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兩人來到裡加,華格納去一個歌劇院中擔任音樂總監,並在這一段時間內根據《黎思濟》開始創作同名歌劇。
1838年1月,他完成《黎恩濟》的腳本,幾個月後開始為該劇譜曲。但也在這一年,因華格納負債纍纍,當局沒收了他和妻子的護照。
為了躲債,兩人又從裡加出逃,在經歷數次暴風雨後抵達倫敦(這也是之後歌劇《漂泊的荷蘭人》的重要靈感來源)。
在倫敦短暫停留後,他們去到了最初就想去的目的地巴黎,但等待華格納夫婦的是貧困潦倒的日子和失意受挫的心境。
華格納為生計所迫,不得不繼續四處舉債,同時不情願地從事非創造性勞作,如為家用市場改編歌劇流行唱段的鋼琴譜,校對樂譜,為一般性音樂雜誌撰稿。
(1840年的華格納)
1840年,他重新提筆創作,先後完成了《d小調浮士德序曲》、《黎思濟》的總譜、《漂泊的荷蘭人》等作品。
其中,《黎思濟》還在德勒斯登王家劇院上演了。
1842年4月7日,與明娜返回了闊別六年的故鄉德勒斯登。
6月22日至7月8日,在波西米亞山區度假時,以格林(J.Grimm)的《德國神話》為藍本,開始醞釀歌劇《湯豪瑟》的草稿。
(萊比錫《畫報》中所描繪的
《漂泊的荷蘭人》最後一場)
1843年,《漂泊的荷蘭人》在德勒斯登歌劇院首演的成功,讓華格納的聲名得到了確立,這是展露他真正水準的第一部作品。
借著這個風頭,華格納繼續創作下一部作品《湯豪瑟》。
但在創作期間,他的朋友韋伯去世了,靈柩移葬回德勒斯登,華格納傷心不已,並停下了手頭上的創作,為朋友創作了《挽樂》。
1845年4月13日,完成了《湯豪瑟》的總譜創作。
這部歌劇首演的地點也就選在了德勒斯登宮廷劇院。為了更加順利的演出,華格納在開場前都不斷的修改著劇的總譜,最後取得了成功。
(《湯豪瑟》的腳本)
之後的幾年裡,華格納不斷創作和演出,躋身進當時的社會名流中,擺脫了過去的貧窮在苦難,但好景並不長。
1949年5月,普魯士軍隊開始掌握局勢,華格納作為一個背叛當局的社會名流被通緝,在李斯特的幫助下逃到蘇黎世,因不祥預感又逃亡巴黎,7月又回到蘇黎世;
11月,在成功撰寫了論文《藝術與革命》和《未來藝術》後,開始了長達十餘年的流亡生涯。
在逃亡期間,華格納依舊不斷創作,甚至會到別的國家指揮演奏音樂會,上演作品,且經歷了出軌離婚、沉迷哲學、三觀改變、演出被破壞等等事情,最後在1863年12月去了維也納。
但因為沒錢,他在維也納只待了幾個月就離開了,因為再不跑,他可能就要因為債務的原因入獄了。
5月3日,接到了巴伐利亞剛登基的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傳話,要他立即前往慕尼黑聽旨,路德維希二世欣賞華格納的才華,答應為華格納償還債務,並獎賞華格納四千古爾盾的年俸,以便讓其潛心完成《指環》,華格納為此創作了《效忠進行曲》,以表謝意。
10月,經路德維希允許,搬入位於慕尼黑市中心的住房。同年,華格納的感情生活出現轉機,彪羅的妻子柯西瑪開始與華格納相愛,作為華格納的崇拜者,彪羅內心雖然痛苦,但最終接受了現實。
1865年6月10日,《特裡斯坦與伊索爾德》在慕尼黑宮廷劇院首演,該演出由彪羅指揮,並獲得了成功。
同年,路德維希二世對華格納的寵信和過度資助引發衝突,華格納與柯西瑪之間的感情亦引發爭議,在公眾輿論的壓力下,路德維希二世只好對華格納下了逐客令,12月6日,華格納離開了慕尼黑。
之後他與柯西瑪正式結婚並生子,並在拜羅伊特小鎮建造了一座屬於自己的理想劇院,《尼伯龍根的指環》四聯劇在漢斯·裡希特的執棒下在拜羅伊特首演,共演出三輪,包括德國皇帝威廉一世在內的多國政要和各界人士出席了演出,並在歐洲文化界引起了轟動。
(華格納與柯西瑪)
1882年1月,完成《帕西法爾》的總譜創作;7月26日,《帕西法爾》的首演,在第三屆拜羅伊特音樂節上舉行,共演出16次,由赫爾曼·列維指揮。
在最後一次演出中,由華格納執棒指揮最後一幕,並獲得熱烈歡迎。9月,因身體不佳,攜全家到威尼斯修養。
(華格納居住的萬弗洛雷德別墅的內室)
1883年,撰寫論文《關於人類中的女性》。2月13日,因心臟病發作,在威尼斯逝世,其遺體被葬在拜羅伊特華格納住宅(即萬弗裡德別墅,現為華格納博物館)的花園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