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qq頭像 © 圖片來自於Google
拍照的動作多為四十五度俯視嘟唇,並用頭髮的劉海遮蓋部分臉、眼。色調以純度較高,多色相混合的色彩搭配為主。由於以年齡主導的各種差異(包括思維方式,知識結構,交流平臺等),「FZL」很少能被傳統媒體的發言者所理解。所以通常傳統媒體對「FZL」採取溫和觀望的態度,對其報導常大篇幅引用專家的觀點,將其和火星文、應試教育、青少年心理問題以及早戀等行為聯繫在一起。➁非主流時期的大頭貼 ©圖片來自於Google
十幾年前,曾經風靡大街小巷,磨皮過渡、像素堪憂,但依然愛不釋手的「大頭貼」是將火星文,非主流形象與高純度色彩搭配相結合,融合多種非主流元素的圖片實體。
qq上的火星文©圖片來自於百度
殺馬特文化,不僅有服飾、圖像方面的實體特徵。虛擬的網際網路與非主流文化也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文字表達,主要以形式複雜,內容隱晦的火星文為主(常用於PC網際網路時代的主流社交軟體與遊戲)。 火星文輸入法 ©圖片來自於百度
這種炫酷,複雜,復古,耐人尋味的火星文字在社交網絡中大肆傳播。並許多免費下載的,可以自由切換的火星文輸入法。社交軟體與遊戲的網名也展示火星文獨有風格與個性。
勁舞團 ©圖片來自於百度
歷經考驗,費勁千辛萬苦來到堆滿大頭機的幽暗小屋,一個個執著的少年,伴隨著富有節奏感的鍵盤敲擊聲與五彩斑斕的畫面 ,按著空格鍵。
早期的「非主流「文化是一種在青少年中心折首肯的流行文化。但隨後幾年,隨著年國內經濟與開放程度上升,主流價值觀普及度增強。各種原因的多重清洗下,殺馬特貴族們紛紛自發性的融入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逐漸衰敗,留存在一些信息閉塞的村莊與小城中。
時至今日,稀有的亞文化群體「殺馬特」已成為貶義,不自知的狀態,與浮誇的形象,飽受網民及大眾媒介的批判。
與「殺馬特「迥然相反的是前些年的「小清新」在青年文化形態上與之構成了兩極化。就是「矮矬窮」與「白富美」
之間的差距,小清新文化是以接受大學教育的女生為主,他們在生活方式上,喜好在校內網或微博上發美食、寵物、旅行。如果說「小清新」 文化被指認為主流都市青年文化,那麼「殺馬特」們卻是名副其實的「雜草文化」➂
小清新 © 圖片來自於Google
小清新、清新、唯美的文藝作品與生活方式。在文化、藝術領域影響了一批年輕人。
小清新最早在以唯美清新的音樂風格"Indie Pop"之後逐漸擴散到文學、電影、攝影等各種文化。聲音純淨,色彩柔和,甜美清新。在文化與商業珠聯璧合的網際網路商業中,信息飛速傳播與技術的井噴的時代,文化的更迭必不可少,而「殺馬特」青年猶如柏拉圖的「洞穴之喻」中待解救的囚徒,迫切需要「轉向」的異類,而洞穴之外是主流社會的認同。在多種消費主義的包裝與對比中,發自內心的倔強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是「腦殘」「土味」,與「smart」大相逕庭。在文化形態中成了文化半成品,面對物質與精神雙重貧困的悲觀現象與反差。殘存的「殺馬特」大部分為社會資源匱乏,努力向城市文化靠攏的鄉鎮青年。標新立異以顯示個性,這是人在青少年時期的普遍現象。而對90後農民工來說,在這裡出現一種疊加效應。首先,作為青少年,他們具有這個年齡階段的共同心理需求與行為傾向;其次,與牛馬般勞作一生的父輩不同,他們文化水平較高,生活從小生活相對優裕,個人尊嚴感因而也較強,更加追求個性之張揚,追求人之為人的生活。進入城市,一個豐富絢爛、充滿吸引力的世界擺在他們面前,然而,經濟、文化上的各種劣勢所造成的巨大壓力也撲面而來。於是,作為一種心理反彈,「殺馬特」在他們中間也迅速擴大、流行起來。乃至,這個本來發生自城市青少年的亞文化現象,如今幾乎成為90後農民工的一個標識符號。➃
在Web3.0時代,隨著移動網際網路與短視頻的普及與流行,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今天,農村網民的快速增長為土味視頻注入接地氣的內容。
據CNNIC的調查數據,截止至2018年6月,我國農村網名佔比為26.3%,規模為2.11億➄。
也可以說是低門檻,製作成本低廉的短視頻平臺為底層人民提供了話語表達的機會,並催生了新土味文化。
「三十晚上的鞭炮再響,都沒有我想你那麼想。」出其不意的言語,略帶鄉土氣息的文字遊戲,透露著情感與躁動,也是土味文學的表達方式。俗稱「土味情話」。雜糅於網絡直播與短視頻中,直白、押韻、匪夷所思。備受年輕網民熱議,演變成一種現象級的文字系統。
土情話味,網絡流行詞,指那些聽起來很肉麻很膩人又有點鄉土感的情話。
除此之外,土味風格的短視頻,以鄉村為題材,劇情俗套、誇張,情節簡單的「土味情景劇」迅速成為短視頻中的一股洪流,為了滿足大眾審美多樣化的需求,挑戰網民視覺快感的新土味狂歡。
長腿網紅 © 圖片來自於Google
在當下網紅盛行的時代,部分擁有千篇一律相貌和誇張長腿的網紅。在美顏軟體的粉飾下,臉部若隱若現的引力波,無情的摩擦著網友的智商。使網民出現了嚴重的審美疲勞。給了新土味文化一個難得的契機,開啟了新土味波普時代。
精神小夥 © 圖片來自於Google
隨後網上出現了率性,真誠,毫不矯揉造作的多種反美顏形象,真摯的站在鏡頭前用真實打動觀眾。其中有成群施展才藝的50、60後大爺大媽,也有70,80後的分享情感與事業的大姐阿姨和「老鐵」,和90、00展示體力與態度的「精神小夥」,「旺仔」與「社會」共存的服飾搭配,混合「giao」語、「郭言郭語」、「無情哈拉少」「奧利給」的一系列荒誕,複雜邏輯的語言體系,具有鮮明的個人特徵同時也具有極強的視覺辨識度。
在資本的刺激與自我價值的推動中,新土味文化發展壯大,迅速成為一種「現象級」文化浪潮。
土味文化的傳播源於大眾日益增長的視覺需求。文化是時代的產物,更迭與交替是必然的。
衝突、矛盾、緩和、攜手走向和平,擇喜而從是亞文化發展的必然規則。文化改良的「新口味」土味文化也在向主流文化靠攏。多元與矛盾共存的網際網路時代,中國土味文化終將何去何從?
➀知乎《土味視頻為何讓我們欲罷不能?》土逗公社➁百度百科「非主流」詞條➂人民文摘《「殺馬特」讓我慢慢靠近你》
➃時代周報《我們都是「殺馬特」》
➄《第四十二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