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義的歌劇作曲家——理察·華格納(下)

2021-02-19 HKivs愛樂社

7月25日,兩人來到裡加,華格納去一個歌劇院中擔任音樂總監,並在這一段時間內根據《黎思濟》開始創作同名歌劇。

1838年1月,他完成《黎恩濟》的腳本,幾個月後開始為該劇譜曲。但也在這一年,因華格納負債纍纍,當局沒收了他和妻子的護照。

為了躲債,兩人又從裡加出逃,在經歷數次暴風雨後抵達倫敦(這也是之後歌劇《漂泊的荷蘭人》的重要靈感來源)。

在倫敦短暫停留後,他們去到了最初就想去的目的地巴黎,但等待華格納夫婦的是貧困潦倒的日子和失意受挫的心境。

華格納為生計所迫,不得不繼續四處舉債,同時不情願地從事非創造性勞作,如為家用市場改編歌劇流行唱段的鋼琴譜,校對樂譜,為一般性音樂雜誌撰稿。

(1840年的華格納)


1840年,他重新提筆創作,先後完成了《d小調浮士德序曲》、《黎思濟》的總譜、《漂泊的荷蘭人》等作品。

其中,《黎思濟》還在德勒斯登王家劇院上演了。

1842年4月7日,與明娜返回了闊別六年的故鄉德勒斯登。

6月22日至7月8日,在波西米亞山區度假時,以格林(J.Grimm)的《德國神話》為藍本,開始醞釀歌劇《湯豪瑟》的草稿。

(萊比錫《畫報》中所描繪的

《漂泊的荷蘭人》最後一場)


1843年,《漂泊的荷蘭人》在德勒斯登歌劇院首演的成功,讓華格納的聲名得到了確立,這是展露他真正水準的第一部作品。

借著這個風頭,華格納繼續創作下一部作品《湯豪瑟》。

但在創作期間,他的朋友韋伯去世了,靈柩移葬回德勒斯登,華格納傷心不已,並停下了手頭上的創作,為朋友創作了《挽樂》。

1845年4月13日,完成了《湯豪瑟》的總譜創作。

這部歌劇首演的地點也就選在了德勒斯登宮廷劇院。為了更加順利的演出,華格納在開場前都不斷的修改著劇的總譜,最後取得了成功。

(《湯豪瑟》的腳本)

之後的幾年裡,華格納不斷創作和演出,躋身進當時的社會名流中,擺脫了過去的貧窮在苦難,但好景並不長。

1949年5月,普魯士軍隊開始掌握局勢,華格納作為一個背叛當局的社會名流被通緝,在李斯特的幫助下逃到蘇黎世,因不祥預感又逃亡巴黎,7月又回到蘇黎世;

11月,在成功撰寫了論文《藝術與革命》和《未來藝術》後,開始了長達十餘年的流亡生涯。

在逃亡期間,華格納依舊不斷創作,甚至會到別的國家指揮演奏音樂會,上演作品,且經歷了出軌離婚、沉迷哲學、三觀改變、演出被破壞等等事情,最後在1863年12月去了維也納。

但因為沒錢,他在維也納只待了幾個月就離開了,因為再不跑,他可能就要因為債務的原因入獄了。

5月3日,接到了巴伐利亞剛登基的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傳話,要他立即前往慕尼黑聽旨,路德維希二世欣賞華格納的才華,答應為華格納償還債務,並獎賞華格納四千古爾盾的年俸,以便讓其潛心完成《指環》,華格納為此創作了《效忠進行曲》,以表謝意。

10月,經路德維希允許,搬入位於慕尼黑市中心的住房。同年,華格納的感情生活出現轉機,彪羅的妻子柯西瑪開始與華格納相愛,作為華格納的崇拜者,彪羅內心雖然痛苦,但最終接受了現實。

1865年6月10日,《特裡斯坦與伊索爾德》在慕尼黑宮廷劇院首演,該演出由彪羅指揮,並獲得了成功。

同年,路德維希二世對華格納的寵信和過度資助引發衝突,華格納與柯西瑪之間的感情亦引發爭議,在公眾輿論的壓力下,路德維希二世只好對華格納下了逐客令,12月6日,華格納離開了慕尼黑。

之後他與柯西瑪正式結婚並生子,並在拜羅伊特小鎮建造了一座屬於自己的理想劇院,《尼伯龍根的指環》四聯劇在漢斯·裡希特的執棒下在拜羅伊特首演,共演出三輪,包括德國皇帝威廉一世在內的多國政要和各界人士出席了演出,並在歐洲文化界引起了轟動。

(華格納與柯西瑪)

1882年1月,完成《帕西法爾》的總譜創作;7月26日,《帕西法爾》的首演,在第三屆拜羅伊特音樂節上舉行,共演出16次,由赫爾曼·列維指揮。

在最後一次演出中,由華格納執棒指揮最後一幕,並獲得熱烈歡迎。9月,因身體不佳,攜全家到威尼斯修養。

(華格納居住的萬弗洛雷德別墅的內室)

1883年,撰寫論文《關於人類中的女性》。2月13日,因心臟病發作,在威尼斯逝世,其遺體被葬在拜羅伊特華格納住宅(即萬弗裡德別墅,現為華格納博物館)的花園內。

相關焦點

  • 戲劇人物|德國歌劇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理察·華格納
    他是德國作曲家,著名的浪漫主義音樂大師。他是德國歌劇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巨匠。他前承莫扎特的歌劇傳統,後開啟了後浪漫主義歌劇作曲潮流,在他之後,理查·施特勞斯接過了後浪漫主義。他是理察·華格納。華格納自幼就很喜歡文學、戲劇和繪畫。
  • 華格納 | 每一部歌劇都是震撼人類靈魂的鴻篇巨製
    Hans Werner Henze (geb. 1926) - Fraternité: Air pour l'orchestre9. Tannhäuser - Inbrust im Herzen10. Ouvertüre11. Applause12. Abspann華格納以創作歌劇聞名。
  • 探班《玫瑰騎士》 展現德國浪漫主義歌劇別致魅力
    探班《玫瑰騎士》 展現德國浪漫主義歌劇別致魅力 2017-05-31 20:09:3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視頻】韋伯和他的歌劇《魔彈射手》
    有情人終成眷屬,雖然未免落入俗套,但總比歌劇不能上演強得多,何況這種大團圓的故事也會得到觀眾的喜愛。《魔彈射手》的題材看來是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其中小提琴家、作曲家史波爾也曾打算為此寫一部歌劇,甚至連劇本都請人寫好了,但他知道韋伯在寫,便毅然放棄了寫作的打算。
  • 文化脈動:歌劇,小眾藝術也有春天
    資料圖片 一年一度的國家大劇院歌劇節即將亮相,而這一音樂節和今年將要舉辦的第十六屆北京國際音樂節一樣,都以世界經典歌劇演出來紀念理察·華格納誕辰200周年。 歌劇這門西方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在世界很多地方並不景氣,而在中國,卻呈現日益活躍的趨勢,尤其是世界經典作品,正被源源不斷地推上舞臺。
  • 【音樂百科】浪漫主義樂派(Romantic Music)簡介
    浪漫主義音樂時期也是歐洲音樂發展史上成果最為豐富的時期,它極大豐富和發展了古典主義音樂的優良傳統,並有大膽的創新,這一時期的許多音樂珍品至今仍深受人們的喜愛和歡迎。早早起代表人物 韋伯 德國作曲家,浪漫主義音樂的先輩,在創作、演出、指揮和音樂社會活動方面都進行積極工作,為新的浪漫主義音樂藝術開闢了道路。他
  • 音樂史上的浪漫主義時期:走進早期浪漫樂派
    今天,「影音新生活」就與大家首先了解浪漫主義時期早期浪漫樂派的著名作曲家。欣賞:《小夜曲》——舒伯特早期浪漫主義音樂與其它姊妹藝術一樣,發自歐洲「啟蒙時代」的思想與同法國大革命有關的自由民主思想,比文學中的浪漫主義約晚數十年。在古典派作曲家貝多芬、羅西尼和韋伯的晚期作品中,已經明顯流露出浪漫主義音樂的風格,正是他們開創了浪漫派的先河。
  • 十部偉大作曲家的經典影片
    」這幾個字是令人聯想到格倫達·傑克遜裸體在火車上滾動的畫面,還是羅傑·達爾特瑞在萬花筒般的背景下敲擊琴鍵?繼同樣也是在1975年拍攝的搖滾歌劇《英國兵》(Tommy)成功之後,羅素讓羅傑·達爾特瑞扮演片中的弗朗茨·李斯特——旨在比較十九世紀女性對李斯特的迷戀以及搖滾偶像引起的青少年「狂熱」。
  • 偉大的浪漫主義音樂大師,浪漫主義時期傑出的代表人物李斯特
    李斯特的生平簡介弗朗茲·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是著名的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和音樂評論家,偉大的浪漫主義音樂大師,是浪漫主義時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斯特6歲時隨父學習鋼琴,9歲便登臺演奏,其後6年,李斯特在他們的資助下出國深造,曾師從車爾尼和薩利耶裡,同時又到處旅行演奏。1823—1835年,李斯特寓居巴黎進行緊張的演奏活動,他的公開演奏很快使他成為巴黎藝術沙龍中的寵兒。
  • 不應被遺忘的浪漫主義作曲家
    同作為十九世紀維也納大名鼎鼎的音樂理論家、作曲家、指揮家、教育家西蒙·塞西特(Simon Sechter)的學生,他的師兄弟們,譬如舒伯特、布魯克納、萊舍蒂茨基、維厄當的名字都更加奪目。 拉赫納、舒伯特和馮·施文德
  • 作曲家的中英文信息對照表
    Charles Orth,1850-1893,德國作曲家約克·奧芬巴赫Jacques Offenbach,1819-1880,法國作曲家、古典輕歌劇創始人之一B賽謬爾·巴伯Samuel Barber,1910-1981,美國作曲家米利·阿列克謝耶維奇·巴拉基列夫Mil
  • 2020教師招聘:浪漫主義時期音樂必做50題(二)
    2020教師招聘:浪漫主義時期音樂必做50題(二)由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教師招聘,教師招聘備考的內容請關注教師資格考試網/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教師考試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著名作曲家理察華格納
    威廉理察華格納(1813年5月22日至1883年2月13日)是德國作曲家、戲劇導演、善辯論者和指揮家,他主要以歌劇聞名(或者,正如他後來的一些作品後來被稱為「音樂戲劇」)。與大多數歌劇作曲家不同,華格納同時寫了劇本和他的每一個舞臺作品的音樂。
  • 如果浪漫主義時期的作曲家們有一張「定妝照」……
    來自伊朗的一位藝術家對浪漫主義時期的幾位作曲家蕭邦、勃拉姆斯、舒曼、舒伯特、李斯特、克拉拉·舒曼進行了3D建模重塑
  • 普契尼,一位「女主角不死不罷休」的歌劇作曲家
    、Puccini Giacomao,1858—1924年繼威爾第之後義大利最偉大的歌劇作曲家
  • 西方音樂史複習筆記丨晚期浪漫樂派有哪些作曲家?
    馬勒是維也納的交響樂大師行列中的最後一位作曲家。他創作了10首交響曲、歌曲——交響曲《大地之歌》和三部聲樂套曲《旅行者之歌》、《亡兒之歌》,《青年魔角之歌》。    馬勒的交響曲具有典型的晚期浪漫主義的藝術特徵。哲學性的宏偉的構思,巨大的篇幅,複雜的結構,標題的性質,需要龐大的樂隊演奏。
  • 西方音樂史複習筆記丨中期浪漫樂派有哪些作曲家?
    繼柏遼茲之後,他們在交響樂和歌劇中追求「綜合藝術」的理想,極力擴大音樂的精神內涵。與前兩位激進浪漫主義作曲家相對照的是布拉姆斯。此外,中期浪漫樂派的代表還有布魯克納。李斯特    李斯特(Franz Liszt,1811—1886)生於距奧地利邊境不遠的匈牙利賴丁小鎮。1821年舉家遷居維也納,從車爾尼學習鋼琴,向薩列裡學習作曲。
  • 義大利歌劇 | 西方歌劇史上當仁不讓的豐碑——威爾第
    歌劇藝術是義大利文化中最燦爛的篇章,而義大利著名作曲家朱塞佩·威爾第(Giuseppe Verdi)更是最偉大的歌劇之王之一。在義大利人的心目中,他不僅是一位音樂家,更是一位十九世紀「義大利民族復興運動」的代表人物。他用自己的音樂描繪出一幅幅宏偉的音樂篇章,鼓舞人民奮起鬥爭,為義大利革命的推動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力量。
  • 三集BBC紀錄片《義大利歌劇》,帶你入門歌劇的古典世界
    義大利歌劇產生在16世紀至17世紀之交,是文藝復興時期音樂藝術在各個領域發展的結果。它總結了藝術實踐的各方面經驗,在新的美學理論指導下產生的新體裁。他們認為復調藝術破壞歌詞意義的表達,主張採用單聲部旋律,並且在實踐中發現:在和聲伴奏下自由吟唱的音調不但可以用在同一首詩歌中,還可以用於整部戲劇中。隨後就產生了最早的歌劇,當時稱為田園劇。歷史上第一部歌劇,由雅各布·佩裡(Jacopo Peri)作曲,取材自古希臘神話的《達芙尼(Dafne)》於1597年首演時,風評一片贊好,皆認為「成功復活了古希臘的戲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