀書時,李敖就認識了錢穆,那一年他只有十八歲。當時錢穆因為《國史大綱》暴得大名,被譽為「近代中國四大史學家」之一,李敖無疑做了錢穆思想上的門生。
隨著1958年胡適回臺,並做了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臺灣接著大陸掀起了對胡適思想的批判,隨著批判的深入,臺灣人對於胡適思想的了解進一步加深,出現了一批挺胡派,李敖便從那時走上了臺前。
雖然對於李敖的挺胡,胡適並未表示過感謝,但隨後李敖寫下的《胡適評傳》,卻獲得了胡適的讚譽,稱他為「你比胡適之更了解胡適之。」
而李敖,也從錢穆門下轉為胡適門下弟子,並且為之奮鬥了終身,且後來再也沒有去看過錢穆,再也沒有給他寫過信,李敖的狂狷人格可見一斑。
錢穆和胡適思想最大的不同是,錢穆是士大夫,認同中國傳統文化和統治階級,而胡適則是隱士者,雖居廟堂之高,卻處處懷著批判的思維,李敖寫道:「歷史上,真正『一代儒宗』是不會倒在統治者的懷裡的」。李敖說:「對錢穆這樣的人,蔣介石是皇帝。」
胡適像
錢穆對於中國傳統文化,一直懷著崇拜之請,甚至捨不得丟棄傳統糟粕,比如認為陰陽五行八卦雖然是糟粕,卻也是傳統文化瑰寶,有著傳統美感,而胡適卻認為中國應該捨棄文言文,使用白話文,對於傳統文化糟粕,甚至連孔夫子都可以批判,錢穆對於傳統文化的奴顏婢膝令李敖不快。
真正令李敖厭惡的不是別的,正是錢穆與統治者的關係,尤其是與當時的極權統治者蔣介石的關係。錢穆為蔣介石寫賀壽文章稱其為「誠吾國歷史人物中最具貞德之一人」,這讓李敖覺得很不能接受,而胡適卻對蔣介石不認同,當蔣介石邀請胡適回來時,蔣介石講話,說,中國的亂象是因為五四運動掀起了無政府主義的暴動,讓中國人不服管了。對於蔣介石的「訓誡」,胡適大膽走上臺說:「蔣"總統",你錯了,五四運動並不是無政府主義,相反新文化運動促進了自由和民族精神的傳播,中國的亂象在於腐敗的統治階級,而不是新文化運動。」。這番話,令所有人大吃一驚。
可以說,李敖終其一生都是胡適思想的信徒,他甚至信奉到了癲狂的地步,李敖一生秉持兩點,第一是反中國傳統文化糟粕,第二是反對向統治階級磕頭,為了這兩點,他甚至不惜和好友翻臉。甚至有一些很極端的舉動,比如金庸武俠小說風行臺灣時,他發表文章《武俠小說——看鏢!》,矛頭直指武俠小說下流,充滿糟粕,事實證明,除了金庸以外,大多數臺灣武俠後來確實因為低級下流而湮滅了。當柏楊頌揚蔣介石時,他憤怒之下與他翻臉,而終身對國民黨有好感的余光中,則更是李敖思想的死敵,一輩子老死不相往來。
李敖自己的思想,則主要體現在兩本雜文集——《獨白下的傳統》和《傳統下的獨白》中,他批判糟粕,批判獨裁,批判奴才,更批判低級,他的狂妄躍然紙上。
那麼,李敖自己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魏晉風骨
看李敖的演講與書籍,很容易膚淺地認為他是一個狂妄的人,然而他自己覺得他是狷狂。狷的意思是性情高潔,卻又潔身自好,狂妄自大,卻又對真正有才學的人謙卑。
歷史上魏晉時代的人,最有這種狷狂之氣。嵇康不和司馬氏合作,寧願放下滿腔才華,做一個打鐵匠。
阮籍,對於喜歡的人才正眼看,對於不喜歡的人,直接白眼看人,不屑一顧。
劉伶,整天醉酒,覺得清醒了反而是最醉人的,以天為帳地為床。
這些人,曾經意氣風發,指點江山,揮斥方遒。
才幾十年,就變得酒色財氣、酒囊飯袋、酒池肉林,為何?
不是人變了,是時代變了,他們在自我放縱,對這個時代軟抵抗。
毫無疑問,李敖是當代最有魏晉風骨的人。
李敖所在的臺灣,風雨飄搖,早年的50年代,經歷了經濟蕭條、通貨膨脹的危機,到了60年代,冷戰橫行,李敖去金門當兵,在那種強烈對抗下,臺灣的白色恐怖人人談之色變。
70年代,臺灣又開始變成了美國思想的殖民地,處處唯美國馬首是瞻,處處崇洋媚外,以至於到了1979年,美麗島事件生下怪胎,1986年,民進黨成立。
可以說,幾十年來臺灣的亂象令李敖痛心疾首,他也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他看不上臺灣,他也想遇到明君,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然而,他更看不上老蔣。於是,他憤怒,他罵老蔣。
1971年,李敖終於「如願以償」入獄,坐了牢。
坐牢的經歷使他成為後來民進黨口中「言論自由」的先行者,然而李敖卻更加痛恨國民黨、痛恨蔣介石,雖然被判刑10年,1975年,他卻提前出獄了,理由是蔣介石這年死了,大赦,他大罵:「老王八蛋終於死了。」
李敖後來一輩子都在寫書罵國民黨,他也「競選總統」,但民進黨拉攏他,他更看不上,他說,國民黨可恨,民進黨卻完全沒用,可恨要罵,完全沒用,沾著都晦氣。
李敖反民進黨是有原因的,他其實一直都是一個大中國主義者。
大中國學者
2004年,李敖訪問大陸,在北大、清華和復旦先後三次發表演講,他接受採訪說:「李敖不是只是罵人的人,李敖有赤子之心。」
是的,李敖有赤子之心,就像胡適和錢穆,雖然理念不同,對於國家的熱愛是相同的,錢穆在抗戰時期的《國史大綱》令無數人為國史自豪,救國存亡,反觀那些「精日」,則是完全無赤子之心了。
有人問他,為何會對中共青睞有加時,他說:「我從小生活在北京,那個時候日本兵騎著高頭大馬,耀武揚威地穿過北京城。我討厭這個畫面。誰能讓中國民族獨立,能讓中國境內外國大兵不再橫行,我就擁護誰。」
而李敖最被人非議的,就是他對於共產黨的評價頗為不錯,一個完全沒在大陸生活過的中國臺灣學者,為何會對共產黨青睞有加,這讓很多人不解,甚至很多人覺得他晚節不保,一輩子不磕頭的李敖向中共磕頭。
李敖自己是這樣解釋的,他在自己的微博說:「流行民國熱,我笑了:不懂民國史的,才會民國熱。前後 38 年 ,英國兵在中國國土上躍武、日本兵在揚威、美國兵在強姦、俄國兵在洗劫工廠。民國給我們的是屈辱、貧困、和憂傷。49 以後,65 年的天翻地覆革了又革,我們總算有了核彈與小康。民國不值得熱,讓我們冷在四季如冬裡,珍惜春天。」
說到底,李敖都是一個大中國主義者,他希望祖國統一,他更希望祖國強大,他說,不管什麼主義,能讓中國富國強兵就行。這不就是他一輩子的老師,胡適所說的「多解決些問題,少談些主義」嗎?曾經這句話被郭沫若大罵道:「不,我們就是要談主義,天天談,月月談。」
然而,李敖不是瘋子,他雖然不信奉共產主義,但他知道,誰能讓中國富強,誰能讓中國人有尊嚴,他就擁護誰。他也不止一次說過,臺灣太小了,所以把兒子送到了北大,因為中國富強,靠民進黨不行。
他希望一國兩制統一中國,他對中國文化頗為了解,但他也痛罵傳統糟粕,痛罵中國國民黨,更大罵美國佬,小日本,說到底,他是一個無奈的大中國主義者。
無怪乎,當2011年他開通微博後,裡面的大中華情感讓很多大陸網友動容,在他生病住院的時候,大陸網友熱情地說:「大師先別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甚至還有網友說:「大師別走,你走了,臺灣最後一個認同統一的人都沒了。」話雖誇張,然而網友對他的崇敬之情溢於言表,他自己半開玩笑地說,五百年來,李敖白話文寫得最好,話雖然半開玩笑半狂妄,但李敖是民國大師文人最後的遺存,從陳寅恪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再到錢穆、胡適鬥而不同的學術爭論,大師都是有赤子之心的。
然而,網友卻發現,現存的民國大師,已經快沒有了,現存的大中國主義者,也寥寥無幾了。
只剩一個李敖了。
但,今天,李敖也終於走了,或許一個屬於大師的時代,真的結束了。
最後,用一則他的微博結尾吧,或許這是他最後一個願望:
「中國歷史上有個小朝廷抗拒統一最久,叫吳越。吳越是五代時稱孤道寡的政權,宋朝統一後,吳越小朝廷逍遙在外,直到宋太祖死了、宋太宗繼位,才消滅了這個相傳 5 代抗拒統一72年的小王朝。臺灣的蔣家王朝及其餘孽目前才抗拒了66 年,考第一、考第二,都不重要啦,重要是你在刼難逃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